高考地理复习之微专题水循环和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复习之微专题水循环和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微专题:水循环和城市雨水综合利用 ‎【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 3、根据题干文字提示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 考点: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难点中心】该题组通过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难点在于不能根据雨水花园结构图很好理解雨水花园各层次的作用,没有很好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作用,不会利用水循环原理来解释雨水花园。‎ ‎【答案】1、D   2、B   3、C ‎ ‎【知识链节】‎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节 影响因素 蒸发 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水汽输送、降水 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 地表径流 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下渗 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技能方法】‎ 高考要求学生掌握好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和运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 ‎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①“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5)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 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热身训练】‎ ‎(全国2015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I卷)文综地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冲关演练提升】‎ ‎(安徽省安庆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2015年高考地理原创预测卷)下图为我国某市2004-2013年用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该城市可能为(   )‎ ‎ A.济南     B.青岛       C.北京       D.大连 ‎4.该市用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是(   )‎ ‎ A.生活用 水   B.农业用水     C.工业用水     D.生态用水 ‎5.关于该市工业用水量减少原因叙述错误的(   )‎ ‎ A.工业技术进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B.工业用水价格提高,节约用水 ‎ C.该市较多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出到周边省份 D.气候变暖导致工业用水总量减少 ‎(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完成以下问题。‎ ‎6.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7.“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湖南省湘潭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的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下图是历史上滇池水域的变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据图判断,滇池湖水较深的区域可能是(   )‎ ‎ A.西南部      B.西北部     C.中部      D.东部 ‎9.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   )‎ ‎ ①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 ②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 ‎ ‎ ③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 ‎ ‎ ④湖底火山喷发物淤积 ⑤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目前,滇池外海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该工程的意义有(   )‎ ‎ A.使滇池的发电能力增强     B.利于改善滇池水质,消除富营养化 ‎ C.增加了滇池的通航能力     D.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热身训练】‎ ‎【解析】试题分析:‎ ‎1.树木、草坪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降水;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等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河流、湖泊主要调蓄地表径流量,但不能调蓄降水量;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城市小区减少下渗量。 ‎ ‎2.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了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在下雨时,将雨水收集一部分,起到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城市里水土流失不严重,城市中土壤盐渍化现象很少发生,对生物和环境多样性影响不大,即选A。‎ 考点:城市化和水循环。‎ ‎【答案】1.B   2.A ‎【冲关演练提升】‎ ‎【答案】1.B    2.C ‎ ‎1、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 对。洗车、冲厕后排放入下水管道, 仍进入下渗、蒸发环节,影响较小,A、C 错。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收集雨水影响不 到,D 错。‎ ‎2.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 对。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 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 ,A 错。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 错。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 错。‎ 考点:水循环的环节,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3.C    4.B     5.D 3.从年末常住人口数可以看出,该市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已经超过2000万,结合选项中四个城市,只有北京市人口超过2000万。 4.读图可知,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加,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减少,其中农业用水减少幅度最大。 5.该市工业用水总量下降,与工业技术进步、节约用水和工业企业外迁有关,而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即选D。 考点:水资源利用。‎ ‎【答案】6.A   7.B 6.a图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7.“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8.A   9.B   10.D ‎8.读图,根据图中湖岸线变化,宽度越大,说明湖水浅,反之表示湖水深。所以最深的区域可能是西南部,A对。B、C、D错。 9.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①对。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②对。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③对。湖底火山喷发物形成岩浆岩,不是淤泥,④错。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堆积,⑤对。所以B对。 10.根据材料,淤泥太多,导致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所以滇池外海淤泥疏浚的施工,主要意义是改善滇池水质,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D错。发电、通航不是滇池的主要功能,A、C错。能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是消除,B错。 考点:湖岸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开展淤泥疏浚工程的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