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3新闻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3新闻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专题02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思维导图1.新闻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18 2.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18 二、知识清单(一)新闻的特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选材多样性。既可以是消息,也可以是人物访谈、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既可以是单则材料的命题形式,也可以是多则材料相组合的命题形式(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2)题型多样化。题型设置上两道客观选择加一道主观题。(3)考查内容方面,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二)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2.文体特点18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新闻的阅读步骤(三)访谈阅读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1.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①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②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③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对象交谈。(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2.访谈形式18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四)分析新闻写作技巧的四大角度1.从构思的角度赏析(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关联;(2)抓相似点,分析不同物、人之间的相似性;(3)抓相关点,分析物、人之间的内在联系。2.从技巧的角度赏析(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被群众所接受方面的作用: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三、复习方法指导考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知能构建]“4选1”这道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间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间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5选2”这道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间不一样。18 [方法指导]如何切片分层比对所谓“切片分层比对”就是以逗号为单位,将选项切分成若干个片断,与对应句进行比对。答题步骤一般如下:怎样读懂图表首先,明确类型,把握构成。分析图表数据,要明确图表的类别,图表数据题涉及的图形一般有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类型。分析柱状图、饼状图时,要抓住图中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分析曲线图时,要抓住曲线升降变化的规律,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其次,二维分析,找出规律。在明确了图表中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表格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及其变化特点,要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然后在综合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数据变化的共性基础上总结出规律。[真题示法](2020年云南曲靖一中上学期期中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18 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三:18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大体上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B.不管是按可比价格计算,还是当年价格计算,2007到2014年7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C.按当年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小的年份是2001年和2002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B.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到2014年,13年间增长了8倍,因此,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C.博物馆藏品丰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使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D.西安、广州、济南等城市以博物馆为载体,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E.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考点二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8 考法一 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知能构建]这种考法的选文为多则新闻材料,这些新闻材料都是关于同一新闻话题的新闻材料,它们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关联。可以说把握住了这种联系,就可以把握住每则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倾向。这类题型的命题角度一般是针对同一新闻话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观察视角、观点态度、表达方式的不同或内容的侧重点等。[方法指导]比较新闻材料异同“3步骤”(2020年贵州市第一次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18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18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讲述了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4分)考法二 归纳概括新闻材料内容要点[知能构建]所谓“概括要点”,是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归纳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内容的一种形式。其中,归纳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归纳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而归纳概括的形式,包括或直接摘引原句,或自行组织语言等。[方法指导]归纳概括题“3步骤”[真题示法](2020年云南曲靖一中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同上)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考点三 “访谈”的两种考法18 考法一 把握访谈内容评价访谈观点[知能构建]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所以访谈内容包括访谈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访谈观点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时在访谈的语句中明显显现,有时隐含在相应的材料或语句中。[方法指导](一)把握访谈内容“4步走”(二)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3步骤”第一步:弄清要求,找出对应区间 ⇩第二步:审读内容,体会文本观点“5从”体会观点:①从访谈发生的背景以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②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③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体会;18 ④从文本陈述的事实中体会(尤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典型细节);⑤从谈话中对社会现实的评述语句中体会。 ⇩第三步:归纳整合,形成规范答案①若题目要求指出文本观点,分条列举体会观点即可。②若题目要求评价某种观点,则须先亮明自己的看法,后结合文本信息和体会的结果分条列举理由。[真题示法](2020广东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18 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18 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15年,有删改)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考法二 赏析访谈技巧[知能构建]访谈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这就涉及访谈技巧,包括提问技巧以及回答问题时所采用的应答技巧等。而高考常考查的是提问问题的技巧。[方法指导]赏析访谈技巧“2步走”第一步,根据所掌握的提问方法,结合文本界定访谈提问的技巧。访谈的提问技巧包括一般技巧和特殊技巧。(1)一般技巧类型技巧作用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能消除陌生感,18 拉近双方的距离。直问不拐弯不抹角,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脆利落。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逻辑性强,有层次。旁问有意岔开话题,先谈点别的事情。能制造轻松的气氛。(2)特殊技巧类型技巧作用追问对访谈对象陈述中的疑问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能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对比鲜明,便于访谈对象回答,也便于读者了解提问意图。第二步,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明确技巧+作用(这种技巧本身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作用)。(2020年山东日照市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传承联大精神,找寻回归之路记者(以下简称“记”):《西南联大启示录》从采访摄制到播出历时3年时间,这又是您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关注的提炼,你眼中的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张曼菱(以下简称“张”):当年为了“绝徼移栽桢干质”,清华、北大、南开等校南迁,西南联大应运而生。它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记: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会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我不希望谁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18 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人是集体的苏武,联大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财富。记:你在《访谈录》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同时,学风比知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是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他们在此演绎和升华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气节”传统,显示出一种“中国文化人”的价值标准,即:知识分子不仅仅意味着拥有知识,而且也应该是国家道德和精神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重拾这种文化精神。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深情的东西。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次之,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再者,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钵、苦心传承下去。18 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提问是什么。综合文中记者的提问,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其作用。(6分)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