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一)(2018·豫北模拟)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2.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解析:1.B 2.C 第1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四周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该地为平原地形,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综上分析,A、C、D选项明显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9/9 第2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岩层之间渗水性强),周边存在大量的钟乳石(石灰岩的一种),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储水性),③(石灰岩层)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布局在年代相对久远的沉积岩中,图中的⑤(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分布条件,④(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综上分析,C选项正确。(二)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北京时间是6日12时D.NO为晨线2.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对面冰山西侧的地平线上,2小时后发现太阳位于冰山东侧的地平线上,则当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  )A.1:56B.3:56C.13:56D.15:56解析:1.D 2.B 第1题,由图示和自转方向即可判断OP为0时经线,经度为60°W,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12分。ON为晨线,OM为昏线,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第21题,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故太阳位于冰山西侧地平线时正在日落、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正在日出,由日落到日出有2小时,说明当日昼长为22小时,故中山站(约76°E)当日日出时间为1:00,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56,则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3:56。(三)(2018·9/9 南宁联考)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据此回答1~2题。1.如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  )A.乌鲁木齐B.成都C.杭州D.海口2.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  )①大气降水减少 ②活跃自然水循环 ③阻碍自然水循环 ④地表径流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A 2.B 第1题,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故选A。第2题,WaterSeer项目“从大气中收集水资源”使得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弱,阻碍自然水循环,故选B。(四)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9/9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生产类型     B.能源消费结构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保障水平主要取决于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五)(2018·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3题。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9/9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1.C 2.D 3.B 第1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3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六)(201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读图1和图2,完成1~3题。1.据图1信息判断制糖工业属于(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原料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2.近年我国制糖工业有逐渐向西部省区转移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东北市场处于饱和状态B.东部原料供应日渐困难C.西部生产技术更加先进D.西部交通条件日渐改善3.与传统单一的制糖企业相比,图2中企业实现了(  )A.劳动力成本量降低B.蔗糖的生产量上升9/9 C.废弃物的零排放D.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解析:1.C 2.B 3.D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工业的分布与我国糖料作物甜菜和甘蔗的种植区基本一致。制糖工业属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制成品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的企业,为原料导向型。故答案选C项。第2题,制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随着制糖工业的迅速发展,食糖需求的增加,东部原料的供应日益不足,出现供应困难。同时糖料生产向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因此导致我国制糖工业有逐渐向西部省区转移的趋势,B正确;制糖工业不属于市场导向型,并且东北市场并非达到饱和,A错;东部制糖工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更加先进,C错误;西部交通改善,但交通并不是影响制糖工业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制糖业的生产流程,该流程为清洁生产,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加以利用和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能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了产品种类,从而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该企业降低了原料成本,对劳动力成本影响不大,A错误;该流程增加了废弃物的利用,产生了更多的副产品,而糖的产量变化不大,B错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但不是零排放,C错误。故选D项。(七)(2018·德州二模)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A.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C.运输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2.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9/9 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A 2.D 第1题,从M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品牌,可看出体现的是市场;同时科技、人才也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故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市场导向型。注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故不能选择技术导向型为战略导向。第2题,西部发展最急需的是生态建设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图示由资源依托型向M转变,需要由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八)(2018·石家庄二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1~2题。时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2006~2010-1.102.131.359/9 2011~20130.880.211.31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2.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1.A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2题,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二、非选择题(一)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2)分别写出图示中的晨线和昏线。9/9 (3)假设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说出炮弹在运行过程中的偏转方向及相对D、乙所在经线的落地位置。(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A.等于1/2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此可知为南半球。第(2)题,弧AB为晨线,弧BC为昏线。第(3)题,从D点向乙点发射的炮弹,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边。第(4)题,从图中可知E点地方时为12时,国际标准时间(即C点地方时)为18时,120°E地方时为2时。第(5)题,由90°E为0时可知与E点处于同一天的地区范围是90°E-0°-180°,所占范围大于1/2。答案:(1)南半球。(2)弧AB为晨线;弧BC为昏线。(3)向左偏;落在D、乙所在经线东边。(4)2 18 12(5)D9/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