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中考必备重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中考必备重点

初中化学推断题基础知识汇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 ‎(一)、固体的颜色 ‎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 ‎5、淡黄色固体:硫磺 ‎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 ‎(二)、液体的颜色 ‎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 ‎(三)、气体的颜色 ‎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 ‎(一)质量增加的 ‎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 ‎(二)质量减少的 ‎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 ‎(一) 、气体的检验 ‎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 ‎(二)、离子的检验 ‎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 ‎(三)、相关例题 ‎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 五、初中化学之“三” ‎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 ‎3、煤气:一氧化碳(CO) ‎ ‎4、天然气:甲烷(CH4) ‎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 ‎6、生铁/钢:(Fe) ‎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 ‎8、铁锈:(Fe2O3) ‎ 七、物质的除杂 ‎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 ‎14、NaCl(KNO3):蒸发溶剂 ‎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 八、化学之最 ‎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十:有毒的物质 ‎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 ‎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练 一、解题思路 ‎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 ‎ 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 1、 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 (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 例2:某固体混合物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 由此可以推断: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①中得到的溶液加 ‎ 来检验。‎ 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 A.CuSO4、NaOH、BaCl2、HNO3 B.HCl、Na2CO3、KOH、NaNO3 ‎ ‎ C.CaCl2、K2CO3、NaNO3、NaCl D.FeCl3、Ba(OH)2、KNO3、NaCl E D C B A 练习2:A、B、C、D、E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则:(1)D的化学式为 。‎ ‎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练习3: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AgNO3‎ HCl 过滤 足量的水 白色固体混合物 白色沉淀A 无色滤液 白色沉淀C 无色气体B,沉淀全部溶解 HNO3‎ 推断(写化学式)①A 、B 、C ;②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例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 则C的化学式为 ,‎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①‎ 适量Na2CO3溶液 B 操作I 足量的水 稀盐酸 高温 F溶液 无色气体C E D A G(有色溶液)‎ I(有色沉淀)‎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I的名称是 。‎ ‎(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 ;若I是蓝色沉淀,则I沉淀的化学式是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类型是 反应。‎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 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例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 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 甲 + B ___________ ‎ 甲 E ‎ 甲 C ‎ ‎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由于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多,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练习5:下图中的A→K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C两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G溶液为某物质的稀溶液,G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棍变黑。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黑色粉末B 单质气体F 金属单质E 单质气体D 金属单质J 蓝色溶液I 黑色固体H 电解 G溶液 G溶液 碱 ‎△‎ C A溶液 K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J可能的化学式:   (任写一种)。‎ B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A   C + D:   ;‎ ‎② F + H → E + C:   ;‎ ‎③ I + 碱 → K:   (任写一种)。‎ ‎(3)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另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 这里所指的性质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如: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水常温下为液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等等。‎ 例5:有CH4、CO、H2三种纯净的气体,分别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A装置),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装置),则:‎ ‎(1)如果A装置变蓝,B装置无现象,则原气体是 。‎ ‎(2)如果A装置不变蓝,B装置变浑浊,则原气体是 。‎ ‎(3)如果A装置变蓝,B装置变浑浊,则原气体是 。‎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特殊的反应现象常作推断题的突破口,例如: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白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等等。‎ 练习6:已知A、B、C、D、E、F 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 A   ;B   ;C   ;D   ;E   ;F  。‎ ‎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常见的元素或物质之最如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例6:A是常见金属单质,B、C是非金属单质,且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 (1)推断C、甲、乙的化学式为:C ,甲 ,乙 ;‎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除了具有放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 的优点。‎ 练习7: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只写一种)。 ‎ ‎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填序号)。‎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 和NaOH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练习8:据报道:2005年12月石景山区为部分居民更换了旧自来水铁质管道,基本解决了管内生锈、饮用水含铁量超标的问题。请回答:‎ ‎ (1)下列与铁质管道生锈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填代号)。①水 ②氧气 ③氮气 ‎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 ‎ (3)某课外小组截取一段旧铁质管道作样品,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已知B是气体,丙为化合物,甲是稀盐酸,乙是稀硫酸,则溶液A中的溶质有____ ________,样品与丙反应的化学________________。‎ 练习9: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右关系:‎ ‎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 练习10:根据以下图推断(假设能发生反应的均反应完全)‎ ‎ (1)若B是水,则A是 ;(填化学式)‎ ‎(2)若B是酸溶液,则A是 ;(填化学式)‎ ‎(3)写出C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11:A、B、C、D四个试剂瓶中盛碳酸钠、硝酸银、烧碱、稀硫酸四种稀溶液中的一种,取四种溶液各少量,依次滴入物质X的溶液和稀硝酸,发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A B C D X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现象 稀硝酸 沉淀不消失 沉淀消失 有气体产生 沉淀不消失 无现象 回答:(1)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加入X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稀硝酸后,沉淀消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区别A和C,可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