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讲义——叙事散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讲义——叙事散文

‎ 叙事类散文阅读 叙事类散文阅读文体知识及答题技巧 一、常见考点 ①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 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 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⑥ 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二、文体知识积累 ‎ ‎1、基本概念: ‎ ‎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 ‎2、分类: ‎ 记叙性的散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 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 ‎3、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5、常用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6、人物描写及作用:‎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人物容貌、体态、衣着。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揭示人物性格;‎ ‎②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神情、姿态等:表现人物××心理、××思想性格等。‎ ‎③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话语: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⑥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7.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主要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B、渲染某种环境气氛。C、衬托人物心情。D、推动故事情节的情节。自然环境描写作用:A、烘托人物的心情。B、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 C、起到突出中心主旨的作用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心情,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 ‎8.记叙的线索 ‎ 线索是记叙文组织和串联材料的纽带。常见叙事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③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④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⑤物品线索:以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⑥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线索的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是文章浑然一体。‎ ‎9. 句子或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三、重点突破 ‎1. 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1)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好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仔细推敲,可预知文章中心。‎ ‎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 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2)划分结构的方法: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转移、事物或感情的发展变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来划分。‎ ‎(3)归纳中心的方法有:a、提取法,即提取文章的标题、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b、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一类是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重点句子:篇首段首的总领句;篇末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引出句;前后关照的照应句等。另一类是能表明或突出人物性格、情感、态度、观点的句子和词语,也就是和中心密切相关的词句。)进行概括。C、自写法。答题时应进行要点式综合式的概括,分部分层,突出重点主体。‎ 写作思路:段落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先写-----又写------后写。为什么这样写?)‎ 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样的事。‎ 写作意图:作者的感情、观点及阐述的道理是怎样的。(情、理、观点)‎ ‎(4)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有:a、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于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其他含有鲜明感情的词句或较为含蓄的词句,挖掘文章隐含的信息,力求准确。b、根据内容想象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要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 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一、父亲是一条鱼 ‎ ①正月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父亲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他精心喂养的各种鱼苗卖给了这些鱼客们。在这一时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 ‎  ②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那些经过反复挑选剩下的鱼苗便成了无人问津之物。于是,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的家乡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路程。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父亲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踏着夜色匆匆地奔走于一个个鱼市。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  ③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三月小阳春必不可少的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所有的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细心地喂养它们。按照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十分投入,十分精心。这些幼鱼就这样在父亲的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面前放一只盛了水的脚盆,盆面上铺一块大纱布,纱布里全是快活的小鱼。父亲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盆里的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再挑了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院落。就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他的头顶上,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  ④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掉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什么时候把它从屋外捡回来的呢?而且还自己穿着喜滋滋地去给他的姑妈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叫我酸楚而又疼痛。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中都从没穿过一双皮鞋。他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样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  ⑤‎ 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那时候,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蒙眬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那一次,父亲站在他的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少喝酒,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  ⑥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1.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的压在我的心坎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影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二、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刀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 ‎⒃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 ‎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2分) ‎ 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4分) ‎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四、父亲的尊严 ‎ 范春歌 ‎①多年前,曾在长途客车上目睹过这样一幕。‎ ‎② 那一天,我从瑞丽乘车前往西双版纳。这种滇南最常见的长途车,途中常常会搭载那些在半路招手的山民,因此开开停停,颇能磨练人的耐性。好在旅途中的人大都不会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儿,正好悠悠的随车看风景。‎ ‎③将近黄昏的时候,途中上来一位黑瘦的农民,两手牵着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虽然父子三个的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路面坑洼不平,站在过道上的两个男孩显然不是经常乘车,紧张地拽住座位的扶手,小脸蛋涨得通红,站得笔直笔直。不一会儿,他俩更害怕了,因为父亲在买车票时与司机发生了争执。父亲怯生生地但显然不满地问司机:“短短的路程,票价为何涨成了5元钱?”他说往日见过带孩子的乘车人,只掏两元就可以。司机头也不回:“我说多少就多少!”父亲仍然坚持“你要说出个道理。”司机回头扫了他一眼,恼怒地吼起来:“不愿给就下去!”车门随之“砰”地打开了。‎ ‎④两个男孩恐惧地拽紧了父亲的衣角,父亲拉着孩子的小手要下车,但车门又关上了,车继续朝前开去。司机骂咧咧地催促农民拿出五元钱买票,仿佛在呵斥一头不驯服的牲口。两个男孩因为父亲遭受的羞辱而感到害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父亲一向像座大山,而此时却像颗随时能被人拔起的小草,他们不明白这种力量来自何处。‎ ‎⑤结局往往是农民的屈从。‎ ‎⑥但这位农民不。他轻轻地拍了拍胆怯的缩进他瘦小的怀里的两个孩子的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个父亲在儿子们面前遭受旁人屈辱时的疼痛,但他平静却坚定地告诉司机:“我只会按公道付你两块钱。”司机不理睬。不久,到了父子三人下车的地点,司机却加大了油门开了过去,汽车在他手下仿佛变成一头狂暴的公牛。‎ ‎⑦两个男孩惊惶地望着父亲,眼泪快要夺眶而出。这时,车上的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 我终于忍不住了,愤怒地走到驾驶室:“够了,你必须停车,他带着孩子!”车又长长地滑行了一段,停住了。农民从内衣的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了司机,脸上是不容置疑的神情。司机看了他一眼,沮丧地接过来扔到驾驶台上。农民带着孩子下了车,两个儿子一左一右地簇拥着父亲瘦小的身躯,充满尊严地往回走。儿子们的脸上此刻写满骄傲,为父亲的胜利。他们仿佛簇拥着一位神话中的英雄。‎ ‎ ⑧那一刻,我的鼻头有些发涩,因为感动。我感慨万端地目送滇南山区的父子三人欢快而尊严地大踏步地走在大路上,尽管一场风波延长了他们回家的路。我相信若干年后,孩子们将发现它更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胜利。试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最具权威的父亲遇到欺负,而且父亲又在屈辱中向不公正低头,那么,一个父亲的尊严将被彻底亵渎,一个社会的尊严同样会大打折扣。‎ ‎ ⑨那位农民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父亲之一。‎ ‎⒈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好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文中为何多次强调父亲的瘦小和两个孩子的惊恐,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假如没有“我”的相助,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发挥想象,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并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如果 龙应台 ‎①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得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②我低头读报。‎ ‎③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地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④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他垂垂暮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⑤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⑥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我会做什么?‎ ‎⑦我会陪着他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⑧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 ‘江’? ‘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几吨的船?炮有打中船吗?有没有人掉进海?吃什么?馒头吗?一人分几个?”‎ ‎⑨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⑩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⑪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⑫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并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说:“爸爸,你到家了。”‎ ‎⑬“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 (本文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 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 步履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与老伯伯素不相识,却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作者把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写是否过于繁琐?请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4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六、幸福的坡度 ‎①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进修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 ‎②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③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 ‎④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⑤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 ‎⑥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 ‎⑦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 ‎ ‎⑧我说:“您尽管说。” ‎ ‎⑨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 ‎⑩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 ‎⑪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 ‎⑫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 ‎⑬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 ‎⑭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 ‎⑮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 ‎⑯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 ‎ ‎⑰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 ‎⑱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色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 ‎⑲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七、心茧剥落 张丽钧 ‎①年轻的妈妈买了一条鲤鱼,想给上幼儿园的女儿熬鱼汤。‎ ‎②鲤鱼放在案板上,啪啪跳得老高。胆小的女儿远远地站在厨房门口瞧热闹,鱼儿跳一下,她就尖叫一声。突然,她冲着妈妈惊呼起来:“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呀——鱼受伤了!鱼流血了!”‎ ‎③正在换衣服的妈妈听了偷笑了一下,暗自思忖:这个小傻瓜,竟为鱼儿流点血大惊小怪!‎ ‎④妈妈嘴上敷衍应答着,嘱女儿离那鱼远些。‎ ‎⑤女儿还真听话,转身就跑开了。‎ ‎⑥待到妈妈换好家居服,系好围裙,操起刀子准备刮鱼鳞的时候,女儿举着一片“创可贴”出现在她身后。女儿说:“妈妈,给你,你快给鱼贴上吧!它肯定疼坏了。”‎ ‎⑦妈妈操刀的手骤然僵在了那里。她傻了。‎ ‎⑧要知道,这条鱼,转眼就要变成刀下鬼、镬中肉、盘中餐、腹中物了呀!可是,小小的女儿,居然还在为它身上一个小小的伤口而担忧。‎ ‎⑨妈妈想到,就在几天前,女儿的食指上划了个口子,她高举着那根食指,哇哇大哭;妈妈赶紧拿来一片“创可贴”,小心地帮她贴好。——这么快,女儿就学会了扮演妈妈的角色,她要用一片“创可贴”,止住鱼儿的疼痛和悲伤……‎ ‎⑩妈妈闭上眼,她看到了昨日的那个小女孩。‎ ⑾那个小女孩痴痴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当她看见一只蚂蚁偏离了队伍,立刻捏起它,把它放回到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里;母亲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它会迷路的。”黄昏的时候,遇到贪玩的鸟儿,她会高扬起两只手臂,冲它高喊:“回家吧!回家吧!天快黑了呀!”——她记事晚,这些事,她都不记得,是母亲讲给她听的。母亲说:“你呀,天生一副菩萨心肠!看人家摘香椿,你就说那树多疼啊——‎ 操的那闲心,能把人笑死。”——她不知道她把“操闲心”的嗜好丢在了哪里,反正,慢慢地,岁月把她带大,也把她的一颗心带糙了,带硬了,带倨傲了。‎ ⑿今天,一片创可贴使她这么便捷地复习了一遍旧事。岁月深处那个女孩和眼前这个女孩拥有多么相似的善感的灵魂!在她们那里,自心与万物之心,贴得那么紧。借着女孩澄澈的眸子,她看见了映着天空的沁蓝湖水,那圈圈涟漪,曾是这砧上精灵动情讲述的浪漫传奇啊。她为刚才那双手操刀时竟不曾颤动一下而感到羞耻。此刻,她愿意让生命低到趴在地上看蚂蚁的那个女孩的高度,以此换取灵魂的飞升……‎ ⒀从轻慢到谦恭,她三步两步就迈到了,那是因为,有女儿暖暖地牵着她的手啊!心茧剥落的瞬间,她有了重生的喜悦。她分明看到,童话的彩翼,翕然穿越卅载光阴,飞起,就能对话灿灿阳光,栖落,即可倾听娓娓花语…… ‎ ‎1、这篇文章以“心茧剥落”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 ‎ ‎ ‎ ‎ ‎2、从叙述的顺序上看,文章第⑾段属于_____________。妈妈闭上眼,她看到了昨日的那个小女孩做了哪些事?(4分)‎ ‎ ‎ ‎ ‎ ‎3、“一片创可贴”牵连着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是这篇文章的巧妙之处。请简要分析文中“岁月深处那个女孩和眼前这个女孩”这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点。(4分)‎ ‎ ‎ ‎ ‎ ‎4、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列词句。(6分)‎ ‎⑴妈妈操刀的手骤然僵在了那里。她傻了。(提示: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 ‎ ‎ ‎⑵慢慢地,岁月把她带大,也把她的一颗心带糙了,带硬了,带倨傲了。(提示: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 ‎ ‎ ‎ ‎5、作者在结尾没有再提自己的女儿和女儿手中拿的“创可贴”,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文章补写一个感人的画面。(不少于50字)(4分)‎ ‎ ‎ ‎ ‎ 八、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 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   (选自《智慧》,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发展过程 A ,, B ,采摘蘑菇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C ,紧张喜欢, D 满足骄傲 ‎2、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3分)‎ ‎ ‎ ‎   ‎ ‎3、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 ‎ ‎ ‎ ‎4、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  终于成熟了。‎ ‎ ‎ ‎ ‎ ‎5、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 6、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 ‎ ‎ ‎ ‎7、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 ‎ ‎ ‎ ‎ ‎ ‎ 九、燕 子 席慕蓉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②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 ③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 ④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 ⑤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 ⑥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⑦“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 ⑧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 ⑨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⑩怀中的剀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很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园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 ‎⑪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⑫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 ‎ ⑬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 ‎⑭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 ‎ ‎ ‎ 2、 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 ‎ ‎ ‎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 ‎ ‎ 4、 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 ‎ ‎ ‎ 十、目 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 ②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 ⑤十六岁,他 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目送”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 ‎ ‎ ‎ 2、 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6分)‎ ‎ ‎ ‎ ‎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5分) ‎ (1)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2分)‎ ‎ ‎ ‎ ‎ (1)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3分)‎ ‎ ‎ ‎ ‎ 4、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 ‎ ‎ ‎ ‎ 十一、 老师的泪 ‎  ①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 ②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  ③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  ④“齐玉。”杨老师叫我。‎ ‎  ⑤我发怔。‎ ‎  ⑥“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  ⑦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  ⑧“你——你请出去。”‎ ‎  ⑨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  ⑩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  ⑾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  ⑿“原谅老师,好吗?”‎ ‎  ⒀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  ⒁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  ⒂(b)杨老师泪水盈盈。‎ ‎  ⒃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  ⒄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  ⒅我呜咽着点点头。‎ ‎  ⒆“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  ⒇我咧了咧嘴。‎ ‎  21“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  22“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  23我狠狠地点点头。‎ ‎  24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的外表和______ 的心灵。‎ ‎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章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歌。‎ ‎  6.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二、 槭树下的家 ‎ 席慕容 ①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②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③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④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⑤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⑥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⑦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⑧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⑨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⑩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⑾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⑿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我的母亲 老舍 ‎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④‎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语 句 情 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 ‎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5分)‎ ‎ ‎ ‎ ‎ 十四、两角钱 肖复兴 ‎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 ③‎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 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 ‎ ‎ ‎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 ‎ ‎ ‎ ‎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 ‎ ‎ 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 ‎ ‎5、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 ‎ ‎6、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 ‎ ‎ ‎ 十五、第一声喝彩 ‎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 ②有一天黄昏 ,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 ③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女主人很吃惊, 。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 ④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 ⑤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 ⑥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 ‎ ⑦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 ⑧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其实,我早忘了曾为他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有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1、 第④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2、 第②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 ‎ (3分)‎ 3、 第⑤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 ‎ ‎ 。(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 比较点 事件一 事件二 具体内容 ‎(1)‎ ‎“同桌”为“我”喝彩 被喝彩者当时的反应 吃惊 ‎(2)‎ 被喝彩者事后的表现 ‎(3)‎ 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 喝彩的价值 ‎(4)(用原文语句回答)‎ ‎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6.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③段“女主人很吃惊”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 ‎ ‎ ‎ ‎ ‎ ‎ ‎ 十六、忆冼星海 茅 盾 ‎  ①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  ②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  ③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  ④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  ⑤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  ⑥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 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  ⑦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 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  ⑧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  ⑨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  ⑽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  ⑾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   1946年1月5日 ‎   (有删改)‎ 1、 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2、阅读划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① ‎ ‎"好奇"的内容:② ‎ 3、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 ‎ ‎ ‎ ‎ ‎ 十七、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15‎ ‎16‎ 主要内容 A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 A:             B: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3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5.选文第12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15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 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 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⑾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⑿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⒀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⒁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⒂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⒃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⒄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 ‎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 我,我终于回应 B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15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九、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①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徐缓悠扬,如歌如诉的琴声,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 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③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里望出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 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我凝视着她们,就像凝视一尊表现母爱和童真的美妙雕塑。她们对生活充满了美丽的期望,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④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 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仿佛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 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本文有删改)‎ ‎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                                                    ‎ ‎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2分)‎ ‎                                                  ‎ ‎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                                                  ‎ ‎                                                    ‎ ‎②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                                                  ‎ ‎                                                    ‎ ‎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十、细细的潮音   ①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②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世代了。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   ③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④有一次,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正在涨潮,满园的林木都淹没在发亮的波澜里。我惊讶地坐起,完全不能置信地望着越来越浓的月光,一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快乐,还是忧愁。只觉得如小舟,悠然浮起,浮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青天,而微风里橄榄树细小的白花正飘着、落着,矮矮的通往后院的阶石在月光下被落花堆积得如玉砌一般。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活着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种晶莹的夜,这样透明的月光,这样温柔的、落着花的树。   ⑤生平读书,最让我感慨莫过廉颇的遭遇,在那样不被见用老年,他有着多少凄怆的徘徊。昔日赵国的大将,今日已是伏枥的老骥了。当使者来的时候,他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的苦心是何等悲哀。而终于还是受了谗言不能擢用,那悲哀就更深沉了。及至被楚国迎去了,黯淡的心情使他再没有立功的机运。终其后半生,他只说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思用赵人。”想想,在异国,在别人的宫廷里,在勾起舌头说另外一种语言的土地上,他过的是一种怎样落寞的日子啊!名将自古也许是真的不许见白头吧!当他叹道:“我想用我用惯的赵人”的时候,又意味着一个怎样古老、苍凉的故事!而当太史公记载这故事,我们在二千年后读这故事的时候,多少类似的剧本又在上演呢?   ⑥‎ 博物馆的黄色帷幕垂着,依稀地在提示着古老的帝王之色。陈列柜里的古物安静的深睡了,完全无视于落地窗外年轻的山峦。我轻轻地走过每件千年以上的古物,我的影子映在打蜡的地板上,旋又消失。而那些细腻朴拙的瓷器、气象恢宏的画轴、纸色半枯的刻本、温润碧瑕的玉器,以及微现绿色的钟鼎,却凝然不动地闪着冷冷的光。隔着无情的玻璃,看这个幼稚的世纪。   ⑦望着那犹带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心血忽然澎湃起来,走过历史,走过辉煌的传统,我发觉我竟是这样爱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时候,莫名地想哭,仿佛一个贫穷的孩子,忽然在荒废的后园里发现了祖先留下来埋宝物的坛子,上面写着“子孙万世,永宝勿替”。那时,才忽然知道自己是这样富有——而博物院肃穆着如同深沉的庙堂,使人有一种下拜的冲动。   ⑧在一本书上,我看到史博士的照片。他穿着极简单的衣服,抱膝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背景是一片广漠无物的非洲土地,益发显出他的孤单。照画面的光线看来,那似乎是一个黄昏。他的眼睛在黯淡的日影中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表情,只觉得他好像是在默想。我不能确实说出那张脸表现了一些什么,只知道那多筋的手臂和多纹的脸孔像大浪般,深深地冲击着我,或许他是在思念欧洲吧?大教堂里风琴的回响,歌剧院里的紫色帷幕也许仍模糊地浮在他的梦里。这时候,也许是该和海伦在玫魂园里喝下午茶的时候,是该和贵妇们谈济慈和尼采的时候。然而,他却在非洲,住在一群悲哀的、黑色的、病态的人群中,在赤道的阳光下,在低矮的窝棚里,他孤孤单单地爱着。   ⑨我骄傲,毕竟在当代几十亿张脸孔中,有这样一张脸!那深沉、瘦削、疲倦、孤独而热切的脸,这或许是我们这贫穷的世纪中唯一的产生。   ⑩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如果我们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1.在文章第②、⑥、⑨段中作者对现代社会有三种不同的评价:“一个无声的世代”、“这个幼稚的世纪”、“我们这贫穷的世纪”,请分别概括其内涵。 “一个无声的世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幼稚的世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贫穷的世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⑧段中,描写了史怀哲博士照片上的背景和他的神情、默想,表现了他内心的一种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纵观全文作者写了几件事。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作者以“细细的潮音”为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类散文阅读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父亲是一条鱼》‎ ‎1.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2.①通过把一双儿子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 ‎②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3.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 ‎4.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 二、《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1.(4分)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地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一种力量(答到2点给4分,意合即可)‎ ‎2.(4分)(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2分) (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2分)‎ ‎3.(4分)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1分),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1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热情似火(2分,意合即可)‎ ‎4.(5分)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答到一条线索且说理充分给3分,两条都答到给5分)‎ ‎5.(4分)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3分)‎ 三、《刀爱》 ‎ ‎1.儿时:疑惑(不理解)(1分) 长大了:震撼(理解)(1分) ‎ ‎2.(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1分)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认真),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1分)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原来就是刀之爱的心理。(1分) ‎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迎接、接受)刀的考验的场景。(1分) (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解决、认真。(1分) ‎ ‎4.刀爱有两层含义:(1)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1分)(2)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1分)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1分)(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 ‎ 四、《父亲的尊严》‎ ‎⒈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好处:生动形象、简洁明练地表现出司机的强势。(2分)‎ ‎⒉父亲身材的瘦小烘托出他做事的勇敢和做人的正直。(2分)孩子们的惊恐反衬出司机的蛮横和霸道。(2分)‎ ‎⒊结构上承上启下,(2分)内容上与结局(父亲面对司机不合理的收费并未屈从)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凸显出文章的主题(面对司机的强势,父亲始终捍卫了自己的尊严)。(2分)‎ ‎⒋实例:‎ 结局一:司机会把父子三人一直拉到很远的终点。理由是司机的不合理要求未得到满足,加上父亲态度的坚定。‎ 结局二:司机途中有所悔悟,把父子三人送回要到的地方。理由是车上的乘客们为了孩子劝说或谴责司机。‎ 五、《如果》‎ ‎1、步履蹒跚:走路缓慢不稳的样子(脚步缓慢不稳的样子)。(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 ‎2、答案示例:承上启下(过渡);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 ‎3、答案示例:作者虽然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但从老伯伯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基于对父亲的了解,作者完全能够推知老伯伯的身世经历。(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 ‎4、答案示例: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为后文写作者特别渴望在又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5、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6、答案示例一:不繁琐。如第⑧段,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想象中非常认真地陪父亲说话的情形写得极其细致,特别突出“我”对父亲的耐心和体贴,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答案示例二:不繁琐。如第⑾段,作者细致描述了想象中陪父亲过海关时如何耐心、体贴地照料父亲的情形,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六、《幸福的坡度》‎ ‎1、 “自豪”的词典义是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这里的语境义是表现了男子因为有儿子帮他推车而感到幸福的心理。‎ ‎2、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即警察和男孩“推车爬坡”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 ‎3、不矛盾。父亲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年幼的儿子懂得疼爱爸爸,“红着脸、喘着粗气”推车爬坡,是感动的“泪”;“幸福极了”也是因父亲感受到儿子的爱,内心很满足。‎ ‎4、不但交代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气氛,在前后呼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或答“雨为情节的发展创造环境,渲染气氛,也为父与子爱的给予和回报构筑背景,达到情景交融之效”也可)‎ ‎5、示例:生活中随处都有“幸福”的风景,哪怕只是一道坡,在那个幸福的坡度上,也有爱和真情流淌……‎ 七、《心茧剥落》‎ ‎1、(3分)运用比喻,生动想象地表达了作者放下麻木和轻慢,重新变得善感和谦恭,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2、(4分)文章第(11)段属于插叙。‎ 三件事:捏蚂蚁放回到麻木队列里;黄昏时喊小鸟回家;看人家摘香椿说树疼。‎ ‎3、(4分)共同点:善良而谦恭;拥有多么相似的善感的灵魂;在她们那里,自心与万物之心,贴得那么紧。‎ ‎4、(6分)‎ ‎⑴“骤然”是“突然、猛然”的意思。用它来修饰“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妈妈看到女儿拿着创可贴说要给鱼贴上时的震惊。‎ ‎⑵排比。用排比很有层次地写出了岁月带给作者的感受,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变得疏忽、强硬和轻慢,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5、(4分)‎ 示例一:妈妈睁开眼,看着眼前拿着“创可贴”的女儿,蹲下身来,轻轻把女儿揽在怀里,目光柔和地注视着女儿,“乖,宝贝!妈妈这就把‘创可贴’贴在鱼的伤口上,把它放生,好吗?”女儿甜甜地笑了,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 示例二:妈妈睁开眼,看着手拿“创可贴”给鱼包扎的女儿,眼睛里泛出晶莹的泪花,她赶紧用衣角擦干了眼泪,紧紧地抱起了幼小的女儿。‎ 八、《上天种的花》‎ ‎1、A.发现蘑菇B.看守蘑菇C.惊奇欣喜D.小心翼翼 ‎2、与蘑菇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以“狗尿苔”的丑陋,反衬蘑菇的可爱,突出我们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3、蘑菇无人种植,生长环境贫瘠却富有生命力的生长。‎ ‎4、突出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 ‎5、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慈爱。‎ ‎6、内容上:突出母亲的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或母亲的教育方法在我们身上起了作用),使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变得更乖巧;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7、第⑨段:指蘑菇;第(13)段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坦诚做人,踏实做事)。‎ 九、《燕子》‎ ‎1、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 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 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 ‎3、(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 ‎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 ‎4、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的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美丽的误会,人们可以用它慰藉自己心灵的遗憾。如果可能就让他们一直误会下去吧,千万不要打破他们的谎言,让其重新陷入到遗憾中。‎ 十、《目送》‎ 1、 线索作用。作者先写了自己作为母亲目送儿子离开,后又写了自己作为女儿目送父亲离开。(言之成理即可) ‎ 2、 ①妙用叠词,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把伤感之情抒发得悠长舒缓,极富表现力。 ②反复手法,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③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让读者在想像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感人至深。 ‎ ‎3、(1)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儿子不理解母亲的依恋,他渴望独立。 ‎ ‎ (2)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 ‎4、是一个细腻温婉、爱子心切、孝顺父亲、寂寞忧伤的女教师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十一、《老师的泪》 ‎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纯洁。‎ ‎3、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5、爱。‎ ‎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十二、 ‎《槭树下的家》‎ ‎1.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 ‎2.春天:槭树的树叶多、绿;槭树的花多而亮。‎ 夏天:槭树繁茂,形成浓荫。‎ 秋天:槭树的叶子很黄很红。‎ 冬天:槭树的叶子都落了,小绿鸟的窝巢在枝桠间出现了。‎ 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3.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 ‎4.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 十三、《我的母亲》‎ ‎1、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4分,答出其中任何4点)‎ ‎2、(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4分,一点两分)‎ ‎3、(1)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 (2)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4、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两角钱》‎ ‎1、“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1分),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1分),令“我”感动难忘(1分)。(大意相同即可)‎ ‎2、示例: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更好地表现他内心的善良。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任选其中两种进行分析即可给分)(4分)‎ ‎3、“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2分)‎ ‎4、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2分)‎ ‎5、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1分)是快乐和自豪的(1分)。‎ ‎6、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1分)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1分)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1分)‎ 十五、《第一声喝彩》‎ ‎1、(2分)震(1分) 振 (1分)‎ ‎2、(3分) 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红艳,表达“我”的喜爱之情(2分)‎ ‎3、(3分)同桌用反话赞美“我”作文写得棒(2分) 为下文“我”继续写作做铺垫(1分)‎ ‎4、(6分)(1)“我”为女主人喝彩(1分) (2)流泪(1分)‎ ‎ (3)她待“我”亲切,(1分)送“我”一束玫瑰(1分)‎ ‎ (4)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2分)‎ ‎5、(4分)C(4分) D(2分)‎ ‎6、(8分)要点:描写(6分) 语言(2分)‎ 十六、《忆冼星海》‎ ‎1、(3分)‎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2、(4分)‎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6分)‎ ‎ 示例1: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描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 示例2: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意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七、《雨夜的灯光》 ‎ ‎1.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   B. 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 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4.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5、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6.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7.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十八、《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1.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2.承上启下(过渡)‎ ‎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4.“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5.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6、(1)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2)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7、 (1)线索。(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十九、《晶莹的瞬间》‎ ‎1.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 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 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①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凭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②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4.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小姑娘的单纯天真;自己向往的宁静的生活。情感: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十、《细细的潮音》‎ ‎1.(1)无声的世代指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漠。   ‎ ‎(2)幼稚的世纪是指相对拥有灿烂文明的古代社会,现代人类文明出现了停滞或倒退。   (3)贫穷的世纪是指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发达,人类的精神文化显得贫乏苍白,与史博士博大的爱相比,现代人显得很缺少爱心。  2.内心关于爱的情感。(只要是围绕爱来说即可)  3.劳动者汗水化成的潮音、月夜观赏的月色的潮音、廉颇爱国情感的潮音,这些人、景、事都如潮音一样激荡着我。  4.好处:动静结合的画面激发人的想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用细细的潮音比喻心灵美善的呼唤,贴切形象;首尾照应,余味无穷。(意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