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所有的实验探究题大全中考无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所有的实验探究题大全中考无敌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VAB=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在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dm;VAB=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3、 a.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_______          来测量温度的 。‎ ‎    b.下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指出一点即可)                                 。‎ ‎   c.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  .‎ ‎5、(2013·宁德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 ‎(1)甲、乙两图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时现象的是图    。‎ ‎(2)从图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比l个标准大气压    (选填“高”“低”或“相等”)。‎ ‎6、小亮用图20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1)图20中反射角是__________度。 ‎ ‎(2)将纸板B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在B板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 ‎(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8分)‎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9、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      使天平平衡.当实验中出现如图(a)所示的现象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或      .‎ 这时眼睛应观察      在分度盘的位置.天平平衡时,在      ‎ 盘中有50克、20克、5克的砝码各一只,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千克.‎ ‎ ‎ ‎10、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把游码拨到        ,再调节       使横梁平衡;放砝码时要按照从    到     的顺序;某同学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1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亮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亮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亮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              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      g.‎ ‎12、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17中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         。‎ ‎  ‎ ‎13、为了测出某一小石块的密度ρ石,小高使用天平、大烧杯、小烧杯和水(密度为ρ水).‎ 第3题图 ‎(1)测量石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m =         kg.‎ ‎(2)小高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量承接了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2;‎ B.用细绳系着石块,缓缓放入大烧杯中,大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烧杯;‎ C.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D.大烧杯、小烧杯按如图乙所示放置,把水倒进大烧杯中,让水面恰好到达溢水口;‎ 请你写出正确的步骤顺序                .‎ ‎(3)小石块的体积V石 =        ,密度ρ石=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14、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     盘,用镊子向天平的     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     cm3.‎ ‎(5)他用密度公式ρ=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15、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16、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衣、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      .‎ ‎18、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长木板固定不动。‎ ‎(1)甲乙两图中当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 ‎(2)此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图,能否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图中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N,滑动摩擦力为____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摩擦)‎ ‎(5)若某次实验时木块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滑动摩擦力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9、小刚发现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 ‎(1)小刚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于是小刚利用长木板、毛巾、袭有沙子的纸盒A、长方体物块B,以及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______拉动纸盒A.‎ ‎(3) 小刚通过比较________两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丙图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4)当小刚将丙图中平放的物块B拿起时,发现A中的沙子被压出一个坑,这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若将B竖直立在沙面上,则沙子被压的坑会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一些.由此可知: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0、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时,做了如图所示的情况.‎ ‎(l)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示你的结论是  相同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示你的结论是  相同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选填“>”“<“或“=”)‎ ‎23、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下列A、B、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你帮小红写出另外两个:猜想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面积有关;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 ‎(3)如图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实验2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实验3是想验证在同种液体中  相同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24、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做②③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  是否有关;‎ ‎(4)做④  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 ‎(5)比较①③④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5、图18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粗细不均匀的两头开口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      。‎ ‎26、如图15所示,小彬同学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前首先应按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          。本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手应该拿住弹簧测力计的           (选填“拉环”或“刻度盘”)。‎ ‎(2)小彬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第①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为         N。通过分析发现,浸没在纯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进一步分析得出:物体浸没后与放入前相比,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增加了        N。‎ ‎(3)小彬同学又进行了“盐水浮鸡蛋”的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悬浮在盐水中如图16所示位置的鸡蛋,如果用外力将鸡蛋轻轻向下或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撤销外力后它马上又会回到原来位置悬浮。此现象初步表明:深度增大,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为了精确检验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小彬同学找到一个分度值为0.1g的电子秤,将图15中的纯水换成盐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图15中的同一物体,依次进行了图17所示的实验。分析电子秤的示数可知:盐水的 ‎           随深度而变化。小彬同学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万分高兴,但他并没有停下探究的脚步,再一次分析,他计算出图17②到图17④细线对物体拉力的变化量为        N。‎ ‎27、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g取10N/kg,ρ水=1×103kg/m3)‎ ‎(1)为了测出塑料瓶的体积,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増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 ‎②在空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拿细绳将塑料瓶完全浸没于烧杯的水中(瓶没有接触烧杯,水未溢出),通过増减祛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获得平衡,所用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是     cm3.‎ ‎(2)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铁块可以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鸡蛋可以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实例: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入细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实验步骤d和     (填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     .‎ ‎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进行探究.‎ ‎④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应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     g/c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8、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 ‎(4)由③和⑥得出浸没时浮力与深度  .‎ ‎29、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30、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31、卢奇小组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及过程如图所示:‎ ‎(1)如图实验装置中影响实验的是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2)在完善实验装置后,有如下实验步骤,你认为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 ‎①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1‎ ‎②将铁块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 ‎③将装有排除液体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3‎ ‎④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4‎ ‎(3)通过探究,若等式______成立,则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能测出铁块的密度ρ铁=______(这两空选用F1、F2、F3、F4、ρ水表示).‎ ‎32、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 ‎(1)小球动能是由  ▲  (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  ▲ 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  ▲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  .‎ ‎33、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  不变,让小球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  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  滚下.‎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  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34、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  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 平面的  相同.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是  .‎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个图进行比较.‎ ‎35、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杠杆上刻度均匀,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 ‎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不挂钩码,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当凋节杠杆在水平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总重为_______N的钩码;‎ ‎(3)撤去B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此时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拉,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主要是为了  ;‎ ‎(2)如图乙所示,在位置A挂上两个相同钩码时,应该在位置B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位置B换用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沿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是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两次施加的拉力F1‎ ‎  F2(选填“>”、“=”或“”<);‎ ‎(4)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依据杠杆平衡条件,人使用图中的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 ‎37、轻轻转动门把手,就可以把门打开;司机用不大的力转动方向盘,在轴上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力使汽车转弯。门把手、方向盘等属于一类简单机械——轮轴。(如图甲所示)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轮组成,下图是一些轮轴的实例 ‎(1)请你在图乙A、B、C、D四个图中选择一例,在图上标出它的“轮”与“轴”。‎ ‎(2)轮轴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机械。因为在         上作用一 个较 小的力,在     上就能产生很大的力。‎ ‎(3)除以上列举的实例外,请再列举一个应用轮轴的物体:          ‎ ‎38、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39、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 3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 重力 G/N 提升高度 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05‎ ‎1.7‎ ‎0.15‎ ‎78.4%‎ ‎3‎ ‎6‎ ‎0.05‎ ‎①‎ ‎0.15‎ ‎②‎ ‎ (1) 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 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 ‎(3)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____有关。‎ ‎(4) 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0、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3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4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①‎ ‎4‎ ‎1‎ ‎4‎ ‎0.1‎ ‎②‎ ‎0.3‎ ‎55.6‎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变化①处应为  ;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②处应为  N.‎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