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人教版历史复习专题练习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照相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东方国家 B. 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C. 照相摄影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 D. 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 B. 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3.《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 冼星海 B. 聂耳 C. 田汉 D. 徐悲鸿 4.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A B. B C. C D. D 5.“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洋务运动之后 B. 戊戌变法之后 C. 辛亥革命之后 D. 新文化运动之后 6.曾热播的电视剧《新安家族》讲述了徽商为争取民族自强与列强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它再现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艰难历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 ) A. 甲午战争后 B. “一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 A. 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B. 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 C. 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 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8.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9.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甲午战争以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战胜利以后 10.如下图的漫画形象的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1.比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 A. 均衡发展 B. 迅猛发展 C. 曲折发展 D. 持续发展 1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斗志、画家徐悲鸿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把收入资助抗战、科学家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 ) A. 同仇敌忾 B. 国民革命 C. 战略决战 D. 开天辟地 1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 ) A. 詹天佑 B. 康有为 C. 张骞 D. 严复 14.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二、材料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1)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7.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2年1月29日《申报》第八版发表了署名江东的两首绝句诗,《自民军光复南京,各省纷纷剪发,不亦快哉,戏成二绝以博一笑》:“一自降旗出石城,西风吹散剪刀声。从今而入文明国,要与欧西并马行。专制沉沉毒已深,谁知胡尾久如林。义旗一指群心解,烦恼千丝无处寻。” 同一天《申报》还报道了一条新闻《宽限剪辫》,说是自光复后,杭州下令剪辫,极为严厉,于是杭州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城内的六十二家商号联名请求浙江军政府,宽限十天以准备年货。 ——摘编自杨早《头发的故事》 (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光复”的含义。 (2)辛亥革命前后兴起的剪辫运动不仅仅是社会习俗的变革,还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据情境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剪辫的政治意义。 (3)结合情境,指出杭州严令剪辫在杭州百姓中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除剪辫外,请再举一例说明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入文明国”,“与欧西并马行”。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癸卯学制”)……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1)北京大学建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 (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 (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子目照相与电影的出现中的内容:“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照相摄影的传人与应用,和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同步。它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可知,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故A项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照相与电影出现的影响。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而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所以B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废除的时间. 3.【答案】B 【解析】【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 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 A项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导致东三省全部沦陷; C项刘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守攻转入战略进攻; D项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里的“剪辫”告诉我们,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不好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6.【答案】B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放松了对华侵略,所以给我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故选B。【点评】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7.【答案】D 【解析】【分析】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直到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才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许多地方成立了剪辫团,大力推行剪辫,结辫陋习至此革除。因此D不会发生。【点评】考查社会习俗的变化 8.【答案】C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由“跪拜”变为“鞠躬、握手”;称呼由“大人、老爷”变为“先生、君、同志”等,这一切都说明原来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旧习俗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实现了人格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注意准确识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9.【答案】C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两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废跪拜、改称呼等法令,“叩头”等繁复的礼节被点头鞠躬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革,所以图中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只有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的风俗变迁。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分析】张謇清代状元,实业家,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相关知识。 12.【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涉及面广,注意事件间的联系。从题干来看都是为了抗日,所以主题应该选A。 【点评】考查讴歌光明的文学艺术家。 13.【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可知是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 14.【答案】C 【解析】【分析】上表反映了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二、材料题 15.【答案】(1)废缠足;历法;礼节;婚姻四个方面。 (2)特点: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相同点:都受到辛亥革命影响,都是民国时期的新气象。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和材料二“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的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废缠足;历法;礼节;婚姻四个方面。 (2)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帝国主义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中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到了黄金时代。 (3)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与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这些都是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事件,都是民国时期的新气象,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思想的解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1)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鸦片战争。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继进行。 (3)张謇 (4)列强大肆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中华民族有志之士的爱国意志。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的道路。材料一中“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使许多中国人从“中华大帝国”的酣梦中惊醒。 (2)本题主要考查能够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的主要史实,洋务运动后,相继出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辛亥革命试图推翻封建制度,对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3)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张謇,他是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容宏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4)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从“中华大帝国”的酣梦中惊醒;中华民族危机使一些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此外,还有中华民族有志之士的爱国意志。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7.【答案】(1)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辫子象征清王朝的统治,剪辫表示与封建专制统治决裂的决心。 (3)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商户请求宽限剪辫。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或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4)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或改礼节、改称呼)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新军步、炮、辎重各营纷纷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由此可知,“光复”的含义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为了表示赞同民主共和,纷纷剪掉辫子。因为辫子象征清王朝的统治,剪辫表示与封建专制统治决裂的决心。(3)根据材料中的情景“杭州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宽限十天”等信息可知,杭州严令剪辫在杭州百姓中引起的反应: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商户请求宽限剪辫。这一现象说明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或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4)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禁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由此可知,除剪辫外,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入文明国”,“与欧西并马行”的事例: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改礼节、改称呼。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1898年。例如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等。 (2)隋朝。评价: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解析】【分析】此题主观判断能力非常强,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 【点评】考查新式教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