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张老师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练习

‎2015年上海市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预测(二)‎ ‎1.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呈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什么要有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7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 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 CO2 H2O 乙: CO H2O ‎ 丙: NH3 CO2 H2O 丁: CO2 CO H2O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4.(5分)实验室有瓶黑色粉末药品,标签为MnO2,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该药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5.(13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用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现要配制40g 24.5%的硫酸,需________g 98%的硫酸和_______g水.‎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然后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 ‎(5)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___,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 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 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 ‎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 B中加入 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 ‎ ‎“猜想二”成立 ‎ ‎ ‎“猜想三”成立 ‎7.化学知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发酵粉是一种制作各种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例如我们早餐吃的馒头,疏松多孔,就是发酵粉的功劳。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2种。 ②已知反应:2NaHCO3Δ ‎=‎ 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 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来源: ]‎ ‎ ‎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为 。若生成A,证明假设 或假设 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证明假设 成立。‎ ‎(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则B是(填化学式) ,证明假设 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9、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 ;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 ‎【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 ‎ 。‎ 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 ,否则为 。‎ (3)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 ‎ ‎10、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 ‎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 ‎ 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 ‎ 猜想四:能与BaCl2反应 ‎ ‎ ‎ ‎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1、我区某中学兴趣小组在龚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4)用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答: 。 ‎ (5) 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黑石渡中学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名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蚁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处理的方法是 。‎ ‎【拓展延伸】‎ (1) 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A.食盐水 B.食醋 C.肥皂水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13、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 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乙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猜想:只有碳酸钠 小红猜想: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猜想: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猜想是 。‎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② 。‎ ‎ 的猜想正确。‎ ③ 。‎ ‎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