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试题集有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实验试题集有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试题集(有答案) 1.(揭阳)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 A、B、C、D 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 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 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 A、B、C、D 溶 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B 溶液变红色,D 溶液变成蓝 色。A、C 溶液都呈 色。 B 是 D 是 ②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 A、C 溶液, 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 溶液。 A 是硫酸钠溶液 C 是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 行检验 SO4 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 2-)的存在干扰了 SO4 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 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 2- )与亚硫酸根离子(SO3 2-)中的一种或 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中性 或碱性条件下 NO3 -不能和 SO3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 -能和 H+反应相遇时(HNO3 )具有强氧化性, 易把 SO3 2-氧化生成 SO4 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 的气体。 【猜 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 2- (2)SO3 2- (3) 。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③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 E 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 再加入稀硝酸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④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 F 中,加入加入稀盐酸, 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猜想 可能成立 ⑤ 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猜想(3)成立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① 紫色 B 为稀硫酸 D 为清石灰水 ② 有白色沉淀 无现象的 C 为氯化钠溶液 【猜 想】(3) SO4 2- 或 SO3 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 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2SO3 + Ba(NO3)2=BaSO3↓+2NaNO3 2.(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 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 的名称 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 想】 猜想 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 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 1 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 2 不成立 ③ 没有褪色 猜想 3 不成立 【结 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 思】 (1)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氯水中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猜 想】Cl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结 论】HClO 【反 思】(1)+1 (2)AgNO3+HCl=AgCl↓+HNO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3.(汕头)2010 年 4 月 28 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 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 CO、CO2、H2S、CH4 等。 Ⅱ.H2S 气体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 3 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 1:有 CO、CO2、H2S; 猜想 2:有 CO、CO2、CH4; 猜想 3:有 CO、H2S、CH4; 猜想 4:有 CO2、H2S、 ; 猜想 5:有 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 A 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如果 B 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 成立。 (2)在验证猜想 l 的实验中,装置 C 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 ,振荡。 (3)要确证猜想 5 中是否有 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 C 与 D 之间加一个 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 D 装置内壁出现 ,证明气体中一定 含有 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 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 H2O、CO2 的质量。其方法是:将 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 、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 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提出猜想】CH4 【问题讨论】(1) 2 3 (2) 吸收 CO2 澄清石灰水 (3) 干燥 水雾 浓 H2SO4(或 CaCl2 或无水 CuSO4) NaOH 溶液 4.(湛江)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 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 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 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 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 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 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 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 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 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 时,在 100 克水中加入 12 克该白色粉末, 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 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 pH 试纸来测其 pH 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① CO2 ② 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 ③ 稀盐酸 ④ NaHCO3+HCl==NaCl+H2O+CO2↑ ⑤ 碳 酸氢钠 ⑥ 碳酸钠 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 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5.(肇庆)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 NH4Cl、(NH4)2SO4、NH4HCO3 和尿素[CO(NH2)2] 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 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 , 猜想③:该化肥是 NH4HCO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 不成立; 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右(图 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 2)中 溶液滴入 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 不成立。 (图 1) (图 2) H C lB aC l2N aC l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 2)中 的 溶液,若 ,则猜想①成立;若 ,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猜想② (NH4)2SO4 (或硫酸铵)【实验探究】(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或 (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 NH4HCO3+Ca(OH)2=CaCO3+2H2O+NH3↑(2)(2 分)HCl 溶液(或 盐酸) ③ (3)BaCl2 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无白色沉淀 有白色沉淀 (NH4)2SO4+BaCl2==BaSO4 ↓+2NH4Cl 6.(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O)2、CaCl2 和 Ca(OH)2,其有效成分是 Ca(ClO)2。Ca(ClO)2 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 能使有色物 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 HCl 和 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 的 CO2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 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 和 CaCO3;猜想二:CaCl2 和 Ca(OH)2;猜想三: CaCl2 和 CaCO3 和 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继续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无色(溶液不变色) 7.(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 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 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 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 甲 乙 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 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 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 性质。 (1)打开活塞 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 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 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 NH3 或 NH3·H2O)易挥发 浓氨水(NH3·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 (NH3·H2O)易分解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 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 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 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8.(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 19 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 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 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 19 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 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图 19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止水夹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 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 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 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 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猜想与假设】Cu2O (Cu4C、Cu2C 等) 【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 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 不能 放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9.(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 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 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 氧气的密度为 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 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 上述实验装置测得 CO2 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 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 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 11.7 g。则该样品的纯 度为 ▲ 。 I.(1)除去 CO2 和 HCl 气体 (2)验证 CO2 是否被除尽 (3)2.44 II.ABC III.97.6% 10.(常州)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 Na 与 CO2 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 向盛有 Na 的装置 A 中通入纯净、干燥的 CO2,当观察到装置 B 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 时继续缓缓通入 CO2,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 A 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Ca、N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 1:白色固体含有 ▲ ; 假设 2:白色固体含有 Na2O;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 1 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 ▲ 假设 2 成立 【反思提高】 Na 在 CO2 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 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假设 1:Na2CO3 【实验设计】②足量稀盐酸 ③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待沉淀完全后,加入 2~3 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反思提高】4Na+3CO2 △ 2Na2CO3+C(或 4Na+CO2 △ 2Na2O+C) 11.(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CH4 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 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 反应,得到 CO 和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 CO 和 H2 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 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 CO 和 H2 的质量比为 ▲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 D、E 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 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 D、E 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 E 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还原 CuO 的 装置 合成气→ 浓 NaOH 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浓 NaOH 溶液 A B C D E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 C 中出现 ▲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 C 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 气中的 CO 和 H2 还原了 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 CO 和 H2 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 CH4,且 CH4 也还原了 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 E 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 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 CH4 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 CO2 和 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F G I ①上图装置 F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 CH4 也还原了 CuO 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 (1)CH4+H2O=CO+3H2 (2)I.14:3 Ⅱ.[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象分析和数 据处理]②如果只有 CO 和 H。还原足量 CuO,合成气中 CO 与 H2 的分子个数比为 1:3。生成物中碳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如果只有 CH4 还原足量 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 为 3:1 现测得 CO2 的质量:201.5g--198.2g=3.3g H20 的质量:896.0g 一 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 44 12 ):(3.6g× 36 2 )=9:4 9;4 介于 2:1 和 3:1 之间 由此可推测出,除了 CO 和 H2 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 的 CH4,且 CH4 也还原了 CuO。 ③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 CO2 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 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 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拓展探究]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 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 参与反应的 CO 与 H2 的分子个数比大于 1:3(或 H2 未完全参加反应、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12.(南通)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 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装置 D 的质量 装置 E 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无 水 CuSO4 H CuO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 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 Na2CO3, CO2 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 NaOH, H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 ,CO2 和 H2O 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 CO2 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 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 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 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 ;然后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 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 的用量。 【分析讨论】 放热 猜想Ⅲ: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 验证Ⅱ:错误 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CaCl2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酚酞 【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13.(广东省)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 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 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红 色。该魔术中 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 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 “‘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 合:A为 H2SO4 ;B为 BaCl2 (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14.(广东省)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NaOH [或 NaOH、Ca(OH)2]。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 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 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 方 的 实 验 设 计 补 充 完 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5.(四川达州)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 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 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 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 Na2CO3 溶液于试 管中,滴入 2-3 滴酚酞 试液,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 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三:能与 Ca(OH)2 反应 向盛有少量 Na2CO3 溶液 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 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2NaOH+CaCO3↓ 猜想四:能与 BaCl2 反应 取少量 Na2CO3 溶液于试 管中,滴入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是(填“是”或“否”)。 16.(镇江)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 SO2、O2、H2 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 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加入 过量 氯化 钙溶 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林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小云的猜想正确。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的猜想正确。 乙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 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 该气体中 ▲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 O2,则可用是 ▲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 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 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 ,证明无 O2; B 中观察到 ▲ ,证明该气体是 H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 性(填“酸”或“碱”)。 (1)无 (2)带火星的木条(三)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4)验纯(5)酸 17.(镇江)将过量的 Na2CO3 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 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 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 CuCO3,理由: ▲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 Cu(OH)2,理由:Na2CO3 溶液呈 ▲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 和 CuCO3 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 A、B 组合进行实验,B 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4)若用装置 A、C 组合进行实验,C 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 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 中的现象为 ,C 中的现象为 。 结论: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 Cu(OH)2 的分解温度为 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蓝色固体 澄清 石灰水 无水 CuSO4 固体 的质 量/g 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 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 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 A B、C 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段: ▲ ; CD 段: ▲ ; (7)通过计算可得: a:b= 。 (8)若将 24.0g 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 2.4g 后质量不再改变, 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猜想一:Na2CO3 + CuSO4= CuCO3↓+ Na2SO4 猜想二:碱 Ⅰ.(1) 过滤 (2)取最后洗涤液少 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加 BaCl2 [或 Ba(OH)2、Ba(NO 3 ) 2 ] 或 CaCl2[或 Ca(OH)2、C a( NO 3 ) 2 ]溶液,无沉淀产生。 Ⅱ.(3)二 (4)一 (5)C B 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6)Cu(OH)2 CuO + H2O CuCO3 CuO + CO2 ↑ (7)2 : 1 (8)4CuO 2Cu2O + O2 ↑ 18.(泰州)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 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 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 。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 。 (4)用酚酞试液 ▲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 。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 。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 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 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 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 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 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 ▲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 。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 , ▲ 。 (1) 密封保存 (2)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或潮解 (3) 碳酸钠 (4) 不能 碳酸钠溶液也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5) 取试样溶于水,加入 CaCl2[Ca(NO3)2 或 BaCl2 或 Ba(NO3)2 或 Ba(OH)2 或 Ca(OH)2 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 ①不行; 变质产物(含结晶水等)不是纯净的碳酸钠。CO2 能溶水 不能用排水法集气,用排水法收集误差较大。②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 CaCl2(或 Ca(NO3)2、BaCl2、 Ba(NO3)2 等)溶液,过滤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变红,则部 分变质 。(或在滤液中滴加其他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滤液是中性还是碱性,或在滤液中滴加可溶性的 弱碱盐如硫酸铜、氯化铁等溶液看有无沉淀来检验滤液是否呈碱性。不过滤也行。) 19.(徐州)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 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 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 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 Fe3O4 和 Fe2O3 两种(FeO 极易被氧化为 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 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 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 Fe2O3 呢? [查阅资料 2] (1)Fe3O4 和 Fe2O3 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 高温时分解成 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 围内 Fe2O3 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 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2O3 高温时会分解成 Fe3O4 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 Fe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 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实验探究】 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 l535℃~l538℃ 【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6Fe203 高温 4Fe304+02↑ (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20.(盐城)有机物 A 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 A 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 究。 【猜想】猜想一:A 中只含 C、H 两种元素 猜想二:A 中含 C、H、O 三种元素 【实验】 在 O2 中充分 足量的浓硫酸 足量碱石灰 燃烧 【结论】猜想 ▲ 正确(选填“一”或“二”)。 【反思】有机物 A 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 。 【结论】猜想 二 正确 【反思】有机物 A 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C:H:O=12:3:16 。 21.(扬州)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 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 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 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称取 A 物质 3.1 克 混 合 气体 浓硫酸增重 2.7g 碱灰石增 重 4.4g 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⑤再次称量 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 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 → 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 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 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 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 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 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 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 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1)2NaN2=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 CO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成 NaN2 的 同时有 NaOH 生成,NaOH 吸收空气中的 CO2 生成 Na2CO3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 M 溶液接触 (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7)A (8)92.9% 22.(广安)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 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 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 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 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 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实验探究一】(1)红 (2)氢气(或 H2)【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 H、O) (2)CO(或 一氧化碳)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 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拓展延伸】(1)B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23.(乐山)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200ml 的软透明塑 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 问 题 】 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 阅 资料 】 (1)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 HAc, 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4)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实 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将白醋滴在紫罗兰 花上 紫罗兰花变红 白 醋 的 pH 7 二 将锈铁钉放在小玻 璃杯中,加入白醋 刚开始时 ,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 1. 白醋能与铁锈 反应 2. 三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 10ml 白醋,将瓶捏扁, 加入约 5g 鸡蛋壳,拧紧 瓶盖 瓶中有气泡冒出,扁塑料瓶 逐渐膨胀 白醋能与碳酸 钙反应放出 CO2 四 向白醋中加入纯碱 白醋中有气泡冒出 白醋能与碱反 应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 式 。 (2)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 (3)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该实 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 二 铁锈慢慢消失,溶液变为浅 黄色 白醋能与铁反应 (1)CaO+H2O = Ca(OH)2 (2)四 (3)CO2+Ca(OH)2=CaCO3↓+H2O 24.(眉山)实验表明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S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SO2 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 CO2 不能; ③SO2 可与酸性的 KMnO4 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 CO2 不能; ④CuSO4 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胆矾。 在对该反应的产物的探究中需用下列 A、B、C 装置: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 + 2H2SO4(浓) X↑+ 2SO2↑ + 2H2O 则生成物 X 的化学式为 。 (2)若要证明产物中有水,则要用 装置(填装置的编号)。 (3)若按 B、A、C 的顺序组装,不能证明产物 。 (4)若按 C、B、A 的顺序组装,则能证明产物 。 (5)若要证明这三种产物,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装置 B 中的品红Ⅰ的作 用是 ,品红Ⅱ的作用是 。 (1)CO2 (2)A (3)H2O (4)SO2 (5)ABC 证明产物中的 SO2 检验 SO2 是否完全反应 25. (兰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 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 X 和 Y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分别把这两种金 属 放 入 溶液中,观察。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 金属 X 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 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 X 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金属活动性顺序: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 X、Y 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 Y 就 是 。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 X、Y 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原 因 是 (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 (1)稀盐酸 X >Y (2)Y 是银 (3)(凡合理答案均可) 26.(兰州)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 案进行实验: A B C D 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描述 A 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 A 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 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 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其中,C 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5)写出用 A 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 (1)①长颈漏斗 ②锥形瓶 (2)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D 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a 接 d,e 接 b,c 接 g 除去 CO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 AgNO3 + HCl = AgCl ↓+ HNO3 (5)2H2O2 2H2O+O2↑ 供给呼吸 27.(宁夏)据中广网2010 年5 月3 日报道: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浓硫 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消防官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 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清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请 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一)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 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二)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明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 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敏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 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 酸 与 氢 氧 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 质,可消除污染 【思维拓展】写出小敏所依据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小聪同学认为,小敏同学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有一个缺陷:如果用量把握不准又可能引发新的 污染,因为 。 (2)请你参照小敏的设计方案,结合小聪的看法,也设计一个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小木条上蘸少量浓硫酸,放在玻璃片上观察 小木条变黑(或碳化) (二)(1)质量;质量分数;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也有强腐蚀性; (2)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钙粉末 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原理运用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8.(山西)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 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情况①正确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 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1)Ca(OH)2+Na2CO3==CaCO3↓+2NaOH (2)氢氧化钠(或 NaOH) (3)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Na2CO3 溶液(或通入 CO2 ) 产生白色沉淀 情况①正确 CO2 (或 Na2CO3) 29.(陕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 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 CaO; 猜想二:是 CaO 和 Ca(OH)2 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 Ca(OH)2; 猜想四:是 Ca(OH)2 和 CaCO3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 不含 CaO 或氧化钙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CaCO3 或碳酸钙。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 3 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 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四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密封保存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30. (海南)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将 3 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斌舒 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 [实验现象]3 天后,I、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 [获得结论] (1)对照实验 l、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 ; (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拓展探究] (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 的猜想 。 (1)在潮湿空气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与碱性溶液接触、与食盐水接触(2)涂油、喷漆、搪瓷等 (3)在 A、B、C、D 四支试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两天后观察,发现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锈蚀最严重。 31.(新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 溶液、NaOH 溶液、Ca(OH)2 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 溶液、NaOH 溶液、Ca(OH)2 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 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 4 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 原溶液是 溶液。 (2)另用 3 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 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 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 溶液是 溶液 (3)另用 2 支试管,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原溶液是 溶液,另一支试 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 溶 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种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 学 实 验 操 作 实现现象 结 论 小 红 用 3 支 试管,各取少 量三种溶液, 分 别 滴 加 另 一种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 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 象。 所 滴 加 的 溶 液 是 稀 盐 酸。 小 勇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 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 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 Na2CO3 溶液。 小 新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 NaOH 溶 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1)稀盐酸(2)Na2CO3 溶液(3)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Ca(OH)2 溶液 NaOH 溶液 小勇, Ca(OH)2 溶液 32. (乌鲁木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 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 A 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 图 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 A、B 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丙进行了图 C 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 水 平 。 然 后 , 用 酒 精 灯 给 a 端 铜 丝 加 热 数 分 钟 。 停 止 加 热 后 冷 却 , 他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2)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a 端上铜 丝变黑 ④玻璃棒 a 端下沉 (4)⑤甲 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⑦B 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⑧C 实 验 a 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⑨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33.(安徽)酒糟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 后取出,观察 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 由 上 述 现 象 得 出 绩 论 : 外 焰 温 度 最 高 , 你 认 为 原 因 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 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 度最高 。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1)C+O2=CO2(2)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3)内焰 (4)a (5)酒精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34.(安徽)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 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 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 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 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 1 g 铁粉、0.2 g 碳和 10 滴水 100 70 约 120 2 l g 铁粉、0.2 g 碳、 10 滴水和少量 NaCl 100 70 约 70 3 (1)实验①和②说明 NaCl 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 含量是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 4 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6)现仅提供:置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 1 g 铁粉、O.2 g 碳、10 滴水和少量 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 量的实验方案,在右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1)加快 (2)放热 (3)Fe2O3•xH2O[或 Fe2O3 或 Fe(OH)3] (4)1 克铁粉、10 滴水 (5)20.5% (6)①画出量筒倒置于烧杯中,量 筒口在液面以下 ②正确标出滤纸包在量筒中的位置 35.(河北)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 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 法: 。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 是 。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写出该反应过 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 ,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交流表达】(1)溶液显蓝色(2)铁丝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反应生 成的硫酸亚铁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验证】(1)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 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 pH(2)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才有沉淀生成 【拓展应用】(1)铁 片(或 Fe、铁粉、铁丝等)Fe + H2SO4=FeSO4 + H2↑(或 Fe + CuSO4=FeSO4 + Cu)(2)铁和铜 (或 Fe 和 Cu) 36.(河南)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 能跟 C02 反应生成 02 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 X 表示);它也能跟 H20 反应生成 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 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表明 C02 未被 Na202 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③O2 可采用 D 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 O2 的哪些性质? ④若 A 装置产生的 C02 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 C02 能否与 Na202 反应生成 O2,以上实验装置应 如何改进? (2)为探究 X 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 X 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 X 肯定不是 酸和碱,理由是 。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 X 是 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 Na2C03 性质的探究实验, 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03+2HCl=2NaCl+H20+C02↑ C02+Ca(OH)2=CaC03↓+H2 0 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 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 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7.8g 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 40g 氢氧化钠溶液,请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CaC03+2HCl==CaCl2+H20+C02↑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氧气有助燃性。 ④在 A、B 装置之间和 B、C 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答出在 A、B 装置之间增加气体干燥装置)。 (2)①Na202 和 C02 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者反应后不可能生成含氢元素的酸或碱 ② 实验操作 现 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滴加稀盐酸,然后将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钙或 氯化钡等 Na2C03+CaCl2=CaC03↓+2NaCl或 Na2C03+BaCl2=BaC03↓+2NaCl等 (3)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 2Na202+2H20=4NaOH+02↑ 156 160 32 7.8g y x X=1.6g Y=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g/40g×100%=20% 答:略。 37.(芜湖)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 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 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 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⑴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⑵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⑶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人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 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理论分析]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合理即可) [分析与验证]⑴氯化铁溶于水;⑵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 含有(或不含有) (合理即可) ⑷[知识链接]食盐水 38.(上海)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混合后,虽然仍 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混合前后的 pH(20℃)。 测定某 NaOH 溶液的 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入该 NaOH 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 pH ,pH 小于 7。 结论: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 进一步 获取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 确实发 生了化学 反应的 证据, 依据中和 反应是 __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次。 (1)大于 稀 H2SO4 (2)稀 H2SO4 加入滴加酚酞试液的 NaOH 溶液是否有颜色变化 (4)放热 三 39.(上海) 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甲中, 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 a 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b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 ____。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②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 的仪器 c,在导管口 d 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玻璃管中的水减少,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 Ⅰ (2)无水 硫酸铜变蓝;导管 d 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海 40.(上海)下图是利用 CO、CO2 混合气体中的 CO 还原 CuO 的实验示意图。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焰加热。 ②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的仪器 b 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 NaOH 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 NaOH 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 水) 64 85 138 203 285 376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 A 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Ⅰ、Ⅱ、Ⅲ的名称。 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名称:Ⅰ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 (1)铁架台 外 (2)方程式略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甲乙装置中间应该再加上澄清石 灰水检验 CO2 是否被吸收完全 (5)Ca(OH)2 过滤 加热(蒸发) 冷却(降温结晶 41.(楚雄)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 CO2、CO 和 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 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 气体样品中含有 CO。 请回答: A 中的药品是___ 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 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 B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 CO。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H 除去水煤气中的CO2 Fe3O4(3)证明气体药品中的CO在A中已被完 全吸收 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C中的变浑浊 42.(黔东南)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 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学科网 【实验原理】学科网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学科网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学科网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学科网 【实验过程】学科网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 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学科网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学 【实验记录】学科网 测定物质 ① ② ③ ④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学科网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29.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学科网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学科网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22. 【实验原理】(2)蓝 【实验记录】(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 C 溶 液是确定维生素 C 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 C 的浓度 (3)A B D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 C 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43.(娄底)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 水的体积比为 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 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 稀酸溶液 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 蓝紫色 红色 绿色 牵牛花 紫色 红色 蓝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得出结论] 58 、 59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 60 的汁液不能 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 61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 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 液的酸碱度常用 62 。 58. 紫卷心菜(或牵牛花) 59. 牵牛花(或紫卷心菜) 60. 胡萝卜 61. 酸 62. pH 试纸(pH 计) 44.(娄底)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 醋在厨房中的妙用”: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色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色 ②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 作用 Fe2O3+HCl=FeCl3+H2O …… ④……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63 。 (2)讨论交流 ① 小林自豪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时, 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64 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 65 (填序号“①”、“②”或“③”)。 ② 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 66 (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3)反思 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67 离子。 63. Fe2O3+6HCl=2FeCl3+3H2O 64. 铁(Fe) 65. ② 66. 除水垢(合理均可) 67. 氢(H+) 45.(长沙)将 CO2 通入 NaOH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 CO2 与 NaOH 溶液反 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 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 CO2 及 NaOH 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 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 10mLNaOH 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 得 其 质 量 仍 为 78.2g , 你 对 这 一 结 果 的 解 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② 为 进 一 步 证 明 CO2 与 NaOH 溶 液 确 已 发 生 了 化 学 反 应 , 你 还 能 想 到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3)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 留在瓶内,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4)①密闭容器;②向反应 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46.(江西)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 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序号) (2)操作 A 的现象是 ;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1) C (2)铜丝表面变黑 (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47.(江西)小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右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 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猜 想】①可能是 NaOH 溶液;②可能是 Na2CO3 溶液;③可能是 (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得 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 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 NaOH 溶液,小俊认为它是 Na2CO3 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 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A 【猜想】(1)B (2 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或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48.(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 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 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 液变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 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 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 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归 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 实验现象:无现象 结论: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Al Cr Cu(或“②”) 回答问题: (1)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2) Cr+H2SO4=CrSO4+H2↑(3)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 属活动性强弱 (4) A1、CrSO4 溶液、Cu 归纳: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 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49.(晋江)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 量分数为 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 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 0.18g 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 是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 (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 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1)Ca(OH)2 微溶于水,其溶液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10%; (2)无色酚酞、NaCl NaCl 溶液呈中 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进行实验]甲(或乙) 实验步骤: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或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实验反思](1)石灰水 (2)A、B 50.(龙岩)已知,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 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 C,乙认为是 CO,丙认为是 Na2CO3,丁认为是 CO 和 Na2CO3,戊认为是 NaHCO 3。 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CO 能与 PdCl2 生产黑色的 Pd,可利用该反应检测 CO 是否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戊的猜想是错误的,因 为该猜想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 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____(选填右图中的“I”、“II”或“III”)。 (4)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 CO2 一段 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后,观察到 PdCl2 溶液的试管中有 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 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浑浊现象。据此可知: ①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 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质量守恒定律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Ⅲ (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①丁 ②Na+CO2==Na2CO3 +CO 51.(南安)实验盒中有 5 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 5 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 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 的是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 4 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 3 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 4 种无色溶液中取出 3 种,贴上 A、B、C 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 是 Na2CO3、Ca(OH)2 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 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 A、B、C 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C 是 溶液。 第二步 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 到 C 溶液中气泡产生,A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 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 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写出化学式), 则 A 是 溶液。 ②写出 C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三步 取少量 B 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溶液 A B C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气泡产生 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 是 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 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提出:鉴别出 C 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 A、B 溶液。请完 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 A、B 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 管中,各滴加 C 溶液 该溶液是 A 溶液 该溶液是 B 溶液 [ 调 查 研 究 ] CuSO4 [ 实 验 探 究 ] Na2CO3 实 验 解 释 : CaCO3 Ca(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 NaOH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泡产生 52.(宽甸)目前,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 标,许多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技术。右 图为普通电池(锌锰电池)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分析: (1)将回收的废旧电池进行分离,可以得到的单质有(用化 学式表示,下同) ,氧化物有 ,盐 有 ,有机物有(写名称) 。 (2)小李同学想得到⑤中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溶液, 并检验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完 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①剥开干电池,取出碳棒周围的黑色粉末。 ②溶解、 、洗涤(填操作名称)。 得到黑色粉末和无 色澄清液体 黑色粉末的成份为 。 ③对黑色粉末进行 。 得到纯净的 MnO2 固体 ④检验第②步中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是否 含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化学方程式为: (1)Cu、C、Zn MnO2 NH4Cl、ZnCl2 淀粉 (2)②过滤 二氧化锰和炭粉 ③灼烧(或暴露在 空气中加强热) ④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强烈刺激性气味(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H4Cl+NaOH==NaCl+H2O+NH3↑ 提示: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应采用过滤的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的试剂是碱溶液, 如氢氧化钠溶液。 53.(宽甸)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C2H5OH)的蒸发皿,先点燃蒸 发皿内的酒精,再将经打磨过的光亮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 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 色固体。(如右图) 甲同学将生成物取出,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由此他猜 测:黑色物质是原来镁条中所含的杂质。 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三种人们熟知的气体都 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对后续实验的作用和影响是: ① ; ② 。 (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的作用是 。 (3)请设计—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的方法是 。 (4)写出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1)①便于引燃镁条 ②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聚集在集气瓶内,为镁与较多的二氧化碳反应创 造条件 (2)避免集气瓶因受热不均而破裂(或防止温度太高炸裂瓶底) (3)将镁条直接与过量(或足量)的盐酸反应,镁条完全溶解,若无黑色物质残留,说明甲同学的猜 测不能成立 (4) C2H5OH+3O2 点燃 = 2CO2+3H20 2Mg+O2 点燃 = 2MgO 2Mg+CO2 点燃 = 2Mg0+C(写3Mg+N2 点燃 = Mg3N2也可) 提示: 酒精燃烧既能提高温度来点燃镁条,又能为实验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验证镁条中是否含有碳,可 用盐酸溶解,因为碳不与盐酸反应。 54.(长春)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 A 盛有 CO2、O2、H2 中的一 种,集气瓶 B 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 (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 A 瓶中的气体是 ; (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B 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 的哪一种。 ①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B 瓶中,观察现象。 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 B 瓶中的气体是 ; ②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 B 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 。 (1)H2 或氢气(2)①O2 或氧气 ②Ca(OH)2 或 Ba(OH)2 55.(长春) 将稀盐酸、Na2CO3 溶液、Ca(OH)2 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 A 和滤液 B。 (1)得到的固体 A 是 ; (2)探究滤液 B 中是否含有 Na2CO3:取少量滤液 B 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有气泡冒出。由此得出 结论: ; (3)探究滤液 B 中是否含有 CaCl2:取少量滤液 B 滴加足量 Na2CO3 溶液,没有沉淀出现。由此得出 结论:不含有 CaCl2。这一探究同时说明滤液 B 中也不含有 Ca(OH)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 B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①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② 。 (1)CaCO3(2)滤液 B 中不含 Na2CO3(4)①NaCl ②HCl 或 NaOH 56.(哈尔滨)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 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 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 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 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 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 NaCl、CaCl2 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 NaCl、Na2CO3 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 。 (1)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无色(或酚酞试液红色褪去) (2)CaCO3 HCl (3)NaCl Na2CO3 (4)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氯化钙,若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也无明显现象, 则乙同学猜想不一定成立,所以甲同学结论不正确 (5)向最终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加入 酸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 57.(本溪)已知某金属 X 有下列相关信息:①它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是 X2O3;②它主要通过热还 原法冶炼而成;③它的年产量位于金属之首。 (1)据此推断 X 是 (填选项字母)。 A.钛 B.铁 C.铝 D.铜 (2)在高炉中用含 X2O3 的矿物冶炼该金属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该矿物中 X2O3 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矿物中的杂质 不参加反应;假设矿物样品中的 X2O3 完全反应): ①取矿物样品并称量该样品的质量; ②测出反应前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③测出反应后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④计算得出矿物样品中 x2O3 的质量分数。 你认为,该实验方案 (填“一定” 或“不一定”)能准确测出矿物中 X2O3 的质量 分数,理由是 。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哪些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矿物中 X2O3 的质量分数: 。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1)B (2)X2O3+3CO 高温 2X+3CO2(或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3)不一定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被石灰水完全吸收(或石灰水可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别测出反应前玻璃管和矿物样品的总质量、反应后玻璃管和剩余固体总质量(或测出反应后玻璃 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 无尾气处理装置 58.(鞍山)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 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 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 中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氯化 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 猜 想 正 确。 ② 的 猜 想 正 确。 ③ 的 猜 想 正 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NaCl ②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① 小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兰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刚(实验现象 和猜想合理对应即可)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59.(鞍山)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 C 和 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 序为 a→( )→( )→( )。C 装置中 NaOH 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加热再通 CO”或“先通 CO 再加 热”),目的是 。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中出现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 式为 。 (4)除 CO 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 Fe2O3 (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1)d、b、e(全对 2 分);除去残余的二氧化碳 (2)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防止加热爆炸 (3)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3CO+ Fe2O3 高温 2Fe+3 CO2 (4)C 或 H2。 60.(大连)现有粗铜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某活动小组想要测定其中铜的质量分数, 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铜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步骤Ⅱ:去“步骤Ⅰ”中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步骤Ⅲ:根据测得数据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⑴步骤Ⅰ:验证稀盐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滴石蕊,变红____;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 称量结果将会(填“偏高”或“偏低”)。偏高 ⑵“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学认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骤Ⅰ”,在进行“步骤Ⅱ”时,将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后,再补充适当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补充的操作。 把灼烧物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过滤不溶物,用步骤一称量的质量减去不溶物的质量 61.(玉溪)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④将金属片 X(表示铁、铜、锌、银中的某一种)加入到 Y 中。 (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 请完成: (1)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锌与稀 盐酸反应比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④中 Y 表示硫酸铜溶液,则 X 表示的 一种金属是 Fe ;如果 X 表示铜,则 Y 表示的一种溶液是 稀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62.(玉溪)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底装有少量水。实验过程中他联想到 老师介绍过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他想了解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是否 也呈酸性。他取“水”多次测其 pH,发现其 pH 始终小于 7 并逐渐减小,直至稳定在 pH=4,证明集 气瓶底残留液呈酸性。随后该同学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他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残留液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猜想]① 能与铁发生反应 ;② 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设计方案]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选择一个猜想即可):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残留液于试 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 碳酸钠粉末溶解并有 气泡产生 该残留液能与碳酸钠 反应 63.(玉溪)某同学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 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探究鸡蛋壳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请 你帮他完成下表中实验探究的相关内容。 残 留 固 体 的 成分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 可 能 有 氧 化钙 取残留固体加水溶解,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 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红色 结论: 有氧化钙 方程式: CaO+H2O===Ca(OH)2 ⑵ 还 可 能 有 碳酸钙 另取残留固体滴加足 量盐酸 现象:固体开始溶解 并有气泡产生 结论: 有碳酸钙 方 程 式 : CaCO3 + 2HCl===CaCl2+H2O+CO2↑ 64.(玉溪)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 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 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⑴ 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⑵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 CaCl2 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成后过滤。 65.(宜昌)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 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挖掘实质】 ⑴图 26-1 是 HCl 和 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 现 HCl 在水中会解离出 H+和 Cl-,NaOH 在水中会解离出 Na+和 OH-, 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⑵图 26-2 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OH- = H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 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 【实践运用】 图 26-1 图 26-2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 H+和 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和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 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 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 【知识回放】⑴H2SO4+2NaOH=Na2SO4+2H2O ⑵H2SO4+Ba(NO3)2=BaSO4↓+2HNO3 或 K2CO3+Ba(NO3)2=BaCO3↓+2KNO3 【挖掘实质】Ba2+和 NO3 -或 Ba2+和 2NO3 -;2H++CO3 2-=H2O+CO2↑或 2H++CO3 2-=H2CO3,H2CO3=H2O+CO2↑【实 践运用】Ba2+和 SO4 2-或 Ba2+和 CO3 2-或 H+和 CO3 2-;H+、Na+、K+和 NO3 -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可能性一:Ba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 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 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 述溶液中不含有 Ba2+。 可能性二:SO4 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 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 SO4 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 上述溶液中不含有 SO4 2-。 可能性三:Ba2+或 SO4 2- 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 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 Ba2+,不含有 SO4 2-。(若没有出现白 色沉淀,必须验证 SO4 2-) 【知识升华】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者离子是否参加化学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否有剩余。 66.(株洲)化学老师谢××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 NaOH 固体 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 I:没变质,全部是 NaOH;猜想 II:部分变质,既含有 NaOH{又 含有 Na2CO3: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 Na2CO3。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 ②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 pH 如下: 盐溶液 NaCI Na2CO3 BaCl2 pH 等于 7 大于 7 等于 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称 取 上 述 氢 氧 化 钠 固 体 样 品 8.0g 溶于 50ml,水配成溶液,向 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 分反应后,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1 ) (填化学式)。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 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 pH 试纸 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 pH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2) (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所用称量仪器的名称是 (3) ,滴加过量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 (4)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5) 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 NaOH 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 干燥,称得其质量为 2.0g,则原试剂中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6)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Na2CO3, (2)NaOH, (3)天平, (4)除去 Na2CO3 (5)猜想Ⅱ, (6)86.5%, (7)2NaOH+CO2==Na2CO3+H2O 67.(孝感)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 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 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 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 A、B 两试剂瓶 后,发现 A 瓶质量增加,B 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 ;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 验 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 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 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 想 ① 正 确 实 验 2 猜 想 ② 正 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 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 方法二: 。 Ⅰ.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Ⅱ 猜测 2: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 和醋酸反应生成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 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入醋酸,并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Ⅲ 2NaHCO3 △ Na2CO3+H2O+CO2↑ Ⅳ 方法一: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 则粉末为 Na2CO3 方法二: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 CaCl2(或 BaCl2 等)溶液,若 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粉末为 Na2CO3 68.(咸宁)为探究 Al、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 3 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 现象, 判断出 Al>Fe>Cu。 (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 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Fe 。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金属的顺 序为 。 【拓展应用】在 CuCl2 和 AlCl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 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铝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 (2)Cu Al(3)Cu Fe Al 【拓展应用】 FeCl2 AlCl3 69.(咸宁)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 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 (2)为探究 CO2 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 实验,验证 CO2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 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 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 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 B 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 从而也证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1)CO2+Ca(OH ) 2 =CaCO3↓+H2O(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 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 ④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70.(黄石)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 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H2、SO2、SO3、O2 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 确认没有 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①:产生的气体仅为 SO2;猜想②:产生的气体仅为 H2;你认为猜想③ 。 [查阅资料] SO2 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 染物。H2 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剰余。 [设计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图中 X 为 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 (填①、②、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 。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 作方法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双孔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 。 猜想③产生的气体为 SO2 和 H2 的混合气 (1)品红 (2)① (3)降低(或发生改变) (4)将 残液慢慢的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环境 71.(随州)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 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 (2) 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 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 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 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 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 (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1 2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 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 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首先 。 (1)长颈漏斗 (2)⑧⑨;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进入导管形成液柱。(3)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到集 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 CO2 已收满。(4)过滤【设计实验】步骤 1.将灰黑色固体充分灼烧,再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灰黑色固体中含单质碳,否则不含单质碳。 步骤 2.向灼烧后的固体中加稀硫酸 ;溶液变蓝色,证明灰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铜,否则不含单质铜。 【反思】询问老师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等。 ( 72. (恩施)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 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 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 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 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 , 仪器 a 的名称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 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 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 设 生 成 的 含 钙 产 物 为 Ca(OH)2 。 请 解 释 小 强 否 定 原 假 设 建 立 新 假 设 的 理 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CaO2 与 H2O 反应有 Ca(OH)2 生成 CaO2 与 H2O 反应无 Ca(OH)2 生成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 (1)O2(或写名称均可)、补充鱼塘中的氧气、烧杯(2)在水较多的环境中即使生成 CaO,也会和水 作用生成 Ca(OH ) 2 (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样品滴入酚酞指示剂(或 通入 CO2 气体) 变红(或产生白色浑 浊) CaO2 与 H2O 反应有 Ca(OH)2 生 成 CaO2 与 H2O 反应无 Ca(OH)2 生 成 (3)2CaO2+2H2O =2Ca(OH)2+O2↑ (4)CaO2 与 H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意思相近可给分) 73.(滨州)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利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小利猜想的依 据是 。 (2)小宁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 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 体是 。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 U 型管 A 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1)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 得的溶液呈 性。 (2)小军认为,纯碱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另一种物质有可能是 Na2CO3,小宁认为不可 能,他可选用 试剂来验证另一种物质是否是 Na2CO3; ( 3 ) 小 明 在 转 移 实 验 一 所 得 溶 液 时 , 不 小 心 手 上 沾 有 部 分 该 溶 液 , 小 明 应 该 如 何 处 理: 。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实验一:(1)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氧气 (3)过氧化 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实验二:(1)碱 (2)稀盐酸(或澄 清石灰水等) (3)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表达]Na2O2+2H2O=4NaOH+O2 ↑ 74.(烟台)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 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 NaOH;猜想Ⅱ:全部是 Na2CO3;猜想Ⅲ:是 NaOH 和 Na2CO3 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 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A 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 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 A 是 Ca(OH)2 溶液,现象 a 有白色沉淀,现象 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 NaOH。 (3)若 A 是 CaCl2 溶液,当实验现象 a 为 ,现象 b 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 H2SO4 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75.(烟台)维生素 C(简称 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 Vc 可能引发多种疾 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 Vc 的含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 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 梨汁和 0.04%的 Vc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 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 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 Vc 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 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 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 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探究一)苹果汁 0.02%(或 20mg/100mL) (探究一)【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 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 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实验结论】(刚好 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与方案对应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C 76.(潍坊)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 Vc 溶液 滴加得滴数 40 10 20 5 (1)装置 A 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 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 想】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 B 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填写一种试 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 防 止 加 热 时 高 锰 酸 钾 粉 末 进 入 导 管 2KMnO4 K2MnO4+MnO2+O2 ↑ (2)D E (3) 酚 酞 2CaO2+2H2O=2Ca(OH)2 +O2↑ 实验步骤:向试管中滴加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CaCO3+2HCl=CaCl2+CO2↑+H2O 77.(威海)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15%、l0%和 5%的盐酸溶液。限定你选择下列 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局的实验方案,辨别出最浓的和最稀的盐酸溶液。 实验仪器:精密温度计、剪刀、镊子、量筒、秒表、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 药 品:镁条 提 示:①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 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辨别之。②当你设计一种方案时,不必用到所有的仪器。③在描述每种实验 方案时,要求说明:观察或测定何种变量、需要控制的条件、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与推论。 (1)实验知识和技能准备: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依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方案一: 你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 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与推论 实验方案二: 你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 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与推论 (3)为了排除实验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认为还应该如何完善你的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量筒内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取液体滴加到刻度:读数时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 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 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2)方案一:测定反应所需时间 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 与推论 测定不同浓度 盐酸与足量镁 反应所需时间。 ①需要取相同体 积的盐酸; ②相同的、足量的 镁条; ③在相同的环境 温度下实验。 镊子、量筒、 秒表、烧杯、 大试管、 胶头滴管 ①将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 ②将镁条加入到三支大试 管中。③分别量取相同体积 的三种盐酸加入到大试管 中。④用秒表记录反应所 需时间。 如果反应所需时 间最长的,就是 最浓的盐酸,反 之就是最稀的盐 酸。 方案二:测定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观察或 测定的量 需要控制 的实验条件 选用的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 与推论 测定不同浓度 盐酸与足量镁 反应后所得溶 液的温度。 ①需要取相同体积 的盐酸;②相同的、 足量的镁条; ③在相同的环境 温度下实验。 镊子、量筒、 温度计、烧杯、 大试管、胶头 滴管 ①将镁条剪成相同的长度。 ②将镁条加入到三支大试 管中。③分别量取相同体积 的三种盐酸加入到大试管 中。④用温度计测定反应 后所得溶液温度。 如果反应后溶液 温度最高的,就 是最浓的盐酸, 反之就是最稀的 盐酸。 (3)重复实验。 78.(莱芜)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 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问题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海水、硝酸 银溶液。 【实验过程】 ①如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大试管加入 5~10mL 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 该小组同学建议对该装置进行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①对海水淡化后剩余资源,请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思路是想办法将水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请列举一种与上述原理相同 的混合物分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怎样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实验过程】②将小试管内的长导管加长;使用冷凝管;将小 试管放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③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将海水蒸馏可以得到淡水 【反思交流】①晒盐;制纯碱;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制备镁 ②石油的分离;分离液态空气 79.(聊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 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 3322 2 BaCONaClCONaBaCl (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 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 有____________。 (2)取(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变质(填“部分” 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 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2)借助于__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1)Na2CO3 (2)NaOH 【实验结论】部分 【进一步实验】(1)Ca(OH)2(2)指示剂或pH计或酚酞试液 80.(临沂)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 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 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 (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OH- NO3 - Cl- SO4 2- CO3 2- Na+ 溶 溶 溶 溶 溶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小强猜想: 。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 实 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步 骤 一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 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 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 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步 骤 二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 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 为 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得出结论: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能够 保存的原因 。 氢 氧 化 钠 完 全 变 质 生 成 了 碳 酸 钙 白 色 沉 淀 Na2CO3 + CaCl2 = CaCO3 ↓ + 2NaCl 红 色 CO2+2NaOH=Na2CO3+H2O 浓盐酸易挥发 81.(泰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 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 溶液也能使酚酞试 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 中解离出了 OH-,那么 Na2CO3 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 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 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 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 是 ; (3)实验Ⅲ滴入 K2CO3 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 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 2-可以使酚 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a2CO3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 液中存在 OH-”。你认为 Na2CO3 溶液中存在 OH-的原因是 。 (1)探究 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中就有 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3)白色沉淀 (4)CO3 2-与 H2O 发生反应产生 OH- 82.(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 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 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 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 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 1/5 左右。 步骤 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 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 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 2 的目的是 。 (2)在步骤 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1)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2)小于 (3)2Mg+O2==2MgO 3Mg+N2==Mg3N2 83.(台州)18 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 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 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 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 减少的质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 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 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对 规 律的重要认识。 (1)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 (2)①不支持, 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②氧气(或 O2)③质量守恒 84.(杭州)小王要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做了下述实验。 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 稀硫酸④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烧碱溶液⑦蒸馏水。 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右图所示。 小王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广口瓶中分别放入长 势、大小均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和等体积的水,瓶 口滴管内装有 NaOH 浓溶液,再将不同体积的纯净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三 个瓶中,充入气体的成分分别是:甲瓶:2000 毫升空气;乙瓶:1600 毫升空气、400 毫升 CO2;丙瓶:1400 毫升空气、600 毫升 CO2,三套装 置都如右图所示。 (3)将三套装置放在同一地点,太阳光照等量时间后,挤压滴管,充 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进入三个瓶中水的体积。(植物呼吸作用 的速率变化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 (仪器名称用仪器下的大写字 母表示,内装的药品写序号),将所选仪器按要求连接,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 (用仪 器接口上的小写字母表示)。 (2)为小王的实验原理正确吗? 理由是 , (3)对小王设计的实验略加改变,理论上还可根据 变化,来判定 CO2 浓度变化对植物 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l)A:①⑤;B:⑦;D:④(或 A:①⑤;B:④;D:⑦)(3 分);abcfg(或 afgbe)(2)正确;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根据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推测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的体积 (3)植物质量的变化或栽培植物的容器中水的质量或体积变化 85.(杭州)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 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 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 A.B.C。 ②取 A、B、C 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 pH 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 A.B.C 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 pH 分别 为 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 度下保温 5 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 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_ 应 相同。 (3)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 验中, 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 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 (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 质发生反应 86.(杭州)某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要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 NaCl、Na2SO4;、Na2CO3 的含量,为盐碱地 的改造提供依据。下面是他们的测定步骤: (1)确定要测定地块的采样点。 (2)将采集好的土样晾干、粉碎、称量,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 (3)对所取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是足量的,得到的所有沉淀中的阴离子 都来自原土壤滤出液中) (4)称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沉淀质量,计算得出盐碱地中上述三种盐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采样点时有下列四种方案,选用方案__ __较为合理。 A B C D (2)上述实验中试剂 A 的化学式是 ,试剂 B 的化学式是 ,气体和试剂 C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__ 。 (3)若上述实验中试剂 A 为氯化钡溶液,则按上述实验步骤最终测得土壤中 的含量偏高。 (1)C, (2) Ba(NO3)2 HNO3 或 HCl ;CO2 + Ba(OH)2 == BaCO3↓+H2O; (3)NaCl(或氯化钠) 87.(金华)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 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 C、H 两种元素),他 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 co。和水蒸气,为使 D 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 (2)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理由 是 ;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 G 装置的作用是 。 (1)浓硫酸 (2)对调装置 E、F 的位置 水蒸气的吸收应在通溶液之前(或“若按原装置,前者会 把水蒸气带给后者”) (3)防止空气中的 CO,进入吸收装置(或“保护装置”)。 88.(义乌)2010 年 5 月 12 日,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 800 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 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装置连接顺序为: __ 。(填写编号)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 质 装 量 置时 间 装置① 装置③ 实验前 220.0 克 195.0 克 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 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 表;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__ __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3)结果分析;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1)②→①→③(或②①③) (2)21:44 (3)AC 99.(温州)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 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其理由是 ▲ 。 (2)小白利用 pH 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 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它试剂再设 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和相应的结论) ▲ 。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 pH 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 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记录数据如 下表: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 pH 变化的图像是 ▲ 。 (1)无色酚酞遇到酸也是不变色。 (2) NaCO3,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有多出溶液显酸性,如果 没有出现气泡则溶液显中性 (3)C 100.(茂名)以前,人们将石灰石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KCO)在水中混合,再取上 层澄清液漂洗织物。兴趣小组按照上述的操作步骤得到澄清液并对澄清液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进行探 究,请你利用必需实验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Ba(NO3)2 溶液、Na2CO3 溶液、NaCl 溶液、Ba(OH)2 溶液、酚酞试液 [提出猜想]①含有 KOH 和 Ca(OH)2;②含有 KOH、K2CO3 和 Ca(OH)2;③含有 ;④含有 KOH 和 K2CO3; [查阅资料]K 和 Na 都是活泼金属,它们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似;K2CO3 溶液呈碱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要证明猜想①中的 Ca(OH)2 是否存在,选取的试剂是 。 (2)请你设计方案,实验证明猜想④,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中(不一定填满,也可以补充)。 实验后 222.1 克 199.4 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1 步骤 2 [交流与讨论] 大家认为猜想②肯定不正确,其原因是 。 [提出猜想]KOH [实验验证](1)碳酸钠溶液 (2) [交流与讨论]因为 K2CO3 与 Ca(OH)2 混合会发生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处溶液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