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料及其应用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料及其应用含解析

‎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料及其应用(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我们通常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方法应用的灭火主要原理是( )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3.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氢气和氦气                    B. 氢气和二氧化碳                    C. 氢气和氮气                    D. 氢气和空气 ‎4.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能量变化 B、环境保护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放热 ‎①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②不得随意乱扔塑料垃圾 C、数字含义 D、资源节约 ‎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SO3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原子 ‎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②pH试纸用水润湿后然后进行测定其酸碱度 A. A                                           B. B                                           C. C                                           D. D ‎5.某煤矿曾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煤尘含量高引起的,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         B. 此次爆炸一定是“瓦斯”含量高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 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 , 矿工进矿时应使用明火检查其含量         D. 煤尘好“瓦斯”都是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引发煤矿矿井爆炸事故 ‎6.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钙﹣﹣生石灰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D. 乙醇﹣﹣酒精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为淡蓝色,说明氢气能支持燃烧 B.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二、多选题 ‎8.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 A. 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 B.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质量守恒定律 ‎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氢气                                     B. 氮气                                     C. 甲烷                                     D. 氧气 ‎10.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爆炸的是(   ) ‎ A. 氢气和空气                       B. 氧气和空气                       C. 氢气和氧气                       D. 氢气和氮气 ‎11.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几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按下图进行实验,观察纸花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硫 ‎ A. 小雨同学认为:实验Ⅰ中喷稀醋酸紫色小花变红,是为了证明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小军同学认为: 实验Ⅱ喷水是多余的 C. 小涛同学认为,若实验Ⅲ中的紫色小花变红,则证明假设成立          D. 小芳同学对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才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 ‎12.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 括氧化铜)的质量差和 U 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得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 I、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 III 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 CuO 没有全部被还原                                          D. 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1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液化石油气或一氧化碳 ‎14.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目前我国已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C.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但不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 三、填空题 ‎15.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 、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核能、生物质能、________ (填一种)等. (2)发射卫星的火箭可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反应. (3)物质R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16.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煤的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_元素,另外还含有少量________ 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 、________ ,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 ‎18.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_______ . ‎ ‎19.石油中主要含________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 ‎20.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工业上可以用水煤气转化法制取氢气.其过程是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炽热的焦炭层制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水煤气跟水蒸气高温混合,以氧化铁为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转化为CO2 , 同时生成氢气,二氧化碳溶于水,通过加压水洗即得到较纯净的氢气.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主要是氢气具有________ ,这属于氢气的________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水煤气跟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1.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找出两者之间两个方面的差异. 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2.燃烧是一种________ 、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四、解答题 ‎2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 ‎ ‎24.油田的采油井架上常有长久不熄的巨大“火炬”,这是为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有关这一现象,你会想到哪些问题?请从能源和环境两个角度谈一谈. ‎ 五、实验探究题 ‎25.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能发生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 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请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放热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若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 六、综合题 ‎26.清明小长假,各地多条道路出现拥堵现象。这么多的汽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1)能源问题:“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来自于石油的分馏,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 ‎(2)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带来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 ‎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提出的一条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我们通常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方法应用的灭火主要原理是( )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C ‎ ‎【解析】【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由题意可知,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隔绝空气。 故答案为:C。 【分析】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隔绝了空气,能够灭火,故A正确;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灯、打开换气扇、不要用电,燃气具有可燃性,一旦用电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要用水扑灭,因为水可以使电器内部零件生锈或损坏容易使电器发生短路,故C错误; D、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说明里面的二氧化碳太多,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要立即退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灭火的方法,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进入深洞前要做个灯火实验,否则容易由于二氧化碳过多而使人晕倒或死亡 ‎3.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氢气和氦气                    B. 氢气和二氧化碳                    C. 氢气和氮气                    D. 氢气和空气 ‎【答案】D ‎ ‎【解析】【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 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氦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A错误.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B错误. C、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C错误. 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要发生爆炸需满足的条件有:有可燃性气体且达爆炸极限、有足够的支持燃烧的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 ‎4.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能量变化 B、环境保护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放热 ‎①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②不得随意乱扔塑料垃圾 C、数字含义 D、资源节约 ‎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SO3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原子 ‎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②pH试纸用水润湿后然后进行测定其酸碱度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 ‎【解析】【解答】解:A、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②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就放出热量,错误; B、①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正确;②不得随意乱扔塑料垃圾,避免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C、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②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 D、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②pH试纸用水润湿后然后进行测定其酸碱度,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B、根据节约资源的知识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解答; D、根据环境保护的知识解答即可.‎ ‎5.某煤矿曾发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煤尘含量高引起的,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         B. 此次爆炸一定是“瓦斯”含量高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 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 , 矿工进矿时应使用明火检查其含量         D. 煤尘好“瓦斯”都是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引发煤矿矿井爆炸事故 ‎【答案】D ‎ ‎【解析】【解答】A、煤尘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也会发生爆炸,A不符合题意 B、瓦斯和粉尘都是可燃物遇明火也会发生爆炸,B不符合题意 C、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可燃物不能用明火检查其含量,否则会发生爆炸,C不符合题意; D、煤尘好“瓦斯”都是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容易引发煤矿矿井爆炸事故,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分析】A粉尘易燃烧也能发生爆炸 B瓦斯和粉尘都遇明火也会发生爆炸 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爆炸 D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明火会发生爆炸 ‎6.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钙﹣﹣生石灰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D. 乙醇﹣﹣酒精 ‎【答案】A ‎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 ‎【解析】【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正确; D、乙醇俗称酒精,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俗称和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乙醇俗称酒精,据此解答.‎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为淡蓝色,说明氢气能支持燃烧 B. 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答案】C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解析】【解答】解:A、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火焰为淡蓝色,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铁粉末,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二、多选题 ‎8.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 A. 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 B.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D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造成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的活塞会被向内推动,故A错误; B、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可用此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B正确; C、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会看到有白烟生成,所以可以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而不是烧杯内,故D错误. 故选:A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进行解答; B、根据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 C、根据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别挥发出氨气、氯化氢气体,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所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解答.‎ ‎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氢气                                     B. 氮气                                     C. 甲烷                                     D. 氧气 ‎【答案】AC ‎ ‎【解析】【解答】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故可能发生爆炸;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可能发生爆炸; D、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C ‎ ‎【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10.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爆炸的是(   ) ‎ A. 氢气和空气                       B. 氧气和空气                       C. 氢气和氧气                       D. 氢气和氮气 ‎【答案】AC ‎ ‎【解析】【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具有助燃性,遇到明火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遇到明火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AC. 【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11.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几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按下图进行实验,观察纸花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硫 ‎ A. 小雨同学认为:实验Ⅰ中喷稀醋酸紫色小花变红,是为了证明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小军同学认为: 实验Ⅱ喷水是多余的 C. 小涛同学认为,若实验Ⅲ中的紫色小花变红,则证明假设成立          D. 小芳同学对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才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 ‎【答案】A,D ‎ ‎【解析】【解答】实验Ⅰ为醋酸和水,实验Ⅱ为水,对比可得是显酸性的醋酸使石蕊变红;实验Ⅲ为水和二氧化硫,还需对比实验只有二氧化硫,以确定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而不是二氧化硫使石蕊变红.综上所述,A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与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方法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2.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 括氧化铜)的质量差和 U 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得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 I、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 III 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 CuO 没有全部被还原                                          D. 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答案】AD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解析】【解答】解:氢元素的质量是干燥管中的质量变化减去装置II的质量变化.氧元素的质量为装置II的质量变化. A、如果I和II之间少干燥,那么就会有部分启普发生器中的水分进入干燥U形管,那么测得的H2O就会变多,而在横向玻璃管中测得的O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用H2O的质量减去O的质量就是H的质量,那么H的质量就要变大,所以结果符合题意; B、III 装置干燥剂量不足,就会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使得水的质量偏大,而在横向玻璃管中测得的O元素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所以H元素的质量就要变大,mH:mO偏大,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用的是质量差,和CuO有没有完全反应无关,不符合题意; D、II中有H2O冷却的话,那么就会使玻璃管的前后质量差减小,也就是测得的O的质量较实际要小,所以相应的H就要变多,所以结果符合题意; 应选AD 【分析】m(H):m(O)>1:8,有两种可能,①H的质量增大;②O的质量减小; 通过实验图,还有一点要明白,O的质量是通过Ⅱ中减少的质量来求算的,H的质量是通过Ⅲ﹣Ⅱ来求算的.‎ ‎1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液化石油气或一氧化碳 ‎【答案】A,D ‎ ‎【解析】【解答】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而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故选A、D项。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在点燃之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 ‎14.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目前我国已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C.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但不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 ‎【答案】A,C ‎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解析】【解答】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B、目前还没有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错误;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D、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错误; 故选AC. 【分析】根木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以及化学与环境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三、填空题 ‎15.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 、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核能、生物质能、________ (填一种)等. (2)发射卫星的火箭可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反应. (3)物质R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答案】石油;太阳能;2H2+O22H2O;化合;C2H5OH(或C2H6O) ‎ ‎【解析】【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2)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从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看,生成物中有2个C原子、7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物中已经有6个氧原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反应物中还少2个C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R的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 故答案为:(1)石油;太阳能; (2)2H2+O22H2O;化合; (3)C2H5OH(或C2H6O).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以及新能源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16.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解析】【解答】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煤的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_元素,‎ 另外还含有少量________ 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________ 、________ ,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碳;硫、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 ‎【解析】【解答】解: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另外还含有少量硫、氮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硫、氮元素会转化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为:煤; 石油;天然气;碳; 硫、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主要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分析回答.‎ ‎18.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_______ . ‎ ‎【答案】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 ‎ ‎【解析】【解答】(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故填: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2)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故填: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 【分析】本题较容易,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导出物质的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能,因此要在平时重视实验的学习和训练.‎ ‎19.石油中主要含________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 ‎【答案】碳、氢;沸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 ‎【解析】【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不同产品,由此可得出石油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碳、氢;沸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可以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石油的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0.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工业上可以用水煤气转化法制取氢气.其过程是将水蒸气通过高温炽热的焦炭层制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将水煤气跟水蒸气高温混合,以氧化铁为催化剂,使水煤气中的CO转化为CO2 , 同时生成氢气,二氧化碳溶于水,通过加压水洗即得到较纯净的氢气.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主要是氢气具有________ ,这属于氢气的________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 ‎(2)水煤气跟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答案】可燃;化学;CO+H2OCO2+H2 . ‎ ‎【解析】【解答】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用于燃料,这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故填:可燃,化学; (2)一氧化碳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故填:CO+H2OCO2+H2 . 【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气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 ‎21.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中,找出两者之间两个方面的差异. ①________.②________. ‎ ‎【答案】电灯照明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 ‎【解析】【解答】解:(1)电灯照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电灯照明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2)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填: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22.燃烧是一种________ 、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答案】发光;放热 ‎ ‎【解析】【解答】燃烧时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 ‎2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 ‎ ‎【答案】答:(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空气或氧气;(3)要有一定温度,且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所需条件,较简单,只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可轻松解答。‎ ‎24.油田的采油井架上常有长久不熄的巨大“火炬”,这是为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有关这一现象,你会想到哪些问题?请从能源和环境两个角度谈一谈. ‎ ‎【答案】直接将燃气燃烧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产生的黑烟使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增加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 ‎【解析】【解答】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产生的黑烟飘向空中易造成环境污染. ‎ 故答案为:直接将燃气燃烧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产生的黑烟使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增加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而造成的火炬产生的黑烟飘向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造成能源的浪费.‎ 五、实验探究题 ‎25.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能发生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 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请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放热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若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 ‎【答案】(1)解:酸溶液被稀释其pH会增大,所以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是想说明已经无盐酸了,所以本题答案为:排除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稀释盐酸而引起pH变大(或只有pH≥7才能说明盐酸已经反应掉了) (2)解: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来进行确定,所以答案为: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插入温度计测温度,加入适量10%的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测温度.‎ 温度计示数上升 ‎ (3)生成蓝色沉淀;若盐酸过量,加入硫酸铜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紫色石蕊试液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解析】【解答】解:(1)酸溶液被稀释其pH会增大,所以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是想说明已经无盐酸了,所以本题答案为:排除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稀释盐酸而引起pH变大(或只有pH≥7才能说明盐酸已经反应掉了);(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来进行确定,所以本题答案为: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插入温度计测温度,加入适量10%的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测温度.‎ 温度计示数上升 ‎·(3)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会和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铜和盐酸及氯化钠都不反应,所以若无现象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若要证明,可以加入和酸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所以本题答案为:若盐酸过量,加入硫酸铜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或盐酸可能有剩余);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碳酸钠、氧化铜、氢氧化铜、pH试纸等). 答案:(1)排除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稀释盐酸而引起pH变大(或只有pH≥7才能说明盐酸已经反应掉了);(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插入温度计测温度,加入适量10%的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测温度.‎ 温度计示数上升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受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子 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若 生成蓝色沉淀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 完全反应 若盐酸过量,加入硫酸铜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或盐酸可能有剩余);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碳酸钠、氧化铜、氢氧化铜、pH试纸等). 【分析】酸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从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分析,酸溶液被稀释其pH增大,酸中的氢离子被消耗其pH增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来进行确定,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氢氧化钠剩余,则加入硫酸铜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无氢氧化钠,剩余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 六、综合题 ‎26.清明小长假,各地多条道路出现拥堵现象。这么多的汽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1)能源问题:“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来自于石油的分馏,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 ‎(2)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带来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 ‎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提出的一条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 ‎ ‎【答案】(1)煤 (2)形成酸雨 (3)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 ‎【解析】【解答】(1)石油、天然气和煤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雨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 (3)要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 故答案为:((1)煤;(2)形成酸雨;(3)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 【分析】(1)“汽车”使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来自于石油的分馏,石油、天然气和煤,合称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硫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形成酸雨; ‎ ‎(3)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