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丽水市2016年中考数学卷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与﹣2的和为0的数是( ) A.﹣2 B.2 C.0 D.﹣ 2.计算32×3﹣1的结果是( ) A.3 B.﹣3 C.2 D.﹣2 3.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B. C. D. 4. +的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a+b 5.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合格人数 270 262 254 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 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 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 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 6.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x2+2x+1=0 B.x2+x+2=0 C.x2﹣1=0 D.x2﹣2x﹣1=0 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D=8,BD=12,AC=6,则△OBC的周长为( ) A.13 B.17 C.20 D.26 8.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N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 A.M(2,﹣3),N(﹣4,6) B.M(﹣2,3),N(4,6) C.M(﹣2,﹣3),N(4,﹣6) D.M(2,3),N(﹣4,6) 9.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如图,已知⊙O是等腰Rt△ABC的外接圆,点D是上一点,BD交AC于点E,若BC=4,AD=,则AE的长是( ) A.3 B.2 C.1 D.1.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分解因式:am﹣3a= . 12.如图,在△ABC中,∠A=63°,直线MN∥BC,且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E,若∠AEN=133°,则∠B的度数为 . 13.箱子里放有2个黑球和2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现从箱子里随机摸出两个球,恰好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是 . 14.已知x2+2x﹣1=0,则3x2+6x﹣2= .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过点B作BE⊥AD,BF⊥CD,垂足分别为点E,F,延长BD至G,使得DG=BD,连结EG,FG,若AE=DE,则= . 16.如图,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连结OA,OB,过A作AE⊥x轴于点E,交OB于点F,设点A的横坐标为m. (1)b=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若S△OAF+S四边形EFBC=4,则m的值是 . 三、解答题 17.计算:(﹣3)0﹣|﹣|+. 18.解不等式:3x﹣5<2(2+3x) 19.数学拓展课程《玩转学具》课堂中,小陆同学发现:一副三角板中,含45°的三角板的斜边与含30°的三角板的长直角边相等,于是,小陆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拼放在一起,点B,C,E在同一直线上,若BC=2,求AF的长. 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0.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做好体育考试项目的选考工作,某校统计了本县上届九年级毕业生体育考试各个项目参加的男、女生人数及平均成绩,并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信息解决问题. (1)“掷实心球”项目男、女生总人数是“跳绳”项目男、女生总人数的2倍,求“跳绳”项目的女生人数; (2)若一个考试项目的男、女生总平均成绩不小于9分为“优秀”,试判断该县上届毕业生的考试项目中达到“优秀”的有哪些项目,并说明理由; (3)请结合统计图信息和实际情况,给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21.2016年3月27日“丽水半程马拉松竞赛”在莲都举行,某运动员从起点万地广场西门出发,途经紫金大桥,沿比赛路线跑回中点万地广场西门.设该运动员离开起点的路程S(千米)与跑步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从起点到紫金大桥的平均速度是0.3千米/分,用时35分钟,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图中a的值; (2)组委会在距离起点2.1千米处设立一个拍摄点C,该运动员从第一次经过C点到第二次经过C点所用的时间为68分钟. ①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②该运动员跑完赛程用时多少分钟? 22.如图,AB是以BC为直径的半圆O的切线,D为半圆上一点,AD=A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1)求证:AD是半圆O的切线; (2)连结CD,求证:∠A=2∠CDE; (3)若∠CDE=27°,OB=2,求的长. 23.如图1,地面BD上两根等长立柱AB,CD之间悬挂一根近似成抛物线y=x2﹣x+3的绳子. (1)求绳子最低点离地面的距离; (2)因实际需要,在离AB为3米的位置处用一根立柱MN撑起绳子(如图2),使左边抛物线F1的最低点距MN为1米,离地面1.8米,求MN的长; (3)将立柱MN的长度提升为3米,通过调整MN的位置,使抛物线F2对应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始终为,设MN离AB的距离为m,抛物线F2的顶点离地面距离为k,当2≤k≤2.5时,求m的取值范围. 24.如图,矩形ABCD中,点E为BC上一点,F为DE的中点,且∠BFC=90°. (1)当E为BC中点时,求证:△BCF≌△DEC; (2)当BE=2EC时,求的值; (3)设CE=1,BE=n,作点C关于DE的对称点C′,连结FC′,AF,若点C′到AF的距离是,求n的值.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与﹣2的和为0的数是( ) A.﹣2 B.2 C.0 D.﹣ 【考点】相反数. 【分析】找出﹣2的相反数即为所求. 【解答】解:下列四个数中,与﹣2的和为0的数是2, 故选B 2.计算32×3﹣1的结果是( ) A.3 B.﹣3 C.2 D.﹣2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答案. 【解答】解:32×3﹣1=32﹣1=3. 故选:A. 3.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根据平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可得答案. 【解答】解:A、角是平面图形,故A错误; B、圆是平面图形,故B错误; C、圆锥是立体图形,故C正确; D、三角形是平面图形,故D错误. 故选:C. 4. +的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a+b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首先通分,把、都化成以ab为分母的分式,然后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求出+的运算结果正确的是哪个即可. 【解答】解: + =+ = 故+的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故选:C. 5.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合格人数 270 262 254 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 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 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 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 【考点】统计表. 【分析】分析统计表,可得出各年级合格的人数,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解:∵七、八、九年级的人数不确定, ∴无法求得七、八、九年级的合格率. ∴A错误、C错误. 由统计表可知八年级合格人数是262人,故B错误. ∵270>262>254, ∴九年级合格人数最少. 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x2+2x+1=0 B.x2+x+2=0 C.x2﹣1=0 D.x2﹣2x﹣1=0 【考点】根的判别式. 【分析】求出每个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正负情况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A、△=22﹣4×1×1=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此选项错误; B、△=12﹣4×1×2=﹣7<0,方程没有实数根,此选项正确; C、△=0﹣4×1×(﹣1)=4>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 D、△=(﹣2)2﹣4×1×(﹣1)=8>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此选项错误; 故选:B. 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D=8,BD=12,AC=6,则△OBC的周长为( ) A.13 B.17 C.20 D.26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A=OC=3,OB=OD=6,BC=AD=8,即可求出△OBC的周长.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3,OB=OD=6,BC=AD=8, ∴△OBC的周长=OB+OC+AD=3+6+8=17. 故选:B. 8.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N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 A.M(2,﹣3),N(﹣4,6) B.M(﹣2,3),N(4,6) C.M(﹣2,﹣3),N(4,﹣6) D.M(2,3),N(﹣4,6)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根据4个选项中得点M的坐标求出k的值,再代入N点的坐标去验证点N是否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A、﹣3=2k,解得:k=﹣, ﹣4×(﹣)=6,6=6, ∴点N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 B、3=﹣2k,解得:k=﹣, 4×(﹣)=﹣6,﹣6≠6, ∴点N不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 C、﹣3=﹣2k,解得:k=, 4×=6,6≠﹣6, ∴点N不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 D、3=2k,解得:k=, ﹣4×=﹣6,﹣6≠6, ∴点N不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 故选A. 9.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 【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图即可求解. 【解答】解:A、根据垂径定理作图的方法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 B、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方法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 C、根据相交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 D、无法证明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已知⊙O是等腰Rt△ABC的外接圆,点D是上一点,BD交AC于点E,若BC=4,AD=,则AE的长是( ) A.3 B.2 C.1 D.1.2 【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分析】利用圆周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确定AB为圆的直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确定△ADE和△BCE边长之间的关系,利用相似比求出线段AE的长度即可. 【解答】解:∵等腰Rt△ABC,BC=4, ∴AB为⊙O的直径,AC=4,AB=4, ∴∠D=90°, 在Rt△ABD中,AD=,AB=4, ∴BD=, ∵∠D=∠C,∠DAC=∠CBE, ∴△ADE∽△BCE, ∵AD:BC=:4=1:5, ∴相似比为1:5, 设AE=x, ∴BE=5x, ∴DE=﹣5x, ∴CE=28﹣25x, ∵AC=4, ∴x+28﹣25x=4, 解得:x=1. 故选: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分解因式:am﹣3a= a(m﹣3) .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的一般步骤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am﹣3a=a(m﹣3). 故答案为:a(m﹣3). 12.如图,在△ABC中,∠A=63°,直线MN∥BC,且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E,若∠AEN=133°,则∠B的度数为 70°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只要求出∠ADE,由∠AEN=∠A+∠ADE计算即可. 【解答】解:∵∠AEN=∠A+∠ADE,∠AEN=133°,∠A=63°, ∴∠ADE=70°, ∵MN∥BC, ∴∠B=∠ADE=70°, 故答案为70°. 13.箱子里放有2个黑球和2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现从箱子里随机摸出两个球,恰好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是 .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树状图,从而可以得到恰好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故恰好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4.已知x2+2x﹣1=0,则3x2+6x﹣2= 1 . 【考点】代数式求值. 【分析】直接利用已知得出x2+2x=1,再代入原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x2+2x﹣1=0, ∴x2+2x=1, ∴3x2+6x﹣2=3(x2﹣2x)﹣2=3×1﹣2=1. 故答案为:1.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过点B作BE⊥AD,BF⊥CD,垂足分别为点E,F,延长BD至G,使得DG=BD,连结EG,FG,若AE=DE,则= .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连接AC、EF,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AC⊥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B=BD,然后判断出△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求出∠ADB=60°,设EF与BD相交于点H,AB=4x,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再求出DH,从而得到GH,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EG,最后求出比值即可. 【解答】解:如图,连接AC、EF, 在菱形ABCD中,AC⊥BD, ∵BE⊥AD,AE=DE, ∴AB=BD, 又∵菱形的边AB=AD, ∴△ABD是等边三角形, ∴∠ADB=60°, 设EF与BD相交于点H,AB=4x, ∵AE=DE, ∴由菱形的对称性,CF=DF, ∴EF是△ACD的中位线, ∴DH=DO=BD=x, 在Rt△EDH中,EH=DH=x, ∵DG=BD, ∴GH=BD+DH=4x+x=5x, 在Rt△EGH中,由勾股定理得,EG===2x, 所以, ==. 故答案为:. 16.如图,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连结OA,OB,过A作AE⊥x轴于点E,交OB于点F,设点A的横坐标为m. (1)b= m+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若S△OAF+S四边形EFBC=4,则m的值是 .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点A的纵坐标相等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 (2)作AM⊥OD于M,BN⊥OC于N.记△AOF面积为S,则△OEF面积为2﹣S,四边形EFBN面积为4﹣S,△OBC和△OAD面积都是6﹣2S,△ADM面积为4﹣2S=2(2﹣s),所以S△ADM=2S△OEF,推出EF=AM=NB,得B(2m,)代入直线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且点A的横坐标为m, ∴点A的纵坐标为,即点A的坐标为(m,). 令一次函数y=﹣x+b中x=m,则y=﹣m+b, ∴﹣m+b= 即b=m+. 故答案为:m+. (2)作AM⊥OD于M,BN⊥OC于N. ∵反比例函数y=,一次函数y=﹣x+b都是关于直线y=x对称, ∴AD=BC,OD=OC,DM=AM=BN=CN,记△AOF面积为S, 则△OEF面积为2﹣S,四边形EFBN面积为4﹣S,△OBC和△OAD面积都是6﹣2S,△ADM面积为4﹣2S=2(2﹣s), ∴S△ADM=2S△OEF, ∴EF=AM=NB, ∴点B坐标(2m,)代入直线y=﹣x+m+, ∴=﹣2m=m+,整理得到m2=2, ∵m>0, ∴m=.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7.计算:(﹣3)0﹣|﹣|+.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 【分析】原式利用零指数幂法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以及二次根式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1﹣+2 =1+. 18.解不等式:3x﹣5<2(2+3x)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先去括号,然后移项及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3x﹣5<2(2+3x), 去括号,得3x﹣5<4+6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3x<9, 系数化为1,得x>﹣3.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 19.数学拓展课程《玩转学具》课堂中,小陆同学发现:一副三角板中,含45°的三角板的斜边与含30°的三角板的长直角边相等,于是,小陆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拼放在一起,点B,C,E在同一直线上,若BC=2,求AF的长. 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AC,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F,计算即可. 【解答】解:在Rt△ABC中,BC=2,∠A=30°, AC==2, 则EF=AC=2, ∵∠E=45°, ∴FC=EF•sinE=, ∴AF=AC﹣FC=2﹣. 20.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做好体育考试项目的选考工作,某校统计了本县上届九年级毕业生体育考试各个项目参加的男、女生人数及平均成绩,并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信息解决问题. (1)“掷实心球”项目男、女生总人数是“跳绳”项目男、女生总人数的2倍,求“跳绳”项目的女生人数; (2)若一个考试项目的男、女生总平均成绩不小于9分为“优秀”,试判断该县上届毕业生的考试项目中达到“优秀”的有哪些项目,并说明理由; (3)请结合统计图信息和实际情况,给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条形统计图;频数(率)分布折线图. 【分析】(1)先根据统计图得到“掷实心球”项目男、女生总人数,除以2可求“跳绳”项目男、女生总人数,再减去“跳绳”项目男生人数,即可得到“跳绳”项目的女生人数; (2)根据平均数公式得到该县上届毕业生的考试项目中达到“优秀”的有哪些项目即可求解; (3)根据统计图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即可. 【解答】解:(1)÷2﹣260 =1000÷2﹣260 =500﹣260 =240(人) 答:“跳绳”项目的女生人数是240人; (2)“掷实心球”项目平均分: ÷ =÷1000 =9000÷1000 =9(分), 投篮项目平均分大于9分, 其余项目平均分小于9分. 故该县上届毕业生的考试项目中达到“优秀”的有投篮,掷实心球两个项目. (3)如:游泳项目考试的人数最多,可以选考游泳. 21.2016年3月27日“丽水半程马拉松竞赛”在莲都举行,某运动员从起点万地广场西门出发,途经紫金大桥,沿比赛路线跑回中点万地广场西门.设该运动员离开起点的路程S(千米)与跑步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从起点到紫金大桥的平均速度是0.3千米/分,用时35分钟,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图中a的值; (2)组委会在距离起点2.1千米处设立一个拍摄点C,该运动员从第一次经过C点到第二次经过C点所用的时间为68分钟. ①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②该运动员跑完赛程用时多少分钟?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2)①先求出A、B两点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②令s=0,求出x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从起点到紫金大桥的平均速度是0.3千米/分,用时35分钟, ∴a=0.3×35=10.5千米. (2)①∵线段OA经过点O(0,0),A(35,10.5), ∴直线OA解析式为y=0.3t(0≤t≤35), ∴当s=2.1时,0.3t=2.1,解得t=7, ∵该运动员从第一次经过C点到第二次经过C点所用的时间为68分钟, ∴该运动员从起点点到第二次经过C点所用的时间是7+68=75分钟, ∴直线AB经过(35,10.5),(75,2.1), 设直线AB解析式s=kt+b, ∴解得, ∴直线AB 解析式为s=﹣0.21t+17.85. ②该运动员跑完赛程用的时间即为直线A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当s=0,时,﹣0.21t+17.85=0,解得t=85 ∴该运动员跑完赛程用时85分钟. 22.如图,AB是以BC为直径的半圆O的切线,D为半圆上一点,AD=A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1)求证:AD是半圆O的切线; (2)连结CD,求证:∠A=2∠CDE; (3)若∠CDE=27°,OB=2,求的长. 【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弧长的计算. 【分析】(1)连接OD,B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O=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D=∠ADB,∠DBO=∠BDO,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ADO=∠ABO=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即可; (2)由AD是半圆O的切线得到∠ODE=90°,于是得到∠ODC+∠CDE=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ODC+∠BDO=90°,等量代换得到∠DOC=2∠BDO,∠DOC=2∠CDE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已知条件得到∠DOC=2∠CDE=54°,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BOD=180°﹣54°=126°,然后由弧长的公式即可计算出结果. 【解答】(1)证明:连接OD,BD, ∵AB是⊙O的直径, ∴AB⊥BC,即∠ABO=90°, ∵AB=AD, ∴∠ABD=∠ADB, ∵OB=OD, ∴∠DBO=∠BDO, ∴∠ABD+∠DBO=∠ADB+∠BDO, ∴∠ADO=∠ABO=90°, ∴AD是半圆O的切线; (2)证明:由(1)知,∠ADO=∠ABO=90°, ∴∠A=360°﹣∠ADO﹣∠ABO﹣∠BOD=180°﹣∠BOD, ∵AD是半圆O的切线, ∴∠ODE=90°, ∴∠ODC+∠CDE=90°, ∵BC是⊙O的直径, ∴∠ODC+∠BDO=90°, ∴∠BDO=∠CDE, ∵∠BDO=∠OBD, ∴∠DOC=2∠BDO, ∴∠DOC=2∠CDE, ∴∠A=∠CDE; (3)解:∵∠CDE=27°, ∴∠DOC=2∠CDE=54°, ∴∠BOD=180°﹣54°=126°, ∵OB=2, ∴的长==π. 23.如图1,地面BD上两根等长立柱AB,CD之间悬挂一根近似成抛物线y=x2﹣x+3的绳子. (1)求绳子最低点离地面的距离; (2)因实际需要,在离AB为3米的位置处用一根立柱MN撑起绳子(如图2),使左边抛物线F1的最低点距MN为1米,离地面1.8米,求MN的长; (3)将立柱MN的长度提升为3米,通过调整MN的位置,使抛物线F2对应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始终为,设MN离AB的距离为m,抛物线F2的顶点离地面距离为k,当2≤k≤2.5时,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直接利用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最值得出答案; (2)利用顶点式求出抛物线F1的解析式,进而得出x=3时,y的值,进而得出MN的长; (3)根据题意得出抛物线F2的解析式,得出k的值,进而得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a=>0, ∴抛物线顶点为最低点, ∵y=x2﹣x+3=(x﹣4)2+, ∴绳子最低点离地面的距离为: m; (2)由(1)可知,BD=8, 令x=0得y=3, ∴A(0,3),C(8,3), 由题意可得:抛物线F1的顶点坐标为:(2,1.8), 设F1的解析式为:y=a(x﹣2)2+1.8, 将(0,3)代入得:4a+1.8=3, 解得:a=0.3, ∴抛物线F1为:y=0.3(x﹣2)2+1.8, 当x=3时,y=0.3×1+1.8=2.1, ∴MN的长度为:2.1m; (3)∵MN=DC=3,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抛物线F2的顶点在ND的垂直平分线上, ∴抛物线F2的顶点坐标为:( m+4,k), ∴抛物线F2的解析式为:y=(x﹣m﹣4)2+k, 把C(8,3)代入得:(4﹣m﹣4)2+k=3, 解得:k=﹣(4﹣m)2+3, ∴k=﹣(m﹣8)2+3, ∴k是关于m的二次函数, 又∵由已知m<8,在对称轴的左侧, ∴k随m的增大而增大, ∴当k=2时,﹣(m﹣8)2+3=2, 解得:m1=4,m2=12(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k=2.5时,﹣(m﹣8)2+3=2.5, 解得:m18﹣24,m2=8+2(不符合题意,舍去), ∴m的取值范围是:4≤m≤8﹣2. 24.如图,矩形ABCD中,点E为BC上一点,F为DE的中点,且∠BFC=90°. (1)当E为BC中点时,求证:△BCF≌△DEC; (2)当BE=2EC时,求的值; (3)设CE=1,BE=n,作点C关于DE的对称点C′,连结FC′,AF,若点C′到AF的距离是,求n的值.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由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CF=DE=E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EC=∠FCE,证出CF=CE,由ASA证明△BCF≌△DEC即可; (2)设CE=a,则BE=2a,BC=3a,证明△BCF∽△DEC,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得出ED2=6a2,由勾股定理得出DC=a,即可得出结果; (3)过C′作C′H⊥AF于点H,连接CC′交EF于M,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FEC=∠FCE,证出∠ADF=∠BCF,由SAS证明△ADF≌△BCF,得出∠AFD=∠BFC=90°,证出四边形C′MFH是矩形,得出FM=C′H=,设EM=x,则FC=FE=x+,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EM=,FC=FE=+;由(2)得:,把CE=1,BE=n代入计算即可得出n的值. 【解答】(1)证明;∵在矩形ABCD中,∠DCE=90°,F是斜边DE的中点, ∴CF=DE=EF, ∴∠FEC=∠FCE, ∵∠BFC=90°,E为BC中点, ∴EF=EC, ∴CF=CE, 在△BCF和△DEC中,, ∴△BCF≌△DEC(ASA); (2)解:设CE=a,由BE=2CE,得:BE=2a,BC=3a, ∵CF是Rt△DCE斜边上的中线, ∴CF=DE, ∵∠FEC=∠FCE,∠BFC=∠DCE=90°, ∴△BCF∽△DEC, ∴=, 即: =, 解得:ED2=6a2, 由勾股定理得:DC===a, ∴==; (3)解:过C′作C′H⊥AF于点H,连接CC′交EF于M,如图所示: ∵CF是Rt△DCE斜边上的中线, ∴FC=FE=FD, ∴∠FEC=∠FCE,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ADF=∠CEF, ∴∠ADF=∠BCF, 在△ADF和△BCF中,, ∴△ADF≌△BCF(SAS), ∴∠AFD=∠BFC=90°, ∵CH⊥AF,C′C⊥EF,∠HFE=∠C′HF=∠C′MF=90°, ∴四边形C′MFH是矩形, ∴FM=C′H=, 设EM=x,则FC=FE=x+, 在Rt△EMC和Rt△FMC中, 由勾股定理得:CE2﹣EM2=CF2﹣FM2, ∴12﹣x2=(x+)2﹣()2, 解得:x=,或x=﹣(舍去), ∴EM=,FC=FE=+; 由(2)得:, 把CE=1,BE=n代入计算得:CF=, ∴, 解得:n=4 2016年6月21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