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复习题也适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文言文复习题也适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初三文言文复习题(有文言基础、有北京各区中考模拟题、有答案)‎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解释重点词语 ‎ 发于畎亩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 )衡于虑( )而后作( )而后喻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 生于忧患( )‎ 二、翻译句子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08年昌平二模)‎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第12—16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 而后喻 不言而喻 B.而后作 一鼓作气 ‎ ‎ C. 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 D.国恒亡 亡羊补牢 ‎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 ‎ 苦: 衡: ‎ ‎ 过: 乱: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15.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与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 ‎ 答: ‎ ‎16.在2007年人代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了“‎ 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这句古语。这句话与选文都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请用一句话简要作答。(1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四、本题共9分。‎ ‎12.(2分)A ‎13.(2分)(每个词0.5分) ‎ 苦:使……受苦 衡:通“横”,梗塞,不顺 ‎ 过:犯过错 乱:扰乱 ‎14.(2分)(每句1分)‎ ‎(1)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 和外来的忧患,这样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2)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享而衰亡。‎ ‎15.(2分)‎ 客观条件:身处忧患之中 ‎ 主观条件:知错能改、顽强的意志 ‎16.(1分) ‎ 治国者需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 曹刿论战 一、解释重点词语 ‎ 齐师伐我 ( )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何以战 ( ) 弗敢专也 ( ) 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必以信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 必以情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 )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 )既克 ( )一鼓作气 ( )( )再而衰 ( )彼竭我盈( )难测也( )望其旗靡( )故逐齐师( )( )‎ 二、翻译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何以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08年海淀二模试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5题。(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 (1)小惠未徧 ‎ (2)遂逐齐师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忠之属也。‎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5. 结合文章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国为什么能够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3分)‎ 试题答案:‎ ‎12.C (本题2分) ‎ ‎ 13.(1)同“遍” (2)于是(或:就) (本题2分。每词1分)‎ ‎ 14.(1)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2)鲁庄公与他(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本题2分。每句1分)‎ ‎15.。 。战前能够取信于民(1分);战中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或:善于洞察敌军情况,做到知己知彼);(1分)鲁庄公知人善用(或:曹刿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曹刿有勇有谋)(本题3分。每点1分,两点必答,第点答出其中任何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08年大兴一模)‎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词语。(2分)‎ ‎①曹刿请见 ( )‎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 ‎11.翻译句子。(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12.文中能具体证实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一看法的语句有哪些?(2分)‎ ‎① ‎ ‎② ‎ ‎③ ‎ ‎④ ‎ ‎13.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3分)‎ ‎①第一段,曹刿论 ‎ ‎②第二段,曹刿论 ‎ ‎③第三段,曹刿论 ‎ 答案:‎ ‎10.①拜见 ②信服 ③旺盛 ④把 (每解释对一个词语得0.5分)‎ ‎11.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旺盛;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会衰减;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则会枯竭。(译对一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刿曰:“未可。”)④公将驰之,(刿曰:“未可。”)⑤既克,公问其故。‎ ‎(每填对一条得0.5分,得满2分为止;前四条括号中的内容有无均可)‎ ‎13.①战争取胜的条件,②作战有利的时机,③战争取胜的原因。(每写对一个内容得1分,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问题(8分)(延庆09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 牺牲玉帛 小惠未徧 ‎ 又何间焉 神弗福也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用原文回答)(2分)‎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曹刿认为追逐齐师的最有利的时机是 ‎13. 从本文看曹刿的远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参考答案:‎ 四、(8分,每小题2分)‎ ‎10.答案 牺牲:用作祭祀的猪牛羊等。 徧:通“遍”,普遍,遍及 ‎ ‎     间:参与 福:动词,降幅,赐福 ‎ ‎ 评分:2分,每个词语0.5分。 ‎ ‎11. 参考答案(1)高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 (2)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了。‎ ‎ 评分:2分,每句1分。 ‎ ‎12.答案:(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2)辙乱旗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 评分:2分,每小题1分。 ‎ ‎13.参考答案:战前:让庄公利用能赢得胜利的“忠之属也”和齐军作战,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 ‎ 战中:把握有利的反击和追击时机,体现了他的军事谋略。 ‎ ‎ 评分:2分,每小题1分。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重点词语 ‎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轶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妻之美我者( )皆以美于徐公(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能面刺徐公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期年之后 (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二、翻译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8.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9.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08年模拟试题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完成第10—13题(共9分)(西城区一模)‎ ‎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 B.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C.欲有求于我 虽欲言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 ‎②时时而间进 间: ‎ ‎1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①王之蔽甚矣 ‎ 翻译: ‎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翻译: ‎ ‎13.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可以得到齐王赏赐的几种进谏方式分别是什么。(3分)‎ 答:‎ 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0.答案: C评分:本题2分。‎ ‎11.答案:①身高(如只解释为“长”,不给分)②间或、偶然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1分 。‎ ‎12.答案:①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评分:本题1分。“蔽” 、“甚” 两点全给1分。 ‎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评分:本题1分。 句式 、省略两点全给1分。‎ ‎13.答案:①当面指责齐王②上书劝谏齐王③在公共场合议论齐王的过失,并且让齐王听到 评分:本题3分 。1点1分,照抄原文不得分。第③点少“并且让齐王听到”不得分。 ‎ ‎(崇文二模)‎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第11—14题。(共9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而复问其妾曰 复行数十步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昳丽: ‎ ‎⑵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译文: ‎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译文: ‎ ‎14.选文主要讲述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成功劝说齐王除“蔽”纳谏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邹忌从切身经历悟出治国道理的过程。(3分)‎ ‎ 答: ‎ ‎ ‎ ‎ ‎ 答案:共9分。‎ ‎11.答案:B 评分:2分。‎ ‎12.答案:⑴光艳美丽。⑵疆土方圆。(或:领土面积有。)‎ ‎ 评分:共2分。两个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⑴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或: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⑵众位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或: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授予上等奖赏)。‎ ‎ 评分:共2分。⑴基本意思对,且句式、“旦日”都译对给1分;⑵基本意思对,“面刺”、“受”都译对,给1分。‎ ‎14.示例:①邹忌分别向妻、妾以及客人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来验证自己“美”的程度。妻、妾、客都给予了肯定回答。②他亲眼见到徐公,才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③经过冷静思考,邹忌悟出了妻、妾、客分别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想到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 评分:共3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通州一模)‎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词语中“诚”字与“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实守信 B.诚心诚意 ‎ C.心悦诚服 D.诚宜开张圣听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①孰视之: 孰 ‎②朝服衣冠: 服 ‎③私我也: 私 ‎④王之蔽甚矣: 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原文: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 ‎ ‎1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 ‎15.本文读来很有情趣,作者是怎样写邹忌说服齐王纳谏的?‎ ‎ 答: ‎ 答案:‎ ‎11.D.2分。‎ ‎12.①同“熟”,仔细②穿戴③偏爱④(受)蒙蔽 2分,每个0.5分。‎ ‎13.能在公共场所中议论、指责,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2分,谤、讥、市朝解释出,意思对即可。‎ ‎14.①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并且善于劝谏的忠臣;②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以自身经历设喻,婉言进谏,使齐王欣然而果断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 文章用大量篇幅讨论和思考个人美不美的问题,本是生活小事,却隐含着大道理。邹忌在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找到了共同点,进行类比。他的进言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2分,概括解说给1分,详解意思对即可。‎ 顺义二模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君美甚”中的“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美不胜收 B、两全其美 C、妻之美我 D、风景秀美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 ‎ ‎13、选文第③段主要写的内容是 (2分)‎ 其中“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1分)‎ 现在用来形容 (1分)‎ 答案:‎ ‎10、D(2分)11、(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2分,每小题1分)‎ ‎12、(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 (2)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主的过失),使寡人亲自听到的受下等奖赏。(2分,每小题1分)‎ ‎13、齐王纳谏的经历。 门口和庭院里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很多 ‎(4分。概括2分,字面意思1分,现在的意思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海淀09年初三上学期期末试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1—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形貌昳丽 其貌不扬 B.忌不自信 难以置信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畅所欲言 D.令初下 不耻下问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 ‎(2)今齐地方千里 ‎ ‎(3)王之蔽甚矣 ‎ ‎(4)时时而间进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本文的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邹忌功不可没。请你具体说明邹忌功在何处。(3分)‎ 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1.D(2分)‎ ‎12.(1)穿戴 (2)纵横(或:方圆) (3)受蒙蔽(或:被蒙蔽) (4)间或(或:偶尔)‎ ‎(共2分。每小题0.5分)‎ ‎13.答案示例:(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  (2)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示例: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指齐王的国事,巧妙劝谏齐威王,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偏爱自己的人、害怕自己的大臣以及有求于自己的人蒙蔽已经很严重了,醒悟到纳谏除弊的必要性。(或:邹忌以自己受蒙蔽推想到国君受蒙蔽,并以此巧妙劝谏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的事实和纳谏除弊的必要性。)‎ ‎(共3分。邹忌以己推人1分;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并决心纳谏除弊1分;邹忌巧妙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 ‎ 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重点词语 鱼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和不为也( )( )贤者能勿丧耳(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之(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 二、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 是亦不可以已乎?‎ ‎(07年崇文区一模试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得患失 B.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里乡亲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班加点 D.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家舍业 E.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声恶气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译文: ‎ ‎⑵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译文: ‎ ‎13.作者提“鱼和熊掌”和“一箪食,一豆羹”的用意分别是什么?(3分)‎ 答: ‎ ‎ ‎ 答案及评分标准:‎ ‎11.答案:D 评分:2分。‎ ‎12.示例:⑴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⑵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评分:共2分。第一小题1分,基本意思答对、“非独”“是”“皆”“丧”都译对给1分。第二小题1分,基本意思答对、“奉”“穷乏者”“得”都译对给1分。‎ ‎13.答案: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很自然地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以不食“一箪食,一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作为下文对比论证(“乡”与“今”的对比)的正例出现。‎ 评分:共3分。共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1分,第二项任务2分。‎ ‎ ‎ ‎(07年东城区一模试题)‎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问题。(10分)‎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下列词语中“恶”字与“死亦我所恶”中“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好逸恶劳 B.穷山恶水 C.万恶不赦 D.穷凶极恶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 ‎(2)鱼,我所欲也 所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答: ‎ ‎ ‎ 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A ‎ ‎2.(2分) (1)辟:同“避” (2)所欲:想要的……‎ ‎3.(4分)‎ ‎(1)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4.(2分)“舍生取义之心”或“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问题。(21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①万 钟 于 我 何 加 焉 ②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蹴尔而与之(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 3.选文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例举了 和 ‎ 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印证了孟子提出的 这一论点。(6分)‎ ‎4.选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 ‎ ‎ ‎ ‎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例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句。‎ ‎(不得从选文中摘录)(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21分) ‎ ‎1.(2分)①万 钟 /于 我 何 加 焉 ②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与 ‎2.(4分)①用脚踢 ②有什么益处 ③ 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3.“一箪食,一豆羹”(或不食嗟来之食) “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或不辩礼义 而接受高官厚禄) 舍生取义 ‎4.(3分) 排比句的运用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意思对即可)‎ ‎5.(2分,附加题2分)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其所不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