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二)(9分) ‎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西边用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 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风力虽尚劲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 ‎ ‎ ‎【答案】9.(3分)A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0.(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贵州省六盘水市】(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不知其旨也(    ) ⑵然后能自强也(    )‎ ‎⑶学不可以已(    ) ⑷故木受绳则直(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 ‎ ‎ ‎ ‎【答案】11.(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 ⑵勉励 ⑶停止 ⑷所以,因此 ‎12.(2分)C ‎13.(4分,每小题2分)‎ ‎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1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5.(4分)‎ 要求:⑴提出观点、看法(1分);⑵阐述理由(1分)⑶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5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1分)‎ A.尤工作马 (擅长) B.几能乱真 (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 (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其实)‎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分)‎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 ‎ ‎22.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2分)‎ ‎ ‎ ‎ ‎ ‎【答案】(三)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5分)‎ ‎19.B 评分说明:(1分)B项中的“几”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 ‎20.遂断右手拇指 / 遣去 评分说明:(1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 ‎21.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 评分说明:(1分)译对重点字词“使”、“侍”、“善”得0.5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0.5分。‎ ‎22.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1分)‎ 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分)‎ 评分说明:(2分)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各0.5分,第二问答出人物及事迹得1分,否则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题意均可。 ‎ ‎【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小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能和(李伯时的)真迹混淆。建炎年间,赵广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坚决地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但是赵广平时是习惯用左手画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湖北省黄石市】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⑴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 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 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 ‎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鞭马南驰数十里 ‎ ‎ ‎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 ‎ ‎【答案】9.⑴B ‎⑵A ‎⑶D ‎⑷①(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②(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 ‎【参考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湖北省随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 ‎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 ‎ ‎16.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5分)‎ ‎ ‎ ‎ ‎ ‎ ‎ ‎【答案】13.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14.C ‎15.①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②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 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16.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参考译文】欧阳修还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经常对他说:“你爸爸做官,经常晚上在蜡烛下写文书,有时候停下来不住地叹息。我问他什么事,他回答说:‘这是一个死刑案件,我想看看有没有可以不杀他的理由,为他找一条生路,可是实在是找不到,不得不杀呀。’我说:‘生路可以找吗?’你爸爸说:‘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而不可能,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经常想着凡是情有可原的,可矜可悯的,尽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有时候尚且还免不了办错案、杀了不该杀的人,更何况世人恨不得把所有的罪犯都杀了呢。’你爸爸平时教育年轻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所以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说的这个故事,终身都是按照他父亲的教诲来做的。‎ ‎【湖北省武汉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8.B ‎【解析】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 ‎ ‎9.C ‎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其中的“兵八万”“车二百乘”是两个词组,“万”和“乘”都是紧跟着数词和名词的后面,不能分开,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B项,而D项中的“起”和“兵”分开了,造成句子意思的割裂。‎ ‎10.D ‎【解析】“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的说法是错误的。孟尝君提醒燕王,魏王在向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魏国、韩国、赵国、秦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复燕国见死不救之仇。‎ ‎11.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湖北省咸宁市】二、(一)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15分)‎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 ‎ ‎ ‎ ‎②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 ‎ ‎ ‎ ‎【答案】6.D(3分)‎ ‎【解析】义:认为……讲义气,以之为义。‎ ‎7.C(3分)‎ ‎【解析】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把:与“来”连用 B到:在 D代词,这:表推测“大概”‎ ‎8.A(3分)‎ ‎【解析】没有和柳宗元交换。‎ ‎9.(6分)①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执”1分,若是1分,句意1分)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为”1分,“师法”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 【湖北省宜昌市】一、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18分)‎ ‎ 容美纪游(节选)①‎ ‎ ◆顾彩 ‎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A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㷍②,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通“记”。②煜口:yùlún光耀灿烂。③牖:yǒ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度(  ) 霁(  ) 策(  ) 浴(  )‎ ‎7.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分)‎ ‎(A)百无一空 (B)走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 ‎ ‎ ‎ ‎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分)‎ ‎① ② ③ ‎ ‎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分)‎ 示例:鱼多 山高 ‎① ② ③ ④ ‎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2分)‎ ‎ ‎ ‎ ‎ ‎【答案】6.(4分)度(估计、揣测)霁(雨雪停,云雾散,天放晴)策(扶、拄)浴(沐浴,游泳,洗澡)‎ ‎7.(3分)A.者 B.于 C.但 ‎8.(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断句四或五处,“当云行时”后可不断。断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9.(2分)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重点关注“康庄”“峦”“皆”“暇”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10.(3分)①观渔 ②“娱云”,“玩云”,“留云”均可 ③“览山”,“览坪”,“过坪”均可。(答对一项得1分。)‎ ‎11.(2分)示例:坪坦、坡陡、雾多、云奇、水清、石怪等。(任意答对一个方面得0.5分,少答扣分,多答不限。)‎ ‎12.(2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二十九日,天下大雨。龙江的水涨起来了,设酒在小舟上,享受观看打鱼之乐。其中一个打鱼人把一截树木刻成小船,牵引网拦截在江上,猜想其中有鱼,就飞身跃入水中,不一会儿两只手各逮着一条鱼,分开波浪登跳上小船,每次都没有空手而归。江面上看见这个人在水中,扁阔的身形像金蛤蟆一般。虽然可笑,然而这也是值得一看的奇观。‎ 云际庵亦叫留云院,坐落在山上的平顶之处,每每将下雨的时候,云儿铺满地埋过人的肩膀,只露出云帽,闪电光耀灿烂,在它的下面行走,时而轰隆隆的雷声震撼墙壁。大雨突然停止,西风突然吹来,劈开云雾千百块,都向东逃逸。闭一会,高耸如奇特的山峰,东西两边云雾皆散。当云快速移动之时,则紧闭门窗留一片云挂在窗户间挥之不去,慢慢放开,这又是最值得欢娱的事。‎ 月初五,探访长乐坪,观览山中景色,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草丛中有很多的獐鹿,亲近而不躲避人,只是少了些亭台的点缀。长乐坪的尽头是三登坡,上坡下坎三次,到达十二里的底部,磨玉的砺石嶙峋,下马拄着拐杖前行,渡过汉阳河,水清且浅可以洗澡,然而这样容易的路到此就没有了。‎ ‎【湖南省长沙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2.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益落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过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⑴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 ‎ ‎ ‎ ‎⑵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 ‎ ‎ ‎ ‎15.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6分)‎ ‎ ‎ ‎ ‎ ‎【答案】12.A(2分)‎ ‎【解析】B项分别为“走动”“用行动”的意思;C项分别为“过错”“经过”的意思;D项分别为“停止”“阻止”的意思。A项共同为“更加”的意思。‎ ‎13.C(2分)‎ ‎【解析】A项为“因为”的意思;B项分别为“来”的意思;D项分别为“从”的意思。C项与例句共同为“用、拿”的意思。‎ ‎14.⑴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3分,评分说明:采分点为 “辄”“低吟之”“以为戏”。)‎ ‎⑵(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3分,评分说明: 采分与为“跪读”“已”“未尝”。〉‎ ‎15.“垂涕”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1分),“扑之”表现出母亲对孩子要求的严格。(1分)文段中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为值得称赞。 (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乡邻,个个赞她贤慧。‎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 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湖南省岳阳市】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19.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 ‎21.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  ①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②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③  ‎ ‎【乙】文:  ④  。‎ ‎【答案】18.①美味的 ②好处 ③勉励自己 ④促进 ⑤增加 ⑥有时 ‎19.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20.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21.教与学 学与问 甲文:实践出真知 乙文: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湖南省株洲市】三、(二)(9分)‎ 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 ‎,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①。‎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①噱(jué):笑。‎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 寻: 徧: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 ‎ ‎ ‎ ‎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答案】22.寻:不久 徧:通“遍”,(全部,遍及等得分)(各1分)‎ ‎23.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4分,译错一句扣1分)‎ ‎24.B ‎【参考译文】乾隆皇帝巡视河南,乘坐龙轿前行,他倚窗而望,看见路边的农夫在地里耕作,因为之前从没有见过耕作,就四望而乐。到了山东某县,想了解民情疾苦,于是召一个农夫到御前问话。问今年收成如何,农时收成,大臣贤能与否。农夫的回答,让乾隆皇帝十分高兴。不久,又全部看随从大臣,并问其姓氏。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农夫巡视完以后,上奏说:“全朝都是忠臣。”乾隆皇帝问他为什么知道呢。农夫说:“我哦看见演戏的时候,大白脸都是扮演奸臣,如曹操、秦桧,他们的脸都白得像雪,现在大臣没有一个像这样,因此知道他们都是忠臣。”乾隆皇帝大笑。‎ ‎【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砖(节选)‎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注释】⑴埏(shān)⑵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⑶‎ 错:交错,错杂。⑷趾:脚。‎ ‎13.“人逐数牛错趾”句中“逐”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4.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2分)‎ ‎ ‎ ‎15.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2分)‎ ‎ ‎ ‎ ‎ ‎【答案】13.驱赶(赶)(1分)‎ ‎14.围绕“土粘但不分散,粉细但不含沙粒”或用原文“粘而不散,粉而不沙”回答即可。‎ ‎15.围绕“汲水滋土,踏成稠泥,将稠泥填满木框,用铁线弓刮平”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0.5分)16.⑴bó⑵zhù⑶mèi⑷yùn17.⑴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⑵这里指蒲公英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参考译文】炼泥造砖,也要挖取地下的黏土,对泥土的成色加以鉴别,黏土一般有蓝、白、红、黄几种土色(福建和广东多红泥,江苏和浙江较多一种名叫“善泥”的蓝色土),以黏而不散,土质细而没有沙的最为适宜。先要浇水用于浸润泥土,再赶几头牛去践踏,踩成稠泥。然后把稠泥填满木模子,用铁线弓削平表面,脱下模子就成砖坯了。‎ ‎【江苏省南通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崇明老人记 ‎[请]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2],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3],遂同居 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u):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及四子长 ( )‎ ‎⑵方得侍奉颜色 ( )‎ ‎⑶则明日蚤餐季 ( )‎ ‎⑷老人每食毕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 ‎ ‎11.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4分)‎ ‎⑴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 ‎⑵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4分)‎ ‎ ‎ ‎ ‎ ‎【答案】8.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解析:“遂”是发语词,发语词后面要停顿;“而”前面往往要停顿。‎ ‎9.⑴等到……的时候⑵才⑶第二天⑷完,完毕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皆出自课本,要求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解释。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上下文活学活用。‎ ‎10.橱中的钱少了,那么他的儿子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解析:翻译句子要在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的解释。比如“则”“潜”等,做到字字落实不扣分。‎ ‎11.⑴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⑵四子让老人不缺钱花,老有所乐。 解析:第⑴处概括可用第②节的中心句“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扣住一个“养”字。第⑵处的概括扣住一个“乐”字。‎ ‎12.⑴能自立⑵兄弟和睦⑶曲尽孝道⑷用心使老人快乐解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用文章原文直接作答,不能直接作答的就紧扣文本进行提炼概括。‎ ‎【参考译文】‎ 崇明县有一位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岁。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里穷,把这些儿子卖了后才能养活自己,于是四个儿子都成了富户家里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独立了,各人就都自己赎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大家人又共同扶养父母亲了。‎ 兄弟几个有五阃门店,每个儿子一个店铺,中间留出一间,作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子赡养父母,百般孝敬。开始准备每家过一个月,按顺序轮转,他的媳妇们说:“父母都老了,如果一个月一家的话,那么要过三个月后,我们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准备每天去一家,再按顺序轮流,媳妇们又说:“父母年纪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过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还是太长了。”于是以一餐为标准,如果早餐在大儿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儿子家,晚餐就在三儿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儿子家,这样轮流。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个儿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朝南坐,东边是四个儿子和孙子们,西边是媳妇和孙媳妇们。都按辈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寿,大概都是这样的。‎ 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捌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的钱少了,儿子们就偷偷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江苏省泰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 ,有乞书者 ,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yuè)已烂醉,不辞谢而就 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 ‎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乞书者( )  ②不择精粗 ( )‎ ‎③书遍乃已( )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幼时记趣》)‎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晏子使楚》)‎ 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陈涉世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2分)‎ ‎ ‎ ‎ ‎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 ‎ ‎ ‎ ‎11.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                            ‎ ‎②                           ‎ ‎【答案】8.⑴①……的人  ②选择 ③停止、止 ④即使 ‎⑵D ‎【解析】例句中的“然”是转折连词,然而。A项中的“然”是“……的样子”, B项是“这样”,C项是“正确”,D项是“然而”,与例句意思一样。‎ ‎9.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解析】句首联词“然”后要停顿,“不能四五龠” 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已烂醉” 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自然这两个短语之间停顿。‎ ‎10.⑴(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⑵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12.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也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解析】此题属于“领悟主旨”题。扣住“神人”,从内容分析称为“神人”的具体原因。‎ ‎【参考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江苏省无锡市】二、(一)(14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立捕治之( ) ⑵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 ‎⑶御史以闻( ) ⑷明年卒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幼学执敏置诸狱。(2分)‎ ‎ ‎ ‎ ‎ ‎⑵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2分)‎ ‎ ‎ ‎ ‎ ‎【答案】7.A ‎【解析】“言于抚按”的“于”应解释为“向”;下面四个选项的“于”分别解释为“向”“比”“给”“到”,故选A。‎ ‎8.C ‎【解析】C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 ‎9.⑴惩治,治罪⑵皆,都⑶使……听到⑷死 ‎ ‎【解析】可结合课内文言字词的解释。比如,“咸”可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 ‎10.⑴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⑵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 ‎【解析】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即可。‎ ‎【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江苏省宿迁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 ‎ ‎ ‎ ‎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 ‎ ‎ ‎ ‎ ‎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 ‎ ‎ ‎ ‎【答案】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中的“遣”的意思都是“派遣”,动词。B项中“相马”的“相”是观看的意思;“相藉”的“相”是相互的意思。C项中“买马而善”的“善”的意思是“好的、强健的”;“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D项中“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实意动词“去,往”。‎ ‎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解答时要在理鹪的基础上按照音节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表示转折关系,要停顿。‎ ‎8.⑴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⑵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现或隐。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如第⑴句“此皆……”为判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用法,如第⑵句中的“斗折蛇行”的“斗”“蛇”为名词作状语。‎ ‎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的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 ‎【参考译文】【乙】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江苏省扬州市】二、(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 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②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③,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絟: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同“纳”放进④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①恚而语女曰( ) ②内所著披袄中( )‎ ‎③予佐而贾 ( ) ④出珠授之 ( )‎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固吝者何?‎ A.学而时习之(《论语》)‎ B.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12.翻译句子。(6分)‎ ‎①公屡促之,必如约 ‎ ‎ ‎ ‎ ‎②但少闲人入吾两人者耳。‎ ‎ ‎ ‎ ‎ ‎③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 ‎ ‎ ‎13.从文中概括一则实例,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3分)‎ ‎ ‎ ‎ ‎ ‎【答案】10.①怨怒 ②穿 ③帮助 ④交给 ‎11.C ‎【解析】例句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的“而”表顺承;B项中的“而”表修饰;D项中的“而”表并列。‎ ‎12.①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③(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 ‎13.他不为女婿谋京职,表现了他的刚正无私;他与友人交往,友人赠与他金子,他最终还给了友人的两个侄子,看出了他的廉洁。‎ ‎【参考译文】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 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江苏省镇江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o。”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 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 ⑵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 ‎⑶上感悟,遽起 ( ) ⑷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宋先生其来乎?(2分)‎ ‎ ‎ ‎ ‎ ‎⑵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3分)‎ ‎ ‎ ‎ ‎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等缺点。(2分)‎ ‎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 ‎ ‎ ‎ ‎【答案】9.⑴第二年⑵近侍,侍从,近旁的人⑶立即,匆忙⑷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明年”可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左右”可根据《晏子使楚》中的“左右对曰”;“遽”可根据《刻舟求剑》中的“遽契其舟”;“会”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 ‎10.⑴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其”,表揣测语气。意思对即可)⑵(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使使”,派使臣;“方”,正。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其”“乎”;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使使”。‎ ‎11.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学生在完成该题时,都免不了一次辨别人性优劣的过程。‎ ‎12.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可借鉴《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对于劝谏方式的概括。‎ ‎【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江西省】(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9.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⑴案( ) ⑵恐( ) ⑶谢(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 ‎ ‎⑵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 ‎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 ‎ ‎ ‎ ‎【答案】8.答案:D 解析:“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9.⑴案卷⑵担忧、担心⑶道歉(古今异义字)‎ ‎10.⑴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来。”‎ ‎⑵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 ‎11.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给他听;文襄公的建议巧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文襄公关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且清楚农事。‎ ‎【辽宁省大连市】二、(二)(8分)‎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田饶谓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信也 谓为信然(《隆中对》)‎ C.吾书子之言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 ‎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2分)‎ ‎【答案】9.(2分)C ‎10.(2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田饶于是离开鲁国前往燕国。(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对1分)‎ ‎12.(2分)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贤士。(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田饶)对鲁哀公说:“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黄鹄要飞了!”鲁哀公说:“为什么呢?”(田饶)说:“您都没有看到鸡吗?头戴冠(帽子)的是有文彩(文人)的人,脚上有利爪的是孔武的,敌人在面前而敢于斗的是勇敢的,得到食物呼唤(来吃的)的是仁义的;守夜(打更的)而准时报时的是有信用的。鸡虽然有这5种品德,您还是每天都杀他们吃他们是为何呢?那是因为它们总是离你很近(得到的容易)。而黄鹄逸飞就是千里,停在你的园林水池边,吃你的鱼鳖,啄你的黍粱,(它们,指黄鹄)没有这五德,比他们更宝贵的是什么呢?(有什么比它们-黄鹄更宝贵的呢?)因为它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臣(我)要离开国君(您)了,(我这只)黄鹄要飞了!‎ 哀公说:“停!让我写下你说的话。”田饶说:“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食物的容器;在树下庇荫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有学士不用,还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离去前往燕国了,燕国委任他当宰相。‎ ‎【内蒙古包头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宋初古文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 )‎ ‎⑵穆、张尝同造朝 (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 ‎ ‎⑵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 ‎ ‎10.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2分)‎ ‎ ‎ ‎11.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2分)             ‎ ‎ ‎ ‎【答案】8.(2分)⑴祟尚 ⑵到……去 ‎9.(4分)⑴(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一条狗。⑵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题。‎ 关注生活。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 ‎【山东省德州市】(三)‎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甫冠,名闻四方 ( ) ⑵讽富人自实粟( )‎ ‎1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行六七里 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 ‎ ‎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3分)‎ ‎ ‎ ‎ ‎ ‎【答案】15.⑴成年 ⑵规劝 共2分 ‎16.D 共2分(都是意动用法)‎ ‎17.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共2分 ‎18.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共3分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是建昌南丰人。十二岁时,试着写了一篇《六论》,提笔就成,言辞很壮美。刚刚成年就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了他的文章,认为很奇特。‎ 曾巩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出京做了越州通判。时值荒年,曾巩考虑到平常的粮食不足供给,而且乡里的百姓,不能都到城镇中。于是通告所属各县,劝富人 拿出自己的粮食,总共十五万石,比平常的价钱稍高些卖给百姓。百姓能够就近买到粮食,不出乡里吃的就很充裕。又贷给百姓种子,让他们随着秋天的赋税偿还, 农事没有荒废。‎ 曾巩在齐州当知府,他的治理方法是以快速治理奸恶盗贼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蛮横放纵,残害百姓,势力能撼动权贵豪门,州县的官吏没人敢查办他,而曾巩则抓捕并用法律制裁了他。章丘有些百姓在村落里聚集结伙,号称“霸王社”,打架抢劫争斗随意拘禁,没有不如愿的。曾巩嘱咐百姓结成五户一保,让监督察看霸王社人员的动向,发现盗贼就击鼓互相支援。(结果)每次发案都能捕获盗贼。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曾巩生性孝顺友爱,父亲死了,他侍奉继母更加周到,在衰败单薄孤弱之中,抚养四个弟弟、九个妹妹,无论他们作官、求学、婚嫁,全都尽了自己的力量。‎ ‎【山东省聊城市】二、(二)‎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友也①。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 ‎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文山自广还       自富阳至桐庐 B.千载来见曰       才美不外见 C.寓于文山囚所侧近    之次所旁丛祠中 D.凡留燕三年       凡三往,乃见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日以美食奉之。‎ ‎ ‎ ‎ ‎ ‎11.张下载高谊“高”在何处?(2分)‎ ‎ ‎ ‎ ‎ ‎【答案】9.B 说明:本题2分。 ‎ ‎10.张千载每天拿精美的饭菜来侍奉(献给)文天祥。说明:本题2分。 ‎ ‎11.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说明:本题2分 ‎ ‎【参考译文】庐陵人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查访得知其夫人欧阳氏被俘虏了,让她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 ‎【山东省临沂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 养鱼记 ‎【北宋】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 ‎⑵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 ‎⑶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 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 ‎ ‎ ‎ ‎15.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6.文章结尾, 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3分)‎ ‎ ‎ ‎ ‎ ‎【答案】12.⑴种植⑵满,充满⑶顺着,沿着 ‎13.C(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代指童子。B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动词,认为。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就;第二“而”,连词,表转折,却)‎ ‎14.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15.C(第①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 第②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⑥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 ‎16.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① 感到两者命运不公②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③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 ‎【参考译文】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一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山东省青岛市】9.(一)文言文阅读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í:急忙。‎ ‎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⑵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 (《狼》)‎ D.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⑶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⑷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⑸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 ‎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 ‎ ‎【答案】9、⑴D ⑵A ⑶A ⑷C ‎⑸①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 ‎②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 ‎【参考译文】孝经》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岁考中了诸生,跟随魏校学习。平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后背上生了毒疮,王敬臣常常是嘴对着父亲的背疾处进行吮舐。父亲得了瞀眩病,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地下,连衣服也不脱,只要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 孙抑,世代居住在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带领父母妻子儿女逃避兵乱到平阳的柏村。有乱兵到村里抢夺财务,拔出刀吓唬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举刃欲砍孙抑的母亲。孙抑急忙用身体护住了母亲,请求替母亲受砍,母亲才得以解放。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父亲被驱赶向东去了,然而东面的军队将掠到的百姓都杀了,你小心不要去送死了。”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于是前往,进入危险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终于带父亲回来了。‎ ‎【山东省泰安市】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14分)‎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 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 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 致仕:在官任上退休。②除:授予官职。 ③中:陷害。 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盗诚无足虑者( ) ⑵因构狱以危法中之( )‎ ‎⑶育论辨不已 ( ) ⑷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 ‎ ‎ ‎ ‎⑵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 ‎ ‎ ‎ ‎⑶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 ‎ ‎ ‎ ‎26.本文第② ④两段用那些事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 ‎ ‎ ‎ ‎ ‎【答案】24.⑴确实,的确⑵案件,冤案⑶停止⑷坚决,坚定。‎ ‎25.⑴只是我的能力不够,请皇上罢免我的职务。⑵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⑶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执行)。‎ ‎26.⑴向皇上直言进谏,表现他的正直忠诚、富有远见。⑵向皇上建言杀向绶表现他的不畏权贵、忠心爱民。⑶执政措施简单易行不容阻挠表现他的精明果断、处事坚决。⑷坚决办理范仲淹所奏请合理事宜表现他的坦荡磊落、公而忘私。‎ ‎【参考译文】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 ‎【山东省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6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有地隐然而高。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 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 ‎1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2分)‎ ‎ ‎ ‎ ‎ ‎【答案】11.D 1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13.参考示例: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开车去兜风了。/选举结果结果公布了,苏同学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的成为学生会主席。‎ ‎【参考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山东省潍坊市】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3分)‎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 )‎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 ) ‎ ‎③士民相与谋曰 (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 ‎ ‎ ‎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 ‎ ‎ ‎ ‎17.火球直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2分)‎ ‎ ‎ ‎ ‎ ‎【答案】14.①造:到、去 ②劳:犒劳、慰劳 ③相与:互相、共同 ‎15.C ‎16.①父老乡亲们很辛苦,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②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 ‎17.①治县有方 ②清正廉洁 ③关心百姓 ④平易近人 ‎【参考译文】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亳州以前没有偷盗之事,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容忍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 ‎【山东省烟台市】二、(一)文言文阅读(10分)‎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8.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9.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10.翻译句子。(2分)‎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 ‎ ‎ ‎ ‎11.请在括号中,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2分)‎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答案】8.C ‎【解析】A项,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冷。B项,名称/命名。C项,都指果实。D项,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9.A ‎【解析】例句“北流注于渭”中的“于”,介词,到。A项,“于”,介词,到。B项,“于”,介词,从。C项,“于”,介词,对、对于。D项,“于”,介词,向。‎ ‎10.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 ‎11.山 形 ‎【参考译文】再向西五十二里的地方,叫做竹山。山上生长着很多乔木。山背阴的北坡,蕴藏着丰富的铁。山上生长着一种草,名叫黄雚,它的形状像臭椿树,它的叶子像麻叶,开的是白色的花朵,结的是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形状像赭石。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竹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北流去,注入渭水。山向阳的南坡也生长着茂密的箭竹,有着很多苍玉。丹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去,注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玉,有很多人鱼。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它的长相与猪相似,但长着白色的毛,如古代妇女头上插的簪子,顶端是黑色的,这种兽叫做豪猪。‎ ‎【山西省】‎ 创业守成孰难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③难?”房玄龄曰:“草昧④‎ 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⑤,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⑥;守成之难,方当⑦与诸公⑧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⑨,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孰:哪一个。④草昧:未开放,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⑦方当:正应当。⑧诸公:各位。公,尊称对方。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2.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 )(3分)‎ 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   B.快速 C.辽阔渺茫的样子          D.不注意,不重视 ‎13.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 )(3分)‎ A.身先士卒 B.居安思危 C.从善如流 D.铁面无私 ‎【答案】12.D ‎【解析】“祸乱生于所忽”句子的意思是: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忽”的意思是“疏忽”,即“不注意,不重视”。‎ ‎13.B ‎【解析】解答时先筛选出魏征的进言“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再筛选出唐太宗对此进言的看法“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结合文题“唐太宗认识到”即可明确,唐太宗认识到要防止“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B项强调的“居安思危”与之一致。‎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保持已有的业绩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已有的业绩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到这个道理,是天下的福气啊。”‎ ‎【陕西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 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 ‎⑵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 ‎⑶将十万骑驰沙漠 ( )‎ ‎⑷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 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 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 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⑴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 ‎ ‎⑵赏必行,罚必信 ‎ ‎ ‎20.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分)‎ ‎ ‎ ‎ ‎ ‎【答案】17.⑴擅长 ⑵看重 ⑶带领,率领 ⑷通“披”,穿着 ‎18.D ‎19.⑴(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 ‎⑵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20.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 ‎【参考译文】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被封为鄢陵侯。‎ ‎【上海市】(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 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 ‎ ‎ ‎ ‎【答案】11.⑴作为、做成⑵全、都 ‎12.C(4分)B(1分)D(1分)‎ ‎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考译文】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四川省成都市】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志美行厉 厉:严重 B.成都既拔 拔:(被)攻克 C.劝民耕种 劝:鼓励 D.其仁以惠下 惠:施恩 ‎⑵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 ‎ ‎②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 ‎ ‎⑶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有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 ‎ ‎ ‎ ‎【答案】10、⑴A.‎ ‎⑵①光武帝地位卑微的(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 ‎②(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 ‎⑶①具有远见;②善于治理;③廉洁奉公。‎ ‎【参考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十六岁时,在长安求学,志向美雅,能够自励,儒生们都称他为“圣童”。‎ 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即位之后,,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派他负责运送战马七千匹,交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追任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要撤兵。张堪听说后,急忙驰驱至吴汉那里,论述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之策。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显示软弱引诱敌兵,公孙述果然亲自率兵出战,结果在城下被击杀。成都被攻克之后,张堪首先占据城池,检查府库所藏财物,收敛珍宝,全部列出名单上报,一点都没有装入自己腰包。他安慰招抚城中的官员百姓,蜀地之人非常欢悦。‎ 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被征召回京,拜为骑都尉,后又拜为渔阳太守。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大败敌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任渔阳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边塞。皇帝曾召见各郡负责财政的官吏,向他们询问各郡的风土人情以及前后郡守县令能否称职。蜀郡负责财政的属官樊显进言说:‎ ‎“渔洋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时,他的仁爱能够惠待下属,威严能够讨罚奸人。之前公孙述攻破蜀郡时,珍宝堆积如山, 他所掌握之财物,足以富及十代,然而张堪离职的时候,乘坐的是断了辕的破车,睡的是布被,用的是布袋而已。”皇帝听了,叹息了很久。正要征召张堪,恰逢他病逝了,皇帝非常同情惋惜他,于是下令对他加以褒扬,赏赐给他一百匹帛。‎ ‎【四川省乐山市】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①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 ②,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③,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②閟:通“秘”,幽深。③偕计:随同计吏。‎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 B.家贫,蓄古琴 (留存) ‎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轻舟往返,甚惬素心。(2分)‎ ‎ ‎ ‎②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3分)‎ ‎ ‎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答案】7.D 8.B 9.A ‎10.①(他)撑一只轻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和松岛之间,使自己淡泊的心非常惬意。(关键词“惬”1分,大意1分,共2分)‎ ‎②‎ ‎(王廉)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关键词“礼”、“嘉”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③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关键词“征”.“喻”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参考译文】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幼年即有卓越的才能,(为人)散淡粗疏没有做什么事。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湖的北面有间茅草屋,湖的西面有个松岛。每当风清月明之时,(他就)带着小儿子和邻里老人,撑一只轻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与松岛之间,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惬意。他住的地方水泉树木幽深隐蔽,一草一花,都让人流连忘返。他家境贫苦,存有一把古琴,(常)漫步吟诗、醉酒而卧来自娱自乐。徐凝当初有(很高的)诗名,一见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与他互相成为师友,徐凝便教方干做格律诗。方干有赠徐凝的诗,说“把得新诗草里论”。当时的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委托吴融草拟奏表。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方干早年随同计吏往来于两京之间,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浙中只要有园林名胜,他就拜访主人,题留的诗几乎遍布那些园林。当初李频向方干学习做诗,李频考中进士,诗僧清越向方干祝贺道:“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年(方干)去世。他的门人一起讨论他的德行和事迹,确定谥号为玄英。乐安人孙郃等人汇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合编成十卷。‎ ‎【四川省眉山市】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子过矣( )⑵尔辈以此究物理( )⑶比至国( )‎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 ‎ ‎⑵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 ‎ ‎27.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3分)‎ ‎ ‎ ‎ ‎ ‎【答案】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25.⑴犯错误(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规律 ⑶等到 ‎26.⑴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得分点:①句式要翻译成反问句,1分;②“牧民者”要翻译成:治理百姓的人或统治者,1分,共2分。)‎ ‎⑵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得分点:①道:道理、方法、措施,1分;远甚:差得远,1分,共2分。)‎ ‎27.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1分),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1分),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1分)。‎ ‎【参考译文】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搭理他。‎ 商君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商於子说:“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 商君站立有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收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几年之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 ‎【天津市】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⑴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故能得人心 故: ‎ ‎②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 ‎⑵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译文:    ‎ ‎⑶“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 ‎ ‎ ‎ ‎【答案】9.⑴①所以,因此 ②军队 ‎⑵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⑶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 ‎【参考译文】绍兴年间六位元帅,都果决坚毅,忠诚勇敢,与古代名将齐名。唯独岳飞是后起之秀,然而却一时间名声几乎超越其他几位元帅。岳飞遇难的时候,武昌一代聚集的士兵有十万九百人,都可以以一当百。我曾经访问他的一些士兵,都认国岳飞对勤劳与懒惰的一定分清楚,功劳与过错分别对待,所以能够得到人心。从前曾经看到岳飞带领军队讨伐江西的固石洞,军队行经的地方,对百姓一根毫毛的侵扰都没有。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新疆】【乙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2分)‎ ‎【答案】14.A ‎【解析】“须臾”时间状语,可停顿,也可不停顿;“雷电穿破了墙壁”是一层意思,必须停顿;“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是第二层意思,必须停顿;“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是第三层意思。‎ ‎15.画龙点睛 ‎【解析】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只龙在在墙壁上 每次都说 画上眼睛的话龙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相信他 张僧繇为其中一只龙画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 突然雷电交加 穿破了墙壁 一只龙驾着云飞上了天 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浙江省杭州市】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 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 ‎ ‎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 ‎ ‎ ‎19.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 ‎ ‎ ‎ ‎【答案】16.A(估计。B项,同嘱,托付,嘱托/类似;C项,准备/具体;D项,辞谢,推辞/道歉,谢罪)‎ ‎17.B ‎18.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19.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参考译文】潘生是富阳人,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独自与两个弟弟一起居住奉养母亲。大德年间,江南地区发生大饥荒。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潘生自己估计没法得到食物,说:“我最后如果没法找到食物到母亲,那么母子都要饿死。与其等死,为会么不使用我强壮的身体,稍微延长母亲的性命呢?”于是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己到一个回鹘人家里做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不久,回鹘人又把潘生转卖到辽东去了。没过几年,让他返回自己的家乡。潘生在路上遇到了一名女子,像丫鬟那样尾随着潘生。潘生问那个女子,就说:“我是淮士,以前因为饥荒,父母遗弃了我,辗转了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家,您是南人,可以带我一起回家吗?”潘生就答应了她,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渡过淮水,女子到堂屋拜见父本,都痛哭流涕,站起来相互抱着。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聚。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 “我的女儿幸运地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寒霜盗贼,都是您的功劳。而且您离家很长时间了,您的母亲不知道是否还在世,家里的房子一定已经荒弃了,即使有兄弟在,也恐怕不能独自存活。我家还略有一些家产田地;我的女儿可以作为您的妻子,您就不能回去了。潘生则毅然拒绝说:“我怎么能拿您的女儿来谋利呢?我虽然没有贫穷,地位低下,没有读过什么书,况且义不敢取利啊;何况我的母亲虽然年老体衰,估计还应该活着。万一我的母亲死了,两位弟弟或许有一位活着,如果现在我不回去,就是我害死我的母亲啊,我又怎么能安心在此地呢?”于是告辞回家了。‎ ‎【浙江省湖州市】三、古诗文阅读 ‎8.(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④香炉:庐山香炉峰。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⑥孤负:辜负。‎ ‎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⑵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⑶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⑷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 ‎ ‎ ‎ ‎【答案】8、⑴C ‎⑵D ‎⑶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⑷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 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浙江省嘉兴市】(二)(13分)‎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 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愿反.侵地 ⑵议定乃.行 ⑶至能徐.出袖中书 ⑷虏主许.之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 ‎⑴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 ‎ ‎⑵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 ‎ ‎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 分) ‎ ‎ ‎ ‎ ‎ ‎【答案】14.(4 分)⑴通“返”,归还 ⑵才 ⑶慢慢地 ⑷答应、应允 ‎ ‎15.(2 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 ‎16.(4 分)⑴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⑵(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 ‎17.(3 分)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 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浙江省金华市】二、(二)(14分)‎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④飞龙:指皇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意常不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B.度终不可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C.亦如是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 ‎15.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翌日, 令诸子乘值,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16.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3分)‎ ‎ ‎ ‎ ‎ ‎17.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2分)‎ ‎ ‎ ‎ ‎ ‎13.B ‎【解析】A项,少/值得;C项,指示代词,这样/判断动词,是;D项,动词,买/名词,市井。‎ ‎14.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 ‎15.C ‎16.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17.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骄傲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18.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为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浙江省丽水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⑴执策而临之 ( ) 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⑶未果,寻病终( ) ⑷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⑸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⑹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挥手一掷,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日:“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依智高:人名。‎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武襄驻节而祷之 ⑵俟凯旋 ⑶败智高师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5.用现代汉语鼠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 ‎ ‎16.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茏覆,手自封焉。‎ ‎ ‎ ‎ ‎ ‎17.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4分)‎ ‎ ‎ ‎ ‎ ‎【答案】2.⑴面对 ⑵被选拔 ⑶随即,不久 ⑷了解 ⑸拜访 ⑹下雨 ‎13.⑴停留 ⑵等待 ⑶军队 ‎14.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15.(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 ‎16.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狄青不想让大家发现铜钱的秘密,表明狄青心思缜密,做事谨慎小心。‎ ‎17.做法不同:狄青利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陈胜假借鱼腹中出现“陈胜王"的绸条和狐鸣“陈胜王"的喊声,让士兵相信他称王是天意。目的不同:狄青意在振奋士气,提振信心;陈胜意在制造舆论,树立个人威信。‎ ‎【参考译文】宋朝大将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兵出了桂林,就见路边有一座庙,人们说庙里的神很灵验。狄青就停下来,到庙里祷告说:胜负不可预测。(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部都正面朝上。左右部下都劝谏狄青不要这样做,倘若不如意恐怕要影响军心。狄青不听。众人都敬畏地注视着狄青,只见他挥手一掷,百枚铜钱都是红色朝上。全军欢呼,声震林野。狄青也大喜,回顾左右命令部下取来百钉把百枚铜钱依据疏密分布钉帖在地上,用青丝覆盖,亲自做了封记,说:“等到凯旋,定来感谢神灵取回铜钱!”后来狄青攻破昆仑关,打败了侬智高的军队,回来取钱拿给幕僚们一齐看,原来都是两字钱(此钱正面反面都是一样)。‎ ‎【浙江省衢州市】(五)文言文阅读(10分)‎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ǐn):同情、可怜。 ③ 权:暂且、姑且。‎ ‎18.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端)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20.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2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 ‎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 ‎ ‎ ‎ ‎ ‎【答案】18.(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19.(2分)D ‎20.(2分)②①④③‎ ‎21.(3分)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参考译文】谢端,是晋代福建省侯官县人。他小时候就父母双亡,又没有亲属,被邻人所抚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恭顺谨慎自守,不涉足非法的事。开始自己出去生活。他没有妻子,乡人们都可怜他、惦念他,共同谋划给他娶媳妇,却一直没有找到。谢端晚睡早起,种田十分卖力,不分昼夜去劳作。‎ 后来,他在城下发现一个大螺,象三升的壶那么大,觉得是个稀奇的东西,就把它拿回家去,放到瓮中养着它。一连十几天,谢端每天起来到野外种田,回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家中有吃的有喝的有汤有水,好象是有人特意给他做的。谢端认为这是邻人帮他做的好事。几天都是这样,谢端就去向邻人道谢,邻人都说:“我们当初帮你做的不是为了这个,何必感谢我们呢?”谢端又觉得邻人不明白他的意思,然而屡次这样做个不停。后来谢端就把实话告诉他们,问他们是谁帮他做的。邻人笑着说:“你自己已经娶了媳妇,藏在屋里给你做饭,怎么反而说我们给你做的饭?”谢端没话可说,心里怀疑,却不知其中缘故。‎ 后来他在鸡刚叫的时候出去,天亮时悄悄地回来,在篱笆外偷偷地窥视自己的家,看见一个年轻女子从瓮中出来,到灶下去点火。谢端就进了门,直奔放瓮的地方去看那个大田螺,却只看见田螺的壳。他就又到灶下问那个女子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给我做饭呢?”那个女子很惶惑,想要回到瓮中去,却没能回去,只好回答说:“我是天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可怜你年少孤单,能以恭敬谨顺的态度自守,所以派我暂且给你看守房舍,做饭做菜。十年之内,使你家中富裕,等你找到媳妇时,我自当回去。而你无故偷着看我,把我挡住。我的身形已经暴露,不宜再留下,你应当放我回去。虽然你今后自己做饭,情况稍差一些,但你勤于耕田劳作,打渔采药,可以维持生活。我这个壳给你留下,用它贮存米谷,可以经常不缺粮食。”谢端请她留下,她始终不肯。这时,天上忽然刮起风,下起雨,白水素女忽然身形一收就离去了。‎ ‎【浙江省绍兴市】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回答后面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见睿微弱,谓曰( ) ②因相视流涕 ( )‎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 ④众皆收泪谢之( )‎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3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 ‎ ‎ ‎ ‎16.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17.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3分)‎ ‎ ‎ ‎ ‎ ‎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迫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 ‎ ‎ ‎ ‎【答案】13.①谓:对…说②涕:眼泪③色:脸色④谢:道歉 ‎14.D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C项中的“之”是实意动词“去,往,到”的意思。‎ ‎15.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16.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17.表现了王导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18.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周顗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周顗担任军咨祭酒。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看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就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才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来靠什么来成就大业呢?”不久桓彝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顗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顗坐在中间感叹道:“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听了相对流泪。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 ‎【浙江省台州市】7.(二)‎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緡。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宇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o):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⑴解释下列居中加点的词。‎ ‎①顾左右曰:“攀千緡市之!” ‎ ‎②答曰:“余善此乐。”‎ ‎③食毕,捧琴语曰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 ‎ ‎ ‎②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 ‎ ‎⑶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 斯 字 子 迁 江 东 人 ‎⑷【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 ‎ ‎ ‎ ‎⑸【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 ‎ ‎ ‎ ‎ ‎ ‎【答案】7.⑴①市:买②善:擅长③语:对…说,告诉④会:正赶上,恰逢 ‎⑵①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 ‎②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 ‎⑶斯/字子迁/江东人.‎ ‎⑷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 ‎⑸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 ‎【参考译文】‎ ‎【甲】子昂碎琴 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乙】敬之识才 杨敬之曾经写了一篇《华山赋》给韩愈看,韩愈看后极力的称赞,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的欣赏这篇文章。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的称赞,也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的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 ‎【浙江省温州市】二、(二)(16分)‎ 与致虚妹丈 ‎ ‎【明】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是指书法舒放畅达。(已:句末语气词 ‎12.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6分)‎ ‎⑴【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 ‎⑵【及】A.不能及邑 ( ) B.及鲁肃金寻阳(《孙权劝学》)( )‎ ‎⑶【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威人可就见(《隆中对》)( )‎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14.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3分)‎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 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 ‎15.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 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4分)‎ ‎ ‎ ‎ ‎ ‎【答案】12、①A.几B.屡次②A.比得上B.到了…的时候③A.完成B.接近,趋向 ‎13.又 松 竹 影 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洒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 ‎14.“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了笛声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15.示例1.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2.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竹影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的创作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趣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参考译文】昨晚甚为快乐!碧空一色,澄澈如昼,另外松影与竹影交叠,绿色的影子映照脸庞,月光落在酒杯中,波动影摇。吹上几曲洞箫,清越婉转,听了觉得很舒畅;箫声停歇,余音还在耳边缭绕不退。出门一望,空旷的原野无边无际。大醉后写字,笔墨杂乱无章,已不再记得写些什么。‎ 今天早晨在袖子中发现一幅纸,拿出来一看,原来就是所谓“笔墨缭乱”的那张。然而也很可爱,觉得有舒放旷达的趣味。拿笔照着样子再写一张,不能赶上原先的那张。因此就把昨天写成的那张字送上,请指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