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区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南区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南区学校2019-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答案】B ‎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答案】D ‎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 ‎【解析】【解答】A、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B不符合题意; C、“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属于猜想;“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属于探究中的实验;“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属于推理;C不符合题意; D、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所谓归纳,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也是化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3.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 ‎【解析】【解答】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予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分析】化学反应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都不变,只是组合方式发生改变。‎ ‎4.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 ‎ A. 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 化学性质相同                                                     D. 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答案】C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 ‎【解析】【解答】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D、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在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都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 ‎【考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 ‎【解析】【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符合题意;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物质种类改变,都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既有含碳化合物的转化即碳循环,又涉及含氧物质的转化即氧循环,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进行分析;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6.2019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 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 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 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答案】B ‎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 ‎【解析】【解答】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 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 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选B 【分析】根据纯净物定义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A. 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 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 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 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答案】D ‎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 ‎【解析】【解答】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溶液度受温度、溶质溶剂种类影响分析;根据室温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确定溶解性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改变条件可析出晶体分析。‎ ‎8.2019年1月27日,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胡炳成团队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超高能全氨阴离子(N5-)钴(Co)盐(化学式为:Co(N5)2(H2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B. 该物质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C. 该物质中钴元素的化台价为+5价                        D.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答案】B ‎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 ‎【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C.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离子带电荷的数值等于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全氨阴离子(N5-),故该物质中钴元素的化台价为+1价; D.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该物质没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根据有机物定义进行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 A. 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 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 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答案】C ‎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 ‎【解析】【解答】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A不符合题意;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同一区域内,电子的能量相近;B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C符合题意;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10.在实验室中,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试管、胶头滴管 未知溶液、Ba(NO3)2溶液、稀硝酸 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B 试管、胶头滴管 ZnSO4溶液、铜片、铁丝 证明Cu、Zn、Fe的佥属活动性 C 试管、胶头滴管 久置的NaOH溶液、酚酞 检验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D 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药匙 粗盐、蒸馏水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解析】【解答】A.硫酸钡是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所以未知溶液、Ba(NO3)2溶液、稀硝酸,可以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 加入硝酸钡后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反之没有; B.铁和铜都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不能验证铜、铁活动性的强弱;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固体时,加水溶解后应进行过滤和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分析;根据过滤能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分析。‎ 二、填空题 ‎11.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戍银”(即单质锏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__。 ‎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________。 ‎ ‎【答案】(1)①②;CaCO3 CaO+ CO2 ↑ (2)Fc+CuSO4=FeSO4+Cu (3)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是(或属于) ‎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 ‎【解析】【解答】(1)在①~③中,①生成了新的物质——硫酸铜,是化学变化;②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③中物质只是在熔化状态下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2)①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铁原子和铜离子(Fe、Cu2+);(3)②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③中的“银”是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属于合金。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分析;根据合金的定义分析。‎ ‎12.元素家族新成员——鉨( );2019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2019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图1‎ 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铝原子结枸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甲中x=________。 ‎ ‎(2)鉨元素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________。 ‎ ‎(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 ‎(4)根据铱和铝的结构,理论上你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试预测钵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即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3 (2)族(或纵行、或列、或竖行) (3)Nh3+ (4)O2;HCl、CuSO4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 ‎【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甲中x=113−2−8−18−32−32−18=3;(2)鉨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3)由于鉨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Nh3+;(4)由于 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由此可知 可能与氧气、硫酸等反应,化学式分别为:O2、H2SO4。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根据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13.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个-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晟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 ‎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II实现了________的转化。 ‎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 ‎【答案】(1)A,B (2)CO2+H2 CO+H2O;还原 (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 (4)C8H10 ;相同;不是(或不相同);48:5(或96:10) (5)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 ‎【解析】【解答】(1)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2)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 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本身是氧化剂;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3)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其余化合物称为无机物。环节II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4)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式子。c和d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氢,一个分子中都有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所以化学式相同,都是C8H10 ;但是二者的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0= 48:5(或96:10)(5) “二氧化碳变汽油”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 ‎【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要满足“一变两不变”,一变为化学速率发生改变,两不变为化学性质及质量不变。根据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定义分析;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定义分析。‎ ‎14.多角度认识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 H2S)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道尔顿等科学家对它进行过深入研究。请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1)~(4): 资料一: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 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资料二:道尔顿在其著作《新系统》中时硫化氢的研究有以下记载(大意); A.硫化氲在密闭容器中受热,生成硫和与硫化氢等体积的氢气; B.常温常压下,硫化氢与氧气按2:1的体积比混合,点燃,生成硫和水,无气体剩余; C.常温常压下,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资料三: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 ‎(1)从宏观上看,硫化氢由________组成:从微观上看,硫化氢是由________构成。 ‎ ‎(2)氢硫酸有酸性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资料一和二中描述的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资料二的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C实验中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B、C实验中硫化氢均发生________反应。 ‎ ‎(4)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探究硫化氢气体的性质。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③实验中,丙装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④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 ‎【答案】(1)氢元素、硫元素(或H、S);硫化氧分子(或H2S分子、或分子)  (2)氢硫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或硫化氢溶于水能够解离(电离)出H+);剧毒;不稳定性(或受热能分解成硫和氧气);可燃性(或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3)2H2S+O2 2S+2H2O;5 :2;氧化 (4)FeS+H2SO4=FeSO4十H2S↑;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或溶液变成红色);吸收多余的硫化氢气体(或防止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扩散到空气中);H2S+2NaOH=Na2S+2H2O;氢离了和氧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H++OH-= H2O)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 ‎【解析】【解答】(1)从宏观上看,硫化氢由氢元素、硫元素组组成:从微观上看,硫化氢是由硫化氢分子构成。(2‎ ‎)氢硫酸有酸性的本质原因是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还有剧毒、不稳定性(或受热能分解成硫和氧气)、可燃性(或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3)资料二的实验B中发生反应:硫化氢与氧气按2:1的体积比混合,点燃,生成硫和水,化学方程式2H2S+O2点燃2S+2H2O,C实验中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2H2O;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为5:2, B、C实验中硫化氢均发生氧化反应。(4) ①稀硫酸和硫化亚铁常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十H2S↑ ②硫化氢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③硫化氢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④硫化氢气体有剧毒,所以要吸收多余的硫化氢气体(或防止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根据硫化氢溶液显酸性,可知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H2S+2NaOH=Na2S+2H2O 。二者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实质是 氢离了和氧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H++OH-= H2O); 【分析】根据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15.测定抗酸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为测定氢氧化镁的含量,小霞同学取一片该药物(规格为1g)于烧杯中,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药物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与盐酸反应)。 ‎ ‎(1)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_________(填字母编号,正确的选项都选)。 ‎ A. 每片药物中氢氧化镁的含量                                B. 反应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C.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D. 20g稀盐酸中水的质量 ‎(2)计算1g该药物中含氢氧化镁的质量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1)A,B,C,D (2)解:设含有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OH)2+‎ ‎2HCl=MgCl2十2H2O ‎58‎ ‎73‎ x ‎20g×3.65%‎ ‎58/x=73/20g×3.65% x=0.58g 答:1g药物中含氢氧化镁0.58 g。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解析】【解答】(1) 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溶质的质量="20g×3.65%" =0.73g。溶剂的量等于溶液-溶质,20g稀盐酸中水的质量为20g-0.73g。l利用化学方程式,由氯化氢和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质量关系可计算两者的质量。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就可求出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注意溶液之间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溶液中的溶质,代入方程式中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 三、科学探究题 ‎16.探究白酒燃烧的奥秘 在诊所里,小华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老中医告诉她:只有酒精体积分数较大(即度数较高)的白酒才能被点燃。好奇并喜欢探究的小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 mL酒精水溶液中含75mL酒精) 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酒精( C2H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可任意比倒与水互溶。 ②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 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0 mL、10 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 ‎ ‎(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IO mL60%的酒精溶液。 ①最好选用________ mL量简,使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 ②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 ‎(2)在室温(20℃)时,小华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50%、40%、30%、20%的酒精溶液各l0mL,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 酒精体积分数 ‎50%‎ ‎40%‎ ‎30%‎ ‎20%‎ 观察到的现象 可燃 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室温(20℃),在小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要想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请你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________。 ‎ ‎(4)【拓展应用】 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 ②因酒精含量低而不能燃烧的酒精溶液,要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答案】(1)10;量筒放平;用量筒分别量取8 mL 75%的酒精溶液郓2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C2H5OH+3O2 2CO2+3H2O (3)用75%酒精溶液配制体积分数介j'30%-40%之问的酒精溶液若干份,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现象。 (4)灯内酒精挥发(或酒精挥发灯芯上留有水分);蒸馏 ‎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 ‎【解析】【解答】(1)①根据量筒选择原则,应选用10 mL,量取液体时应先倾倒至接近刻度线,然后将量筒放平,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视线与到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②(2分)用量筒分别量取8 mL 75%的酒精溶液郓2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即可配制成10 mL60%的酒精溶液。 (2) 究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3) 由题中信息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为40%可燃,30%‎ 时不可燃,说明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40%~30%之间;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用75%酒精溶液配制体积分数介j'30%-40%之问的酒精溶液若干份,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现象。(4)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其原因是灯内酒精挥发,灯芯处酒精含量降低,水的含量升高。②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因为沸点不同,加热时可以先后挥发。 【分析】根据量筒的选用原则及使用方法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及对应现象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