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

‎201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⑹特殊的经、纬线 ‎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0°‎ ‎10°‎ ‎20°‎ ‎180°‎ ‎10°‎ ‎20°‎ ‎180°‎ ‎ ‎ ‎ ‎ ‎ ‎ ‎ ‎ ‎ ‎ ‎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 ‎ ‎ ‎ ‎ ‎ ‎ ‎ ‎ ‎ ‎ ‎ ‎0°‎ ‎10°‎ ‎10°‎ ‎20°‎ ‎20°‎ ‎90°‎ ‎90°‎ ‎  ‎ ‎ ‎ ‎ ‎ ‎ ‎ ‎ ‎ ‎ ‎ ‎ ‎ ‎ ‎ ‎ ‎ 赤道 ‎                              ‎ ‎ ‎ ‎ ‎ ‎ ‎ ‎ ‎ ‎ ‎ ‎ ‎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 ‎ 热   带 北温带动 南 温 带 北 寒 带 南 寒 带 ‎ ‎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 ‎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直射 无极昼极夜、直射 ‎90°‎ ‎90°‎ ‎(北极圈)66.5°‎ ‎(南极圈)66.5°‎ ‎(北回归线)23.5°‎ ‎(南回归线)23.5°‎ ‎ ‎ ‎(赤道)0°‎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 ‎ ‎ ‎ ‎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 ‎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 ‎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 ‎ ‎ ‎ ‎ ‎ ‎ ‎ ‎ ‎ ‎ ‎ ‎ ‎ ‎ ‎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 ‎③大西洋的扩张。‎ ‎ ‎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 ‎ ‎ ‎ ‎ ‎ ‎ ‎ ‎ ‎ ‎ ‎ ‎ ‎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 ‎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 ‎ ‎ ‎ ‎ ‎ ‎ ‎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 ‎ ‎ ‎ ‎ ‎ ‎ ‎ ‎ ‎ ‎ ‎ 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 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亚洲东部 黑种人 非洲、大洋洲、美国 ‎ ‎ ‎ ‎ ‎ ‎ ‎ ‎ ‎ ‎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⑶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 ‎ ‎ ‎ ‎ ‎ ‎ ‎ ‎ ‎ ‎ ‎ ‎ ‎ ‎ ‎ ‎2、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发源地区 经典 宗教建筑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圣经》‎ 教堂:高高耸立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清真寺:星月照应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佛经》‎ 庙宇:金碧辉煌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补充: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①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②城市: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①景观特征不同:‎ ‎ ‎ 房     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家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 小 稀疏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 大 密集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②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 ‎⑴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⑵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⑶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热带沙漠:墙厚、窗小;黄土高原:窑洞;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 ‎⑵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 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⑴地理位置 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 白令海峡 大洋洲 阿拉弗拉海 ‎⑵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80°N~10°S;‎ ‎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⑶亚洲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地形和河流(P4中的图6.5)‎ 重要地形区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河流 长江、叶尼塞河、印度河、黄河、湄公河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流向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导致了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3、复杂的气候(P7中的图6.9)‎ 亚洲气候类型(9种)‎ 面积最广的气候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 ‎④热带季风气候 其它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 ‎ 亚洲 世界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1个)‎ ‎6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5个:俄罗斯(欧洲)、尼日利亚(非洲)、美国、墨西哥(北美洲)、巴西(南美洲)。‎ 人口数量 ‎36.8亿 人口增长率 ‎1.4﹪‎ ‎1.3﹪‎ 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世界人口最多大洲的依据 ‎①人数最多      ②1亿人口以上的国家最多 ‎③净增人口最多  ④人口密度最大 影响 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所以一方面要控制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准。‎ ‎2、多样的地域文化 ‎⑴亚洲大小民族约1000个左右。人数差异很大,既有人数超过10亿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千的民族。‎ ‎⑵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①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印度河流域;③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 ‎⑶亚洲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成因:(P13中的图6.17)‎ 文化现象 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 日本的抗震建筑 多地震 也门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区 达雅克人的高脚屋 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恒河三角洲的水乡生活 气候湿热,多河湖 亚库特人的木屋 气候严寒 贝都因人的账篷、宽大袍子 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 ‎ ‎ ‎ ‎ ‎ ‎ ‎ ‎ ‎ ‎ ‎ ‎ ‎ ‎ ‎ ‎3、经济发展差异 ‎⑴各国经济差异及划分标准 发达国家 日本、以色列 发展中国家 亚洲除日本、以色列之外的大部分亚洲国家 划分标准 人均GDP 产业结构 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⑵三类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③第三产业:流通、服务部门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日本(P18中的图7.2)‎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纬度位置 ‎23゜~46゜N,位于北温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狭小;‎ 富士山3776米,著名的活火山,为其最高峰;‎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海岸线 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火山、地震 称号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有益 影响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旅游、地学科研基地 预防措施 建筑多采用轻质的材料、防震演习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⑴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⑵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 ‎ ‎ 进口原料 依靠科技 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 海运便利 ‎  ‎ ‎ ‎ ‎ ‎ ‎⑶经济特征:‎ ‎⑷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⑸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 ‎⑹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23中的图7.13)‎ ‎⑺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东西相容的文化 ‎⑴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⑵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 ‎⑶日本东西方相容的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①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现代文化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②借鉴:及时大胆地吸纳西方现代文化为我所用,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合百家之长,创独家之新,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的内涵,使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7中的图7.18)‎ ‎⑴位置:亚洲的东南部、⑵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⑶交通:马六甲海峡被称为联系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被日本人称为是“海上生命线”。‎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⑴两种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农业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 粮食作物:稻米(泰国)‎ 四种产量世界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地:‎ 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 ‎ ‎ ‎ ‎ ‎ ‎ ‎ ‎ ‎ ‎ ‎ ‎ ‎ ‎ ‎ ‎ ‎⑵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因:‎ ‎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种水稻产量大;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③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⑴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⑵主要河流:‎ 河流 中南半岛名称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中国境内名称 元江 澜沧江 ‎ ‎ 怒江 独龙江 ‎⑶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⑷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①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②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③水运通道 ‎④若城市位于上游,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不利条件:①河流水患;②河流污染,城市环境恶化 ‎3、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⑴华人与华侨的涵义 ‎①华人:中国人在国外定居下来后,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②华侨: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保留了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⑵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 ‎⑶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三、印度(“金砖四国”之一)‎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⑴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次大陆上,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⑵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 ‎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 ‎⑷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2、水旱灾害频繁(P35中的图7.34)‎ ‎⑴地形与气候 地形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 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气候 北部山地 高山气候 垂直气候分布 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6月~9月是雨季,10月~次年5月是旱季。‎ ‎⑵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P37中的图7.39、7.40)‎ 季节 时间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降水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决办法 旱季 ‎10月~次年5月 ‎ ‎ 东北季风 亚欧大陆 温暖干燥 降水量小 海洋→陆地 干旱缺水,土地龟裂,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 水池。‎ ‎ ‎ 雨季 ‎6~9月 ‎ ‎ 西南季风 陆地→海洋 印度洋 炎热湿润 降水丰沛 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 风力不足,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P38中的图7.41)‎ ‎⑴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⑵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⑶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是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 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4、发展中的工业(P40中的图7.43)‎ ‎⑴独立前后工业的变化 比较工业部门 英国统治时期 独立之后 基础工业部门 纺织工业、采矿业 钢铁、机械制造、化学、棉麻纺织 高新技术部门 无 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 形成原因分析 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落后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 ‎⑵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的关系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花区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⑶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 ;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班加罗尔:印度的软件之都 四、俄罗斯(“金砖四国”之一)‎ ‎1、国土辽阔(P41中的图7.45)‎ ‎⑴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领土跨亚欧两洲,主体在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亚欧洲部分主要是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地处较高纬度,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地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河流 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 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⑶俄罗斯的国旗“三色旗”的含义: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着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丰富的自然资源(P44中的图7.48)‎ 特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分布: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占国土的3/4,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 重要产地:库兹巴斯——煤;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第二巴库——石油。‎ ‎⑵四大工业区 圣彼得堡工业区                    主要有石油、钢铁、机械等工业部门 乌拉尔工业区                      造纸、电子、食品、纺织工业发达 莫斯科工业区                      煤炭、石油、电力、钢铁工业重要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最发达地区,有汽车、飞机等部门 ‎⑶工业特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3、交通与城市 ‎⑴发达的交通:‎ ‎①特点: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②分布: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③河运:伏尔加河 海运: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 ‎④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着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地区冻土层很深,难度大。‎ ‎⑵重要的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圣彼得堡: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一、中东 (长期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 ‎1、两洋三州五海之地(P51中的图8.3)‎ ‎⑴两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州: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⑵中东的范围: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⑶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大大地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2、丰富的石油资源 ‎⑴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占世界第一;⑵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⑶三条重要的石油输出运输线:(P53中的图8.6)‎ ‎ ‎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 波斯湾→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西欧、美国 苏伊士航线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航线B 好望角航线 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欧、美国 航线C 马六甲航线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 ‎3、匮乏的水资源 ‎⑴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⑵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⑶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办法: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以色列节水农业、埃及跨流域调水。‎ ‎4、文化差异 ‎⑴阿拉伯世界: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⑵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三个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 两个圣地:“和平之城”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麦加(伊斯兰教)‎ ‎⑶阿以冲突: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 二、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⑴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处于40°~60°N。‎ 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除前苏联以外的欧洲地区,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⑵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国家影响最大,号称“三驾马车”。‎ ‎⑶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发出同一个声音,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⑴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⑵特点:本区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⑶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十字型分布。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传统的畜牧业 ‎⑴畜牧业发达 ‎①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②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③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⑵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 ‎ ‎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 ‎ ‎⑶主要的地形区(P64中的图8.23)‎ 主要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 ‎4、繁荣的旅游业 ‎⑴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①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②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③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 ‎⑵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①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②独特的风土人情 ‎⑶旅游胜地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 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P67中的图8.26)‎ ‎⑴人口:有6亿多,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⑵自然环境 位置 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范围 赤道横穿中部,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海岸线特点 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说明该区海岸线比较平直。‎ 气候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称为“热带大陆”。气候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河流 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⑴两个概念:‎ ‎①初级产品:没有经过加工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料、半成品 ‎②单一商品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 ‎ ‎ 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国家 发达 国家 矿产、森林、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 出口 进口 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⑵特点: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 ‎ ‎ ‎ ‎ ‎ ‎ ‎ ‎ ‎ ‎ ‎ ‎ ‎ ‎⑶原因: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 ‎⑷出路:例如西非的科特迪瓦,被称为“非洲成功的经验”。‎ ‎①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②发展多样化农业,进行农产品加工;③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人口、粮食与环境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达2.4℅。⑵粮食:生产落后,产量低。‎ ‎⑶环境:开垦草原、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 ‎⑷人口、粮食、环境的内在联系:‎ ‎ ‎ 产生 人口问题 毁草开荒 环境恶化 粮食问题 单一商品经济 产生 影响 危 及 ‎  ‎ ‎ ‎ ‎ ‎ ‎ ‎ ‎ ‎ ‎ ‎ ‎ ‎ ‎ ‎ ‎ ‎ ‎⑸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富,干季干燥少雨。‎ 分布: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呈“马蹄形”,是世界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影响: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 四、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古老、特有的生物很多)‎ ‎⑴国徽上的动物:袋鼠、鸸鹋。‎ ‎⑵古老、原始的生物 ‎①代表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树袋熊)‎ ‎②9000种的特有植物、450种的特有鸟类、140多种的有袋类动物。‎ ‎⑶存在古老生物的原因: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特别多)‎ ‎⑴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38、P76中的图8.39)‎ 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地形 西部高原    200~500米 中部平原    <200米 东部山地    800~1000米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 ‎⑵发达的农牧业 ‎①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②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③实现了生产机械化。‎ ‎⑶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①与地形的关系: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作业,时间上又不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②与气候的关系: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为冬季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⑵工矿业:矿石一半以上出口。     ⑶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⑷主要城市:(P77中的图8.40)‎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⑸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东南沿海地区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一、美国 ‎1、移民国家 ‎⑴移民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⑵人口:2000年为2.78亿 ‎⑶人种构成:①白种人——占主体 ‎ ‎ 种族歧视 ‎②黄种人——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 ‎ ‎ ‎③黑种人——仅次于白种人的第二大人种 ‎2、农业地区专业化 ‎⑴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含义: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着组成美国的50个州;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着美国最初的13个州;国旗上的红色代表着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着纯洁和清白,蓝色代表着警惕、正义和坚忍不拔。‎ ‎⑵自然条件(P82中的图9.5)‎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 海陆位置 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领土组成 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 中部平原区:面积广大的中央大平原 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河流 密西西比河——“老人河”,世界第四长河 湖泊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洲大陆的地中海”,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 ⑶世界上的农业大国(P85中的图9.9)‎ ‎①地位: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③主要的农业带: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 ‎④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P86中的图9.12)‎ ‎⑴工业特点:体系完整,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⑵工业分布: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⑶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底特律等。‎ ‎⑷高新技术产业 ‎①产业中心:旧金山东南的“硅谷”,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②促进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⑸主要城市 华盛顿:首都,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旧金山:又名圣弗朗西斯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4、资源消耗大国 ‎⑴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⑵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影响 ‎ ‎ 煤炭 发达的经济 ‎ ‎ 高额的消费 木材 石油 铁矿石 废物 废水 废气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市场                              全球环境 二、巴西(“金砖四国”之一)‎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P90中的图9.18)‎ ‎⑴世界著名大国(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5位):‎ ‎①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自然环境:‎ 位置 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 北部(约占1/3)‎ 亚马孙平原 南部(约占2/3)‎ 巴西高原 气候 北部(约占1/3)‎ 热带雨林气候 南部(约占2/3)‎ 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 亚马孙河,被称为“河流之王”,是世界流域面积、流量最大的河流。‎ ‎⑶居民 古:印第安人(黄种人)→单一 →玛雅文明 今:白、黑、混血种人(白种人占一半多,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复杂→文化融合(拉美文化)‎ ‎⑷特色鲜明的拉美文化 ‎①民间娱乐活动:桑巴舞;②每年2月下旬举行的狂欢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之乡”‎ ‎③堪称世界一流的足球队,5夺世界杯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P93中的图9.22)‎ ‎⑴ 过去:单一商品经济,经济落后。‎ ‎①原因:主要是受到殖民者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残酷剥削而产生的 ‎②特点:殖民初期——木材、16世纪——甘蔗、17世纪——矿石、19世纪——咖啡 ‎⑵现在:工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①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②农业:咖啡、甘蔗、柑橘等3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⑶资源 ‎①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②矿产以铁、锰最为丰富。铁矿储量大,大部分是富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被称为“铁山”,含铁率高达60~70﹪;‎ ‎③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很高,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中国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 ‎⑷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办法。‎ ‎ ‎ 煤、石油不足 海底石油 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 ‎ 伊泰普水电站 大量生产甘蔗 酒精动力汽车 ‎  ‎ ‎ ‎ ‎ ‎ ‎ ‎ ‎ ‎ ‎ ‎ ‎ ‎ ‎ ‎ ‎ ‎ ‎⑸工、农业分布 ‎①特点:东南沿海地区 ‎②原因:这里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开发较早、资源丰富。‎ ‎3、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巴西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占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60﹪,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而且还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作用。(P95中的图9.25)‎ ‎⑵环境问题 ‎①原因:滥砍乱伐森林——兴建大型干线公路;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贫苦农民的开荒种地。‎ ‎②表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⑶正确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 ‎1992年6月,《21世纪议程》,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 ‎4、城市化问题(P97中的图9.28)‎ ‎⑴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②带来许多“城市病”: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污染严重、犯罪增多 ‎③解决措施: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卫星城;城市中工业和人口向郊区分散;加强城市管理、重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⑵主要城市:‎ 圣保罗——经济中心,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里约热内卢——商业和金融中心,第二大城市。‎ 巴西利亚——政治中心,首都,是新建城市。‎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冰雪覆盖的地区 ‎⑴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 ‎ ‎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地理位置 地球最南端 地球最北端 范围 南极圈(66.5°S)以南的广大区域 北极圈(66.5°N)以北的广大区域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严寒、干燥、烈风 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自然环境 主要是矿产资源 居民 无人 因纽特人(北美洲)、拉普人(欧洲)‎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重要性 控制亚、欧、北美洲 控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共同点:冰雪世界,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⑵南极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⑶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的原因: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 ‎2、科学考察的宝地 ‎⑴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⑵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北极:黄河站(2004)‎ ‎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⑴生态环境危机:近年来南极地区大量的鲸和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遭到人们的滥杀。‎ ‎⑵主要措施: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 附“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2.世界最大的州——亚洲 ‎3.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5.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7.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8.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9.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10.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1.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 ‎12.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非洲 ‎14.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极洲 ‎15.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 ‎16.世界热带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 ‎17.世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洲——亚洲 ‎1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19.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大的洲——欧洲 ‎20.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2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3.世界上最大的组织——联合国 ‎24.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5.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6.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7.世界国家最多的州——非洲 ‎28.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29.世界最长的河——非洲尼罗河 ‎30.世界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31.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32.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印度 ‎33.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4.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西亚 ‎35.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 ‎36.世界长绒棉出口最多国家——埃及 ‎37.世界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俄罗斯 ‎38.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39.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贝加尔湖 ‎40.世界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法国 ‎41.世界唯一跨三个热量带的国家——美国 ‎42.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43.世界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 ‎44.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 ‎45.世界河口流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46.世界唯一一个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 ‎47.世界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48.世界含黄土最多的高原——黄土高原 ‎4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八年级上册 ‎ ‎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 ‎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 ‎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⑷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名称 简称 ‎ ‎ ‎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②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③‎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 ‎④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 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 ‎⑤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⑥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⑦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⑧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⑨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 ‎⑩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行政中心 ‎ ‎ ‎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山西省 晋 太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辽宁省 辽 沈阳 吉林省 吉 长春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上海市 沪 上海 江苏省 苏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湖南省 湘 长沙 广东省 粤 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海南省 琼 海口 重庆市 渝 重庆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闽 福州 江西省 赣 南昌 山东省 鲁 济南 河南省 豫 郑州 湖北省 鄂 武汉 青海省 青 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台湾省 台 台北 二、 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⑴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www.xkb1.com ‎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 ‎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新课标第一网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 ‎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 ‎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 ‎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②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 ‎ 流域名称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 ‎ 长    江 黄      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 ‎、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 ‎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 ‎ 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 ‎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项目 所在省(区)‎ 交汇的铁路 北京 北京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成都 四川 宝成、成昆 徐州 江苏 京沪、陇海 株洲 湖南 京广、浙赣、湘黔 兰州 甘肃 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杭州 浙江 沪杭、浙赣 郑州 河南 陇海、京广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xkb1.com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 ‎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 旱地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南方地区 水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 ‎1、工业与我们 ‎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⑵分类:‎ 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数据为主的工业 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 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数据为主的工业 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 大连、沈阳、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 ‎ ‎②沿边——贸易导向型新 课标 第一网 ‎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 ‎ 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 ‎ ‎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 ‎ ‎ ‎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河流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 ‎ ‎ ‎ ‎ ‎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 ‎ 农 ‎ ‎ ‎ ‎ ‎ ‎ ‎ ‎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 ‎ 业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柑橘 ‎ ‎ 生 ‎ ‎ ‎ ‎ 活 主食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交通工具 马拉大车 船舶 体育活动 溜冰、滑雪 龙舟竞赛、游泳 三、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 ‎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区域特征 干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中华水塔,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温带草原,自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场特色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 山地牧场(新疆)‎ 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 畜种特色 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 细毛羊(新疆)滩羊(宁夏)‎ 牦牛、藏绵羊(青海和西藏)‎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区域全貌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40°N,116°E 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东面面向渤海。‎ 温度带 暖温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邻省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主要城市职能 我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名胜古迹 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天坛、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 ‎2、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P28中的图6.13)‎ ‎1、区域全貌 ‎ ‎ 香     港 澳     门 位置(中国大陆东南端)‎ 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组成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面积和人口 ‎666.5万人,1098km2‎ ‎43.8万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狭人稠。‎ 解决办法:“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历史回顾 英国侵占160多年 葡萄牙侵占400多年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发达。‎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 ‎⑴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⑵灵活的经济政策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 ‎⑶祖国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美丽富饶的宝岛(P33中的图6.22)‎ ‎⑴位置: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⑵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34中的活动2)‎ ‎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③资源:‎ ‎ ‎ ‎ ‎ 台湾美称 含              义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制糖业发达。‎ 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如香蕉、菠萝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东南盐库 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 美丽宝岛 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饶宝岛 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④台湾之最: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⑵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 ‎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⑶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 ‎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海运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3、两岸交往 ‎⑴1979年1月1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⑵2008年12月15日,两岸正式实现“三通”。‎ ‎⑶两岸实现海上直航后,最近的2条航线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厦门(295千米)。‎ 四、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高山、荒漠和绿洲(P41中的图6.33)‎ ‎⑴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边陲,亚欧大陆的中心。‎ ‎⑵居民: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⑶自然环境:‎ ‎①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②‎ 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气温相差大,有“晨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⑷新疆之最:‎ ‎①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160多万平方千米)。‎ ‎②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8个邻国),自北向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④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 ‎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类活动的分布规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北疆一条线(沿天山),南疆半个环(沿塔里木盆地)。‎ ‎⑹绿洲的开发与保护:绿洲边缘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开发利用中应注意,防止过度开采水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活动。‎ ‎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⑴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⑶绿洲农业 ‎①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瓜果 ‎②特点:产量丰富、质量优良 ‎3、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P47中的图6.40)‎ ‎⑴油气资源的分布:两大盆地中,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 ‎⑵目前国家的能源战略: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 ‎⑶西气东输:四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 ‎①起止点: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目标地是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②所经省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 ‎③所经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穿越大河:黄河(郑州)、淮河(淮南)、长江(南京)。‎ ‎⑤产生效益:‎ 西部地区:a、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b、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c、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地区:a、缓解能源缺短问题;b、改善环境。‎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P50中的图7.1)‎ ‎⑴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道众多。‎ ‎⑶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⑷条件:‎ ‎①区位因素(地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产品大量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②人文因素(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时)—— 国家制定了特殊的经济政策。‎ ‎2、外向型的经济 ‎⑴贸易:产品通过港澳贸易管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⑶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 ‎ ‎ ‎ 珠江三角洲 辽中南地区 位置 濒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 资源 钢铁、机械、石油、化工、造船 区内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重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优势 利用靠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优越位置条件,吸引外资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工业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发展起来的我国重工业基地。‎ ‎3、城镇的发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⑵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①非农业人口的增长;②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丰富的旅游资源(P57中的图7.10)‎ ‎⑴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 ‎⑵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⑶河流:澜沧江自北而南流过。‎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①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②植物密集丰富,“热带植物王国”;③动物上千种,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⑸居民: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 ‎①建筑:竹楼②美食:菠萝饭、竹筒饭③舞蹈:孔雀舞④节日:泼水节 ‎⑹旅游资源:‎ ‎①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②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③少数民族聚居,特别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建成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⑵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①带动多个部门的发展;②增加了就业机会;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现的问题:‎ ‎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66中的图8.1)‎ ‎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⑸证据:‎ ‎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④“有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 ‎⑴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 ‎①     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⑶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17)‎ ‎⑴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35 ºN,地处亚热带地区 。‎ ‎②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③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⑵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 ‎⑶自然条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④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 ‎ 地形特点 水文特征 水资源利用方式 长江上游 流经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 流量较小 流速快 发展水电业、旅游业。‎ 长江中下 游 流经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地势低平,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水网密布。‎ 流量较大 流速较小 发展淡水养殖业、内河航运业及旅游业。‎ ‎⑷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环境差异及利用:‎ ‎ ‎ ‎ ‎ ‎ ‎ ‎ ‎ ‎ ‎ ‎ ‎ ‎ ‎ ‎ ‎ ‎ ‎ ‎ ‎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⑴纽带作用——承东启西 ‎①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 ‎②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 沿海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③作用: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⑵辐射作用——沟通南北 ‎①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②动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③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 ‎④意义——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⑶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带的城市(P80中的图8.26)‎ ‎⑴四大城市群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上海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南京 长江下游城市群 武汉 长江中游城市群 重庆 长江上游城市群 ‎ ‎ ‎ ‎ ‎ ‎ ‎ ‎ ‎ ‎ ‎ ‎ ‎⑵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②工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 ④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⑤商业:最大的商业中心; ⑥经济: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4、沿江地带的工业(P82中的图8.29)‎ ‎①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攀枝花、六盘水 重庆 武汉 南京、上海 铁路干线 成昆线 成渝线 京广线 京沪线 入江主要支流 雅砻江 嘉陵江 汉江 秦淮河、黄浦江 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 ‎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⑴问题、危害、原因及对策:‎ 环境问题表现 危害 产生原因 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上游)‎ ‎①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水库淤积,降低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 ‎③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重洪水灾害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①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人工草地。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 ‎②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 ‎ 洪涝灾害(中、下游)‎ ‎①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②生态环境遭受创伤,难以恢复 ‎①自然因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人为因素——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加上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 ‎①兴建水利设施,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 ‎②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 ‎③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 ‎④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 ‎ 水体污染 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生物生存。‎ 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 ‎①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 ‎②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 ‎③对上海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 ‎ 酸雨 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耗煤量大,煤的含硫量高。‎ ‎ ‎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⑵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于华中、西南、华东。‎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⑴基本国情:‎ ‎①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②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⑵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⑶区域合作:加强区域联系,互惠互利。‎ ‎①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包括13个省区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②四大跨世纪工程:‎ 重点工程 输送资源源地 输送目的地 南水北调 西线方案 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入黄河、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 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北京和天津 东线方案 长江下游扬州三江营 河北、天津 西气东输 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 上海 西电东送 南部大通道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水电站 广东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电站、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 华东地区 北部大通道 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西、蒙西地区坑口火电站 北京、天津、唐山 ‎2、在世界中求发展 ‎⑴中国与WTO ‎①2001年12月11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成为WTO 143个成员国。‎ ‎②中国加入WTO原因:‎ 发挥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事实证明,自入世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的一个亮点。‎ 发展途径: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这说明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竞争中求发展。我们只有加入WTO,才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合作中,促进祖国的发展。‎ 重大责任: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参与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⑵人类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⑶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国内 利用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不利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地区优势,互惠互利。‎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际 ‎①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肩负着重大责任。‎ ‎ 附“中国之最”‎ ‎1.中国省级单位邻国最多(8个)——新疆 ‎2.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160多万)——新疆 ‎3.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单位——内蒙古 ‎4.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5.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 ‎6.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台湾玉山 ‎7.中国最长的河——长江 ‎8.中国含沙量最多的河——黄河 ‎9.中国黄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 ‎10.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3.中国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单位——山东省 ‎15.中国最冷的省级单位——黑龙江 ‎16.中国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9.中国最大的市——重庆市 ‎20.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21.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2.中国长绒棉最多的省级单位——新疆 ‎23.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单位——云南省 ‎24.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国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级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6.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27.中国雨极——台湾火烧寮 ‎28.中国最广的气候灾害——干旱 ‎29.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