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4-5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
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2分=32分) 1.(2016,襄阳)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可得到纯水 2.如图是过滤操作图,该图存在的错误是(D) A.待滤液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B.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D.漏斗下端管口处于烧杯中间 3.(2015,湘潭)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③蒸馏、④消毒杀菌。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C)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4.(2016,怀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导管中产生氢气 B.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用密度约为1.04 g/cm3的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一定要使用托盘天平 5.(2016,佛山模拟)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若a试管气体为5 mL,则b试管气体为10 mL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2015,黔东南)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 A.Fe、CO2、H3PO4 B.H2、H2O、NaOH C.O2、NaOH、H2SO4 D.C、CaO、NaHSO4 7.(2015,宿迁)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C) ①2Ca2+——2个钙离子 ②O2——2个氧原子 ③2H2O——2 个水分子 ④2H——2个氢元素 ⑤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 8.(2016,泉州)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D) A.Cl2 B.HClO C.NaCl D.ClO2 9.(2016,潍坊)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 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C.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 D.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10.现有16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2015,揭阳)丙烷(分子式为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A) A.3 4 B.3 8 C.1 3 D.1 5 12.(2016,长沙)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 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D) A.H2O B.Na2CO3 C.CaO D.CaCO3 13.(2015,资阳)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反应正确,且能实现目的的是(B) A.高炉炼铁:2Fe2O3+3C4Fe+3CO2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O2↑+CaO C.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单质铜:CuSO4+2Ag===Ag2SO4+Cu 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杂质: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016,成都)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15.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图1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1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2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两图说明了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16.(2016,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二、填空题(29分) 17.(6分)(2015,南京)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 规律 排序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 CO2、C2H4、C2H2、CH4 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C2H2、C2H4、CH4、CO2 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由多到少 C2H4、CH4、C2H2、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__C__。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18.(6分)(2016,贺州)(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管道入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过滤__。水厂工人在清理拦污栅的垃圾时经常发现有:①菜叶、②纸皮、③香蕉皮、④易拉罐、⑤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的有__②④⑤__(填序号)。 (2)地球上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节约用水__;另一方面要__防治水体污染(从“节水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回答的合理答案均可)__。 (3)在常温下完全电解90 mL的水,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1∶2__,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80__克。(设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 g/cm3) 19.(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1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CaCl2+H2O+CO2↑__,该反应属于__复分解反应(合理均可)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2H2O(合理均可)__。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2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__Cu、Cu(NO3)2、Cu(OH)2(合理均可)__(合理均可)。 20.(3分)(2016,宁波)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__有机物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__3∶2∶1__。 (3)236 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__160__g。(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取80) 21.(5分)(2016,绥化)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A__。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变化I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碳原子和氧原子__(填粒子名称)。 (3)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__,若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_2H2O+O2_↑__。 三、简答题(21分) 22.(8分)(2016,云南)(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①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c__(填序号); a.海水 b.河水 c.蒸馏水 d.井水 ②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_2H2↑+O2↑__; ③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吸附__性。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可用__煮沸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5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甲>乙>丙__; ②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降低温度(或加入溶剂水)__(写一种); ③将60 ℃的甲、乙、丙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 ℃,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乙>甲>丙__ 。 23.(13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元素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分子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Fe+3O2===2Fe2O3__。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_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__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_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__。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合理均可)__。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__大理石(合理均可)__(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_物理变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辨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CO__(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_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__(举一例)。 四、实验探究题(10分) 2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丙同学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a端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__。 (3)实验结论: 甲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同学、丙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__甲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_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__。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__。因此,如果__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__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五、计算题(8分) 25.(2016,重庆)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 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 g氧气,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负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2H2O 2H2↑+ O2↑ 4 32 x 3.2 g = x=0.4 g (2)剩余液体的质量为:93.6 g-3.2 g-0.4 g=90 g,硫酸钠的质量为:93.6 g×5%=4.68 g,剩余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2% (3)剩余溶液中水的质量为:90 g-4.68 g=85.32 g,配制的溶液的质量为:=94.8 g,故加入的硫酸钠的质量为:94.8 g-90 g=4.8 g 答:(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 g;(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2%;(3)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为4.8 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