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试卷物质检测推断分离提纯含答案和解析
2014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物质检验、推断、分离、提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硫酸铜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2、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甲和乙通常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甲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状的丙物质能产生气体A和乙物质,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丁通常为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它在A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是双氧水和水 B.丙可能是一种氧化物 C.丁物质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D.气体A可能是二氧化碳 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是 A.实验方法 B.化学与生活 ①鉴别O2、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②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③除去水瓶中的水垢——用稀盐酸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先做灯火实验 ③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水 C.实验记录 D.物质构成 ①用10ml量筒量取8ml 水 ②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CO2后变红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食盐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空气、液氧、二氧化硫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CO3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5、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7、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物质:CO2;所含杂质:O2;除去杂质的方法:通过灼热的铜网 B.物质:KOH溶液;所含杂质:K2CO3;除去杂质的方法: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物质:NaCl;所含杂质:CaCO3;除去杂质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 D.物质:H2;所含杂质:H2O;除去杂质的方法:通过浓H2SO4 9、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空气 C.甲烷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氮气 10、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A.待提纯的物质:碳酸钙(泥沙);选用的试剂:水;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结晶 B.待提纯的物质:Cu(CuO);选用的试剂:稀盐酸;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待提纯的物质:CuSO4(H2SO4);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操作的方法:过滤 D.待提纯的物质:CO2(CO);选用的试剂:氧气;操作的方法:点燃 12、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点燃丝线的方法鉴别羊绒和化纤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K2CO3溶液鉴别K2SO4和CaCl2溶液 D.用水鉴别Ca(OH)2固体和氧化钙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明矾搅拌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14、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二氧化硫 水蒸气 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 C 硫酸钠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16、只用水不能将下列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区分开的是 A.硫酸铜硫酸钠 B.碳酸钙硝酸钾 C.纯碱食盐 D.氧化钙硝酸铵 17、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18、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Fe粉 Cu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并干燥 D CaO CaCO3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19、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用于区分下列各组物质,下列各选项中两种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稀盐酸 加氯化钙溶液 B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加无色酚酞溶液 C 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 加石灰水 D 锦纶和蚕丝 灼烧闻气味 观察颜色 2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都正确的个数有(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① CuSO4溶液 稀H2SO4 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 NaCl MgCl2 加入饱和NaCl溶液溶解、过滤、干燥 ③ Cu粉 Fe粉 用磁铁吸出 ④ Na2CO3粉末 NaHCO3粉末 加热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21、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检验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选填序号)。 A.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氧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乙同学取3.6g该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5.4g水和11g二氧化碳。5.4g水中含氢元素 g,11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 g,则该物质中 氧元素(选填“含有”或“不含”)。 (3)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进一步计算出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2、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4/5,则这些物质分别是: (1)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2)写出丁生成丙的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23、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某兴趣小组对海水晒得的粗盐进行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有的颜色、异味可以用 除去. (2)下图为粗盐的提纯过程,其中操作①、②、③依次为 、 、 ;玻璃棒的作用依次是 、 、 . (3)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 24、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②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 (1)B物质是_________ ; (2)用B物质可将余下的两种溶液鉴别开,写出鉴别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5、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1)甲+HCl→NaCl+H2O,甲物质可以是 、 (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 C→A: . 26、现有氢氧化铜、硫酸铜、氯化铜三种物质,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A、B、C三种无色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均得到同一种溶质溶液,则A是 溶液,B是 溶液,C是 溶液. 2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和吸收)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装置D中增重6.6g.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 (填序号). ①CH4 ②CH4和H2 ③CH4和CO2 ④CH4和CO ⑤H2和CO ⑥CH4、H2和CO 2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的产品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 色. (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 、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9、提纯某KCl样品(含有少量的MgCl2和K2SO4)的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如下: 样品溶液浊液滤液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③的实验操作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 . (2)步骤②得到的浊液中含有Mg(OH)2和BaSO4沉淀,写出生成BaSO4的化学方程式 . (3)确定步骤③所加的K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在加入K2CO3后的浊液中取少量上层澄清液于试管,然后滴加K2C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所加K2CO3 . (4)步骤④得到的溶液的溶质除了KCl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若要得到KCl晶体,还要进行如下操作:将溶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0、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式表示,既简明又扼要.以下Ⅰ和Ⅱ为两种常见的图式: (1)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用图式Ⅰ表示,“→”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若A、B、C分别为CaCO3,CaO,Ca(OH)2,则A→B是 反应(填反应类型),B→C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A为CaCO3,C为Na2CO3,则B的是 (填化学式).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包含和交叉关系.图式Ⅱ中,A与B是并列关系,如酸与碱;C与D是包含关系,如单质与非金属.若用A,B,C分别代表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仿照图式Ⅱ的表示方法,将它们三者关系表示出来(A,B,C不要重复). 三、简答题() 31、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5)请列举CO2的另两种用途 , . 3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uSO4、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小文为了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 (填“蒸发”或“过滤”),其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 . (3)白色固体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小文通过实验后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他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33、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A、B、C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 .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炉炼铁得到的是 (填“生铁”或“纯铁”). 34、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的化学式 ,E物质的一种用途 。 (2)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35、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____ ____(填字母)。调整 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步骤①②都需要进行__________操作,步骤④需要进行 操作。 (3)已知试剂X是碱溶液,则沉淀I为_______(写化学式),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 _____;步骤③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探究题() 36、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工业冶炼镁常用电解MgCl2的方法,反应为: 。 (4)写出第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 37、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 。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8、有两种混合气体A、B,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它们分别依次通过足量的下表所示物质,试完成下表: 混合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浓硫酸 灼热的氧化铜 无水硫酸铜 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 A 无现象 黑色变红色 白色变蓝色 变浑浊 B 黑色变红色 CO2,H2 39、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将呼出气体通过下图A 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下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请说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是 .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得到了一杯无色溶液,他们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溶液是NaOH; 猜想Ⅱ:溶质是 ; 猜想Ⅲ: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二】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 的现象,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同学们经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Ⅲ成立,请你写出证明猜想Ⅲ成立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猜想Ⅲ成立 4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 ,乙 .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 . 五、信息分析题() 41、(4分)(2012?仙桃)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依稀可见SO4.为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甲、乙方案,并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方案甲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确定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理由是 . (2)方案乙得出的结论是: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则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 ;如果加入稀HCl有气泡产生,则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1个) (3)另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若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方案乙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42、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参照示例归纳反应规律: 组别 化学方程式 规律 示例 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1) (2) 43、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Cl、AlCl3、FeCl3等杂质)生产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为 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为 和 (填化学式)。 4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 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化 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请用化学式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 组 。 45、(10本溪20).(3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只含有ZnCl2和CuCl2两种溶质,为回收金属Cu并得到 ZnCI2固体,化学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滤液I中的溶质是 ; (2)B中含有的物质是 ; (3)操作③名称是 。 六、推断题() 46、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所需仪器有烧杯、漏斗、 、铁架台。 (3)小刚发现过滤的速度非常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4)要想判断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来检验。 47、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的混合物)提取金属钛(化学式为Ti)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一种化学式即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填一种化学式即可),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2)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8、 下列物质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其中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为 ,C为 。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D→B 。 49、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空气、氮气、木炭、硫、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铁丝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C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将烧红的B放入D中即熄灭,且C和D是不同的物质。 则A是 ,B是 ,C是 ,D是 。 50、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II的名称是 ;该操作需用到的铁制仪器为 。 (2)固体A的成分是 ;氢氧化铝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 (填:“Ⅰ”或“Ⅱ”),理由是 。 七、计算题() 51、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答案 1.【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加入某试剂后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它们作出判断与区分。A、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变浑浊的是氧气。可以区分。B、两种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区分。答案选B。C、带火星木条伸入,复燃的是氧气,没明显变化的是空气。可以区分。D、加入硫酸铜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没有现象的是水。可以区分。 考点:物质的鉴别 2.【解析】 试题分析:由甲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状的丙物质能产生气体A和乙物质,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可知丙做催化剂黑色,为二氧化锰,B说法正确;甲乙分别为双氧水和水,因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气体A为氧气,故D说法错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3.【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故A错误.、二氧化硫中不含有氧分子,是氧原子;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D错误 考点:实验安全,实验记录,物质的构成及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知识. 4.【解析】 试题分析:解此题,需先找到“突破口”。反谓“突破口”是指根据题目条件最容易推导出结果的地方。本题中“丙是常见的气体”即是突破口。根据初中化学所教内容,常见的气体是氧气。即丙是氧气。再根据“甲、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结合甲可以转化成乙,且甲、乙都能转化成氧气,不难得出为甲过氧化氢,而乙为水。A、转化①、②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实现、转化③可通过分解水实现,A正确。B、转化④可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实现,此为化合反应,B正确。C、转化③、④中,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正确。D、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靠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此为物理变化。D错误。 考点:物质的推断 5.【解析】 试题分析:A、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PH小于7,故使酚酞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故此选项错误;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硝酸银与稀硝酸,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获知氯离子的来源,故此选项错误;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这一过程会引入硝酸根离子这种新的杂质离子,而加入氯化钡则既能除掉硫酸根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选项错误;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就是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由于碳酸根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故两种方式均可行,故此选项正确。 考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6.【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进行分析判断.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C、根据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7.【解析】 试题分析:A、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B、合成纤维和羊毛的鉴别方法用灼烧的方法;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正确,假黄金中的锌与稀盐酸反应;D、食盐水和白糖水的鉴别方法用AgNO3溶液,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8.【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OH溶液和K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因此选B。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9.【解析】 试题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燃烧所需的条件。A、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一氧化碳易燃,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故A不适合;B、氧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比空气中更旺,故B不适合;C、甲烷遇着燃着的木条它也能燃烧起来,而空气不能,故C不适合;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故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0.【解析】 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碳酸钙、泥沙均难溶于水,不能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C、H2SO4和CuSO4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12.【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两者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绒有焦羽毛味而化纤没有,故可以区分;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时木条都会熄灭,故不可鉴别;C、碳酸钾能够与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而与硫酸钾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无变化,故可以鉴别两者,故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13.【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可以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一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一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无法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A不可选;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液体,无法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故B不可选;C、铁易磁化而能被磁铁吸引,铜因不易磁化而不能为磁铁所吸引,因此,使用磁铁也可以区分两种金属;铜丝为紫红色金属、铁丝呈银白色金属,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可选;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所以用燃烧的木条不能鉴别故选C 考点: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4.【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A错;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B错;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不能使燃着的木条发生明显的变化,C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并产生浑浊现象,氧气、空气无法鉴别,D错。 考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15.【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就是利用杂质与主要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或将杂质转化为主要物质。这个性质包括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及各种化学性质,需注意的是除杂时不能将主要物质除去;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钠能溶于水,加水溶解后氧化铜仍为固体,氯化钠成为溶液,再通过过滤操作实现固液分离,最后要得到氧化铜固体,只需将过滤后所得固体清洗、烘干。题中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对过滤后的液体蒸发,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而非氧化铜。A错误。B、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在除去水蒸气的同时,也将二氧化硫除去了,不符合除杂的基本要求。B错误。C、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与杂质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既除去了杂质,也没产生新杂质,更没将主要成分去除,符合除杂要求。C正确。如果题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不是适量而是过量,那该题就不正确了,因为反应后又有了新的杂质碳酸钠。D、点燃确实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过这个转化需要有氧气的参与,氧气是一种气体,它的量很难控制,如果氧气放入的量多,则反应后有新的杂质氧气,如果氧气量少,则一氧化碳没除尽。另外在二氧化碳为绝对多数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也几乎不会燃烧。实际操作上几乎不可行。D错误。故选B。 考点:除杂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16.【解析】 试题分析:用水来区分物质,一般利用能否溶解、溶解后所得溶液的颜色等差异来进行,有的时候还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不同进行区分。A、硫酸铜、硫酸钠都能溶于水,但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硫酸钠溶于水后溶液呈无色,用水能区分这两种物质。B、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钾能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C、纯碱、食盐都能溶于水,且所得水溶液都为无色,故用水区分不了这两种物质。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是降低的,可以用水区分。故选C。 考点: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 17.【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不能用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故A错误;B、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不和氯化钠反应,所以可用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和石灰水反应,所以可用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的方法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的方法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故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18.【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钠中的泥沙可以利用操作:溶解、过滤、蒸发,而除掉,故A正确;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除杂质,不能除掉原有的主要物质,应该把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则会除掉二氧化碳,故B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会把铁除去;可以用物理方法“磁铁吸引”,故C错误;D、氧化钙与碳酸钙都与稀盐酸反应,除杂质,不能除掉原有的主要物质,可以通过“高温煅烧”,故D错误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19.【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加稀盐酸可以鉴别,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加氯化钙可以鉴别,方法都正确;B、水和过氧化氢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与酚酞溶液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方法都不正确;C、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人呼出的气体中都易熄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不可以鉴别,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不都正确;D、锦纶燃烧有刺激性气味,蚕丝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锦纶和蚕丝都是白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方法不都正确;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20.【解析】 试题分析:①稀H2SO4能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②饱和NaCl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但能溶解MgCl2,在过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③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④NaHCO3粉末再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①②③④所用方法都正确。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21.【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出现了碳元素和氢元素及氧元素,反应物中也应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中的氧气中已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中就不一定有氧元素了,所以该物质中一定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5.4g水中含氢元素5.4g×2/18=0.6g,11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11g×12/44=3g,由于该物质总质量为3.6 g,而必定有的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总和为0.6g+3g="3.6" g,则该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 (3)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12)︰(0.6/1) =5︰12 考点:定性与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 22.【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推断题,关键是找到试题的突破口(即题眼)。本题的突破口是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4/5,据此可知乙是氮气,再根据题目信息“甲、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可推知甲是氧气,又知“乙、丙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丙是二氧化碳,最后根据“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并产生了气体丙(二氧化碳)”知,丁是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3.【解析】 试题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精盐中混有不溶性杂质,需经过溶解、过滤除去,然后通过蒸发得到食盐晶体,故操作①②③分别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是引流,蒸发时是防止液滴飞溅 (3)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是溶解时未完全溶解,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滤纸破损粗盐水未经过滤流下来,使精盐质量增大,产率偏高;故选BC (4)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4.【解析】 试题分析:(1)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盐酸伪酸性,可以知道A是盐酸;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知道B是碳酸钠溶液,故填:碳酸钠; (2)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而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可以使用碳酸钠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25.【解析】 试题分析:(1)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或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填:NaOH,Na2O,NaOH+HCl=NaCl+H2O; (2)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例如甲烷,故填:CH4+2O2 CO2+2H2O; (3)A高温能分解生成固体B,则A可能是碳酸钙,生成的B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是液态,故D是水,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E是气体,故E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B是氧化钙,D是水,C是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C是氢氧化钙,E是二氧化碳,A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26.【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结合题目中现有的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其中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所以断定A是一种酸;硫酸铜溶液能与可溶性的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铜能与可溶性的银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综合以上考虑,A、B、C三种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硝酸根离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决. 27.【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空气水蒸气,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D中增重6.6g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6g××100%):(5.4g××100%)=3:1,而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3:1,所以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吸收空气水蒸气.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等思维能力. 28.【解析】 试题分析: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红色; (2)由工艺流程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HCO3 Na2CO3+H2O+C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由工艺流程中可知,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入了二氧化碳,在加热碳酸氢钠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 考点:纯碱的制取;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本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该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等知识,要根据相关知识细心分析解答。 29.【解析】 试题分析:(1)溶解、过滤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和烧杯. 故填:烧杯. (2)步骤②得到的浊液中含有Mg(OH)2和BaSO4沉淀,说明试剂A是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钾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K2SO4═BaSO4↓+2KOH. 故填:Ba(OH)2+K2SO4═BaSO4↓+2KOH. (3)在加入K2CO3后的浊液中取少量上层澄清液于试管,然后滴加K2C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所加碳酸钾过量. 故填:过量. (4)步骤④得到的溶液的溶质除了KCl外,还含有盐酸,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是HCl. 故填:HCl. 蒸发结晶时,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 故填:蒸发皿. 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故填:出现较多固体.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杂质的去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蒸发结晶等方面的知识,要注意蒸发结晶操作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间要掌握好. 30.【解析】 试题分析:(1)若A、B、C分别为CaCO3,CaO,Ca(OH)2,则碳酸钙转变成氧化钙要通过高温煅烧,发生的分解反应;CaO→Ca(OH)2的方法是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若A为CaCO3,C为Na2CO3,则B的是一种能由碳酸钙反应生成,且能通过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物质,通过分析二氧化碳题意;故答案为:分解; CaO+H2O═Ca(OH)2,CO2. (2)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并列关系,中和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它们属于包含关系;故答案为: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间相互转化和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31.【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在400℃生成碳酸钙,方程式是:CaO+CO2CaCO3; (2)因为碳酸钙遇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若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则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钙; (3)观察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原料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利用太阳能,因此有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优点,但会受到地域、天气的限制的缺点,故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是错误的; (4)一分子的CO2和一分子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分子的甲酸(HCOOH),因此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酸性物质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pH试纸测定的pH会<7,因此选择bc; (5)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用来灭火; 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可以制碳酸饮料等,另外还可以做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有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目的信息分析即可. 32.【解析】 试题分析:结果操作a得到难溶性固体和蓝色溶液,可知是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漏斗; (2)溶液呈现蓝色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铜是蓝色的沉淀,化学式为:Cu(OH)2; (3)白色固体是难溶性的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是酸和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4)经过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硫酸铜,而硫酸钠不影响实验的现象,所以可能含有硫酸钠,因此认为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存在Na2S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从物质的颜色、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3.【解析】 试题分析:(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2 2H2O (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为:铜或Cu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高炉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或Fe3O4+4CO 3Fe+4CO2);生铁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考查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本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34.【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信息推断题,如果只看图来解题则难度大大增加。解题时要综合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不难发现A就是盐酸,而G是最轻的气体-氢气,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了。B是A物质和碳酸钙反应的产物,那么不难推出B就是氯化钙、水或二氧化碳,而C也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同时BC能相互转换,我们就不难推断B是二氧化碳,而C是一氧化碳。同时右边A→G明显是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氧气结合成水,故F是H2O,进而E就是氢氧化钙,结合(2)的高温条件信息进而我们可以推断这可能是炼铁的一个反应,而D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推导出D物质应该是一种氧化物Fe2O3,故可以综合推导出物质:A:HCl,B:CO2,C:CO,D:Fe2O3,E:Ca(OH)2,F:H2O,G:H2。E物质的用途就是熟石灰的用途,最明显的即为改良酸性的土壤。 考点:信息的利用及物质的推断能力。 点评:无机化合物推断题一般要综合运用已有信息,巧妙联系已学知识。 35.【解析】(1)该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图示中盐水先经过石英砂,这样会影响净化的速率,其二先经过活性炭层后,再经过蓬松棉层,可能会导致活性炭的细小颗粒进入盐水中,应该先用小卵石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不溶物,然后用石英砂过滤除去较细颗粒的固体不溶物,然后利用活性炭除去盐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步骤①、②之后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所进行的操作为过滤,步骤④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固体,其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 (3)步骤①加入碱是除除去滤液中的镁离子,所以沉淀是氢氧化镁,选择碱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加入碱要么是氢氧化钠,这样过量的碱进入溶液中之后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要不就是能和步骤②加入的碳酸钠反应转化为不溶性物质的碱,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所以不宜选择是是氢氧化钾; (4)除去氯化钙是利用碳酸钠溶液,即步骤②中除去氯化钙,无论步骤①加入的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钡,经步骤②之后,溶液中的碱只有氢氧化钠,所以步骤③中的中和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36.【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贝壳的主要成分分析即可。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CaCO3; (2)根据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所用到的仪器分析即可。因为氢氧化镁为沉淀,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过滤分离,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等,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还有氯气,故选Cl2; (4)②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③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考点: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7.【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1)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故答案为:氧气。 (2)根据导管口冒出气体的原因进行分析;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气体的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二:(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中也不会有碳元素,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分析;酚酞遇碱变红色,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显碱性,故答案为:碱。 表达: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38.【解析】 试题分析:A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干燥,通过灼热氧化铜,黑色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原混合气体为氢气和一氧化碳;B为H2、CO2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浓硫酸干燥,通过灼热氧化铜,黑色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无现象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39.【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提出猜想】人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可能形成的是碳酸钠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能是两着的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Na2CO3;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取上述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证明猜想Ⅰ不成立; 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Ⅲ成立; 故答案为:Na2CO3; 取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40.【解析】 试题分析:(1)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烧杯;故填:酒精灯;烧杯;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3)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所以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故填: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此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41.(1)若溶液中存在银离子,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2)排除银离子的干扰;Na2CO3+2HCl=2NaCl+H2O+CO2↑;(3)H2SO4+BaCl2=BaSO4↓+2HCl。 42.(1)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或温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2)反应物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43.CaCO3+2HCl→CaCl2+H2O+CO2↑ CaO+H2O→Ca(OH)2 (2分) 蓝 CaCl2 Ca(OH)2 (3分) 44.(1)CaCO3 NaCl (2)Na2CO3 Na2CO3、CaCO3 /Na2CO3、CaO/Na2CO3、CaCO3、CaO 45.(1)ZnCl2(写名称也可)(1分) (2)Zn和Cu(写名称也可)(1分) (3)蒸发(1分) 46.【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水中含有一些颗粒比较细小的难溶性固体杂质,通常加入明矾,将它们吸附在一起,形成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沉降下来。 (2)从图中看出,经过操作①后,固体和液体之间分离开了,具备这一效果的操作应该是过滤。 (3)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过滤的时候,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液体较难通过滤纸孔,过滤速度也就减慢了。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分用肥皂水。其原理是利用肥皂的成分硬脂酸的钠盐与钙镁化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形成沉淀(即所谓的浮渣),所以看到有浮渣较多即意味着该水为硬水。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的检验,过滤操作要点 47.【解析】 试题分析: (1)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根据定义,答案为TiO2、FeO。单质是指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单质是组成单质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根据定义,答案为C 和Cl2。根 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列式计算出钛元素的化合价。 设钛元素的化合价X X+(-2)×2=0 求得X=+4 (2)反应物、生成物在题中都已知,反应条件在图中可查到,不难写出反应的表达式。 (3)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该流程中,既作为反应物进入到流程中,又作为反应的生成物出现在流程中。本题中的镁在第Ⅲ步反应中作为反应物出现,在最后一步氯化镁通电中又作为生成物出现,故镁是循环使用的物质。 考点:物质的转化 48.【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推知C是氧气,根据图示关系及所学内容可以推出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氢气;D→B的反应则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 考点:过氧化氢的分解,氢气的燃烧,水的电解。 49.【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由于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将烧红的B放入D中即熄灭,且C和D是不同的物质,所以D是氮气;由于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二氧化碳,B具有可燃性、A能够支持燃烧,所以B是碳、A是氧气。 考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碳的性质。 50.【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操作II的结果可以看出,分为滤液和固体,所以应该是固液分离过程,为过滤.过滤操作中,所用的铁制仪器为铁架台; (2)由D是蓝色溶液可知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固体B是单质的铜,合金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含铝的钠盐,则固体A中一定有铁与铜,氢氧化铝是碱,而盐酸是酸,两者发生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得到蓝色溶液D为硫酸铜溶液,所以可以判断黑色固体C为氧化铜,可以据此写出固体C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4)NaAlO2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由于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是氢氧化钠和NaAlO2与盐酸的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导致得到的氯化铝中含有杂质.而NaAlO2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后,氢氧化铝不再含有盐类杂质,加入适量盐酸后,沉淀溶解,所以得到的氯化铝较为纯净.故途径II更合适. 考点:金属与金属材料. 51.【解析】 试题分析:(1)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曲线,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2)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样品质量与氯化钙质量差即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质量为样品中氯化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相关信息链接:北达教育|百度百科|百度贴吧 北达教育学校简介 北达教育总部位于北京大学校内,分校遍及北京各城区40多所,多年来被家长认可的教育机构,法制晚报曾报道:是什么让北达教育成为京城良好口碑课外辅导品牌?为此北达教育被法制晚报评为:公众最信赖知名教育品牌!曾多次被新浪网,中国网评为课外绿色发展机构!北达教育旗下北京中考网(www.beijing518.com)为北京咨询;报考;体育咨询;体检;填报志愿等综合门户网站,论坛在线人数已超35896位。 开课背景:针对每年京籍外地回京家长求学难现状特开设2014年外地回京全日制班,以满足外地回京考生尽快适应北京中考考点、难点及最新中考动态等。同时针对北京公立中学班级人数过多、成绩层次不同、部分潜力学生成为学校忽视对象等,也可以报名。 教学大纲:以2014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为风向标,兼顾每个考点,详细讲解重点难点。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中考思维、答题思路、考试技巧等知识的传授。 授课讲义:各科老师总结多年北京中考经验整理编排出独家讲义、习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中考考点设置难易程度,目的性强,阶段性提高。 办学成绩:13年的中考培优经历,有多年辅导中考经验的优秀教师,上千位优秀学员的坚定选择,成就了北达教育。 教学效果:学生的努力,专业老师辅导,共同创造中考辉煌! 外辅导部 北达教育初高中课外辅导部是专门从事初、高中特别是中考、高考考试成功等教学辅导、学习方法研究的机构。办学来该校成功举办多年初中高中假期(暑假、寒假)辅导班、初中高中(春季、秋季)周末班、中考高考复读班、中考高考考前冲刺班中考高考(压题)串讲班、家教一对一。 北达教育学校中学部以中考高考成功为中心,以突破学生学习瓶颈,提高学生成绩获得考试成功为宗旨,坚持诚信教学,育人为本,积极打造北达教育知名品牌,多年来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已发展成为北京实力最大、师资精良、教学过硬、口碑良好、学生成绩在短期提高成绩最快的专业化中学生教学辅导学校。 北京高考网|北京中考网|论坛|QQ群|新浪微博 联系电话:400-668-7882 ★2014中考寒假班、春季高频考点冲刺班、五一串讲班、中考压题班、 报名已启动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办学成绩 北达教育 2011年人数 2012年人数 2013年人数 2014年人数目标 中考状元 5 8 10 12 单科满分 102 159 159 240 560分以上 6 12 29 41 555分以上 12 35 68 120 550分以上 26 31 135 235 540分以上 266 358 658 858 530分以上 498 562 1231 1438 重点中学入学率 96% 97% 97% 98% 门户网站 北达教育是北京中考网、北京高考网、北京小学奥数网的合法拥有者和创办者,现已发展成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小学门户网站,北达教育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权威的中小学门户网站和最大的中高考网络信息中心。 北达教育校区 北京大学校内教室 西直门校区 东直门东方银座写字楼K 亚运村校区 北京大学北大资源东楼层 玉泉路校区 北京大学北大资源东楼 牛栏山一中 公主坟天行建大厦校区 丰台中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校区 北大地校区 北京大学万柳校区 天通苑校区 崇文新成文化大厦 回龙观校区 朝阳八十中校区 九棵树校区 惠新东桥校区 望京校区 西单小学校区 双井校区 联合大学校区 管庄校区 清河小营校区 人大校区 四季青校区 上地校区 五道口校区 劲松校区 航天桥校区 长城大厦 三元桥校区 方庄校区 灯市口校区 古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