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8

‎2016年广西桂林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 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 ‎2.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去年年底我市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丝 ③一次性塑料饭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②⑥⑦‎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生铁 B.钢 C.水银 D.干冰 ‎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5.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6.下表是某些食物的近似pH值 ‎ 食物 醋 鸡蛋清 泡菜 葡萄 pH值 ‎2.4﹣3.4‎ ‎7.6﹣8.0‎ ‎3.2﹣3.6‎ ‎3.5﹣4.5‎ 某同学患胃病(胃酸过多),患病期间,你认为适合他的食物是(  )‎ A.醋 B.鸡蛋清 C.泡菜 D.葡萄 ‎7.吸入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夺命杀手”的活性氧.我国科学家尝试用硒化合物(Na2SeO3 )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该化合物中Se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1‎ ‎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使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9.下表中列举的是通常状况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SO4‎ Fe粉 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粉末 B C粉 CuO粉末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凉干 C CO2气体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MnO2‎ KClO3‎ 充分加热后.冷却 A.A B.B C.C D.D ‎1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Na+、Cl﹣、SO42﹣ B.H+、Na+、NO3﹣、CO32﹣‎ C.K+、Ba2+、OH﹣、SO42﹣ D.K+、Ag+、NO3﹣、Cl﹣‎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 C.‎ 将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 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 ‎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3.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将其字母填入横线中.‎ A.干冰B.熟石灰C.小苏打D.火碱E.食醋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2)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______.‎ ‎(3)可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的是______.‎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5)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_.‎ ‎14.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或符号:‎ ‎2O______;两个铁离子______.‎ ‎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b物质的陡,说明:______;‎ ‎(2)若要想在200g水中溶解更多的a物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40℃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16.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E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若在实验室里用H2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则选用下列装置中的组合__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用①⑤组合在实验室中又可制取另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向盛有22.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关系如图:求:‎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g.‎ ‎(2)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19.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猜想三:Ca(OH)2.他的依据是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 ‎(1)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2)写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 ‎(3)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 ‎ ‎2016年广西桂林市某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 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由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不一定通过化学变化,例如通过过滤可以把碳酸钙和水分离,得到纯净物水和碳酸钙.错误;‎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不一定通过化学变化,例如把块状碳酸钙研成粉末.错误;‎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错误;‎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是分子种类的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去年年底我市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丝 ③一次性塑料饭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②⑥⑦‎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题意,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应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废旧报纸、②废铜线(属于金属材料)、③一次性塑料饭盒(属于塑料制品)、⑥空矿泉水瓶(属于塑料制品)、⑦废铁锅(属于金属材料),均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应放入绿色箱中.‎ ‎④口香糖、⑤果皮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放入黄色箱中. ‎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应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生铁 B.钢 C.水银 D.干冰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选:C.‎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 ‎ ‎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依据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判断分析;‎ B、依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判断;‎ C、依据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判断是否正确;‎ D、依据氢氧化铜的颜色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的溶液呈黄色,故正确;‎ B、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不变色,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会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是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是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反应时现象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间反应情况以及生成物的颜色及状态,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5.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根据“甲胺易溶于乙醇”可判定是利用“溶解”而除去 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 B、汗迹能溶于水;‎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 D、碘能溶于酒精;‎ ‎【解答】解: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 B、汗渍能溶于水,与上述原理相似;‎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去除原理的探讨,通过类比的方式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 ‎6.下表是某些食物的近似pH值 ‎ 食物 醋 鸡蛋清 泡菜 葡萄 pH值 ‎2.4﹣3.4‎ ‎7.6﹣8.0‎ ‎3.2﹣3.6‎ ‎3.5﹣4.5‎ 某同学患胃病(胃酸过多),患病期间,你认为适合他的食物是(  )‎ A.醋 B.鸡蛋清 C.泡菜 D.葡萄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酸性或碱性减弱.‎ ‎【解答】解:胃酸中含有的物质是盐酸,盐酸显酸性,显碱性的物质能中和胃中过量的盐酸,因为鸡蛋清显碱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方面的内容.‎ ‎ ‎ ‎7.吸入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夺命杀手”的活性氧.我国科学家尝试用硒化合物(Na2SeO3 )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该化合物中Se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 ‎ ‎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使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证明碳酸盐;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解答】解:A、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正确;‎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错误;‎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理解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与显酸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 ‎9.下表中列举的是通常状况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SO4粉末 Fe粉 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B C粉 CuO粉末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凉干 C CO2气体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MnO2‎ KClO3‎ 充分加热后.冷却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加水充分搅拌后,Fe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粉末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凉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Na+、Cl﹣、SO42﹣ B.H+、Na+、NO3﹣、CO32﹣‎ C.K+、Ba2+、OH﹣、SO42﹣ D.K+、Ag+、NO3﹣、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故A正确;‎ B、由于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Ba2+和SO4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Ag+和Cl﹣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 ‎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 C.‎ 将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 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的固体,比较二者的质量关系,然后与图象反映出的关系相比较,进行判断;‎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进行解答;‎ C、依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及恒温蒸发溶剂时各量的变化特点,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D、明确氢氧化钠变质后物质的组成,分析加入盐酸后发生哪些反应,反应顺序是什么,再结合图象,对照后解答.‎ ‎【解答】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反应前固体为CaC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反应后固体只有Ca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可以得出所得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且不为零,与图象所示吻合,故A对;‎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B对;‎ C、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减少,溶质也会析出,即溶液一直呈饱和状态.由于温度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象所示不相吻合,故C错;‎ D、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加入盐酸后发生两个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中和反应发生于另一反应之前,故开始无气体产生,当中和反应完毕后,盐酸与碳酸钠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图象所示吻合,故D对.‎ 故选C.‎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 ‎ ‎1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 ‎【解答】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就是中和反应,如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此项错误;‎ B、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显碱性,如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灭火,故错误;‎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一,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中和反应强调酸和碱反应;要明确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关系: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它们是包含关系.‎ ‎ ‎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3.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将其字母填入横线中.‎ A.干冰B.熟石灰C.小苏打D.火碱E.食醋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 .‎ ‎(2)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 E .‎ ‎(3)可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的是 D .‎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 .‎ ‎(5)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C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从而除掉水垢,所以可除去铝壶中水垢的物质醋酸;‎ ‎(3)可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的是火碱氢氧化钠.‎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可用于焙制糕点.‎ 故答案为:(1)A;(2)E;(3)D;(4)B;(5)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4.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或符号:‎ ‎2O 2个氧原子 ;两个铁离子 2Fe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可表示2个氧原子.‎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 故答案为:两个氧原子;2Fe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b物质的陡,说明: 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 ‎(2)若要想在200g水中溶解更多的a物质,可采取的措施是: 升高温度 ;‎ ‎(3)40℃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7.6%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1)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答;‎ ‎(2)根据a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 ‎(3)根据40℃时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解:‎ ‎(1)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答案为:a;‎ ‎(2)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要想在200g水中溶解更多的a物质,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3)在40℃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0ga,则把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5g,得到溶液的质量应为6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7.6%.‎ 答案:‎ ‎(1)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 ‎(2)升高温度 ‎ ‎(3)27.6%‎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6.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E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 ,图中微粒共能表示 3 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NaOH .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 吸水潮解 ;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种类组成化合物,再结合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图E中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有1、8、11三种质子数,则有三种元素;三种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化学式是:NaOH;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为:11; 3;NaOH吸水潮解;2NaOH+CO2=Na2CO3+H2O.‎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步骤.‎ ‎ ‎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若在实验室里用H2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则选用下列装置中的组合 ①③⑤ (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若用①⑤组合在实验室中又可制取另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图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再根据要求得到干燥的气体选择干燥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由题中装置图可知a所指仪器为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故选择①做为发生装置,由题中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会有少量水蒸气同时产生,所以在收集之前要先用浓硫酸干燥,收集干燥的氧气要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①③⑤;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①⑤组合在实验室中又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①③⑤;2H2O22H2O+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此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时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原理、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验满方法、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 ‎ ‎18.向盛有22.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关系如图:求:‎ ‎(1)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4.4 g.‎ ‎(2)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故填: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g ‎=,‎ 解得:x=10.6g,‎ 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4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 ‎ ‎19.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CaCO3 ;猜想三:Ca(OH)2.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CaO能与水反应 .‎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气泡放出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 ‎(1)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CF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2)写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4CO2+2H2O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做出猜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钙,或碳酸钙,或氢氧化钙;‎ ‎【交流反思】‎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 考虑: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应用】(1)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 ‎【做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 猜想一:CaO;猜想二CaCO3:;猜想三:Ca(OH)2.他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 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CaO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 ‎(一)根据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放出,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所以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乙炔,要求得到平稳气流,你选择装置是CF,‎ ‎(2)乙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故答案为:【做出猜想】猜想二:CaCO3,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CaCO3;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交流反思】CaO能与水反应.‎ ‎【进行实验】‎ ‎(一) 气泡放出.‎ ‎(二)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1)CF;‎ ‎(2)2C2H2+5O24CO2+2H2O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 ‎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 铁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除尽铜中的铁 ; ‎(3)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 FeSO4 (填化学式);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由于目的是获得铜单质和硫酸亚铁,所以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中需要的是硫酸亚铁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能够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的只能是单质铁;‎ ‎(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 ‎(3)蒸发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用的方法.‎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由于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还必须为硫酸亚铁,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加入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铁充分反应,从而除去铜中的铁;‎ ‎(3)由于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将溶液中的硫酸铜全部反应成了硫酸亚铁,所以,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FeSO4,将滤液进行蒸发可获得硫酸亚铁晶.‎ 故答案为:(1)铁,Fe+CuSO4=Cu+FeSO4;(2)除尽铜中的铁;(3)FeSO4,蒸发结晶.‎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混合物的分离要考虑为彻底分开而加入过量试剂,所以后一环节需要将之除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