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 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 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 瑞典____,英国____,法国_____。 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______。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 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体积约为__________升。 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 (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 (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 (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 ) A、2和3 B、只有1 C、3和4 D、只有4 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 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 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 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其原因是_______。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的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反应,生成物都属于____(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_________。 (4)使用上述装置,用木炭代替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若可行,说明理由,若不可行,应怎样改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 “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条件?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空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理(%) 氧气 21 15.7 二氧化碳 003 3.6 水 <0.03 6.2 例6、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 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 数):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例7、据报道,从2005年1月1日起,贵州省 各地环保部门将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 境监管。由于学校化学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 的环境监管。由于学校化学实验室要排放成分 复杂的污染物,所以也被列为环境监管范围。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 室中进行了氧气分别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解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 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 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在没有受污染的乙实验室中进行,取出适量的甲实验室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取得的空气样品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装置A的作用是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3)若通入空气样品100mL,实验结束后,量简中液体的体积为99mL(导管内液体忽略不汁),说明装置______中吸收了1mL气体。若这些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因产生______,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______。 规律总结: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这一考点,开放性试题较多。一般围绕着三点展开:(1)沿袭化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方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组成中氧气的含量,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原理、方法。(2)科学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空气成分含量不同。 三、巩固练习: 1、2002是飞机事故多发之年①北航客机在韩国釜山撞山燃烧爆炸 ②乌克兰飞机空中表演失去控制坠地燃烧爆炸 ③俄罗斯军用飞机在车臣被恐怖分子导弹击中爆炸④华航客机在万米高空因金属疲劳而解体。分析上述事故,只因物理变化而失事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④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山体滑坡 B、冰川融化 C、发生沙尘暴天气 D、酸雨形成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 D、铝用于制造电线 4、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地区所降酸雨主要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这种有害气体。 (1)你认为该有害气体是(填名称)___________。 (2)请写出测定该地区雨水的pH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 (3)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环境的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2)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考纲要求: 1、了解燃烧的涵义及燃烧条件 2、知道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1、燃烧和缓慢氧化 2、燃烧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燃易爆物知识及标志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 例1、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 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B、都会发光 C、都是剧烈反应 D、都是氧化反应 例2、下列变化中,不存在缓慢氧化过程的是( ) A、运动员正在进行百米冲刺跑 B、蔬菜场上的青菜都发出腐臭味了 C、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自燃起来了 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了 例3、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2 B、H2 C、CO D、CH4 例4、关于着火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是由于水和易燃物质接触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着火点升高了 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 C、在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 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例5、荒野坟场上,有时出现的“鬼火”,实际上是人骨骼中的磷生成磷化氢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所发生的( ) A、自燃 B、燃烧 C、爆炸 D、缓慢氧化 例6、通过化学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灭火事例,并说明其中的来火原理。(灭火原理不要重复) 灭火事例 灭火原理 例7、小明用如图(见书)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勺,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小明将燃烧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2、既包含有缓慢氧化又包含有剧烈氧化的变化是( ) A、食物腐败 B、稻草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3、下图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5、如图所示,表示可燃物易着火的点是( ) A、a B、b C、c D、d 四、家庭作业 1、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O2的体积分数 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C、增加煤和O2的接触面积 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 3、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4、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 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大 C、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是CO2和SO2 D、硫化羰是酸性氧化物 5、有五种变化:①铁生锈 ②把灼热铁丝伸入氧气瓶 中农家肥料腐熟 ③给浸渍了液氧的木屑、木炭粉密封点火;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属于爆炸的是____;属于一般燃烧的是_____;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它的共同点是___ 6、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反应中起_____作用。某学生误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以结论,应严禁在氯酸钾中混入固体______。 7、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将5根火柴头朝下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 管中加热(火柴头上主要含有KClO3、MnO2、硫粉和粘合剂),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火柴__________,试管口的 橡皮塞__________。请写出火柴头上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9、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 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米。根据 图中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____,木船燃烧的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3) 3月9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置换反应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4)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5)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分析 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变色 B、导电 C、燃烧 D、爆炸 E、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F、风化 G、潮解 例2、下列各为什么变化: A、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NO2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B、山体滑坡;C、计算机CPU运行;D、分离液态空气;E、燃放烟花;F、铜丝导电;G、车胎爆炸;H、磨制石器;I、烧制陶器;J、西瓜榨成汁;K、铁杵磨成针;L、生米煮成熟饭;M、煤气中毒;N、小麦磨成面粉 例3、将Fe、H2SO4、CuCl2、NaOH、Fe2O3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种,所属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例4、有X、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Y、X B、Y、Z、X C、Z、X、Y D、Y、X、Z 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 (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_____________伴随___热现象。 (3)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已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变成无色为止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此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方法序号 所用试剂 方法序号 所用试剂 (1) (4) (2) (5) (3) (6) 例6、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示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H4+2O2 CO2+2H2O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3)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 (4)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 (5)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7、下表中的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 例8、(2004广西柳州)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关系 可用右图所示,从中可找出许多规律。例如,有些化学 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 还原反应),如Fe2O3+3CO 2Fe+3CO2.你从中还发现的 规律之一是 。 例9、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和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_________。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 规律总结:围绕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这一类开放性试题,往往以提供背景材料或实验事实作情境开放和策略开放,或围绕某一知识(如实验现象、性质和用途等)为检索点,作条件开放或搜索式结论开放。 反应类型涉及到判别反应物、生成物和种类和类别、反应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综合性强。围绕着一考点的开放性试题往往以发现式和搜索式题型出现。以某一知识点(如生成一种物质,错误观点等)为检索对象,搜索所学知识,要求平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基本规律比较,寻找规律性的结论。 巩固练习: 1、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860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为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4、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调味剂。仿照上述示例请你再举出两例。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4)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O2的性质和用途 考纲要求:见《中考说明》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及基础训练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炸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缠绕铁丝的火柴梗太粗;②氧气过多,使得燃烧太激烈;③铁丝插入瓶内过快; ④集气瓶内未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⑤铁丝缠绕的火柴梗多了;⑥氧气不纯,里面混有空气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只有③ D、只有④ 3、做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是防止______________;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______________;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是______________;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是______________;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看到_____________,生成_____色固体,叫_____________。 4、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SO2 B、P2O5 C、CO2 D、Fe3O4 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做细铁丝燃烧实验,错误的做法是 ( ) A、点燃前用纱纸将细铁丝擦亮 B、细铁丝弯曲并拴上一根火柴,火柴点燃后立即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C、集气瓶里预先装些沙或水 D、要把铁丝悬在集气瓶的中央 7、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碳——发白光——化合反应 B、蜡烛——发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C、硫——微弱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D、镁——耀眼强光,产生白烟——分解反应 8、做验证氧气具有助燃性的实验,操作时,将点着木炭的燃烧匙伸进盛O2的集气瓶,然后从瓶口缓缓地从上往下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麦收时节,某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麦秸杆的陈规陋习。焚烧麦秸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火灾 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 ③诱发呼吸道疾病 ④造成分肥力损失等。其中主要因焚烧麦秸杆污染了空气而造成的后果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 A B C (1)通氧气,只加热T2处,C中无明显现象,T2处的现象是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T1处你认为有无明显现象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通足量氧气,T1、T2处同时加热,T1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减少氧气的供给量,T1、T2处继续加热,假设T1处反应明显处于不完全阶段时,T2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此时尾气中肯定含有毒气体______(填化学式),为防止有毒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请在上图方框中画出尾气处理的示意图。 11、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实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结论 经上述对比实验得出: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实验器材:①已集满氧气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②木条1根;③火柴;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巩固练习: 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发出蓝紫色火焰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2、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没有气体生成的是( ) A、木炭 B、硫 C、石蜡 D、磷 3、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 ) A、碳 B、硫 C、磷 D、蜡烛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磷 B、木炭 C、硫 D、铁丝 6、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 ) A、空气 B、CO2 C、N2 D、O2 7、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到__________帕并贮存在_________色的钢瓶中。 8、实验室里做细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9、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该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引燃含镁粉的焰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上白磷燃烧产生烟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灯泡内涂上一些红磷以除去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空气通过红热的铜网,除去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5) 3月10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氧气的制法 考纳要求:见《中考说明》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1、工业制法:原料_____原理________,属于____变化。 2、实验制法:反应原理____________ 装置(画草图):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 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1、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 ) A、伸进集气瓶里面 B、伸到集气瓶底部 C、只要将木条接近瓶口 D、都一样 2、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其中正确方便的是( ) A、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B、用稀硝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 C、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D、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制二氧化碳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热到氯酸钾刚熔化时仍收集不到氧气(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可进行以下试验: 称取2.5g氯酸钾与适量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过一会儿读取进入量筒里的气体体积。试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气体体积时,可以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右图 中的____装置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2)若这时氧气密度约为1.33g/L,应选用___ A B 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A、10mL B、200mL C、500mL D、1000mL 5、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物质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A、B、C三种化合物分别通过分解反应各自生成两种物质,如下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M+N B→M+Q C→M+P 已知:N为氯化物;Q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且常温下为液态;P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1)试推断(写化学式):M为_______;N为______;Q为_______;P为______。 (2)完成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对装置 进行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仪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3)往容器b里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粉末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容器口或容器壁上,可将b________,用________或________蒋药品小心地送入b的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 (4)给b容器加热,先使a在b下方来回移动,让________________,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待d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d移出水槽,_______(正,倒)放在桌子上,观察到收集的氧气颜色为________。 (7)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引起水倒流入b而导致b破裂。(8)使用该发生装置,还可进行哪些实验_____ 8、写出在实验中除加热和正确使用酒精灯之外的两条导致实验失败或影响结果的注意事项(1)______(2)_______。 9、在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收集速度很慢,其原因可能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a),另一份不加(b),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m表示质量)( ) A B C D 9、实验室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试管里装入KClO3和MnO2并塞上有导气管的胶塞 (2)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待气泡连续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6)移去酒精灯并用灯帽盖灭 (7)将插入水槽里的导管取出 10、实验室常用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 (装置A),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粉末来 制取氧气(装置B)。装置B中的仪器a是分液漏斗,通过 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从而控 制得出氧气的量。 (1)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A和B的差异: 装置A 装置B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3)用装置B制得的氧气带有少量水蒸气,可用 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请在上列方框中添上带橡皮塞的 玻璃导管,完成除去水蒸气的实验装置图。 (4)用向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______、________性质。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2、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分解氯酸钾时,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制得更多的氧气 B、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只要加热氯酸钾,不加入二氧化锰,也可制得氧气 4、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共热,在固体混合物中MnO2在反应前与反应后( )A、质量不变 B、质量分数不变 C、质量增大 D、质量分数减少 5、制取氧气的方法有:①加热氯酸钾;②加热高锰酸钾;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加热氧化汞;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⑥水中通入直流电。下列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选择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⑥ 6、A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了B升空气,则A克镁条和____升O2发生反应。 7、下图是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指出装置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____,b____,c___,d_____。 (2)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___ 性,其方法是____。②试管口要_____,其目 的是____。③给试管加热时____④停止加热时, 先要____,然后______。 (3)怎样使收集的气体基本上含氮气?____。 (4)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6) 3月22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分子、原子 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分子的涵义,知道分子跟原子、原子跟离子的区别。 2、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以及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练习 1、分子、原子的比较 2、原子的结构: (2)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_______ (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______ 3、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4、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共同点: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1、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2、如图装置,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隔开两瓶口的玻璃片后,看到红棕色的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此实验说明( ) A、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为预防“非典”等病症,在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时,会闻到特殊气味,这说明( ) A、分子间有距离 B、分子质量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用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烂--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5、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 A、18 B、40 C、58 D、62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8、下列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是( )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原子核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空气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碳 10、下列1克各种原子中,所含粒子个数最少的是( ) A、氢原子 B、氯原子 C、镁原子 D、铜原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2、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糖为何溶解? (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低于水平线?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氢元素 B、氢分子 C、氢原子 D、氢离子 4、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5、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的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7、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质子数为70 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8、下列分子的示意图,“●”表示氢原子,“○”原子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_____(填编号),图___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编号),图③中的分子化学式是_____,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图②中的分子转变成图①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中考说明》 P13-17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7)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元素、物质的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的含义--从原子核组成上加以认识、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3、知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知道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4、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内容: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练习 2、物质的简单分类 二、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2、指出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1)H B、2H C、H2O D、2H2O 3、香烟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之一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它是由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原子核总数是____个。 4、有两种粒子,所含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同种元素 B、属不同种元素 C、是同一种原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地壳里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氧、硅、铝、铁 B、氧、硅、铁、铝 C、铝、铁、硅、氧 D、铁、铝、硅、氧 6、在O2、SO2、CO2,MnO2四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氧化物 D、都是化合物 7、下列化学符号或式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代表一种单质的是( ) A、Na B、Cl C、H2 D、C60 8、当SO2和SO3的质量比为1∶1时,其所含的分子数之比(SO2分子与SO3分子数之比)为( ) A、1∶1 B、2∶1 C、5∶4 D、4∶5 ★9、下列各组物质中,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2O、NO、N2O3 B、SO2、SO3、H2SO4 C、NaOH、MnO2、CO2 D、H2O、MnO2、KMnO4 10、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 C、C2H5OH中的“2”表示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2 D、CO(NH2)2中括号外的“2”表示一个尿素分子含有的NH2原子团数是2 12、现有①金刚石 ②氢气 ③海水 ④铁 ⑤二氧化碳 ⑥石灰水 ⑦空气 ⑧水⑨酒精 ⑩氧化铜等物质,从中选出三种物质进行归类,并说明如此归类的理由: 1、例②⑤⑦ 常温下都是气体 2、①②④ ____________ 3、③⑥⑦ ____________ 4、___ ____________ 5、___ ____________ 13、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则元素A为____、B为____、D为____;A、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4、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种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uO、Fe、ZnCl2 B、SO2、Fe、HNO3 C、CaO、C、BaCO3 D、SO2、S、NaNO3 15、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铜、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16、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求: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3)10克的维生素C中含碳____克。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核电荷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被称为“第四代”广谱、高效、无污染杀菌剂的二氧化氯(ClO2)不仅能对饮用水消毒,而且还能有效杀灭“非典”病毒。二氧化氯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下列各组内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3 4、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5、水中某些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可导致水面上藻类疯长,水质恶化,发生“赤潮”“水华”现象。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A、H B、C C、O D、P 6、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RO2的化学式为( ) A、CO2 B、ClO2 C、SO2 D、NO2 7、对KClO3、CaCl2、HCl、Cl2四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合物 B、都含氯元素 C、都含氯离子 D、都不含有原子团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氮 B、氧 C、硅 D、铁 9、右图为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的扇形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 A、硅元素的质量分数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D、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1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12时,则该元素属于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 11、乙酸(C2H4O2)与过氧乙酸(C2H4O3)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 ) A、元素种类 B、相对分子质量 C、各元素质量比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2、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铁原子___;(2)氢氧根离子____;(3)+2价的镁元素____; (4)2个水分子____;(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 四、课后作业: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8) 3月24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化合价、化学式 考纲要求: 1、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掌握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理解化学式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1、化合价 化合价:元素的化学性质。 实质:没有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而形成稳定结构。 法则:在化合物里,正价、负价的代数和为_____。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_________。 2、标出下列原子团的化合价SO4、OH、CO3、NO3、NH4,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_ 表示方法: 常见化合价:在化合物里,O为_________,H为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1、为了防治碘缺乏病,我国政府推广使用食用碘盐。食用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制得的。已知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是+5,则碘酸钾的化学式是( ) A、KI B、KIO4 C、KIO3 D、KIO2 2、某氮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在该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3、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Na2S中,钠原子显+1价,硫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能有不同的化合价 4、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跟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H2S B、SO2 C、SO3 D、K2SO3 5、分析H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 A、NaCl B、Ca(ClO)2 C、Cl2 D、Cl2O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B、由于碳是+4价,所以一氧化碳里氧是-4价;二氧化碳里氧是-2价 C、O2中O的化合价为-2价 D、在PH3和PH4中,H的化合价都为+1价 7、指出下列符号周围数字“2”的含义: 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CO32-中“2-”表示_____________ 9、某元素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回答: (1)该原子的核内含有______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它属于(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____________元素。 (2)它在化学反应中易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稳定结构。 (3)该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据《彭城晚报》报道:从2003年12月起,我市全面禁止销售含磷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中的Na5PxO10会造成水的污染,该物质中磷元素为+5价,则x的值为() A、1 B、2 C、3 D、4 2、今年五月一日起实施的新交通法规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测试酒精既可用电子仪器,又可用化学方法。某兴趣小组利用物质颜色变化验证酒精的存在,其做法是:向盛有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棕色三氧化铬晶体(CrO3),然后向其中滴加酒精生成了绿色硫酸铬溶液[Cr(SO4)3]和CO2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6、+3 B、CrO3是还原剂 C、反应前后Cr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6 D、CO2是氧化剂 3、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I ②I2 ③HIO ④X ⑤Na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I B、I(IO3)3 C、I2O4 D、I2O5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显示不同化合价的是( ) A、CO2与CaCO3 B、SO3与H2SO4 C、FeCl3与Fe2(SO4)3 D、KClO3与KCl 5、在NH4NO3、N2、NO2、NO这4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6、某工地食堂将白色的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发生了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 A、KMnO4 B、NaNO2 C、Na2CO3 D、CuSO4 7、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NaNO3 B、NO2 C、NH4Cl D、N2 8、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 A、K2SO4、K2SO3、K2S B、H2S、SO2、SO3 C、H2S、H2SO4、H2SO3 D、Na2SO4、Na2S、Na2SO3 9、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3,+5 B、+5,+3 C、+3,+6 D、+6,+3 10、市售的某种含氟(F)牙膏中一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1 D、-3 11、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2Y B、XY C、X3Y2 D、XY2 12、青少年应“珍爱重合,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 A、3 B、1 C、2 D、4 13、X、Y元素能形成两种化合物C1、C2。C1中含X元素75%,含Y元素25%;C2中含X元素80%,含Y元素20%。若C1的化学式为XY4,则C2的化学式是( ) A、X2Y4 B、X2Y6 C、X3Y2 D、X2Y3 14、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6N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回答不要求涉及相对原子质量。)请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5、维生素C(C6H8O6)又叫抗坏血酸。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特在柠檬汁中发现,现已人工合成。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试回答: (1)每个维生素C分子共有_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C∶H∶O=___ (3)写出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9)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考纲要求: 掌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一、要点梳理及基础练习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主要包括: 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3)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甲元素的质量∶乙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一定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 (6)化合价与化学式相结合的计算。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神舟三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运送“神舟三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 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2、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碘酸钾分子中K、I、O的原子个数比_________。 (2)____mg碳酸钾中含碘20mg。 (3)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____g。 4、等质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混合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A、1∶1 B、1∶2 C、1∶3 D、1∶4 5、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003广东)在公共场所有如下广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的植物营养元素是_____。 (2)证明该化肥是氮肥的实验步骤是_____。 (3)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该广告宣传其氮含量是___,因此,这是一则______(填“真实”或“虚假”)广告。(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2002黑龙江哈尔滨)有一种氯化物,经分析测得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64%,则这种物质是( ) A、氯化铜 B、氯化钡 C、氯化钠 D、氯化钾 7、(2003山东)一个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0.8g钙,若每天从食物中得到0.6g钙,其余由钙片补充,则每天需含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____g。(保留两位小数) 规律总结:课后完成 三、巩固练习 1、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相似,如误以食盐用于煮菜,会发生中毒事件。NaNO2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2、某+2价金属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它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20 B、122 C、136 D、138 3、病人输液时常用的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B、葡萄糖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是1∶2∶1 C、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4、先找出N2O5、NO2、M、N2、NH4HCO3几种物质排列的内在规律,然后再找出其中M可能是( ) A、NaNO3 B、NO C、NH3 D、HNO3 5、A、B两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在A2B化合物中,A和B的质量比为7∶4,则符合A、B质量比为7∶12的化合物是( ) A、AB2 B、A2B3 C、AB D、A2B5 6、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2SO4 C、NH4NO3 D、CO(NH2)2 7、某人排出尿液中含有2%的尿素[CO(NH2)2],如不考虑其他成分,则该尿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 ) A、2% B、9.3% C、0.93% D、20% 8、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 A、3 B、1 C、2 D、4 9、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 A、2∶1 B、1∶2 C、11∶4 D、11∶7 10、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3O4 B、Fe2O3和FeO C、Fe2O3 D、FeO、Fe2O3和Fe3O4 11、 (1)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它的化学式为:Ca(ClO)2。 ①Ca(ClO)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a∶Cl∶O=______; ②Ca(ClO)2中所含次氯酸根(ClO-)离子的质量分数=_______。 (2)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 ①(NH4)2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N∶H∶S∶O=_____; ②(NH4)2SO4中所含铵根(NH4+)离子的质量分数=_____。 11、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而且烤焦肉类中还含强烈致癌物质3,4-苯并芘,其化学式为C20H12。该物质126g中含碳元素质量为____g。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13) 3月25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离子 考纲要求: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知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知道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4、知道原子(或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识别从氢到氩(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及基础训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电子层: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各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不等,能量___电子,排在第一电子层 电子层数:分第一层……第七层。第一层最多排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个,最外层不超过___个,最外层电子数为___个电子结构为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时达到____电子也稳定。 电子离核:由近至远。 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原子结构示意图 (会识别、会画) 2、离子 (1)形成: (2)书写:注意和化合价书写区别。 (3)记住:H+、Na+、K+、NH4+、Ag+、Ba2+、Mg2+、Ca2+、Zn2+、 Fe3+、Cl-、OH-、NO3-、SO42-、CO32-。 (4)注意:离子电带电荷与化合价数值之间的联系。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有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 B、 C、 其中含________种元素,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X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 与Y相互化合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 B、X2Y C、XY2 D、X2Y3 3、根据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都带有电荷 ②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③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金属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n表示的核电荷数分别为( ) A、16,17,18 B、9,10,11 C、7,8,9, D、11,12,13 5、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试根据以下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A、F B、S C、Ne D、Cl 6、某粒子R2-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不能确定的是( ) A、该粒子含的质子数 B、该粒子所属的元素种类 C、该粒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D、该粒子含的中子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凡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任何离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9、指出下列符号周围数字“2”的含义: 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 _____________。在CO3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 13、某元素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回答: (1)该原子的核内含有______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它属于(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____________元素。 (2)它在化学反应中易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稳定结构。 (3)该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粒子是( ) A、Mg B、Mg2+ C、O2- D、Na+ 2、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份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 A、146 B、92 C、136 D、238 3、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铁离子Fe2+ B、镁离子Mg+2 C、硫酸根离子SO42- D、钾离子K1+ 4、欲确定Rx+(R为某元素)为哪种元素,须知道( ) A、离子的电荷数 B、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离子的中子数 D、离子的质子数 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6、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7、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D、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8、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2Y B、XY C、X3Y2 D、XY2 1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核内有___________个质子,最外层电子层上有___________个电子。 13、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14) 3月25日 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考纲要求: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应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及要点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2)简单的守恒计算。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植物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据此判断:(1)这一过程中叶绿体起_________作用; (2)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元素。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物质质量总和 ⑥元素种类 A、⑤⑥ B、①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④⑥ 3、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填名称)____和____两种元素。若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每38g该化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22g二氧化碳和64g二氧化硫,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名称是______。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2AB2+B2=2M,则M的化学式为( ) A、A2B B、A C、AB D、AB3 5、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60gC,则同时生成D_____g。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6、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加到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B、电解水:2H2O=2H2↑+O2↑ 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MgSO4+2NaOH=Mg(OH)2↓+Na2SO4 D、甲醇燃烧:CH3OH+O2 CO2+H2O 8、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工业冶炼Fe2O3+3CO 2Fe+3CO2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9、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有人说:“10g氧气与6g镁化合可生成16g氧化镁”,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1、将16g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数据: 给定O2的质量/g 10 15 16 20 24 32 生成SO2的质量/g 20 30 32 32 32 32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12、把氯气(Cl2)通入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请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不法商贩常用自来水假冒矿泉水或纯净水出售,坑害消费者。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识别用自来水假冒的矿泉水或纯净水(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性推测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C是正盐,已知:A+nB=C+H2O(方程式已配平),n为化学计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n=1时,B是一种常见的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98,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B的化学式为____,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经推测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当n=2时,请各列举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若A是一种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的分子数守恒,即反应前后分子数可能发生改变。 三、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数目 C、物质质量之和 D、分子种类 2、在反应 A、NH4NO3 B、NO C、NO2 D、H2S 3、某化合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A、C2H2 B、C2H5OH C、C2H4 D、CH3COOH 4、依据反应 A、CO和CO2 B、H2O和CO C、CO2和CO D、CO2和H2 5、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下图,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6、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克氧气,同时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7、加热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cg氯化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g B、(a+b-c)g C、(a-c)g D、(b-c)g 8、如图所示,甲、乙两集气瓶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与无水CuSO4. 甲 乙 (1)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产物使无水CuSO4变蓝色。其中使无水CuSO4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由上述2个实验可推断出组成蜡烛的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 9、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6.4克B与一定量的A完全反应,生成3.6克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_____。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15)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考纲要求:1、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及要点梳理。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领: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的类型: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氧化剂_______,被氧化__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被还原_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比关系及相关计算。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C+O2=CO2 C、2Al+2H2SO4=Al2(SO4)3+3H2 D、CaCl2+Na2CO3=NaCl+CaCO3↓ 2、通过下列变化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汽车尾气(含CO、NO等)是城市空气中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内含催化剂),它的特点之一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CO做__________。 4、电解水的反应为:2H2O 2H2↑+O2↑,下列对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每两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可以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C、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 D、水电解时,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2:1 5、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正确的读法是( ) A、二个镁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两个氧化镁分子 B、镁和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C、每二个镁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镁分子 D、二个镁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二个氧化镁 6、(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剧烈反应,生成氢气;(2)向 (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写出实验(1)、(2)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溶性钡盐会使人中毒。如果误服氯化钡,可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杠杆的两端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直到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 (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下同) C、拿掉烧杯后,杠杆右端下沉 D、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 支点应向M移动 9、10克含杂质10%的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10、向质量为 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通入一氧化碳,加热至混合物质不再改变,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3.36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1、某同学在对3g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固体样品进行分析时,发现滴加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恰好符合右图所示的质量关系。若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无损失且质量测定准确,试计算:当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2、将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充分煅烧,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89%,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多少? 规律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关键是认真审题,有的放矢,计算精确,步骤严密、规范。 三、巩固练习:(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Fe-56 Cu-64 Na-23 C-12 O-16 Ca-40) 1、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B、 C、 D、 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绿色化学”是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以尽是减少有害物质和成的化学工艺理念。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煅烧硫铁矿:4FeS2+H2O 2Fe2O3+8SO2↑ B、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C、制烧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D、制环氧乙烷:2C2H2+O2 2C2H4O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变化事实的是( ) ①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③石灰浆抹墙后,久之变硬: ④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对传统的纯碱生产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纯碱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很广泛。现以纯碱、石灰石、水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6、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10%的氯化钠溶液147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Na2CO3%; (2)生成CO2质量; (3)该盐酸中HC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