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目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3‎ “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 4‎ 信 6‎ 最美的姿态 7‎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8‎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9‎ 微阅读时代更需阅读经典 11‎ 有所畏,有所不畏 12‎ 清欢 13‎ 谈独立思考 14‎ 读书重在选择 15‎ 渴望倾听 16‎ 阅读下面语段 18‎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19‎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20‎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21‎ 孝乃德之本 22‎ 错误管理理论 23‎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24‎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26‎ 茶道之精神 27‎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29‎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30‎ 和谐明善 31‎ 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 32‎ 书生意气正当时 34‎ 良好习惯的养成 35‎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37‎ 阅读现代文 39‎ 读网,更要读书 40‎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0‎ 不能没有家 42‎ 要和谐必有诚 43‎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44‎ 谈热忱 45‎ 学会赏识 47‎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48‎ 平常之心 49‎ 非凡皆自“愚处”起 50‎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51‎ 读点诗词养点气 52‎ 多一些宽容 54‎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55‎ 敢做先锋 不当看客 56‎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57‎ ‎【2016·北京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21.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4分)‎ 你的思考: ‎ 你的说明: ‎ ‎21.人们相互理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22. 首先提出分论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并对 其进行解释;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最后通过举反 ‎ 例论证证明人们互相理解,社会才会和谐的观点。23. 你的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更好地运用于当下社会生活。你的说明:当下社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常被别人忽略,例如我们都不愿被噪咅打 扰,那我们就不要制造噪音去打扰他人。所以,我们需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更好地应用于当下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2016·上海卷】‎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 )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4. 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 填入第⑤段口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 B.所以 C.即使 D.如果 ‎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17.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18. 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 ‎ ‎ ‎14.伸展(舒展) 15.C 16.(1)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2)行走时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3)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4)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17.B 18.答案示例1: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事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答案示例2: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 ‎【2016·浙江省舟山卷】‎ ‎“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 ‎【议题简述】‎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 ‎【比较阅读】‎ ‎【甲】 ‎ 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戏,恐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需要好好管教了。但是,小新打游戏却得到了母亲的力挺。小新的母亲王女士一句“时代已经不同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同时,她还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响学业、孩子更阳光等为理由,证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戏的合理性。‎ 但从媒体报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点这段时间,基本都会进行游戏直播。当别的孩子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或发展特长的时候,小新每天却要拿出6到7个小时工作——进行游戏直播。如果非要说这样做不影响他的学习,不影响他游戏之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作为孩子的家长,恐怕还要想清楚两个问题。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戏没有高达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家长还会这样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支持孩子吗?其二,当下游戏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睐小新,看中的一个重要“卖点”,是孩子小小年纪而游戏“功夫”‎ ‎【乙】 ‎ 少年凭借游戏专长而赢来不菲收入,之所以会引来不少人关注,是因为孩子的专长强项不是文化知识上的特长,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这在常人看来与成长成才格格不入,产生的只会是反作用。‎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它、擅长它。很显然,少年既然能够在游戏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专长,说明孩子在这一领域存在天赋和潜能,理当因势利导、挖掘利用,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不能因为游戏客观存在着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不利一面,就戴着有色眼镜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戏的正面功能价值,无视促进孩子成长发展的有利一面。‎ 诚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这些批评之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切,完全是一片好心。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应当理智看待,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游戏方面所独有的特长,也要认识到孩子身处学习求知重要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绝不能因为孩子拥有游戏特长就无视甚至放弃文化学习。‎ 了得。但是,随着小新一年年长大,以及其他类似年纪的游戏玩家陆续加入,小新的这一重要“卖点”会逐渐丧失。‎ 如果随着年纪渐长,小新的游戏“天分”未能实现良好延续,长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单纯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生活,到时该怎么办?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一些具有出众天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殊成长方式,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长也不应该过于功利地“开发”,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由于孩子尚小,对事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科学理性,这就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护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 另一方面,要平衡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紧紧把握孩子仍处于学习求知、身心成长重要阶段这一客观现实,充分认识文化知识对于其他专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防止重游戏、轻学业的片面倾向。唯此,才能实现游戏与学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若只是痴迷和专注游戏,而忽略和荒废学业,将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第2版 作者:李记 罗建华)‎ ‎【思考探究】‎ ‎9.请为两篇短文分别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要观点的题目。(4分)‎ 答: ‎ ‎10.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 A.[甲]文推断小新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今后的生活,作为家长应规划好子女的生活和工作。‎ ‎ B.[乙]文认为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对促进孩子成长发展是有利的,应该积极鼓励。‎ ‎ C.[甲]文认为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虽然不一定影响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但少年靠打游戏挣钱过一生可能性不大。‎ ‎ D.[甲][乙]两文的内容异中有同,都谈到了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打游戏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 ‎11.以下是两位初中生读了“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这则报道后的部分对话:‎ 生1:看来,玩游戏并非不务正业,也能“成才”啊。‎ 生2:一般人怎么可能?这只是个例啊,还是老老实实学好文化吧!‎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根据两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以内)。(4分)‎ 答: ‎ ‎(二〉9. 答案示例:①个别孩子的选择不具示范意义(学生应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 ‎②父母切莫迷失在孩子的天赋里(父母应理性看待孩子特长答案示例:① 家长不应功利开发孩子天赋(靠打游戏挣钱不可取)(家长应规划好孩子的生活和工作)② 学生不能忽略和荒废学业(故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5合理把握孩子接触规游戏的度)(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父母应当好孩子的导师)10. D11.答案示例 例1:针对生1•同意。‎鲁迅 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论哪个领域,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擅长它。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特长,如果加以培养,提供机会,就有可能成功。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就是一例。例2:针对生1:不同意。小新的成功只是-个例子,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如若痴迷和专注游戏,忽略和荒废学业,对我们全面健康成长不利。用我国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2016·浙江省金华卷】‎ 信 胡耕 ‎ ①人言即信。‎ ‎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 A.信口开河 B.愿陛下亲之信之 ‎ C.通风报信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 ‎ ‎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2分)‎ 答: ‎ ‎8.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 ‎【链接材料】‎ ‎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答: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1分)答案:5.D6.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7.不能。理由: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8.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 ‎【2016·福建省福州卷】‎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 ‎ 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 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 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 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 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 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 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 灵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 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 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 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 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 ‎ 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 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5.阅读④⑤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 答 : ‎ ‎16.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 ‎(三)(10分)14. (2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阅读对人有益。)15.(4分)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16.(4分)示例:①对比论证,如文章①-③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 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②比喻论证,如第④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 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③举例论证,如第⑤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 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分析作用2分)‎ ‎【2016·福建省泉州卷】‎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江 ‎①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②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起初,雷锋的形象藉由一系列文字作品和摄影图片风靡全国,其中一些技术手段在今天看来虽然不无争议,但在当时确实爆发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至于60年代中期“走红”的王进喜,则借助了方兴未艾的电视媒介,他的一系列既生动、又符合主流价值观期许的电视讲话产生的轰动效应,即便放到当下也仍是一种令人瞠目的媒介奇观。在主流意识形态中,雷锋和王进喜,不仅代表着确保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进取精神,而且也承载着令中国摆脱贫弱、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所急需的道德力量。‎ ‎③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今天看来,这种策略或许绝无仅有地存在于20世纪80年代。“文革”的结束、改革的启动、国门大开、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这些社会结构的新样貌,为文化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沃土壤和自由空间。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度为泛政治话语所鄙夷和批判的美学,既出人意料又不出所料地扮演起引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主导性角色;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则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而与此同时,在与思想文化相平行的大众文化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开始因其周身散发的、或多或少带有商品化色彩的气质,而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批娱乐偶像。无论高仓健饰演的杜丘身上蕴含的坚忍不拔的男性气质,还是费翔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对身体消费与家国情怀所进行的巧妙结合,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种新形态的、更具普适色彩的偶像生产机制已呼之欲出。‎ ‎④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随着知识精英在国家文化生活中的隐匿或体制化,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电影、电视和音乐工业的加速产业化,使得上世纪60年代的群情激昂和上世纪80年代的高贵质朴,都迅速成为被戏谑和被遗忘的对象。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但这也就意味着隐晦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开始大行其道。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⑤2005年,当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最为耀眼的娱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⑥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 易中天的 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 事实而已。‎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造化大众的重任。‎ 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如高仓健、费翔,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商业时代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不所以不同类型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10.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标题可换作“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4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A10.(4分)文化力量为主导 商业力量为主导 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11.(4分)化用经典名篇名句,文字典雅,激发阅读兴趣。 清楚点明文章内容,体现文体特征,学术味浓。‎ ‎【2016·福建省南平卷】‎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胡印斌 那些仍然“活跃”在广大农民身边的苍蝇们小心了,接下来就要重点收拾你了!最高检 ‎21日表示: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将开展为期2年的集中惩治和预 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目标。 ‎ ‎(背面还有试题)‎ 最高检“拍苍蝇”的动员令一经下达,即引发舆论的积极响应。确实,别看这些苍蝇都 是不起眼的小官,甚至连小官都算不上,但其贪腐行为的危害却不容低估,有必要及早施以雷霆手段。‎ ‎  农村蝇贪的危害性首先体现在普遍性的泛滥成灾。据披露,这些年来,国家、省市等逐步加大支农扶贫力度,而相应的资金监管却没有跟上,很多时候,资金的安排、使用往往完全交由基层操作,着就使得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一直在高位徘徊,呈易发多发态势。一些省份村“两委”负责人案件超过了整个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半数,有的市县更高达70%—80%。有报道称,仅2009年至2010年期间,海口市石山镇荣堂村民小组和玉库村民小组多位村干部骗村民签字,侵吞了征地补偿款高达1300万。‎ ‎  这种日益泛滥的涉农贪腐现象,不仅导致大量资金被截留、被挪用、被私吞,从而扭曲了中央惠农的政策指向,也在民众中间积累起巨大的民怨。长此以往,不仅农民难以尽快脱贫,还会因为负面的情绪积累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这一点,从时下的信访困局中亦可见一斑。很多民众之所以选择向上面反映不公不法行为,正是因为基层纾解机制的失灵乃至缺失。‎ ‎  其次,这种危害性还体现在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破坏上。与那些高官巨蠹离百姓十分遥远不同,民众即便痛恨这些腐败分子,往往也因为缺乏直接的接触,从而很难感同身受。农村苍蝇就在百姓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百姓都看在眼里,也会因此才对政府有了感知与认识。也因此,老百姓对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有着更深的痛恨。‎ ‎  这种情形或可称为“体感腐败”。也即,这些发生在民众身边的腐败,是民众日常能够看到、想到、触摸到的。这种腐败,不仅直接侵犯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动摇民众的信任,扭曲中央的精神,进而导致基层政治生态的逐步溃败。可见,对权力末梢的约束与规范,丝毫不比“打老虎”更轻松。‎ ‎  实际上,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惩治腐败,每一只“大老虎”落马,都会让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不少民众也表达了对基层腐败的严重不满。尽管各级纪检检察机关一直也在致力于惩治农村腐败,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广,至少在目前而言,惩治农村蝇贪的速度、力度,还赶不上民众的期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回应民意诉求。‎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态,要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随着最高检惩治行动的全面展开,相信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在斩断伸向农民黑手的同时,还基层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 ‎13.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3分)‎ 答: ‎ ‎14.通读全文后,什么情形可称为“体感腐败”。(3分)‎ 答: ‎ ‎15.请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 ‎ ‎16.如今,越来越多的贪官“落网”,这都是由于习大大的功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 ‎ 答: ‎ ‎(三)议论文阅读(13分)13.(3分)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的体感腐败。14.(3分)这些发生在民众身边的腐败,是民众日常能够看到、想到、触摸到的(1分)。这种腐败,不仅直接侵犯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动摇民众的信任,扭曲中央的精神,进而导致基层政治生态的逐步溃败(2分)。 15.(3分)示例一:‎2014年07月29日,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示例二:‎2013年9月1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6.(4分)不赞同(1分),因为习大大防腐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和谐和安定(2分),让我们的国家更公平(1分)。(这道题只能答“不赞同”,答“赞同”扣4分)‎ ‎【2016·山东省青岛卷】 ‎ 微阅读时代更需阅读经典 杨福成 ‎①而今,“微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与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微阅读的趣味性是大大增强了,鼠标一动、手机一点,浏览便捷、直观,内容简单、轻松。‎ ‎②微阅读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经典吗?‎ ‎③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人心浮、轻文化、重娱乐。这与这个社会疏远了经典,疏远了那些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不无关系。‎ ‎④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而现在,我们演绎了什么呢?错字病句连篇的网络小说点击率超万上亿,娱乐八卦、吃泥鳅治病的“养生秘笈”稳坐排行榜……现代人的阅读已经从精神的云端跌落到低谷。微阅读正在消解崇高,远离理想,放置经典名著的书架已经成了博古架。‎ ‎⑤多么浅薄的阅读时代啊!‎ ‎⑥与微阅读缺乏深度、容易导致人的精神平庸化甚至低级化相比,经典则不一样,它叫人领悟的是以德润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因而,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经典阅读。‎ ‎⑦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我们的精神高度由阅读高度决定,我们的价值观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⑧当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就荒芜了,这个社会也就浮躁了。‎ ‎⑨因此,在微阅读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 ‎ ‎(原文有改动)‎ ‎13.从全文看,阅读经典有哪些好处?(2分)‎ ‎ ‎ ‎14.解释“荒芜”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当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就荒芜了,这个社会也就浮躁了。‎ ‎ ‎ ‎15.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举了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排队买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 ‎ ‎【2016·山东省烟台卷】‎ 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孔子说:“君子有畏。”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 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鲁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与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自杀。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18.给第1自然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9.下列选项中与第3自然段加点词语“君舟民水”表达的思想倾向不一致的是( )‎ A.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 。‎ ‎21.请为第4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 ‎ ‎22.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答: ‎ ‎(三)现代文阅读Ⅱ (11分)‎ ‎18.不是 而是(评分:2分。错1空,该题不得分)‎ i9. C (2 分)‎ ‎20.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从反面证明了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21.略(评分:3分。能证明观点,典型准确即可)‎ ‎22.参考答案:第个人都应有对真善美等的敬畏之心,又应有不畏挫折磨难与未知的勇气。(评分:2分。能准确理解文章观点,大意对即可)‎ ‎【2016·山东省潍坊卷】‎ 清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 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2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3. 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4.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答: ‎ ‎25. 第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4分)‎ 答: ‎ ‎(二)(10分)22.清欢是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2分,答“人生真味是清欢”或“清欢是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得1分)23.使用苏轼例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1分)使用孔子例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1分)24.运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写出追名逐利者的种种表现,(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25.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2分)先否定错误的认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2分)‎ ‎【2016·山东省威海卷】‎ 谈独立思考 茅盾 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 ‎  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 ‎ 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 ‎ ‎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 ‎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 ‎  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 ‎ ‎  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 ‎  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 ‎  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 ‎  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 ‎  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 ‎  “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 ‎19.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2分)‎ ‎20.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3分)‎ 答: ‎ ‎21.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2分)‎ 答: ‎ ‎22.请用一句话写出第⑨段的主要观点。(2分)‎ 答: ‎ ‎23.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3分)‎ 答: ‎ ‎(二 )(共 12分 ) 10.(共 2分)对 比论证 (答 “对比 ”不得分) 20.(共 3分 )“ 井底之蛙 ”比喻孤陋寡闻的人,“ 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 日驰数百 里的驿马 ”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每 点 1分 ) 21.(共 2分 )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热少年的矛盾 (1分 )。 (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1分 )。 22.(共 2分)“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观 点正确 1分 , 单句 1分 ,观 点不正确不得分。) 23.(共 3分 )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每 点 1分 ) ‎ ‎【2016·山东省临沂卷】‎ 读书重在选择 ‎ 潘裕民 ‎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 ‎,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6.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分)‎ 答: ‎ ‎17.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18.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16.①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②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读。③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④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文字好的书来读。‎ ‎17.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B(B项“不仅……而且……”的表述是递进关系,与原文“不在……而在……”表述的选择关系不符。)‎ ‎【2016·四川省南充卷】 ‎ 渴望倾听 马亚伟 ‎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0.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答: ‎ ‎21.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19.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或者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 (2 分,意近即可) ‎ ‎20. 首先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并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1 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1 分)最后提出希望。 (1 分)(共 3 分,意近即可) ‎ ‎21.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里他们虽然寂寞的面对世人,但是他们通过创作来宣泄、表达、交流、沟通情感,这个世界里他们坚信一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喊,这些虔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3 分,言之有理即可) ‎ ‎ ‎ ‎【2016·四川省雅安卷】 ‎ 阅读下面语段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 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德” 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 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 保家卫国。值此期间,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相伴而生的诗篇, 惊天地,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 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 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 正当其时。‎ ‎1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 分)‎ 答: ‎ ‎18.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 系? 请简答。( 3 分)‎ 答: ‎ ‎19. 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 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 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 方式。‎ C. 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 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注入新内涵。‎ D.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 四) ( 8 分)17. 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使命) ( 3 分)18. ( 3 分)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1 分)④—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1 分)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 个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 ( 原文: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 ( 1分)19. ( 2 分) 答案: C ( 错, 是对“文学” 的要求和号召)‎ ‎【2016·江苏省无锡卷】‎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2. 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 13. 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③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答: ▲ ‎ 14. 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 ‎ ‎【2016·江苏省淮安卷】‎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大”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一个人。‎ ‎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答: ‎ ‎13.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4分)‎ 答: ‎ ‎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6分)‎ 答: ‎ ‎12.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13.引出话题14.以此来表达主题——学着强大。15.一是要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二是尽管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三是我们会常常受伤,但仍要和命运厮杀;四是不能过多地否定自己,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2016·江苏省连云港卷】‎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  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答: ‎ ‎17.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18.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4分)‎ 答: ‎ ‎19.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3分)‎ 答: ‎ ‎(四)(12分) ‎ ‎16.(3分)首先从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 17.(2分)举例论证,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18.(4分)①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②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③只有在法律、权 利、公平等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9.(3分)①给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②用舆论监督不道德行为;③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约束机制);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6·江苏省盐城卷】‎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来源:学.科.网]‎ ‎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04 版,有删改)‎ ‎13.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 ▲ (2分)‎ ‎14.第2段主要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 (4分)‎ ‎15.第3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 ‎ ‎16.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5分)‎ 答: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4分)13.答: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恭谨周到;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14.答:举例论证。举一位儿子对待母亲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确切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5.答:⑴对老人的“毛病”理解宽容,⑵对自己的缺点反省纠正,⑶保持孝心持之以恒。16.示例:⑴给父母好脸色,多与父母交流沟通;⑵搞好自己的学习;⑶适当分担家务;⑷多关心父母,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们,尤其是生病或事业不顺利的时候;⑸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2016·湖北省武汉卷】‎ 错误管理理论 ‎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    ‎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5.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D )‎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 ‎6.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6.C )‎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7.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7.D )‎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2016·湖北省黄石卷】‎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 ②‎ ‎ 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文有删改)‎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16.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3分)‎ ‎ ‎ ‎17.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3分)‎ ‎ ‎ ‎18.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2分)‎ ‎ 15.中心论点: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标题)或: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意思对亦可。)‎ ‎16.①加强环保宣传;②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④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7.①举例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②对比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18.示例:应该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奉行绿色低碳的国民,而不应该是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破坏生态文明者。‎ ‎【2016·湖北省襄阳卷】‎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 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 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 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 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 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 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 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答: ‎ ‎2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 首句一致)。(3 分)‎ 答: ‎ ‎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 ‎25.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答: ‎ ‎26.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议论文阅读(13分)22.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 是一种心灵修复)。(2分)23. 示例: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意对 即可,3分)24. 选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 好的心灵修复方式”(1分);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1分);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分)。(意对即可,共3分)25. 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1分),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1分)。(共3分) 26. C (2分)‎ ‎【2016·湖北省宜昌卷】‎ 三、茶道精神和静怡,清饮一盏性情真。(12分)‎ 茶道之精神 ‎◆佚 名 ‎①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配料来泡喝;另一类是“清饮”,     ‎ ‎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①”;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②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③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④ 。‎ ‎②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③茶道追求“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④“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是指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合。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虚怀若谷、心中常乐。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⑤“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这种怡悦性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⑥“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 ① 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 ② 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 ③ 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8.请根据“混饮”的定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清饮”。 (2分)‎ 答: ‎ ‎19.请将下列有关“清饮”的四个层次按适当的顺序填充到第①段的方框内。(2分)‎ A.品茶 B.茶道 C.喝茶 D.茶艺 ‎ ‎20.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1分)‎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答: ‎ ‎21.作者认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那么,“和”在茶道精神中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 答: ‎ ‎22.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⑥段的方框内。(3分)‎ ‎ A.情 B.性 C.道 ‎2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2分)‎ 答: ‎ 三、茶道精神和静怡,清饮一盏性情真(12分)18.(2分)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答案表明“不添加任何别的东西,只用开水泡喝”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给特定事物下定义的能力。)19.(2分)① C ② A ③ D ④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示辨析近义词细微差异的能力。)20.(1分)还原到①和②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部分关键语段关键作用的掌握情况。)21.(2分)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或“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任意答对一点即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22.(3分)①C ②A ③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提炼中心词句的能力。)23.(2分)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2016·湖北省鄂州卷】‎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答: ‎ ‎17.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2分)‎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 答: ‎ ‎19.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答: ‎ ‎20.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2分)‎ 答: ‎ ‎(三)16.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亦可)1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划对一处1分)18.引出论点;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19.比喻论证;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20.示例一:举世闻名的贝多芬35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最终完成了《命运》《英雄》《月光曲》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示例二: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磨难中留下了旷世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分)‎ ‎【2016·湖北省孝感卷】‎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 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李秦卫/文,选自《人民日报》2016.3,有删改)‎ ‎22.细读全文,选出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2分)‎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要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卖电脑的人太多导致电脑不值钱。‎ D.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23.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为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3分)‎ 答: ‎ ‎24.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到哪两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到什么?(3分)‎ 答: ‎ ‎22.D(2 分)23.示例一:假如不能正确对待一次次失敗,居里夫人怎么可能从一堆废渣中提取到镭?示例二:假若没有对上百次失败的无惧,爱迪生如何能发明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灯泡?(3分事例吻合得2分,句式一致 得1分)24.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需要有抗打击能力(不惧困难和牲折)(2分,答对一点得1分)作为中学生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有好奇心,有毅力等 )。(1分,答出1点 即可)‎ ‎【2016·湖北省黄冈卷】‎ 和谐明善 ‎ ①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明善。‎ ‎②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待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③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环境,就会使明善和谐现,春意无限艳。‎ ‎④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 ‎⑤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树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⑥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20.第③段与第④、⑤段的关系是 。(2分)‎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和谐明善”。(2分)‎ 答: ‎ ‎22.请按照例句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可从诚信做人、专心为学、文明出游、生活节俭、尊老爱幼等方面思考)。(2分)‎ 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 ‎ , , , 。‎ ‎20.总分21. (1)在为善。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要重视环境,善待环境。(2)在坚持。要施善不倦,求善不厌。22.提示:句式基本相同、主题明确即给满分,不要求句式、用词一一对应。(示例)专心为学,一心求知,主动拾级登峰,乐于以智增智。礼以待长,笑以对幼,主动扶老携稚,甘于助人为乐。‎ ‎【2016·湖北省咸宁卷】‎ 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 ‎  ①英雄,是一个国家辉煌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但近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一些别有用心者大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认知,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应当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英雄被糟蹋,历史被抹黑,就会自毁根基乃至失去未来。我们必须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 ‎  ‎ ‎②纪念英雄是人类的良知,也是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美国拥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者显然离不开美国精神,而美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自身历史的尊重和对本国英雄的崇敬。法国也有厚重的英雄历史、英雄文化和英雄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国人对英雄的纪念和缅怀都不会褪色。相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英雄,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趁虚而入,就会陷入国家向何处去的困惑。在这方面,苏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有着深刻的教训。戈尔巴乔夫时期,受“新思维”影响和西方敌对实力蛊惑,苏联历史观发生了动摇。苏联解体后,处于历史变动时期的俄罗斯由于对某些重要历史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度盛行,否定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与作用,否定苏军在战胜纳粹德国、解放欧洲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于是,苏联女英雄卓娅被描绘成一个精神病人,舍生堵枪眼的马特洛索夫被描绘成一个少年犯。否定本民族英雄、否定这段历史直接后果就是认为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人类文明大道,而放弃社会主义才是回归人类文明的正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对否定我们国家和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予以回击,高扬崇尚英雄的优良传统 ‎  ③铭记历史,坚决回击歪曲历史、亵渎英雄的错误思潮。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三年以后,......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铭记那些在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我们要认清歪曲历史言行背后的真正图谋,有根有据、有理有力地揭穿那些污蔑英雄的不实之词,防止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造谣惑众、歪曲历史。‎ ‎  ④以法律法规捍卫英雄,坚决追究损毁英雄形象者的法律责任。以法律法规捍卫英雄,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在精神层面,应从法律上设立有关缅怀英雄的重大纪念日,建立或修缮纪念碑和纪念馆。2014年,我国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使纪念烈士成为法律规定的倡导全民纪念英烈的国家仪式,就是这方面的有力举措。在物质层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对英烈的奖励和抚恤标准。此外,要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惩处那些造谣惑众的“网络推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英雄形象。‎ ‎  ⑤着力培训敬重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要形成人人崇敬英雄的良好社会文化生态,也要使这种社会文化生态更符合公众的价值标准,使英雄形象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比如,应客观理性地评价英雄。英雄首先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也有平凡的一面。不能因为其生活中平凡的一面就否定其英雄壮举,也不能因为其是英雄就不能有平凡的一面。‎ ‎16.下面句中加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一些别有用心者大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试分析第②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 ‎  B.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批抗战老兵组成方阵,接受检阅。这一事例也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这是对歪曲历史、亵渎英雄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 ‎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i额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  D.文章第⑤段认为要客观理性地评价英雄,要营造崇敬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要努力维护英雄的完美形象,不允许对英雄的不足说三道四。‎ ‎19.生活中除了有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外,还有哪些对待英雄的不正确做法?请列举一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议论文阅读【答案】16.不能去掉。“大肆”一词用在这里表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英雄已到无所顾忌的程度,如去掉就不能体现这种严重程度。17.先提出“‎ 纪念英雄是人类的良知,也是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的观点,接着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论证这一观点,然后得出“必须对否定我们国家和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予以回击,高扬崇尚英雄的良知传统”的结论。18.B19.示例: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了神化英雄的现象,其中有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被称为“抗日神剧”。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把英雄表现得特别神勇,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绘成唾手可得,恐怕现在人们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试题解析】16、这里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步骤:词语的本义+词语的语境义(表达效果)+去掉后的变化。17.第2段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句是分论点,中间是举例进行正反论证,最后是得出结论。概括时注意提炼要点。18.A本文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C.中心论点不能是“英雄”一词的内涵。必须是态度明确、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必须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D.对文章第⑤段的论点理解错误。“社会文化生态”是要形成人人崇敬英雄的良好社会文化生态,也要使这种社会文化生态更符合公众的价值标准,使英雄形象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2016·湖北省随州卷】‎ 书生意气正当时 君 然 ‎ ①“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近日,这副对联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不少网友为其中的书生情怀所感动。‎ ‎ ②这副对联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时间久远、他只能依稀记得对联创作时间是2003年左右。在陈正宏看来,这副对联是“急就章”,严格来说,从平仄、对仗的角度来看都不工整,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首“打油联”。而如今,这副“打油联”因何在网上不胫而红?‎ ‎ ③陈正宏认为这副对联之所以走红,是因为人们对其中“书生意气”有所共鸣。“书生”这个词,或者说“书生意气”,有些人觉得已经过时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一个社会需要发展,个人需要发展,书生本色还是需要的。现在社会上有些情况会发生,可能还是跟“书生意气”缺乏有关。‎ ‎ ④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是不少人选择在世俗生活中抛弃精神追求的强大理由。“百无一用是书生”,仿佛做学问就意味着穷酸,执着就意味着迂腐。于是,学术圈乱象丛生,抄袭论文、伪造研究成果、重权位代替重学术……种种学术腐败令人痛心。‎ ‎ ⑤学术界的种种失范尚且只是管中窥豹,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不仅读书治学如此,人生周遭大小琐事的权重也被置于功利的有色眼镜之下。在不少人那里,考量任何事物的标准都是能带来多大利益,能不能成就功名,能不能制造人生的捷径……殊不知,在这样的人生逻辑下,只要能获取功名,只要能巧取利益,便使尽各种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社会道德底线一再受到冲击。‎ ‎ 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副“打油联”的走红,恰恰折射出当下人们的生活对“书生意气”所代表的单纯和底线的透支。于是有人怅惋:“曾经怀抱理想的人,那些真正经历了艰难而仍然存着一点痴念的人,才会真正被触动吧。”‎ ‎ ⑦但我们的社会真的已至如此悲凉吗?‎ ‎ 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打油联”的走红,也意味着人们对“书生意气”的渴望。“书生”这个词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着超越字面的意蕴,它代表着正直、理想主义,代表着在世俗生活中不忘仰望星空的胸襟与诗意,也代表着在倒退的道德底线面前拒绝流俗的勇气。这种理想主义、诗意与勇气不仅适用于学术界,更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现世人生,它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 ⑨有所共鸣,就当有所渴求:有所渴求,就当有所坚守。“家总是要成,钱总是要挣”,但红尘之中的那一点不可抛却的道德高度和精神追求正是这个社会内在的气蕴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选自‎2016年1月6日《人民日报》)‎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9.结合选文解释“书生意气”,并补写名句。(4分)‎ ‎ (1)书生意气: (3分)‎ ‎ (2)补写名句: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分)‎ ‎20.作者认为“这副对联”之所以走红,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2分)‎ ‎21.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 A.书生意气无论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是有作用的。‎ ‎ B.在世俗生活中,“百无一用是书生”。‎ ‎ C.在当下社会转型期,不少人考量事物的标准是名利至上。‎ ‎ D.“家总是要成,钱总是要挣”,但道德高度和理想追求不可抛却。‎ ‎(三)(10分)18. (2分)我们要有(坚守)书生意气或时代需要(呼唤)书生意气。如答“书生意气正当时”不给分。19. (4分)(1)书生意气是一种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诗意与勇气。(3分,意近即可) (2)挥斥方遒(1分)20. (2分)人们对“书生意气”有所共鸣(人们对“书生意气”缺失的担忧)(1分)人们对“书生意气”有所渴望(1分)21. (2 分)B ‎【2016·甘肃省兰州卷】‎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 ‚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 ƒ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 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 ‎⑤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 苟且。写汉字, 一点、一横也不放 过;写外国字, “i ” 的点、“t ”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 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 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 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 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 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 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 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 ‎20.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4 分) ‎ 答: ‎ ‎【答案】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 ‎【解析】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 ‎21.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6 分) ‎ 答: ‎ ‎【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 ‎【解析】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 ‎2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 答: ‎ ‎【答案】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 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 ‎【解析】本题考察句段在文末的作用。 ‎ ‎23.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4 分) ‎ ‎【链接材料】 ‎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 答: ‎ ‎【答案】略。【解析】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言之成理即可。 ‎ ‎【2016·贵州省安顺卷】‎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 ‎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23.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 ‎24.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3分)‎ ‎①首先提出分论点: ,②然后 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 的结论。‎ ‎25.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26.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4分)‎ 答: ‎ ‎27.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3分)‎ 答: ‎ ‎【答案】23.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思对即可)‎ ‎24.示例: (l)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3)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思对即可)‎ ‎25.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自已的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 ‎26.围绕“适应环境”而取得成功的正面典型事例即可。 ‎ ‎27.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 ,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示例二如果我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而是踏入社会,我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23.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 来概括其观点。本文开头和结尾段中皆提到中心论点,直接摘引即可。【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添加事例论据。抓住“适应环境”这一要点,根据记忆,按要求从奋斗成功的名人中选择融合简述即可。【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答点“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从“心态”和“新环境”两个点上去思考,思考在“新环境”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说明如何用良好的心态去适应新的环境。【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16·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 ‎ 阅读现代文 ‎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得了两个字一一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 想做大规模, 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 ⑤列夫托尔斯秦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浑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感、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 ⑧请记住秦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25.根据上下文,填人第③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是 还是 B.既 又 C.虽然 但是 D.不是 而是 ‎26.文章第①段引用贾平凹的话作用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事例,并说说这一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 答: ‎ ‎28.为使文章论证更充分有力,请用一段话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 ‎ ‎25 .B(2分)26.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要学会舍。(2分)27.马云为做大“阿里巴巴”的规模,决定淘宝网不收费。论证了“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的观点。(3分)28.例: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正面、反面论据均可)(3分)‎ ‎【2016·河北卷】‎ 读网,更要读书 ‎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 ‎ ‎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 答: ‎ ‎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四、(9分)15.(3分)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要,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定,难以沉静。(意思对即可)16.(3分)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正的自我。(答成“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7.(3分)B ‎【2016·安徽卷】‎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答: ‎ ‎11.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5分)‎ 答: ‎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答: ‎ ‎【二】(17分)10.(2分)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共2分)11.(5分)“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共5分。前一空3分,后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12.(4分)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共4分。作用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13.(6分)示例: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答案】B )(2分)‎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8.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B ‎ )(2分)‎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9.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答案】C )(2分)‎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卷】‎ 要和谐必有诚 ‎①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 ②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③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④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烟消云散了吗?‎ ‎⑤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⑥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选文有改动)‎ ‎20.(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1.(2分)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 )( )‎ ‎22.(4分)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 ‎23.(3分)为什么说“要和谐必有诚”?‎ 答: ‎ ‎(四)阅读《要和谐必有诚>,回答20-23 题(12分)20. (3分)要和请必有诚。21.(2分〉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22. (4分)城不仅是违立和谐的基础,还是减少摩擦,使和谐延续的重要因素。23. (3分〉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能检验和谐的真伪。‎ ‎【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 (选文有改动)‎ ‎20.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答: ‎ ‎21.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2.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2分)‎ 答: ‎ ‎23.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2分)‎ 答: ‎ ‎(三)《传统读书教有是成功的》 —文,回答20-23题。(共7分)20.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评分说明:(1分〉21. 笫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了古代读书还重朗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证明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样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评分说明:(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2. 笫⑧段不能删去,在结构上,承接上文④⑤两段,提出“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的观点;在内容上,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再次证明了本文“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一中心论点。这样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完整。评分说明:(2分)结构作用1分,内容作用1分,言之成理印可。23. 评分说明:(2分)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1分,联系实际1分。‎ ‎【2016·辽宁省丹东卷】‎ 谈热忱 ‎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呆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 ⑥‎ 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 ④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 (原文有改动)‎ ‎35.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 ‎36.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37.选文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38.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3分)‎ ‎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人合唱》。‎ ‎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比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39.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2分)‎ 答: ‎ ‎(四)议论文(共15分)35. —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3分)‎ ‎36. 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简略概括即可,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山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1分)。37.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1分),进而论证了本文中心论点(1分)。38. 选择A (1分)‎ 理由:这句话列举了冼星海的事例和第④段的另外两个事例都能证明本段“―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的观点(1分)。而B不能证明这一观点(1分)。所以应选A。39. 结合文章得到的启示(1分),必须联系实际(1分)。示例一:做什么事都要有热忱。我对自己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却一直找不到原闵。 读完选文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学习缺乏热忱。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对学习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2016·青海省西宁卷】‎ 学会赏识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 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2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23.简要分析说明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 答: ‎ ‎24.说说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论证方法: ‎ 作 用: ‎ ‎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3分)‎ 答: ‎ ‎(二)阅读《学会赏识》(15分)21.我们应该学会赏识(或 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或 我们要学会赏识。) 22.第①段是本文的引论部分,即由米开朗琪罗赏石雕塑大卫像这件事引出中心论点。并为本文进一步的论证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赏识的观点做铺垫。由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3.第②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即从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的磊落和才智凸显的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必要性。然后又从社会层面(反面),即从没有赏识会给自我、内心、他人、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方面,进一步论证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重要性。(或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例证法);引用论证法(引证法或道理论证)。作 用:通过列举李白、苏轼、杜甫、屈原、诸葛亮、毛遂,陈胜等的事例,以及引用他们的言论,从多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 怎样学会赏识自己,并进一步论述了赏识自己的作用和益处。25.答:你只要学会了赏识,对自己而言,赏识自己就是“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台阶”;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你“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完成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或 超越自己。)。而对于那些身份低于自己的人来说,被人赏识,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就会激发起他人奋发努力的勇气,从而得到新生,获得被人赏识的幸福。‎ ‎ ‎ ‎【2016·湖南省长沙卷】‎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② 。‎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8.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2分)‎ 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19.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0.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D【解析】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不符合。C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19.B【解析】【甲】对应第三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①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 ”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③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20.(1)担当是一种勇气。(2)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2016·湖南省衡阳卷】‎ 平常之心 ‎ ①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人必怀有一颗平常之心。‎ ‎ ②“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着一颗无价的平常之心。淡泊名利的陶渊明在罢官之后,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面对人生和自然的风风雨雨,只轻轻一挥手,便“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风流人物不单凭借他们骄人的才华引人瞩目,而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的心态更令世人佩服。‎ ‎ ③伟大之人尚有一颗平常之心,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有人将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想“游戏人间”。殊不知,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只会不欢而散。对待人生的每一条规则,我们都须保持平常之心,比如成功与失败。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有的人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而欲仙,有的人在孤寂与失意中自甘沉沦。其实,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迎着黎明的朝阳开始新的每一天,摆脱内心的浮躁与迷惘,给自己营造起温馨的心灵港湾,让自己平静坦然。‎ ‎ ④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生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是何其平常而又不寻常啊!德国前总理科尔,在任时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他从任上退下来后,自愿去做了一位花工,并且做得认认真真,平心静气。没有一颗对待生活和事业的平常心,能达到这种境界吗?‎ ‎ ⑤平常心不是知足常乐,不是随遇而安,而是乐观自信、坦然宽容、谦虚清醒、乎和释 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会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帮助我们在人生征途上一路走好。‎ ‎ ⑥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事业,宠辱不惊,我们终将赢得成功。‎ ‎ ⑦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成败,不骄不躁,我们终将铸就辉煌。‎ ‎ ⑧用一颗平常之心对待生活,我们会真切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17.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 ‎18.文中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答: ‎ ‎19.结合语境,联系实际,解释“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 ‎ 一句中“冰封万里”一词的含义。(2分)‎ 答: ‎ ‎20.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看待“平常心”的。(文中出现的事例不得重复)(2分)‎ 答: ‎ ‎(四)(8分) 17. 参考答案:珍爱平常心(或要怀有一颗平常之心)。评分标准:2分18.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评分标准:2分19. 参考答案:绝的境遇、沉重的打击、事业的惨败、孤寂与失意等。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20. 参考答案:如面对得失心要淡泊,心态要正,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亊情就行等。示例:当考试失利的时候,我不能气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 调整心态重新奋起。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16·湖南省邵阳卷】‎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 ‎2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答: ‎ ‎27.第③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两种即可,2分)‎ ‎ 答: ‎ ‎28.联系文章内容,说出标题中的“愚处”指什么。(2分)‎ 答: ‎ ‎29.感悟作品,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对你的启发。(2分)‎ 答: ‎ ‎【2016·湖南省张家界卷】‎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失败,需要管理者摈弃 ‎“成王败寇”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失败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 ⑤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 ⑥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18日04版,有删改)‎ ‎14.文章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补充其中的两个方面。 (2分)‎ ‎ 增强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② :③ ;④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 ‎15.第⑤段中“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这句话里加点的词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 答: ‎ ‎16.文章论述的事理引入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文章给予你最深的启示。(3分)‎ 答: ‎ ‎14. ②要有不惧困难和挫折的精神和能力(要有抗打击能力);③管理者对创新失败要有宽容的智慧。 (2分,毎点1分)‎ ‎15. “仅”强调公司成立时间之短,“就”突出签约项目之多,(1分)用这两个词更充分显示出该公司改革体制机制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之强,更增强了这一例证的说服力。(2分)‎ ‎16. 略。(写出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2分。)‎ ‎【2016·湖南省娄底卷】‎ 读点诗词养点气 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 读诗词汲取先人的诗学精华,同时坚持写诗词,一旦有感有悟,即在手机、纸片、笔记本上随时记下。因为工作与时间的关系,诗词短小精巧,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也悟得点滴体会,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诗词的深刻意蕴和万千气象。‎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答案:1、读诗词养点浩气。2、读诗词养点骨气。3、读诗词养点地气4、读诗词养点清气(解析:用多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题,从每段的开头就可以找到。)‎ ‎20.选文第二段运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引证法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解析:先明白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然后对号入座。其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1.选文2、3、4、5段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 答案:每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展规律,由表及理,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解析:文章段落的顺序能不能换,要找到文章各段之间的联系,是否按空间、时间、或者逻辑顺序在组合,本题是按逻辑顺序组合的,找到它们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 ‎【2016·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卷】‎ 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 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 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 低。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 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 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朋友,你说呢?‎ ‎22. 文章引用了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海”在这里比喻什么? (2分) 答: ‎ ‎23 . 本文可以分三层,请依次把第一层和第二层最后的几个词写出来。 (2分) 答: ‎ ‎24. 在论证“互让”时,运用了 论证方法。 (1分) 25. 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 ‎26. 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 ) ‎ (1) 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 ) (3)爱能化解矛盾芥蒂( ) ‎ ‎(4)摒弃私心杂念( ) (三)(9分)22 . 胸怀(2分)23 . 一层:无欲则刚 二层:更加美好(2分)24 . 对比论证(1分)‎ ‎25 . 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2分)26 .(1)jià n (2)zēnɡ (3)dì (4)bìnɡ (2分)‎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①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吗?回答的比率相差甚远,从挪威的65%到巴西的5%左右。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的:“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②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③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带上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从此爱上西藏。‎ ‎④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 ANEW”二手书店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书店办得越来越好。‎ ‎⑤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两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遵化的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货款,其实是赖账,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⑥这就是信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⑦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互相信任,人生即可轻盈。世界最幸福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各国之最。‎ ‎⑧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是天光,它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⑨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⑩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无论经商还是待人接物?‎ ‎16.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答: ‎ ‎17.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本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 ‎18.结合选文,说说第9段划线句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答: ‎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老人倒地扶不扶”和“困窘者街头求助帮不帮”等问题,社会上对此争论激烈。‎ 肯定方认为,应该“扶”“助”。据有关机构调查,老人倒地讹诈的现象极少,“不扶”“不助”违背文明社会“扶弱济困”的公德,“不扶”已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也拷问着社会的良知。‎ 否定方也有“不扶”“不助”的道理。‎ 请结合选文说说你怎样对待这类事情?‎ 答: ‎ ‎【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 敢做先锋 不当看客 ‎ ①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歌德曾说: “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当青春被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 ③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有很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 ④陈毅同志曾经说:“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中可以得到。”心中有梦,何惧远方。你曾经摔跤的地方,也许就是通往成功之途的出发地;你曾经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你赢得人生精彩的前奏曲。青春的世界,在诗人看来,“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青年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 ⑤在这个筑梦圆梦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当敢做先锋,勤于追梦。如果青年一代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失去远航的动力、搏击的能量,历史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不会发展。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了酣畅淋漓的奋斗,哪怕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依然可以领略到走出小天地后的大格局,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 (文/辛士红 有删改)‎ ‎14.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 (2分)‎ 答: ‎ ‎15.请指出第②段的分论点,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 (2分)‎ 答: ‎ ‎16.第③段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2分)‎ 答: ‎ ‎17.把第④段划线句中的两个“也许”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2分)‎ 答: ‎ ‎18.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2分)‎ 答: ‎ ‎(二)(10 分)14. (2分)以对偶的句式呈现;表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5. (2分)分论点: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论据:略16. (2分)对本段的分论点进行论证。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爹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17. (2分)不行。删去后句子的含义就会绝对化。18. (2分)敢做先锋,不当看客;披坚执锐,勇于担当;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敢做先锋,勤于追梦。‎ ‎【2016·海南省】‎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 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 380 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 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 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 ‎“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 11月 20日 04版 有删改)‎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 ‎21.选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22.下列四句名言中,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B.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 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梁启超 D.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杨 绛 ‎2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答: ‎ ‎(二)《有一种精神叫专一》(11分)20.(2分) 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评分标准:2分。回答“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给1分。 21.(4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2.(2分)C 23.(3分)阐述“专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评分标准:3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