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中考语文信息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伫立/贮藏 和蔼/暮霭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B.绮丽/倚重 慰藉/狼藉 拙嘴笨舌/相形见绌 C.炫耀/眩目 怆然/沧海 横冲直撞/蛮横无理 D.空旷/粗犷 塞外/闭塞 寡廉鲜耻/屡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人赃俱获 陈词烂调 当仁不让 斑驳陆离 B. 心无旁骛 一触即发 消声匿迹 惊魂慑魄 C. 怨天尤人 流连忘返 正襟危坐 目不暇接 D. 顾影自怜 不可企及 捉襟见肘 变本加利 3.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写人物传记为主。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情节是最重要的要素。 C.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D.《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初中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我”都是作者本人。 4.古诗文默写。(8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2012年全国农运会将在河南南阳召开,南阳人民骄傲自豪,以高涨的热情准备迎接运动健儿的到来,这正应了《论语》中的句子: , 。 (4)修辞的运用,为古代诗词增添了不杞的神韵。李煜在《相见欢》中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写出了愁绪的纷繁和难解;晏殊在《浣溪沙》中运用工整的对偶句“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趣味;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形象的比喻,“ , 。”把冰冷的雪描绘成暖暖的梨花,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1)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2)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分) 6.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但是”后面补写一个比喻句,不少于15字,写出“90后”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3分) 最近,“90后”“N重门”事件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殊不知,“90后”是始于这样的一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膨胀,各种思潮交织碰撞,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冲击,人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不可否认,在一些“90后”身上体现出浮躁、焦虑、浅薄、冲动、追名逐利的倾向。但是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为了联系方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而现在一些中学生就患上了 “手机依赖症”,严重者甚至出现离开手机就心慌的现象。 材料二:专家表示:长期处于手机依赖的学生长大后,可能由于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导致社会性退缩。 材料三: 怎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与新生事物接触时懂得扬长避短、为我所用,这需要全社会的责任心,更需要全社会的智慧。 (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前两种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2分) (2)材料三中的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修改意见: (3)假如你的好朋友小亮过分依赖手机,你想劝阻他,你会怎样对他说?(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 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 。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 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 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 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 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8.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2)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10.文章通过哪几件事凸显了母亲“老年痴呆症”的病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1.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将它们删去?为什么?(3分) 12.文章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1分)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袁越 ①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看看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小兄弟吧。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可2007年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②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金星的表面温度之所以高达48℃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火星的大气层虽然也都是二氧化碳,但因为火星太小,大气浓度低,温室效应弱,所以火星表面温度夜间可降至-130℃。 ③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但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 ,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才不至于太低,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的金属元素,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④经过几亿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地表温度就升高,海水蒸发速度便会加快,形成更多的雨水,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带到地面,再被火山重新喷到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情况就正好相反,大气温度降低,降雨减少,碳沉积速度也跟着降低,但火山活动不受影响,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重新上升。 ⑤金星距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水循环进行不下去,也就没法形成碳循环。火星则因为体积太小,内部冷得太快,火山活动不够剧烈,沉积的碳不能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循环也被中止了。 ⑥由此可见,水真是个好东西。它一方面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带动碳循环,稳定地表温度;另一方面,液态水的化学结构非常适合作为溶剂,让各种分子在水溶液中进行随即碰撞,生命就是在这种碰撞中诞生的。 ⑦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⑧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有大约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的有机碳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后,累积起来就非常可观了。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⑨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得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⑩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选自《晚报文萃》2009年5月) 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 14.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中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文章最后说“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如果让你写一句忠告人们的话,你怎么说?(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3分) 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简要说明。(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1—22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在 中飞翔(风雨、爱的天空、书、音乐、名人世界、梦……)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是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淮滨县中考语文信息试题(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A(2分) 2. C(2分) 3.B(2分) 4.(1)千里共婵娟。(2)海日生残夜。(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5.(1)示例一:用绳纰做成钓丝来钓鱼;示例二:钓到足够的鱼来充饥;示例三:把剩余的鱼晒干了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示例一:种大麦和水稻,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示例二:驯化野人,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示例三:患病时咀嚼烟叶,治好了自己的病……(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个事例1分,共2分) 6.示例:(1)“90后”如团结协作的蚂蚁,身上闪耀着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 (2)大多数“90后”仍保持着如琥珀般平和、宁静、波澜不惊的心灵。(比喻恰当2分,抓住优点1分,共3分) 7.(1)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极大。(意思对即可,2分) (2)去掉“怎样能”,或者“怎样”后加“才”,“所用”后加“呢”,变成设问句。(2分) (3)示例:小亮,过分依赖手机危害太大,不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发展。希望你还是要专心学习,有空闲咱们多聊聊,好吗?(讲出理由2分,语言得体1分,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8.“我”准备把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送往养老院,临行,母亲决意带上一个铁盒子,我们怀疑是宝物而打开,发现是“我”的乳牙和胎发,“我”打消了把母亲送往养老院的念头。(意思完整即可,3分) 9.(1)母亲怕丢了盒子,怕铁盒子被人打开了,因而“常摸索”。(意思对即可,2分) (2)“我”和妻子怕惊醒了熟睡中的母亲,怕损害了铁盒中的“宝物”,因而“悄悄”、“轻轻”打开。(意思对即可,2分) 10.半夜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错打着煤气灶;走错家门。(写出一件事给1分,写出两件以上给2分) 作用:与下文写母亲紧紧抱着上了锁的铁盒子,生怕丢了里面的“宝物”形成对比,表现母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11.不能删去。(1分) 这两段交代了母亲一个人带着“我”艰难度日的经历,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挚爱,为下文写母亲珍藏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这一情节做铺垫。(意思对即可,2分) 12.“母亲的宝物”作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突出母亲的爱子情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得2分,共2分) (二)13.(2分)碳循环。 14.(3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 15.(3分)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从程度上说明金星和火星的大气成分大部分是二氧化碳,但也有其它成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不符合事实。 16.示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从而改善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今天,你低碳了吗?(有警示性,语言简明,2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17.(1)击鼓 (2)战胜 (每小题1分,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关键字不译或错译扣1分,扣完为止,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1分);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意思对即可,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 (二)22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意思对即可,2分) 23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意思对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 (一)评分标准:一类(46-50);二类(40-45);三类(35-39);四类(30-34);五类(0-29) (二)评分说明: 1.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2.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结构巧妙。(4)语言有特色。 3.没有写题目或选择文题(一)而没有把题目补充完整的,扣2分。 (三)材料作文思路点拨: “火花和浪花”存在着辩证的关系。这则材料可以从“瞬间与永恒”这个角度构思立意。既可以写“永恒的魅力”,又可以写“瞬间的精彩”。 从浪花的角度来写,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人要有集体意识,如果只是单单看重自己,看重个人,只突出个人,那最终就会失败。 从火花的角度,追求的是瞬间的魅力,追求的是个性。生命不在乎长短,只要你过得有意义。没有永远开不败的花,只有花开不败的人生。 特别提示:对答案较活的题要灵活把握,据其接近答案和题意的程度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