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51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铁丝 C.蜡烛 D.木炭 4.农业生产需要合理使用各类肥料.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NH4Cl B.K2SO4 C.KNO3 D.Ca(H2PO4)2 5.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 A.N2 B.O2 C.CO D.CO2 6.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干冰 C.硬水 D.食醋 9.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玻璃 B.合成橡胶 C.生铁 D.陶瓷 10.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9.5﹣10.5) B.菠萝汁(3.3﹣5.2) C.柠檬汁(2.0﹣3.0) D.酱油(4.0﹣5.0) 11.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2 B.核外电子数为24 C.元素符号为Mg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2.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 A.蔗糖 B.食盐 C.食醋 D.小苏打 1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1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16.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中,可行的是( ) A.银 B.金 C.铜 D.锌 17.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D.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18.下列实验方法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NaCl溶液和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验证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A.A B.B C.C D.D 19.已知:2CuO+C2Cu+C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20.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食谱如下.请回答: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鲈鱼、凉拌黄瓜、清炒芹菜 饮品 白开水、酸奶 (1)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合理膳食.副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 (3)健康饮品. ①白开水容易解渴,促进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等功能.白开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和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______. ③酸奶经过发酵,使奶中糖、蛋白质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乳酸等)益于消化,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依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为90,计算式为______. (4)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 ①竹木筷子、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 ②普遍使用的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CaSiO3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5)厨房清洁. ①“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有效成分之一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_. ②利用厨房中______的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 22.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______. (2)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4.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 (1)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铝箔.金属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______. (2)食品包装中填充N2以防腐,其原因是______. (3)饭盒底部有用塑料膜密封的生石灰,使用时需将膜撕掉,倒入水,这时会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彩塑的颜料大都是无机矿物颜料,而且大都为天然矿物颜料.如红色颜料中的朱砂、土红,蓝色颜料中的青金石、石青,绿色颜料中的石绿、氯铜矿,白色颜料中的高岭土、方解石和石膏,黑色颜料中的铁黑.还有一部分无机颜料是人工制造的,如用炼丹术(铅氧化)制成的红色颜料铅丹、人工合成的群青等.有极少量的植物性的有机颜料,如红色颜料胭脂,黄色颜料藤黄等. 天然矿物颜料,在通常条件下都比较稳定.如黑暗潮湿洞窟壁画中的土红和露天常年曝晒壁画中的土红,都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朱砂有不同程度的变暗,色彩及明亮度不如原来艳丽,但色相未变.唯独人造无机颜料铅丹发生严重变色,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铅丹经过转化最终成为棕黑色的二氧化铅(PbO2). 历代应用的大量艳丽的颜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对矿物、植物的综合运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对颜料的科学分析获得了颜料的化学、物理性能,了解了一些颜料褪色、变色、产生病害及胶质老化等问题.为预防颜料变色、保护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土红、朱砂、铅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①Fe2O3②HgS③Pb3O4,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2)敦煌壁画、彩塑的无机颜料的来源有______. (3)模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材料和结构,制作土红、朱砂、铅丹三种颜料的壁画试样,置于湿度90%,同一光照强度210天.下列吸光度﹣波长图象中,表示铅丹在光照前、后数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小资料:吸光度﹣波长图象表示颜料对光的吸收程度. (4)敦煌壁画、彩塑颜料中棕黑色的二氧化铅是由______转化生成的. (5)请你提一条保护壁画、彩塑颜料的建议:______. 26.二氧化钛(TiO2)是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2O3及少量SiO2(不与H2SO4反应且不溶于水)作原料,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FeSO4•7H2O)】,其生产流程如下: (1)加入H2SO4后,发生的反应有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和______. (2)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以TiO2为原料还可以制取金属Ti.请将其中的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TiO2+2Cl2+CTiCl4+______. 27.回收利用废金属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某工厂利用含铜废料(主要含Cu、Zn,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1)溶液A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操作②③均包含过滤 b.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加入过量的固体B和适量的溶液D c.ZnSO4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若想获得ZnSO4晶体,应将溶液F蒸发结晶. 28.下列字母A~F所表示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固体氧化物A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A的俗称是______. (2)固体单质B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气体,其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红色粉末C与气体D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F的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 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的溶液变浑浊.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 ②反应后锥形瓶里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29.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 (1)在装置A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装置B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0.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水,按图连好仪器. (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将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证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的原因是______. (2)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31.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填数字序号),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若要配制20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的KNO3溶液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KNO3的质量为______Kg,主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相当于实验室中基本操作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3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关闭K2,打开K1、K3,当D中出现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充满CO2. (2)C中充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过程中,C中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 (3)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写出改进方案______. 33.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构成. 【提出问题】 发热材料中各主要物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 Ⅰ.铁粉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Ⅱ.活性炭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Ⅲ.食盐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 /min 温度上升值/°C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 对照组 1 0.2 0.1 5 10 58 实 验 组 1 0 0.2 0.1 5 10 0 2 1 0 0.1 5 10 2.7 3 1 0.2 0.1 0 10 4.5 4 10 20 【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2)已知铁粉在一定条件下生锈,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可能是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分析______(填实验编号)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Ⅱ正确. (4)分析实验组4与对照组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Ⅲ正确.请填写表中空缺数据.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实验组1,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6)某同学质疑此实验中忽略了发热材料中的水.你认为分析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证明水的作用. 34.取某食用碱样品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他为NaCl),向样品中加入98.6g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6.2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2)最终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A、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项正确; B、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而是氧,故选项错误; C、铝是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不是铝,故选项错误; D、铁是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红磷 B.铁丝 C.蜡烛 D.木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及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 4.农业生产需要合理使用各类肥料.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NH4Cl B.K2SO4 C.KNO3 D.C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 A.N2 B.O2 C.CO D.CO2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与中毒原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是否可以回收利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都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干冰 C.硬水 D.食醋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C、硬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食醋中含有水、醋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9.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玻璃 B.合成橡胶 C.生铁 D.陶瓷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常见的合金有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 【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C、生铁是铁的合金;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液体肥皂(9.5﹣10.5) B.菠萝汁(3.3﹣5.2) C.柠檬汁(2.0﹣3.0) D.酱油(4.0﹣5.0)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体肥皂的9.5~10.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菠萝汁的pH为3.3~5.2,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柠檬汁的pH为2.0~3.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酱油的pH为4.0~5.0,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2 B.核外电子数为24 C.元素符号为Mg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 A.蔗糖 B.食盐 C.食醋 D.小苏打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胃酸中的酸是盐酸及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要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选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且应选择无毒、无腐蚀性的物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蔗糖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C、食醋显酸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胃酸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碳酸钙、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解答】解:A、碳酸钙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B、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B错.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C对; D、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D错;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2H+ C.H2O D.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中,可行的是( ) A.银 B.金 C.铜 D.锌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题意,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则选择的金属活动性应比铁强,即选择排在铁前面的金属,据此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金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9 D.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点燃时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由方程式可知: A、观察A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中一个氮原子核三个氢原子,故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的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C、丙和丁反应的质量比为(4×14):(6×18)=14:27;故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构成可知,甲和丁的分子都是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微观模拟图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具体的反应进行. 18.下列实验方法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NaCl溶液和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验证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Cl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分离出碳酸钠,且引入了氢氧化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的白磷不能燃烧,可以验证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已知:2CuO+C2Cu+C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的质量,开始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根据发生的反应结合各物质及元素在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应开始发生,故A正确. B.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根据在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c为生成铜的质量,d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d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20.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溶解度为一定温度下,100g水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结合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液变化流程中的条件,判断物质的溶解及所得溶液的状态或组成;由资料中物质A的溶解度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A、根据A物质在30℃的溶解度为41.4g、60℃的溶解度为55.2g,可判断41.4g物质A在25℃时不能完全溶解而在60℃时可以全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溶液③为60℃时100g水溶解41.1gA物质所形成的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9.3%; 溶液⑤为50℃时100g水溶解50.4gA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3.5%;故B不正确; C、综合A、B项分析可知:溶液②⑤为饱和溶液;60℃A的溶解度为55.2g,溶液④为60℃时100g水溶解50.4gA,可判断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根据20℃A的溶解度为37.2g可判断,25℃时37.2gA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综合A、B、C项分析,溶液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而溶液⑤恰好饱和,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液的状态时,要明确溶解度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食谱如下.请回答: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鲈鱼、凉拌黄瓜、清炒芹菜 饮品 白开水、酸奶 (1)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不断运动的 . (2)合理膳食.副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清蒸鲈鱼 . (3)健康饮品. ①白开水容易解渴,促进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等功能.白开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和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 钙 . ③酸奶经过发酵,使奶中糖、蛋白质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乳酸等)益于消化,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依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为90,计算式为 12×3+1×6+16×3 . (4)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 ①竹木筷子、塑料水杯、不锈钢勺子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塑料水杯 . ②普遍使用的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 ,CaSiO3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2 . (5)厨房清洁. ①“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其有效成分之一为氢氧化钠.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 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 ②利用厨房中 食醋 的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盐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据此解答. (2)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六大营养素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通过分子的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 故答为:不断运动的. (2)红烧肉富含油脂;清蒸鲈鱼富含蛋白质;凉拌黄瓜、清炒芹菜富含维生素;故填:清蒸鲈鱼; (3)①白开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故填:钙; ③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填:12×3+1×6+16×3; (4)①竹木筷子属于天然材料、塑料水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勺子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塑料水杯; ②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CaSiO3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16×3)=28:48=7:12;故填:+4;7:12; (5)①“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填: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②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以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故答案为:食醋. 【点评】当今人们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提上了生活的日程,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22.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 石油、天然气 . (2)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该反应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1)石油、天然气;(2)CH4+2O2CO2+2H2O;放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 吸附作用 . (2)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2)根据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会改变,所以反应后的氢氧原子数之比也是2:1,再结合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构成情况与题目中给定的原理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3)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故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 答案: (1)吸附作用; (2)肥皂水; (3)2H2O2H2↑+O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还要通过读题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推导.本题就考查的内容不难,但是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得出结论,相对要难一些,这是一种能力题,同学们要学会读题提取有用的信息. 24.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 (1)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铝箔.金属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 . (2)食品包装中填充N2以防腐,其原因是 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 . (3)饭盒底部有用塑料膜密封的生石灰,使用时需将膜撕掉,倒入水,这时会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3)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解:(1)金属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所以能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故答案为:稳定. (3)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延展性;(2)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3)CaO+H2O═Ca(OH)2. 【点评】“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相关问题,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彩塑的颜料大都是无机矿物颜料,而且大都为天然矿物颜料.如红色颜料中的朱砂、土红,蓝色颜料中的青金石、石青,绿色颜料中的石绿、氯铜矿,白色颜料中的高岭土、方解石和石膏,黑色颜料中的铁黑.还有一部分无机颜料是人工制造的,如用炼丹术(铅氧化)制成的红色颜料铅丹、人工合成的群青等.有极少量的植物性的有机颜料,如红色颜料胭脂,黄色颜料藤黄等. 天然矿物颜料,在通常条件下都比较稳定.如黑暗潮湿洞窟壁画中的土红和露天常年曝晒壁画中的土红,都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朱砂有不同程度的变暗,色彩及明亮度不如原来艳丽,但色相未变.唯独人造无机颜料铅丹发生严重变色,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铅丹经过转化最终成为棕黑色的二氧化铅(PbO2). 历代应用的大量艳丽的颜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对矿物、植物的综合运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对颜料的科学分析获得了颜料的化学、物理性能,了解了一些颜料褪色、变色、产生病害及胶质老化等问题.为预防颜料变色、保护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土红、朱砂、铅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①Fe2O3②HgS③Pb3O4,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③ (填数字序号). (2)敦煌壁画、彩塑的无机颜料的来源有 天然无机矿物颜料、人工制造的无机颜料 . (3)模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材料和结构,制作土红、朱砂、铅丹三种颜料的壁画试样,置于湿度90%,同一光照强度210天.下列吸光度﹣波长图象中,表示铅丹在光照前、后数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小资料:吸光度﹣波长图象表示颜料对光的吸收程度. (4)敦煌壁画、彩塑颜料中棕黑色的二氧化铅是由 铅丹 转化生成的. (5)请你提一条保护壁画、彩塑颜料的建议: 避光、防潮 . 【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无机颜料的来源来分析; (3)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解答; (4)根据人造无机颜料铅丹发生严重变色,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铅丹经过转化最终成为棕黑色的二氧化铅(PbO2)分析解答; (5)根据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颜料会变色来分析. 【解答】解:(1)①Fe2O3、③Pb3O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①③; (2)敦煌壁画、彩塑的无机颜料的来源有天然无机矿物颜料、人工制造的无机颜料;故填:天然无机矿物颜料、人工制造的无机颜料; (3)模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材料和结构,制作土红、朱砂、铅丹三种颜料的壁画试样,置于湿度90%,同一光照强度210天.下列吸光度﹣波长图象中,表示铅丹在光照前、后数据的是C;故填:C; (4)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铅丹经过转化最终成为棕黑色的二氧化铅(PbO2).故填:铅丹; (5)人造无机颜料铅丹发生严重变色,在潮湿、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作用下,铅丹经过转化最终成为棕黑色的二氧化铅,所以要避光、防潮;故填:避光、防潮. 【点评】本题属于一个信息题,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氧化物的概念、颜料的性质变化来分析解答. 26.二氧化钛(TiO2)是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钛酸亚铁,不溶于水)、Fe2O3及少量SiO2(不与H2SO4反应且不溶于水)作原料,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FeSO4•7H2O)】,其生产流程如下: (1)加入H2SO4后,发生的反应有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3)以TiO2为原料还可以制取金属Ti.请将其中的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TiO2+2Cl2+CTiCl4+ CO2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由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加入铁粉,铁粉能与过量的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加入铁粉,铁粉能与过量的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钛、氧、氯、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4、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钛、氧、氯、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0、4、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横线上物质的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Fe2O3+3H2SO4═Fe2(SO4)3+3H2O;(2)Fe+H2SO4═FeSO4+H2↑;(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用钛铁矿作原料制取二氧化钛及绿矾的反应流程,掌握酸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回收利用废金属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某工厂利用含铜废料(主要含Cu、Zn,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1)溶液A中的溶质是 硫酸铜和硫酸锌 (写出所有可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操作②③均包含过滤 b.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加入过量的固体B和适量的溶液D c.ZnSO4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若想获得ZnSO4晶体,应将溶液F蒸发结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转化流程可知,Cu、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解答】解:通过分析转化流程可知,Cu、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所以 (1)由分析可知,溶液A中含有Cu、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 (2)a.操作②和③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故为过滤操作,故正确; b.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加入过量的固体B和适量的溶液D,故正确; c.ZnSO4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说明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若想获得ZnSO4晶体,应将溶液F蒸发结晶,故正确; 故答案为: (1)CuSO4、ZnSO4;(2)ab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28.下列字母A~F所表示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固体氧化物A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A的俗称是 生石灰 . (2)固体单质B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气体,其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 (3)红色粉末C与气体D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4)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F的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 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的溶液变浑浊.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Ca(OH)2+CO2═CaCO3↓+H2O . ②反应后锥形瓶里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Cl、CaCl2或CaCl2 (写出所有可能).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氧化钙,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于生成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所以A是氧化钙,然后结合题意进行验证即可; (2)考虑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3)考虑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 (4)考虑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解答】解:(1)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氧化钙,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于生成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生成的氢氧化钙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的俗称是生石灰; (2)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气体,其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根据“红色粉末C与气体D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则推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4)①烧杯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②反应后,如果稀盐酸恰好和碳酸钙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钙,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故答案为:HCl、CaCl2,或CaCl2. 故答案为: (1)生石灰.(2)C+O2CO2.(3)3CO+Fe2O32Fe+3CO2. (4)①Ca(OH)2+CO2═CaCO3↓+H2O.②HCl、CaCl2或CaCl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猜想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只要合理即可. 29.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 (1)在装置A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在装置B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书写方程式;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考虑固液发生装置,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水,按图连好仪器. (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将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证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的原因是 松开手后温度降低,气压变小 . (2)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3)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70 mL.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松开手后温度降低,气压变小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 (3)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考虑; 【解答】解: (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将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证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气管内有液柱的原因是松开手后温度降低,气压变小; (2)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所以空气体积是100mL,所以氧气占着20mL,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20mL=70mL; 故答案为: (1)松开手后温度降低,气压变小; (2)4P+5O22P2O5; (3)70.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要认真把握.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1.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③②⑤ (填数字序号),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 (2)若要配制20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的KNO3溶液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KNO3的质量为 14 Kg,主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相当于实验室中基本操作的 ④①③ (填数字序号).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⑤.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需KNO3的质量为200Kg×7%=14kg. 配制200K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的KNO3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硝酸钾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主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④①③. 故答案为:(1)③②⑤;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2)14;④①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与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关闭K2,打开K1、K3,当D中出现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充满CO2. (2)C中充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此过程中,C中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由大变小又变大 . (3)小组同学发现此实验有不足,请你指出一处,写出改进方案 没有进行对比实验;将注射器中的5mL水压入到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实验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压强变化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内压强减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当观察到装置D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故填: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填:2NaOH+CO2═Na2CO3+H2O;由大变小又变大; (3)该实验没有进行对比实验,是不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造成的;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内压强减小,所以实验方案是:将注射器中的5mL水压入到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实验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故填:没有进行对比实验;将注射器中的5mL水压入到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实验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的性质,同学们要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能做好此题. 33.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构成. 【提出问题】 发热材料中各主要物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 Ⅰ.铁粉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Ⅱ.活性炭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Ⅲ.食盐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 /min 温度上升值/°C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 对照组 1 0.2 0.1 5 10 58 实 验 组 1 0 0.2 0.1 5 10 0 2 1 0 0.1 5 10 2.7 3 1 0.2 0.1 0 10 4.5 4 10 20 【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水和氧气并存 . (2)已知铁粉在一定条件下生锈,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可能是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6H2O+3O2=4Fe(OH)3 . (3)分析 2 (填实验编号)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Ⅱ正确. (4)分析实验组4与对照组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Ⅲ正确.请填写表中空缺数据.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实验组1,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不同意,实验1的目的是想证明没有铁,活性炭和食盐与水混合不会放热 . (6)某同学质疑此实验中忽略了发热材料中的水.你认为分析 3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证明水的作用.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与水和氧气并存; (2)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填:4Fe+6H2O+3O2=4Fe(OH)3; (3)要证明活性炭能加速铁的锈蚀,则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除了活性炭,其余应该都是一样的,故应该是2组与对照组比较,故填:2; (4)要证明食盐能加速铁的锈蚀,则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除了食盐,其余应该都是一样的,故数据为:1;0.2;0;5; (5)进行实验1的目的是想证明没有铁,活性炭和食盐与水混合不会放热,故填:不同意,实验1的目的是想证明没有铁,活性炭和食盐与水混合不会放热; (6)实验3与对照实验比较,可以证明水的作用,故填: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铁锈蚀因素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34.取某食用碱样品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他为NaCl),向样品中加入98.6g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6.2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4.4 g. (2)最终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计算解决. 【解答】解:(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2g+98.6g﹣106.2g=4.4g;故填:4.4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 y=11.7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7g+(12g﹣10.6g)=13.1g 答:最终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3.1g.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固体混合物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