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初三中考化学关于酸碱盐反应中的过量问题归纳
课 题 酸碱盐反应中的过量问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酸碱盐实际实验过程中的过量和不足意识 例题A 滤液 X 溶解、过滤 加AgNO3溶液 1.A是一包白色固体,其成分是NaCl和少量难溶于水的杂质。 X中肯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NaNO3,NaCl或AgNO3 ,NaCl + AgNO3 → NaNO3+ AgCl↓ 高温煅烧 A + Na2CO3溶液 B C 无色溶液D A + 澄清石灰水 例2、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式量为100. (1)用化学式表示:A ;B 。 (2)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考查利用碳酸钙高温分解;可溶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酸碱盐的相互反应等知识进行物质的推断。】 答案:(1)A、CaCO3,B、CaO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NaOH ; NaOH和Na2CO3 ; NaOH和Ca(OH)2 (本格共3分) 15 例3.在研究酸和碱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演示实验]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溶液,若观察到 (14) (实验现象),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 [提出问题] 是否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①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温度明显上升。 测量温度变化可以证明稀硫 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方案② 出现白色沉淀 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 请你评价上述两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案① : (16) 。 方案② : (17) 。 [拓展实验] 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测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20℃)如图所示:从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18) 。由图示分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19)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到t2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20) 。 答案:(14)红色褪去 (15)H2SO4+2NaOH→Na2SO4+ 2H2O (16)正确,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17)不正确,稀硫酸和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 (18)溶液酸性减弱(1分),t1时变为中性(1分)(溶液有酸性逐渐变成中性) (19)溶液pH变大, t1时pH=7(依据是可测量的值pH变化) (20)NaOH、Na2SO4。 15 蒸发 Ⅱ加入过量的 稀硫酸、操作b Ⅰ加入过量的 金属X ,操作a 含FeSO4、CuSO4的废液 金属混合物 滤液1 滤液2 金属 晶体 例4.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a、b的名称是 (51) ,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52)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3) 。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54)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55) 。 (3)滤液1与滤液2的组成是否完全相同, (56) 。混合在一起蒸发对获得晶体纯度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57) 。 答案: 27 51 过滤 1分 52 难溶物质 1分 53 Fe+H2SO4 → FeSO4+H2 1分 54 加锌会引入新杂质,得不到硫酸亚铁晶体 1分 55 使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1分 56 不同 1分 57 硫酸不会结晶出来 2分 “没有影响”给1分,理由给1分 练习 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坐用NaCl固体(含有杂质CaO)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 ①写出适量HCl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 ②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 (7) 。沉淀C的化学式是 (8) 。 ③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9) 15 ,其作用是 (10) 。 答案:(6)HCl+2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7)除去溶液A中的Ca(OH)2 (8)CaCO3 (9)玻璃棒 加速溶解 2、波尔多液是预防植物病虫害的一种保护剂,它 是 由 硫 酸 铜 、 生 石 灰 和 水 配 制 而 成 ,配制方法如下:生石灰加水后形成的石灰乳温度降到室温以后,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边倒边用木棒剧烈搅拌,即成天蓝色的波尔多液。 (1)配制波尔多液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2)若石灰乳未冷却到室温可能引起的后果 (3)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简便方法检验波尔多液配制得恰好 操作步骤 现象与结论 (与步骤关联得分) 方法一 ① 方法二 ② 答案: 15 3.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Cu(OH)2的制各实验。他们具体操作是:1、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并滴入稀硫酸;2、为加快反应,将反应物进行了加热;3、停止加热后,向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1)请写出操作1、3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实验未获得预期结果,出现了意外现象。请你帮他们一起找出原因。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现象一:试管中未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二: 1、试管上端出现黑色絮状沉淀试管中下端出现黑色沉淀 资料显示:Cu(OH)2CuO+H2O 分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后的反思交流,要使实验获得成功,必需注意反应物_________和化学反应___________。 (4)请重做一次实验,要求只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没有其他现象。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5)向有NaOH 2 mol的该溶液中滴入l滴酚酞试液,再与含CuSO4 2 mol的该溶液充分混合,静置后上层溶液呈___ _色。 (6)Cu与稀硫酸不能直接反应,但滴加H2O2溶液并加热,能生成水和一种蓝色溶液。该溶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溶液(除酚酞外)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的话,温度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 。 (4)使10ml氢氧化钠恰好中和,需要加溶有0.1mol硫酸的稀硫酸,求该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多少g?(列式计算) 15 答案:(1) 自己写 (2)H2SO4、Na2SO4;Na2SO4(2分) (3)先升高后降低 (4)8g 5.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下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个烧杯中溶质可能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物质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46℃ 54℃ 54℃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__________(填烧杯编号)。 答案: 6.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5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稀盐酸,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甲组要完成测定实验,还缺少的数据是(32) ,判断是否恰好反应必须用到的试剂是___(33)_____。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 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34) ,溶液M中的溶质是 (35) 。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右上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36)_____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要求列式计算) 答案: 7.为测定一瓶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Na2SO4、 NaCl、 Na2CO3中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滴加稀硝酸 ④ 加硝酸银溶液 过滤③ 白色沉淀B 沉淀完全溶解 滤液A 沉淀不溶解 白色 沉淀C 加过量硝酸钡溶液 操作① 过滤① 加足量稀盐酸 ② 混合溶液 ①操作①的名称: ,写出滤液A溶质 (化学式); ②混合溶液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 ① 实验中选择加入硝酸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钡溶液的原因是 。 答案:51.⒂过滤,⒃ NaCl、Ba(NO3)2、NaNO3 (2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⒄NaCl 、Na2CO3答全1分,⒅Na2SO4。 ⒆防止对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15 8.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2CO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滤液C中的溶质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答案:(1)氢氧化镁;C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钡;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增加;氯化钾 9..粗盐中常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粗盐提纯得到氯化钠晶体的流程如下。 粗盐 水 溶解 除杂Ⅰ 除杂Ⅱ 氢氧化钠 除杂Ⅲ 溶液 操作X 氯化钠 晶体 试剂M 试剂N 不溶物 后续操作 ① 为了使杂质能够完全被除去,对所加入试剂的量的要求是 (7) 。 ② 操作X是 (8) 。 ③ 加入试剂N可以除去的杂质是 (9) ④ 后续操作是 (10) 答案:(7)过量 (8)过滤 (9)CaCl2、BaCl2 (10加入过量稀盐酸,然后蒸发,结晶 15 10.为验证并除去食盐晶体中含有少量的Na2CO3和Na2SO4两种杂质,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食盐晶体 样品溶液 +过量A溶液 溶液甲 气体 +过量B溶液 操作1 沉淀1 溶液乙 +适量Na2CO3溶液 气体 沉淀2 NaCl溶液 操作2 请回答: (1)食盐晶体中加入A溶液是 ;操作1是利用 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 (2)溶液乙中含有的溶质是 。沉淀2是 物质。 (3)利用此实验方案所得的NaCl晶体质量比样品中NaCl晶体质量 。(填“多”或“少”) (4).为了测定50克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实验探究小组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除去混合液中的碳酸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a (填化学式) 步骤(二):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为了使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在上述滤液中应加入 作为指示剂,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震荡,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这时反应掉含氯化氢为0.2mol的稀盐酸,则50克原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1)(1)稀HCl ;过滤 (2)NaCl、BaCl2、HCl ; BaCO3. (3)多 (4)(一)NaOH、NaCl和CaCl2三种 (二)无色酚酞 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设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 HCl + NaOH=NaCl+H2O 1 1 0.2mol X 1:1=0.2mol:X X=0.2mol 则50g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2mol*40g/mol=8 15 11.双休日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 0 0.01 n (CaCl2)/mol 溶液,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拓展应用】小丽想测定这瓶变质的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现取20g 待测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CaCl2物质的量的关 系如图所示。 (1)B点处所得溶液中溶质有 。 (2)求待测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53.【提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或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变红色 只产生白色沉淀,酚酞不变色 【实验反思】 ①、② 【拓展应用】 (1)NaCl、Na2CO3、NaOH(全对给1分) (2)设样品中含Na2CO3为Xmol Na2CO3 + CaCl2→2NaCl + CaCO3↓ 1mol 1mol Xmol 0.01mol X=0.01mol Na2CO3质量分数=×100%= 5.3% 15 12.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 答案:(1)化合反应 (2)Fe (3)铜+氧=氧化铜 方程式自己写 (4)铁与反应②中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13.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和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产生的废液处理想出可行的方法 。 答案: 15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滴有酚酞) 碳酸钠溶液 石灰水 CO2 氢氧化钠溶液 甲 乙 丙 14.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甲实验中加入指示剂酚酞的目的是 ; (2)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小刚脱口而出“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小刚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 于是同学们对废液的成分展开讨论和探究: 滴加盐酸的质量 生 成 气 体 的 体 积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外还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同学们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后,向滤液中逐滴加入 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中,含有 ; 没有 ,理由是 答案: (1) 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3)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4) 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呈碱性 肯定有: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呈碱性 NaCl、CaCO3 可能有:NaCl、CaCO3 Ca(OH)2、NaOH、CaCl2、Na2CO3 含有:Ca(OH)2、NaOH、CaCl2、Na2CO3 NaOH、Na2CO3 没有:NaOH、Na2CO3 Ca(OH)2、CaCl2 Ca(OH)2、CaCl2 理由是:如图可知,在滤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2CO3,由于Na2CO3的存在一定没有Ca(OH)2、CaCl2存在. 如图可知,在滤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Na2CO3,由于Na2CO3的存在一定没有Ca(OH)2、CaCl2存在. 15 15.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 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 + Fe→3FeCl2 和 (12) , 涉及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和 (13) 。 ② 过滤是将混合物进行分离,被分离的物质需满足的条件是 (14) 。 ③ 滤渣的成份有 (15) ,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 ④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17) 。 答案:(12) Fe + CuCl2→FeCl2+Cu (13) 化合 (14) 固体和液体 (15) Fe、Cu(或铁、铜) (16)2HCI + Fe→FeCl2 + H2↑ (17) FeCI3、Cu或FeCl2、Cu (2分) 16、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Zn(NO3)2和AgNO3,未回收金属Ag,设计了下列方案: 加入过量A 过滤 废液 足量稀硫酸 过滤 滤渣B 滤液 Ag 气体C ZnSO4溶液 B中含有 ,气体C是 。 【考查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原理,还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答案: 48、Zn、Ag(2分,写对一个得1分),H2 过量CaCl2溶液 混合物溶解(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CO3) 蒸发 溶液 沉淀A 固体物质B 17、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5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 。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aCO3 (2)过滤 (3)NaCl、CaCl2(共2分;答1~2个,每答对一个得1分;超过2个的,每答错一个扣1分)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18.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19.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5 实验一: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M是 (7) ,操作N是 (8) 。 ②加入饱和石灰水后生成沉淀的发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 。 实验二:为确定上述反应后滤液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I.测定滤液的pH; II.取样,滴加稀盐酸, III.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Ⅳ.取样,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 ③上述步骤对分析滤液成分没有必要的是 (10) 。 ④若III中观察到有自色沉淀产生,则滤液的成分是 (11) ;若无明显现象,实验一中所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能会 (12)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53. (7)过滤;(8)称量;(9)Na2CO3 + Ca(OH) 2 CaCO3↓+ 2NaOH; (10) Ⅰ、Ⅳ(2分);(11)氯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12)偏小或无影响(2分)。 20选择“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③回收可利用的资源,如旧手机中的金属。手机机芯中含有铜、金、银等。写出银的化学式 (1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金属铜的流程图: Ⅰ.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1) ; Ⅱ.溶液A的溶质组成是 (12) ; Ⅲ.在固体B中加入过量的 (13) 溶液,再通过 (14) 的分离方法得到金属铜。 参考答案: 40 .A 46 .B 48.Ⅰ.CuO+2HCl→CuCl2+H2O Ⅱ. CuCl2 HCl Ⅲ. HCl或CuCl2 ; 过滤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