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古诗词阅读课外
2012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课外 1.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2(2012浙江丽水)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2012浙江嘉兴)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 ,植物 ▲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4、(2012山东滨州) 三、阅读(共37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5、(2012浙江台州)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6. 田家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2012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8、(2012湖南株洲)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9、(2012江西)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来源:Z+xx+k.Com]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10. (一)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11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来源:学科网]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2分) 12 阙 题①(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13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4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5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2012甘肃兰州)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1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17、(2012江苏泰州)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18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 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 (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 19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0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2. 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 的特点。(3分) 3.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1晚春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21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22秋夜曲(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23 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3、(2012广东肇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7~8小题。(5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3分) 24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 25。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26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7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7、(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 一、6.阅读元好问的诗歌,回答问题。 慷慨歌谣传不绝, 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土默川。 (2)诗中说的这首“慷慨歌谣”指的是( )(2分) A.白居易《观刈麦》 B.北朝民歌《敕勒歌》 C.王维《使至塞上》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对元好问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热情赞美了中州的英雄气概。 B.诗歌评价这首“慷慨歌谣”:慷慨、质朴天然、有英雄气概。 C.诗歌描绘了一幅中国北方草原的天然图景,展现了草原的独特魅力。 D.诗歌表现了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8登西楼怀汤损之 陈允平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杨流水绕宫墙。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____的心青。 29舟行[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3. 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30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