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提纯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提纯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 ‎ 专题五 科学探究 ‎5.3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提纯(2013年版)‎ ‎【中考导航仪】‎ 中考说明 ‎①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及盐酸、硫酸、碳酸盐和铵盐。 ②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③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及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④较简单地了解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方法。‎ 解读考纲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 ‎ 考情回顾 ‎(江西省)‎ 考点 年份 情况统计 物质的检验 ‎2012年21题8分实验题 以实验操作模拟考试为背景考查物质的鉴别 ‎2009年8题2分单选题 以购买黄金项链为背景检验物质的真伪 物质的推断 ‎2012年19题8分填空题 考查物质的转化&推断 ‎2011年21题5分填空题 考查物质的转化&推断 ‎2010年21题6分填空题 考查物质的转化&推断 物质的分离&提纯 ‎2012年13题3分选填题 考查物质的除杂和溶液酸碱度的检验 ‎2011年15题2分填空题 考查物质的除杂 命题预测 本专题要求掌握物质鉴别和鉴定的分析方法及解答要领。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是常见气体的鉴别和常见离子的鉴定。推断题是中考中必考的综合题,推断题的形式多样,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多是框图推断题。题型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分值约6分。‎ ‎【温馨提示】物质推断的解题思路 原题 审析 ‎↑‎ 阅读信息 联系知识 认真辨析 深挖细找 反复推敲 推理判断 ‎↑‎ 逆推法 顺推法 讨论法 筛选法 明显条件 隐含条件 找准突破口 ‎↑‎ 解题依据 性质特征 现象特征 反应特征 结论←—验证 解题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筛选,并非见到某现象就能直接准确地判断出物质成分,而是要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现象,寻找最为明显的,最易判断的信息,即解题的关键点,再以此为突破口,由此及彼,逐一分析推理。‎ 解题的关键就是找准突破口,它可能是物质的一个特性,也可能是一个特征性的实验现象等等,找突破口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深刻理解和准确的记忆,要靠平时学习时的细心和积累。解题的方法如下: ‎    ‎ ‎ ‎【教材放大镜】‎ 知识点一: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O2‎ 将 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木条 。‎ H2‎ 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 色,烧杯内壁有 生成。‎ CO2‎ 将气体通入到 中。‎ 澄清石灰水变 。‎ CO ‎(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 ,再将产生气体通入 中。‎ ‎(1)火焰呈 色,澄清石灰水变 。‎ ‎(2)灼热的氧化铜变 色,石灰水变 。‎ CH4‎ 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 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 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 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 空气 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木条燃烧程度 。‎ N2‎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内,再倒少量澄清石灰水。‎ 燃着木条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NH3‎ 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变蓝色 水蒸气 把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白色)‎ 硫酸铜变蓝色 HCl 把气体通入含稀HNO3的AgNO3溶液中 产生不溶性白色沉淀 ‎2、酸、碱、盐的检验 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硫酸及 可溶性 硫酸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①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②有 色沉淀产生,且该沉淀 稀硝酸。‎ 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①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②有 色沉淀生成,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碳酸盐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 ‎①加入几滴稀盐酸,‎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生成,‎ 且该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 酸性 溶液 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 ‎①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 色。‎ ‎③pH 7。‎ 碱性 溶液 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 ‎ ‎①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 ‎②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③pH 7。‎ ‎3、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⑴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⑵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及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 ,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 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 ,其次是 ,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是 。组成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是 。‎ ‎②具有特征结构的微粒: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 ,核内一般无中子的原子 ,阳离子仅为一个质子的微粒 ,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 。‎ ‎③具有明显颜色特征的重要物质 ‎ 颜色 常见物质 黑色 MnO2、CuO、Fe3O4、C、铁粉 紫黑色 KMnO4‎ 蓝色 含Cu2+溶液、CuSO4•5H2O【硫酸铜晶体】、Cu(OH)2、液态O2(淡蓝)‎ 红色 Cu(紫红)、Fe2O3(红棕色)、HgO、红磷P(暗红)‎ 红棕色 NO2‎ 红褐色 Fe(OH)3‎ 黄色 含Fe3+溶液、黄金(Au)、硫磺(单质S)‎ 绿色 含Fe2+溶液(亚铁盐溶液)(浅绿)如:FeCl2等、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黄绿色 Cl2‎ 白色 能溶于水:P2O5、MgO、NaOH、Ca(OH) 2、NaCl、KClO3固体、无水CuSO4‎ 难溶于水能溶于酸:Mg(OH) 2、Al(OH) 3、BaCO3、CaCO3‎ 难溶于水不溶于酸:AgCl、BaSO4‎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有臭鸡蛋气味:H2S ‎ ‎④具有特殊现象的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光且产生白烟的是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 ;在空气中产生白色酸雾,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 ;易自燃、有剧毒,难溶于水的物质 。‎ ‎⑤火焰的颜色(略)‎ 知识点二: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所含离子 颜色 例如 含Cu2+的溶液 蓝色 CuSO4溶液、 CuCl2溶液、 Cu(NO3)2溶液等 含Fe2+的溶液 浅绿色 FeSO4溶液、FeCl2溶液、Fe(NO3)2溶液等 含Fe3+的溶液 黄色 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溶液等 KMnO4溶液 紫红色 ‎2、几种常见离子的鉴定 离子 鉴定 H+‎ ⑴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无色酚酞 ;‎ ⑵酸溶液中的H+ 与锌等反应,有可燃性气体产生。【或滴加碳酸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 ⑶用pH试纸进行鉴别。‎ OH-‎ ⑴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使无色酚酞变 ;‎ ⑵可溶性铜盐或可溶性铁盐,有蓝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生成。‎ ⑶用pH试纸进行鉴别。‎ Cl-‎ 取待测物质加入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仍有 存在,则证明含有Cl-‎ SO42-‎ 取待测物质加入 溶液(或 溶液)和稀硝酸,如果仍有 存在,则证明含有SO42-‎ CO32-、HCO3-‎ 在待测物质中滴加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或HCO3-‎ Cu2+‎ 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Fe3+‎ 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a2+‎ 滴入Na2CO3溶液,再滴入稀HCl,若生成白色沉淀,后又冒无色无味气泡,则有Ca2+‎ NH4+‎ ⑴取待测物质加 研磨,若有 产生,则证明含有铵根离子,化学反应为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⑵取待测物质于试管加 溶液反应,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 知识点三:物质的分离&提纯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物理方法 磁吸法 有铁存在,则可分离铁 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用磁铁分离)‎ 过滤法 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只去除不溶性杂质);‎ 水的净化 结晶法 蒸发 ①分离溶质与溶剂 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海水晒盐 降温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化学方法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Na2SO4中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至无气泡为止:‎ Na2CO3+ H2SO4=Na2SO4+ CO2↑+ 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至无沉淀为止:‎ Na2SO4+ BaCl2==BaSO4↓+2NaCl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除Fe SO4中的Cu SO4,可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CuSO4+Fe==Cu+Fe 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硫酸,再过滤:‎ CuO+ H2SO4==CuSO4+ H2O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热:‎ 转化法 将杂质用化学反应转为主分 除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O+CuOCu+CO2‎ ‎【温馨提示】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增: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增加新杂质;‎ ②不减: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减少被提纯物,或者说被提纯物不能变成其他物质;‎ ③易分:通过操作后,各成分易于分离(如可以通过过滤,除去多余的杂质)。‎ ‎■重点疑点讨论 ‎1.解答物质鉴别题的原则是什么? 应从最简的方法,用最少的试剂,取得最明显的现象加以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正确的最佳鉴别效果。 ‎2.解答鉴别题的步骤如何? 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许溶液(固体取少许配成溶液)。(2)加入少量试剂。(3)观察实验现象。(4)判断检验结论。(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某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溶液一定是硫酸溶液吗?‎ ‎②某盐溶中滴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盐溶液一定是硫酸盐溶液吗?‎ ③某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AgCl吗?该溶液一定是盐酸溶液吗?‎ ‎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 ‎ ‎ ‎ ‎ ‎ ‎ ‎ ‎ ‎ ‎【考点新突破】‎ 击破考点一: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 例题1: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⑴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⑶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中,没有学过能直接证明一氧化碳存在的方法。要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必须依靠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根据图示装置应该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和反应作为核心。用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从而间接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在已知的混合气体中,氢气对实验无影响,可以不必考虑。二氧化碳则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因此,必须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发生前除净二氧化碳,显然A装置起的是这个作用。但A装置是否除净了二氧化碳还需要进一步检验,B装置所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解答]⑴氢氧化钙溶液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净;⑵D中石灰水浑浊而B中石灰水澄清;⑶将尾气点燃。‎ 例题2: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分析]不用其它试剂要将几种溶液一一鉴别,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特性(颜色、气味等)物质存在,这类题可先将特征物质检出,然后再用该物质做试剂,逐一对其它待检物质进行通检。第二类是没有特征物质存在,一般采用两两混和法,辅助加热法等。都是固体粉末的也可采用水溶法。本题属第一类。本题的四种溶液,只有Cu(NO3)2溶液为蓝色,其它溶液均无色,可通过观察颜色,先将Cu(NO3)2鉴别出来。分别再取少量未鉴别的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因只有MgCl2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第三步把MgCl2鉴别出来。最后剩余溶液为K2SO4。‎ ‎[解答]选D。‎ 例题3:某淡黄色单质A的粉末与一种灰黑色的单质B的粉末混合后,用灼热的玻璃棒迅速与其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化合物C(B显+2价);A、B可在一种无色气体单质E中燃烧,A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B在E中燃烧,火花四溅,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G。 ‎(1)写出C、E、F、G的名称:C 、E 、F 、G  ‎(2)写出四个可以生成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③ ;④ 。‎ ‎[分析]解题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筛选,并非见到某现象就能直接准确地判断出物质成分,而是要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现象,寻找最为明显的,最易判断的信息,即解题的关键点,再以此为突破口,由此及彼,逐一分析推理。解题的关键就是找准突破口,它可能是物质的一个特性,也可能是一个特征性的实验现象等等,找突破口需要对化学知识有较深刻理解和准确的记忆,要靠平时学习时的细心和积累。解题的简单方法如下: 原题 审析 ‎↑‎ 阅读信息 联系知识 认真辨析 深挖细找 反复推敲 推理判断 ‎↑‎ 逆推法 顺推法 讨论法 筛选法 明显条件 隐含条件 找准突破口 ‎↑‎ 解题依据 性质特征 现象特征 反应特征 结论←—验论 ‎    击破考点二: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例题4: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正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并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进行蒸发结晶,观察现象;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解答]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正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因为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故A错误; 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进行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说明为该液体为蒸馏水,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B正确;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评价]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其应用;了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 击破考点三:物质的分离&提纯 例题5: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在横线上填写分离方法。‎ ‎ (1)用浑浊的石灰水得到澄清石灰水 ; (2)用海水晒盐 ;‎ ‎ (3)石油分离为汽油、柴油沥青等 ; (4)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 ‎[分析]不同状态的混合物采取不同的方法。 (1)固一液分离,用过滤; (2)液体中得到固体,可用结晶; ‎ ‎ (3)石油是多种不同沸点的有机物组成的,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铁比铜活泼,铁有磁化作用,故可用磁铁吸离,也可用酸处理后再过滤。‎ ‎[解答] (1)过滤;(2)结晶;(3)蒸馏;(4)磁铁吸引;酸处理后再过滤。‎ ‎[评价]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要注意常用分离方法的使用,同时要分清分离与除杂提纯是两个不同的操作要求。‎ 例题6:用化学方法除去下表第I栏内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请分别从第Ⅱ、Ⅲ栏内选取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在对应的答案栏内。 ‎ Ⅰ.物质 Ⅱ.除杂剂和操作 Ⅲ.反应类型 答案 ‎①CuO固体(Cu)‎ A.高温煅烧 B.氧气,加热 C.盐酸,蒸发 D.铜粉,过滤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①‎ ‎②CaO固体(CaCO3)‎ ‎②‎ ‎③CuNO3溶液(AgNO3)‎ ‎③‎ ‎④NaCl(固体NaOH)‎ ‎④‎ ‎[分析]除杂就是将不纯物中的杂质除去,也叫提纯。在实际的除杂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尤其应当注意,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除杂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最好能将杂质转变成被提纯物质;b.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难分离的物质;c.杂质反应后原物质或生成的物质容易分离。提纯的方法很多如。过滤法、蒸发法、沉淀法、化气法置换法、加热法、吸收法、转化法等。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可判断:CuO中的Cu杂质最好转化为CuO,则可选择II中的B,对应的Ⅲ为b;同理②③④中的除杂都考虑将杂质转变成被提纯物质,则②选A、c,③选D、a,④选C、d。‎ ‎[解答]①B、b ②A、c ③D、a④C、d ‎[评价]本题考查除杂和提纯物质,解决这类题要分析对比杂质与被提纯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别,再结合除杂的原则,才能解决问题。弄清题意,注意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区别,分清除去、分离、逐一分离的区别和涵义,也是解题的关键。一般要先除杂后分离,同时要考虑步骤最简、操作最简,不污染环境或污染最小等。‎ ‎【中考练兵场】(总分109,自我测试 分,正确率百分比 %)‎ ‎1.(2分)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  A. 用适量的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  B.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来源:学科网]‎ ‎  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2.(2分)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 Na2CO3‎ X Na2SO4‎ AgNO3‎ 白色 沉淀 白色 沉淀 白色 沉淀 ‎ A.pH试纸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溶液 D.带火星的木条 ‎3. (2分)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4. (2分)如右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溶液发生反应 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 A.HNO3或KNO3‎ B.HCl或H2SO4‎ C.BaCl2或CaCl2‎ D.NaOH 或Ca(OH)2‎ ‎5. (2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6. (2分)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KCl → KNO3 B. Fe(NO3)2 →AgNO‎3 C.SO3 → Na2SO4 D.H2→Cu ‎7. (2分)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 ‎8.(2分)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1、KCl三种化肥的过程,‎ 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9.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B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C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D 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 水或小木条 ‎10. (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11. (2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 被鉴别的物质 选用试剂 A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B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无色酚酞 C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D 硬水与软水 ‎12.(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待区分的物质 区分方法一 区分方法二 A 锦纶和羊毛 观察颜色 点燃,观察灰烬 B 黄铜和焊锡 加入硫酸镁溶液 比较硬度 C 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颜色 D 厕所清洁剂(含HCl)‎ 和炉具清洁剂(含NaOH)‎ 加入酚酞溶液 加入小苏打 ‎13.(2分)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 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羊毛纤维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14.(2分)丰富的化学知识能帮你识别伪劣商品,下列“打假”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假商品 假戒指 假药 假化肥 假羊毛衫 替代 产品 用铝制作戒指代替银戒指 用BaCO3代替 BaSO4做钡餐 用氯化铵代替尿素 用合成纤维代替 羊毛 鉴别 方法 用盐酸浸泡观察是否有气泡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与氢氧化钠混合 研磨闻味 点燃观察现象 并闻味 ‎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NaCl溶液 Na2CO3‎ 滴加适量的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Cl KClO3‎ 将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 D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6. (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反应类型 A H2O(H2O2)‎ 足量MnO2‎ 分解反应 B Ca(OH)2(CaO)‎ 适量稀盐酸 化合反应 C CO2(CO)‎ 足量CuO 置换反应 D CuO(Cu)‎ 足量O2‎ 复分解反应 ‎17. (2分)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7‎ ‎3‎ A B C D 溶 质 的 质 量 ‎/g 生石灰的质量/g ‎0‎ Mg ‎0‎ ‎ 氯 化 镁 质 量 ‎/g 稀盐酸质量/g MgO 受热时间/s ‎0‎ 物 质 总 质 量 ‎/g 水的质量/g ‎0‎ pH ‎18. (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 ‎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19. (3分)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紫色石蕊试液 C 软化硬水 煮沸 D 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 ‎20.(4分)化学小实验是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 ‎(1)图1中将10ml红墨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ml。其微观原因: ;‎ ‎(2)图2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3)图3中1、3孔的现象是 ,该实验目的是探究 。‎ ‎21. (5分)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只写一种).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填序号).‎ A.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NaOH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则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22.(6分)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则C的化学 式是 ,E的用途可能是 ,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23. (4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 ‎(1)该同学验证三种气体一定存在.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应是:‎ 混合气体→  →  →D→  →  (填A、B、C或E);‎ ‎(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3)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4分)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氧化铜、硝酸钡溶液、碳酸钾溶液、镁条中的一种物质.其中A形成浓溶液后有强烈的腐蚀性,B为单质,C为黑色粉末,D中的溶质为草木灰的成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五种物质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并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用短线“——”相连接;‎ ⑵写出A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 ‎25. (4分)在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中,甲、乙是两种单质,A~G是化合物,其中 A、B是氧化物,G是一种钠盐,“→”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 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 ;‎ ⑵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6. (6分)右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来 ⑴溶液X是 (填“酸”、“碱”、“盐”),试剂A的名称是 。‎ ⑵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⑶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 ⑷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5分)如右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请回答:‎ ⑴G的化学式为 ,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 ⑵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28. (5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 ⑵B的化学式为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如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9. (8分)小丽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专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淸石灰水.‎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 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   ‎ C中 ‎ A中物质是食盐水 B中物质是浠盐酸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小丽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⑵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   (填离子符号).‎ ‎【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 ‎30. (5分)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⑵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 ‎(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   ;‎ ⑷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 ⑸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 ‎31. (5分)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 ⑴实验中,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若B中澄清石灰水出现 现象,‎ 则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或 。‎ ⑵若混合气体中含有CO,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 。‎ ⑶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32. (9分)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 ‎ ‎ ‎ ‎ ‎ ‎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 ‎【知识网络图】‎ ‎1.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 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H2‎ 在试管口点火 纯H2点燃,有浅蓝色火焰,轻微“噗”的声音 不纯H2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 O2‎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入容器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O2‎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容器中,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几种酸、碱、盐的检验方法 物质 试剂 现象 酸(H+)‎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碱(OH-)‎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碳酸盐 盐酸,澄清石灰水 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铵盐 浓NaOH溶液或熟石灰,红色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和鉴定。鉴别是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区分开来的操作。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成分。‎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及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请总结你认为最重要的三点收获)‎ ‎ 1. ‎ ‎ 2. ‎ ‎ 3. ‎ ‎【问题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 1. ‎ ‎ 2. ‎ ‎ 3. ‎ ‎【错题整理】请将易错题处理如下:“分析错因→重新审题→写出解题过程→总结知识点→获得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反思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