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含解析2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8分)‎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可用于清洗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 ‎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4.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均一致的是(  )‎ A.CO 水煤气一氧化碳 B.CH3OH 酒精乙醇 C.CaO 消石灰 氧化钙 D.NaOH 火碱氢氧化钠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以用做工业除雪剂 B.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得到l00mL酒精溶液 D.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7.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200g 水 B.加入200g 水 C.加入400g 水 D.加入40g 氯化钠 ‎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 A.NaOH、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 ‎9.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参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是中性物质 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吃松花蛋(碱性)一般添加食醋去除涩味 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1.某气体可能由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一定是纯净物 B.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最多只有2种 D.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最多3种 ‎12.有失去标签的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述的实验和结论推出“C+D”的实验现象(已知碳酸银难溶于水)是(  )‎ 溶液混合 A+C A+B B+D C+D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 有沉淀产生 有沉淀产生 A.一定有气体产生 B.一定有沉淀产生 C.可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D.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13.下列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的H+,加入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B.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硝酸钡溶液,再加AgNO3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D.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 ‎14.现有锌、铜、银三种金属,要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好使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硫酸锌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72分)‎ ‎15.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  方法使硬水软化;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  油污;‎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 ‎(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填“>”、“<”、“=”).‎ ‎1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铁生锈的条件是  ,为了防止自行车的支架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17.(11分)(2016•广东模拟)(1)由生铁粉、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是  ,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在上述溶液里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有  ,新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已知黄棕色的三氯化铁溶液呈酸性,且能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现有一同学取一盛有适量的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并将过量的镁粉放入其中,他观察到:a.先有气泡产生,b.片刻后溶液褪色为几乎无色.c.数小时后又发现试管底部有黑色粉末,溶液无色.试回答:‎ ‎①a现象的原因:  ;‎ ‎②b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③c现象的黑色粉末是  ,化学方程式是  ;‎ 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黑色粉末为何种物质?  .‎ ‎18.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H2O+CO2↑+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5)F装置的作用是:①  ,②  .‎ ‎19.“‘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取废液少许,测得其pH为12.‎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 ‎[理论分析]废液是由四种盐混合而成的.这四种盐电离出的8种离子(H+、SO42﹣、Ba2+、NO3﹣、Na+、OH﹣、K+、CO32﹣)之间会相互发生反应.废液的pH为12,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存在一种离子是  ;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3﹣、K+和  .‎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42﹣、CO32﹣‎ 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SO42﹣、CO32﹣‎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 ‎[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我选择  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20.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克.‎ ‎21.现有一瓶标签如表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盐酸 体积:500mL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2g/cm3‎ 质量分数:37%‎ ‎(1)用该浓盐酸1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g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不含氢元素):取50g该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146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 ‎③该样品的成分是  ;‎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  ;‎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6.8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2.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23.张南同学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取10g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l0‎ l0‎ l0‎ l0‎ l0‎ 剩余固体质量/g ‎8.4‎ ‎6.8‎ ‎5.2‎ ‎3.6‎ ‎3.6‎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梳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  次操作;‎ ‎(2)写出样品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列出充分反应后求解生成水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 ‎(5)假设第四次实验结束后,向所得混合物中入a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铁溶液,则a的数值为  ;‎ ‎(6)若实验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所用稀硫酸(50g),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  .‎ ‎24.如图所示,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 ‎25.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物质的质量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X ‎8.7‎ ‎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 ‎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8分)‎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此方案不可行;‎ B、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此方案不可行;‎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D、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此项方案不可行.‎ 故选C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 ‎ ‎2.可用于清洗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它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酸将其除去.‎ ‎【解答】解:‎ A、氧化铁不溶于水,故用水不能除去铁锈,此项错误;‎ B、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不与碱溶液反应,此项错误;‎ C、氧化铁不与硫酸铜反应,不能除去铁锈,此项错误;‎ D、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铁盐和水,故可用硫酸清除铁锈,此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有些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 ‎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分析】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能与酸发生反应的常见物质.‎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要减少苦味,应该选择一种能够和胆汁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已知酸类物质可以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碳酸盐一定能与酸发生反应,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4.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均一致的是(  )‎ A.CO 水煤气一氧化碳 B.CH3OH 酒精乙醇 C.CaO 消石灰 氧化钙 D.NaOH 火碱氢氧化钠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O的俗称不是水煤气,其化学式与俗名、学名不一致.‎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化学式与俗名、学名不一致.‎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CaO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与俗名、学名不一致.‎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化学式与俗名、学名一致.‎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 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D.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A、根据离子间能否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分析共存;‎ B、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分析;‎ D、根据氯离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解答】解:A、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间不能结合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以共存,故说法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说法正确;‎ D、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共三个电子层,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也是三个电子层,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离子的结构、性质、共存等问题,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 ‎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以用做工业除雪剂 B.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得到l00mL酒精溶液 D.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胃酸的成分、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可以用做工业除雪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隔,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熟石灰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用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盐的用途、酸与碱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200g 水 B.加入200g 水 C.加入400g 水 D.加入40g 氯化钠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分析】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0g×20%=(400g+x)×10% x=400g.‎ A、蒸发200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B、根据计算分析,应加入400g水,而不是200g水,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C、根据计算分析,应加入400g水,故选项采取的措施正确.‎ D、加入40g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 A.NaOH、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之间若相互结合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能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两两间相互结合不会产生气体、沉淀或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9.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参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是中性物质 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吃松花蛋(碱性)一般添加食醋去除涩味 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中和反应;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解:A、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错误;‎ B、草木灰的pH大于7,显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C、吃松花蛋时,可以添加食醋去除涩味.正确;‎ D、橘子汁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C、根据离子特征进行解答;‎ D、石墨可以导电.‎ ‎【解答】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例如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错误;‎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可以导电,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 ‎ ‎11.某气体可能由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一定是纯净物 B.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最多只有2种 D.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最多3种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根据常见的含C、O元素的气体有CO、CO2,先分别计算气体中C、O元素的质量比,再根据习题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来判断该气体的组成.‎ ‎【解答】解:A、因CO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CO2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3:8<1:2<3:4,则该气体一定不是纯净物,故A错误;‎ B、该气体可能为CO、CO2的混合物,也可能为CO、O2的混合物,或三种气体都有,故B错误;‎ C、该气体为满足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可能存在三种组合,故C错误;‎ D、若为CO、CO2、O2的混合物,为CO、CO2的混合物,为CO、O2的混合物都能符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即该气体最多可能的组合有3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较复杂,学生应能计算出常见气体中元素的质量比,利用平均值的角度来认识气体的组成,本题应紧扣该气体中碳、氧元素质量比来分析解答.‎ ‎ ‎ ‎12.有失去标签的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述的实验和结论推出“C+D”的实验现象(已知碳酸银难溶于水)是(  )‎ 溶液混合 A+C A+B B+D C+D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 有沉淀产生 有沉淀产生 A.一定有气体产生 B.一定有沉淀产生 C.可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D.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盐酸会与硝酸盐生成沉淀,盐酸会与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会与碳酸钾和硝酸银生成沉淀,碳酸钾会与氯化钡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可以先将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进行列表,‎ ‎ 稀盐酸 ‎ 氯化钡 ‎ 碳酸钾 ‎ 硝酸银 ‎ 稀盐酸 ‎﹣﹣﹣﹣﹣﹣‎ ‎ 不反应 ‎ 气体 ‎ 沉淀 ‎ 氯化钡 ‎ 不反应 ‎﹣﹣﹣﹣﹣﹣﹣﹣‎ ‎ 沉淀 ‎ 沉淀 ‎ 碳酸钾 ‎ 气体 ‎ 沉淀 ‎﹣﹣﹣﹣﹣﹣‎ ‎ 沉淀 ‎ 硝酸银 ‎ 沉淀 ‎ 沉淀 ‎ 沉淀 ‎﹣﹣﹣﹣﹣﹣﹣﹣‎ A和C会生成气体,A、C就是盐酸和碳酸钾,假如A是盐酸,C就是碳酸钾,B就是硝酸银,D就是氯化钡,C和D反应生成沉淀,‎ A和C会生成气体,A、C就是盐酸和碳酸钾,假如A是碳酸钾,C就是盐酸,B就是硝酸银或氯化钡,B是硝酸银,D就是氯化钡,C和D就不会反应;B是氯化钡,D就是硝酸银,C和D就会生成沉淀.‎ 所以,对于气体一定不会出现,对于沉淀只是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反应.‎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根据题中的条件推出物质的可能种类,然后再代入转换关系中进行验证判断.‎ ‎ ‎ ‎13.下列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的H+,加入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B.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硝酸钡溶液,再加AgNO3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D.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根据已有的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检验溶液中的氢离子要检验其酸性,不能使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错误;‎ B、检验氯离子要先加入硝酸,然后缴入硝酸银溶液,错误;‎ C、检验硫酸根离子先加入盐酸能排除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能确定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正确;‎ D、检验硫酸根离子先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是含有银离子也能产生沉淀,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离子的检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4.现有锌、铜、银三种金属,要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好使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硫酸锌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分析.‎ B、根据铜和银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分析.‎ C、根据锌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分析.‎ D、根据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解答】解:A、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锌>铜>银,A正确.‎ B、铜和银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只能得到铜和银的活动性都不如锌但不能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不正确.‎ C、锌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只能说明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都比银强但不能验证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不正确.‎ D、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可得到锌比铜和银活泼但不能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同学们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定要注意金属的盐必须可以溶于水,这类置换反应是在溶液中才能进行.‎ ‎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72分)‎ ‎15.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  方法使硬水软化;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  油污;‎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 ‎(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填“>”、“<”、“=”).‎ ‎【考点】硬水与软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电解水实验;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1)根据在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是加热煮沸解答;根据汽油能溶解油垢解答;‎ ‎(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分析解答;‎ ‎(3)根据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确定对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解答】解:(1)在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是加热煮沸;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垢;‎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是氢气,正极是氧气,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1;‎ ‎(3)量取溶质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溶质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煮沸;溶解;(2)2:1;(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铁生锈的条件是  ,为了防止自行车的支架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解答;‎ ‎(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用喷漆的方法能防止自行车支架锈蚀;‎ ‎(3)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铜,可知铁只能置换出铜,根据铁与硝酸铜反应的方程式:Fe+Cu(NO3)2═Cu+Fe(NO3)2.可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和Fe(NO3)2.‎ 答案:‎ ‎(1)铝元素;‎ ‎(2)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喷漆;‎ ‎(3)Cu;Zn(NO3)2和Fe(NO3)2.‎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实验中的条件控制、金属的活动性等,解题关键是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及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 ‎ ‎ ‎17.(11分)(2016•广东模拟)(1)由生铁粉、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是  ,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在上述溶液里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有  ,新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已知黄棕色的三氯化铁溶液呈酸性,且能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 ‎.现有一同学取一盛有适量的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并将过量的镁粉放入其中,他观察到:a.先有气泡产生,b.片刻后溶液褪色为几乎无色.c.数小时后又发现试管底部有黑色粉末,溶液无色.试回答:‎ ‎①a现象的原因:  ;‎ ‎②b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③c现象的黑色粉末是  ,化学方程式是  ;‎ 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黑色粉末为何种物质?  .‎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稀硫酸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排在铁的前面,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碳不与酸反应;‎ ‎(2)可以根据活泼金属能和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氢气、镁能和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粉通常情况下显黑色等方面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解答.‎ ‎【解答】解:(1)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和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的固体是铜、碳,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所以滤纸上的固体是锌和铁,新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2)①镁能和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溶于水.‎ ‎②由于铁都能和氯化铁反应,所以活泼型更强的镁也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3+Mg═2FeCl2+MgCl2;‎ ‎③在置换反应中反应生成的铁往往都是粉末状的,化学方程式是Mg+FeCl2═Fe+MgCl2,不属于正常的金属状态,因而是黑色的,铁能被磁铁吸引.‎ 故答案为:(1)C、Cu;Fe2+;Fe、Zn;ZnSO4;(2)①镁与三氯化铁溶液中的酸反应产生氢气;②2FeCl3+Mg═2FeCl2+MgCl2;③Fe;Mg+FeCl2═Fe+MgCl2;用吸铁石吸.‎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过滤操作、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等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18.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H2O+CO2↑+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5)F装置的作用是:①  ,②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分析】(1)根据在B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分析判断;‎ ‎(3)根据浓硫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考虑;‎ ‎(5)从F装置中的溶液成分以及对尾气的处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1)在B装置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C装置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3)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4)在E装置中的氧化铁在CO的还原作用下,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现象是: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 ‎(5)①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②利用燃烧法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为:(1)2NaOH+CO2═Na2CO3+H2O;(2)证明A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已被B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3)干燥一氧化碳气体;(4)红色粉末变成黑色;(5)①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②燃烧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及相关问题,属于课本基本实验的延伸,难度不大,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试剂的作用.‎ ‎ ‎ ‎19.“‘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取废液少许,测得其pH为12.‎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 ‎[理论分析]废液是由四种盐混合而成的.这四种盐电离出的8种离子(H+、SO42﹣、Ba2+、NO3﹣、Na+、OH﹣、K+、CO32﹣)之间会相互发生反应.废液的pH为12,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存在一种离子是  ;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3﹣、K+和  .‎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42﹣、CO32﹣‎ 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SO42﹣、CO32﹣‎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 ‎[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我选择  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理论分析]: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较多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可分析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因为所有的硝酸盐、钠盐、钾盐均可溶于水,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可分析出答案;‎ ‎[猜想与假设]:根据Ba2+可以与SO42﹣和CO32﹣反应,即可知丙不正确;‎ ‎[实验验证]:根据SO42﹣和CO32﹣的检验方法去分析:CO32﹣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气体,SO42﹣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理论分析】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一定有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H+与OH﹣会发生反应,即两者不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H+;‎ 因为所有的硝酸盐、钠盐、钾盐都可溶于水,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NO3﹣、K+、Na+这三种离子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会存在.‎ 故答案为:H+,Na+;‎ ‎【猜想与假设】因为硫酸钡、碳酸钡是沉淀,所以Ba2+与SO42﹣和CO32﹣不能共存.‎ 故答案为:丙、Ba2+与SO42﹣和CO32﹣不能共存 ‎【实验验证】我选择甲同学的假设,用下面的方法即可验证SO42﹣、CO32﹣.‎ 取溶液少许,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冒出就可以说明溶液中有CO32﹣;继续加稀盐酸直到无气体冒出,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也含SO42﹣.‎ 故答案为:甲 实验步骤 ‎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②继续加稀盐酸直到无气体冒出;‎ ‎③③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有CO32﹣‎ ‎ 废液中有SO42﹣‎ 甲同学的假设成立 ‎【点评】检验混合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即确定了一种离子后,在验证下一种离子之前要除完全前一种离子,以免引起干扰.‎ ‎ ‎ ‎20.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克.‎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1)根据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进行解答;‎ ‎(2)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3)根据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解答;‎ ‎(4)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以及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故填:乙;‎ ‎(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 故填:c;‎ ‎(3)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中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乙是c;b是丙,a是甲,t2℃时,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即:甲>丙>乙,溶解度大的物质含有的溶剂少,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故填:乙>丙>甲;‎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5%×‎ ‎50g=7.5g,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所以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取所需要的水;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量取水的时候应该平视,所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5g﹣2.5g=2.5g.‎ 故填:7.5;AB;加快氯化钠的溶解;2.5.‎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1.现有一瓶标签如表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盐酸 体积:500mL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2g/cm3‎ 质量分数:37%‎ ‎(1)用该浓盐酸1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g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不含氢元素):取50g该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146g.‎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 ‎③该样品的成分是  ;‎ ‎④该样品的纯度是  ;‎ ‎⑤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6.8g水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利用标签中的说明数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质量;‎ ‎(2)运用题目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146g20%的稀盐酸,列出计算碳酸钠质量的比例式;利用碳酸钠质量除以样品质量求出样品纯度.‎ ‎【解答】解:(1)用100mL盐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的质量=100mL×1.2g/cm3×37%÷20%=222g;故答案为:222;‎ ‎(2)146g20%的盐酸溶液中HCl质量=146g×20%=29.2g.‎ 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29.2g y z 解得:x=42.4g y=46.8g z=17.6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100%=84.8%‎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2%‎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故答案为:①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 ‎③NaCl,Na2CO3;‎ ‎④84.8%;‎ ‎⑤24.2%.‎ ‎【点评】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质量;求出146g20%的盐酸溶液中HCl质量为已知量带入化学方程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这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 ‎ ‎ ‎22.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碱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当分子所处的条件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也是不同的.‎ ‎(1)操作a与bc形成对比;‎ ‎(2)根据分子在不同温度下运动快慢依次作答;‎ ‎(3)根据实验设计具体分析即可;‎ ‎(4)根据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作答.‎ ‎【解答】解:(1)a与bc形成对比,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故答案为:对比;‎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试管在常温下进行,而C试管在热水中进行,‎ 故选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 ‎(3)酚酞变色说明,氨气分子运动进入了酚酞溶液;C试管很快变红,B试管缓慢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根据整个实验间的连贯性可知,答案为:更严谨、能体验化学变化的快慢过程.‎ ‎【点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比、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等,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要全面考虑.‎ ‎ ‎ ‎23.张南同学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取10g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l0‎ l0‎ l0‎ l0‎ l0‎ 剩余固体质量/g ‎8.4‎ ‎6.8‎ ‎5.2‎ ‎3.6‎ ‎3.6‎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梳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  次操作;‎ ‎(2)写出样品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列出充分反应后求解生成水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 ‎(5)假设第四次实验结束后,向所得混合物中入a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铁溶液,则a的数值为  ;‎ ‎(6)若实验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所用稀硫酸(50g),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记录数据可知每10g稀硫酸可反应掉1.6g氧化铁第四次时10g稀硫酸正好反应了1.6g氧化铁且第五次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故可分析得出;‎ ‎(2)依据两者的反应情况分析解答即可;‎ ‎(3)依据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和恰好反应的实验分析解答;‎ ‎(4)依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5)依据反应中生成的硫酸铁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情况分析解答;‎ ‎(6)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表中信息根据记录数据可知每10g稀硫酸可反应掉1.6g氧化铁,第四次时10g稀硫酸正好反应了1.6g氧化铁且第五次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所以第四次时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3)充分反应时氧化铁一共为10g﹣3.6g=6.4g,设充分反应时生成水的质量是x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y 生成的硫酸铁质量是z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160 294 400 54‎ ‎ 6.4g y z x 则有=‎ y=11.76g z=16g ‎(4)由图表数据可知样品中的氧化铁质量为6.4g,故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64%;‎ ‎(5)由于加入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所以溶液的质量是=160g,故加入水的质量是160g﹣6.4g﹣40g=113.6g ‎(6)实验中所用的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4%,设所用浓硫酸的质量是m m×98%=50g×29.4%‎ m=15g 故答案为:‎ ‎(1)四;(2)Fe2O3+3H2SO4═Fe2(SO4)3+3H2O;(3);(4)64%;(5)113.6g;(6)15g;‎ ‎【点评】表格题关键是能够通过图中所给的数据,分析出完全反应的点,同时由表格中的数据得到想要的信息,学会分析表格是关键.‎ ‎ ‎ ‎24.如图所示,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气体C常用于灭火”可知,C为CO2;由“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知F为CuSO4;以此为突破口,根据图示的要求和提示,逐一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①由“气体C常用于灭火”可知,C为CO2;由“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知F为CuSO4;‎ ‎②因为C是二氧化碳,由“A是单质”可知,A为碳,B为一氧化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③因为F为CuSO4,G是单质,故可判断G为Fe,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④由图示可知C→D,D→C,故可判断D为Na2CO3;互相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D为2NaOH+CO2=Na2CO3+H2O;D→C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⑤因为D为Na2CO3,故反应③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E为Ca(OH)2;‎ ‎⑥则E与F的反应为:Ca(OH)2+CuSO4=CaSO4+Cu(OH)2↓;‎ ‎⑦因为G为Fe,故H可能是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⑧那么H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故答案为:(1)CO2,HCl等(合理即可);‎ ‎(2)①2C+O22C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Fe+CuSO4=Cu+FeSO4.‎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 ‎ ‎25.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物质的质量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X ‎8.7‎ ‎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的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又生成沉淀2.9g;‎ ‎(2)由氯化镁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氢氧化镁8.7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然后与样品质量相比可得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3)由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利用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稀释时所加入水的质量.‎ ‎【解答】解:(1)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沉淀的总质量=2.9g×2=5.8g 故答案为:5.8;‎ ‎(2)设混合物的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 8.7g ‎ x=14.25g 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100%=71.25%‎ 答: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71.25%;‎ ‎(3)设第1次反应中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 80 58‎ ‎ y 2.9g ‎ y=4g 则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 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m ‎80g×30%=(80g+m)×16% ‎ 解得m=70g 答:需加入70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在计算所加入的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不能直接使用10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计算,因为100g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并未全部参加反应;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根据前三次实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的数据进行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