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揭秘:酸、碱、盐图示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揭秘:酸、碱、盐图示题

酸、碱、盐图示题 例1在以下的“四连环”图中,每环代表一种物质,相连环间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的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B C D 甲 Cu C O2‎ Na2CO3‎ 乙 HCl O2‎ CO HCl 丙 CuO CO Fe2O3‎ BaCl2‎ 丁 Mg CO2‎ C H2SO4‎ 解析 A中的Cu排在氢后面,不与HCl反应;B中CO与CO2不发生反应;D中HCl与BaCl2不发生反应。‎ 答案:C。‎ 例2右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解析 乙溶液使丁溶液变红,丙溶液使丁溶液变蓝,故丁为石蕊溶液,且乙溶液显酸性,丙溶液显碱性;甲溶液与乙溶液混合放出气体,因此甲为Na2CO3溶液。‎ 答案:A。‎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HCl Zn B A C 例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具有开放性,根据盐酸性质,盐酸与碱、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及碳酸盐都能反应。若A是一种碱(NaOH或KOH),则C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因为碱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B就是一种酸或盐。‎ 答案:(1)NaOH、CuCl2、Na2CO3(或NaOH、HNO3、Fe2O3)(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Na2CO3‎ ‎+2HCl=2NaCl+H2O+CO2↑ [或NaOH+HCl=NaCl+H2O或2NaOH+CuCl2=Cu(OH)2↓+2NaCl或Na2CO3+CuCl2==CuCO3↓+2NaCl等](其它合理答案且对应也可)‎ A D C B 例4 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去)。请各写一例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A是非金属单质,D是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若A是非金属单质,D是金属,则B为金属氧化物,A具有还原性,可能是木炭或H2;而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的反应。‎ 答案:. (1)H2 + CuO==Cu + H2O等 (2)NaOH + HCl==NaCl + H2O等 例5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________、碱__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所需的条件,中和反应生成BaSO4的酸和碱分别为H2SO4和Ba(OH)2;由酸和盐反应生成BaSO4的可选择H2SO4和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由碱和盐反应生成BaCO3的可选择Ba(OH)2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如Na2CO3);酸、碱、盐相互之间反应的规律主要有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新盐等。‎ 答案:(1)H2SO4 Ba(OH)2 (2) H2SO4+BaCl2==BaSO4↓+2HCl Ba(OH)2+Na2CO3==‎ BaCO3↓+2NaOH (3)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新盐(任意两点均可)‎ 例6如图所示,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之间的反应如下:‎ Fe H2O CO2 CuSO4 Ba(OH)2‎ 由反应知,CO2、CuSO4和Ba(OH)2能分别和两种物质反应,且Ba(OH)2不与Fe和H2O反应,因此C为Ba(OH)2。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得B为CuSO4,D为CO2,又因为B与A反应,D与E反应,得A为Fe,E为H2O。整个环中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Cu+FeSO4、CO2+H2O=H2CO3、CO2+Ba(OH)2=BaCO3↓+H2O、Ba(OH)2+CuSO4= Cu(OH)2↓+ BaSO4↓,因此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 答案:(1)Fe CuSO4 CO2 (2)分解反应 专题练习:‎ ‎1.右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2.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 ‎3.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B.无明显现象 C.生成无色气体 D.石蕊呈紫色 ‎4. “奥运在我心中”。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1.C 2.D 3.AC 4.从左到右依次为CO2 NaOH HCl Fe CuSO4(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