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猜题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考前猜题试卷含解析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考前猜题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干冰、矿泉水、液氮都属于纯净物 B.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C.羊毛、蚕丝、涤纶都属于天然纤维 D.酒精、甲烷、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2.2015年10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B.C15H22O5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3.8%‎ C.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D.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3.如图是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4.向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无其他物质生成.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中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7‎ ‎1‎ ‎2‎ ‎36‎ 反应后质量/g X ‎19‎ ‎2‎ ‎12‎ A.丙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B.甲、丁两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相同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3‎ D.丁一定是化合物 ‎5.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呈较强的酸性,空腹大量饮水会使胃液的pH短时间内下降 B.血液呈弱碱性,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CO2不能及时推出,血液的pH会上升 C.用蘸过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定其pH,结果一定会偏大或偏小 D.头发应该在弱酸性环境中养护,普通洗发水的pH的范围是7.5~10.0,护发素的pH的范围是2.8~3.5,所以洗发时应该先用洗发水,后用护发素 ‎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Fe+H2SO4═FeSO4+H2↑‎ C.2HCl+CuO═CuCl2+H2O D.2H2O2H2↑+O2↑‎ ‎7.下列物质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 B.氧气﹣供给呼吸 C.稀硫酸﹣清洗铁锈 D.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8.如图所示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粉末状药品)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塞紧胶塞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固体药品 D.‎ 熄灭酒精灯 ‎9.在8.12天津爆炸事故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硝酸铵和硝酸钾,它们被认为是造成此次爆炸的元凶,硝酸钾是制造黑火药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10.按照如图流程可以将浑浊的水变成澄清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和色素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D.最终得到的澄清的水是纯净物 ‎11.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成锌﹣锰干电池,下列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与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Mn(OH)2 B.MnCO3 C.KMnO4 D.MnCl4‎ ‎12.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铝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银的导电能力比铜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 ‎13.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材料、钛镁合金、腈纶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线 C.可以用聚氯乙烯包装袋来包装食品 D.聚四氯乙烯(不粘锅内胆材料)是热塑性聚合物材料 ‎14.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软化硬水 B.实验室用硫与氧气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实验室燃烧的酒精灯打翻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15.“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化学是从分子、原子角度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用微观粒子的只是可以解释宏观世界的变化,如表中,事实一和事实二不能从相同的微观角度解释的是(  )‎ 选 项 事实一 事实二 A 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B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氢气体 C 把金片和铝片压在仪器,若干年后,可以看到他们相互渗入 不小心打碎水银温度计,可以用硫来吸收汞,使其转化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速度更快 ‎“花气袭人知昼暖”(陆游诗句)‎ A.A B.B C.C D.D ‎16.‎2016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丙申猴年纪念币,此纪念币材质为双色铜合金,外环黄铜(铜锌合金),內芯复合白铜(铜镍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纪念币的材质属于金属材料 B.黄铜的防腐蚀性能比纯铜强 C.形成合金后,各组分的化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 D.此纪念币应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17.现有AgNO3、Cu(NO3)2、Zn(NO3)2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对其进行如图操作,得到金属A和溶液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金属A是纯净物,则溶液B中一定有Cu2+、Fe2+、Zn2+‎ B.往金属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生成,则溶液B中一定没有Ag+、Cu2+‎ C.若溶液B为蓝色,则金属A中不肯有Cu D.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D.上述反应可能是2H2+O22H2O ‎19.分别用两种方法鉴别下列各物质,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 选项 ‎ 需鉴别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滴加稀盐酸 ‎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口 ‎ D 氯化铵和硫酸钾 加熟石灰研磨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20.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检验碳酸钙中是否有氧化钙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C 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纯净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D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 二、填空题 ‎21.化学是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1)在干冰、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O B.2O2 C.2O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D四种物质中,不能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该反应__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 ‎(1)小刚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因为_______.‎ ‎(2)小刚用如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Ⅰ.验证第①条性质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小刚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 Ⅱ.第②条性质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暴露于空气中容易编著,相关反应的而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依据第③条性质,小刚将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如图2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前两种溶液的质量总和.‎ Ⅳ.为了验证第④条性质,小刚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K2CO3 B.HCl C.CuCO3 D.Fe(NO3)2.‎ ‎23.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烧杯中盛有t2℃下C物质的饱和溶液12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2)若要将组成在b点的A溶液转变为a点的A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图2烧杯中所含溶质C的质量为_______g,若将图2中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的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 第一组 ‎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溶质种类 ‎ 食盐 ‎ 食盐 ‎ 食盐 ‎ 硝酸钾 ‎ 食盐 ‎ 溶质状态 ‎ 粉末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粉末 ‎ 溶质质量 ‎ 3.6g ‎ 3.6g ‎ 3.6g ‎ 3.6g ‎ 3.6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b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10g ‎ a ‎ 10g ‎ 10g ‎ 10g ‎ 溶解情况 ‎ 固体全溶 ‎ 固体不溶 ‎ 固体全溶 ‎ 固体部分溶 ‎ 固体全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_______,b为_______.‎ ‎(2)根基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实验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_______.‎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__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25.为了确定某不纯的硝酸钾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无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不纯的硝酸钾溶液中加适量Ba(NO3)2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经分析,原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 ‎ 三、实验题 ‎26.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A装置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要作出的改进是_______,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 ‎(2)如果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进气口应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A.m B.n C.以上两种均可.‎ ‎27.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Fe2O3等金属氧化物对双氧水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MnO2和Fe2O3两种金属氧化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他们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_______.‎ ‎(2)写出图2中仪器m、n的名称:m_______,n_______.‎ ‎(3)图1中试管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需要1.6gO2,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g5%的H2O2溶液.‎ ‎(4)该组同学为了通过定量比较得出结论,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在A装置中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Fe2O3,两次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5)实验开始前图2中B装置内已有的少量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 ‎28.实验室配置55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的相关过程如下:‎ ‎(1)计算: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g,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为1g/cm3).‎ ‎(2)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调节平衡后,称取所需的硝酸钾,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接着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换质量较大的砝码 B.继续加硝酸钾 C.从左盘中减少一些硝酸钾 D.游码稍稍向右移 ‎(3)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若按如图所示方式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硝酸钾完全溶解.‎ ‎(5)某同学以上述实验中制得的硝酸钾溶液为原料,配制100g质量分数Wie5%的硝酸钾溶液给自己的盆栽花卉施肥,需要上述实验配制的硝酸钾溶液_______g,需要加水_______g.‎ ‎29.已知某合金粉末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能溶于水,溶液呈无色);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铁;.‎ 假设2: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钢 假设3: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铁、铜.‎ 假设4:该合金粉末中含有_______.‎ ‎(3)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_______‎ ‎_______‎ 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步骤2:取少量合金粉末,_______‎ ‎_______‎ 假设4成立 上述实验中,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考前猜题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干冰、矿泉水、液氮都属于纯净物 B.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C.羊毛、蚕丝、涤纶都属于天然纤维 D.酒精、甲烷、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B、纯碱属于盐不是碱;C、涤纶属于合成纤维;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纯碱属于盐不是碱,故B错;‎ C、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不是天然纤维,故C错;‎ D、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知道酸碱盐的分类,有机物的概念.‎ ‎ ‎ ‎2.2015年10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B.C15H22O5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3.8%‎ C.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 D.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 B.C15H22O5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正确;‎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青蒿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如图是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4.向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无其他物质生成.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中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7‎ ‎1‎ ‎2‎ ‎36‎ 反应后质量/g X ‎19‎ ‎2‎ ‎12‎ A.丙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B.甲、丁两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相同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3‎ D.丁一定是化合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是33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加了18克,是生成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质量减少了24克,是反应物.所以推断: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乙,所以是分解反应.‎ ‎【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是33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加了18克,是生成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质量减少了24克,是反应物.所以推断: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乙,所以是分解反应 A、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B、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乙,甲、丁两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不一定相同,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33﹣27):(19﹣1)=1:3,正确;‎ D、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乙,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 ‎ ‎5.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液呈较强的酸性,空腹大量饮水会使胃液的pH短时间内下降 B.血液呈弱碱性,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CO2不能及时推出,血液的pH会上升 C.用蘸过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测定其pH,结果一定会偏大或偏小 D.头发应该在弱酸性环境中养护,普通洗发水的pH的范围是7.5~10.0,护发素的pH的范围是2.8~3.5,所以洗发时应该先用洗发水,后用护发素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分析】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解:A、空腹大量饮水会使胃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会增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液中,部分生成碳酸,使得血液的pH减小,故错误 C、用蘸过水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对于中性溶液来说,不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故错误;‎ D、普通洗发水呈弱碱性,会对头发造成伤害,洗发时应先用洗发水清洗,然后用护发素中和其碱性,起到养护头发的作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 ‎ ‎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Fe+H2SO4═FeSO4+H2↑‎ C.2HCl+CuO═CuCl2+H2O D.2H2O2H2↑+O2↑‎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CO+O2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Fe+H2SO4═Fe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2HCl+CuO═CuCl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下列物质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 B.氧气﹣供给呼吸 C.稀硫酸﹣清洗铁锈 D.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物质的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常用于电光源.故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急救病人、潜水等.故正确;‎ C、由于稀硫酸可以与铁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可以用于除锈.故正确;‎ D、小苏打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纯碱不行.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用途,属于基础题,只要熟记课本知识即可解答.‎ ‎ ‎ ‎8.如图所示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粉末状药品)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塞紧胶塞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固体药品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9.在8.12天津爆炸事故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硝酸铵和硝酸钾,它们被认为是造成此次爆炸的元凶,硝酸钾是制造黑火药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它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硝酸钾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0.按照如图流程可以将浑浊的水变成澄清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和色素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D.最终得到的澄清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自然界的水都含有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C、根据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解答;‎ D、根据最终得到的澄清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解答.‎ ‎【解答】解:‎ A、自然界的水都含有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所以是混合物,故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和色素,故正确;‎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正确;‎ D、最终得到的澄清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答案: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好利用.‎ ‎ ‎ ‎11.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成锌﹣锰干电池,下列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与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Mn(OH)2 B.MnCO3 C.KMnO4 D.MnCl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A、氢氧根显﹣1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2=0,则x=+2价.‎ B、碳酸根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C、钾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D、氯元素显﹣1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 ‎ ‎12.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铝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银的导电能力比铜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铝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B、银的导电能力比铜强,比较的是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D、相同条件下,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3.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材料、钛镁合金、腈纶等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线 C.可以用聚氯乙烯包装袋来包装食品 D.聚四氯乙烯(不粘锅内胆材料)是热塑性聚合物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碳纤维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钛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解答;‎ B、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解答;‎ C、根据聚氯乙烯受热能分解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解答;‎ D、根据聚四氯乙烯(不粘锅内胆材料)是热固性聚合物材料解答.‎ ‎【解答】解:‎ A、碳纤维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钛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腈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故正确;‎ C、聚氯乙烯本身无毒,但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在使用时会分解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宜用于包装食品,故错误;‎ D、聚四氯乙烯(不粘锅内胆材料)是热固性聚合物材料,不是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故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用途和物质的性质解题.‎ ‎ ‎ ‎14.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软化硬水 B.实验室用硫与氧气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实验室燃烧的酒精灯打翻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考点】硬水与软水;加热器皿-酒精灯;空气组成的测定;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根据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可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故A说法错误;‎ B、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会形成气压差,不能用硫与氧气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说法错误;‎ C、硬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C说法错误;‎ D、实验室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很好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已逐渐成为中考的热点,要加强记忆.‎ ‎ ‎ ‎15.“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化学是从分子、原子角度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用微观粒子的只是可以解释宏观世界的变化,如表中,事实一和事实二不能从相同的微观角度解释的是(  )‎ 选 项 事实一 事实二 A 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B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氢气体 C 把金片和铝片压在仪器,若干年后,可以看到他们相互渗入 不小心打碎水银温度计,可以用硫来吸收汞,使其转化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速度更快 ‎“花气袭人知昼暖”(陆游诗句)‎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都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不符合题意.‎ B、两事实都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事实一可以用分子运动解释,粒子种类不变;事实二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发生了改变,故符合题意.‎ D、两事实都可以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6.‎2016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丙申猴年纪念币,此纪念币材质为双色铜合金,外环黄铜(铜锌合金),內芯复合白铜(铜镍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纪念币的材质属于金属材料 B.黄铜的防腐蚀性能比纯铜强 C.形成合金后,各组分的化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 D.此纪念币应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根据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加速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④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此纪念币的材质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其成分金属强,故正确;‎ C、形成合金后,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 D、金潮湿空气和酸性物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此纪念币应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合金的概念及特征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 ‎ ‎17.现有AgNO3、Cu(NO3)2、Zn(NO3)2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对其进行如图操作,得到金属A和溶液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金属A是纯净物,则溶液B中一定有Cu2+、Fe2+、Zn2+‎ B.往金属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生成,则溶液B中一定没有Ag+、Cu2+‎ C.若溶液B为蓝色,则金属A中不肯有Cu D.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分析.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可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gNO3和Cu(NO3)2都会与铁粉反应.‎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锌>铁>铜>银,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Zn(NO3)2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时,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反应完成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 A、若金属A是纯净物,只能是银,则溶液B中一定有Cu2+、Fe2+、Zn2+,故A正确;‎ B、往金属A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生成,则金属A中含有铁,铁有剩余,则溶液B中一定没有Ag+、Cu2+,故B正确;‎ C、若溶液B为蓝色,则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金属A中可能含有Cu,故C错误;‎ D、该反应中AgNO3、Cu(NO3)2、稀盐酸与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D.上述反应可能是2H2+O22H2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等.‎ ‎【解答】解:该反应的实质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两种分子反应生成一种分子,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2个单质分子和1个单质分子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的分子,上述反应可能是2H2+O2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9.分别用两种方法鉴别下列各物质,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 选项 ‎ 需鉴别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滴加稀盐酸 ‎ C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口 ‎ D 氯化铵和硫酸钾 加熟石灰研磨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鉴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B、铜锌合金中的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不能,可以鉴别;铜锌合金中的锌与稀元素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口,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不完全正确.‎ D、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不能,可以鉴别;硫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铵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 ‎ ‎20.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检验碳酸钙中是否有氧化钙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C 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纯净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D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碳酸钙、氧化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是锰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碳酸钙、氧化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能检验是否有碳酸钙存在,不能检验是否有氧化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将两根纯净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铁不硫酸镁溶液反应,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镁>铁,铁>铜,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是锰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用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能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二、填空题 ‎21.化学是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1)在干冰、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Fe (写化学式,下同),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NaCl .‎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2O B.2O2 C.2O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D四种物质中,不能用作燃料的是 H2O (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3H2+CO .‎ ‎③该反应 不是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 ‎(2)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3)将图示以及符号意义转化为更直观的化学反应,从而结合反应进行方程式的分析与计算,从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CO+3H2据此分析解决即可;‎ ‎【解答】解:‎ ‎(1)在干冰、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Fe;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NaCl;‎ ‎(2)‎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O表示2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O2 表示2个氧分子;故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因此2O2﹣表示2个氧离子,故符合题意.‎ ‎(3)‎ ‎①图示中可知D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是单质,在反应中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均是可燃物,因此可作为燃料使用;水不能作燃料;‎ ‎②通过微粒的图示,得到具体反应关系为:CH4+H2O3H2+CO;‎ ‎③从CH4+H2O3H2+CO中可以看出该反应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所以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 ‎(1)Fe;NaCL;‎ ‎(2)B;‎ ‎(3)①H2O;②CH4+H2O3H2+CO;③不是.‎ ‎【点评】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 ‎ ‎2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 ‎(1)小刚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因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 ‎(2)小刚用如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Ⅰ.验证第①条性质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小刚选择的指示剂是 无色酚酞试液 .‎ Ⅱ.第②条性质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暴露于空气中容易编著,相关反应的而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Ⅲ.依据第③条性质,小刚将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如图2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H2O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前两种溶液的质量总和.‎ Ⅳ.为了验证第④条性质,小刚可选择的物质是 D (填字母序号).‎ A.K2CO3 B.HCl C.CuCO3 D.Fe(NO3)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2)Ⅰ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从现象更明显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无色酚酞溶液进行鉴别;‎ Ⅱ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Ⅲ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过程中既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前两种溶液的质量总和进行分析;‎ Ⅳ根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某些盐反应,可选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盐进行验证.‎ ‎【解答】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 ‎(2)Ⅰ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从现象更明显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无色酚酞溶液;‎ Ⅱ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Ⅲ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过程中既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沉淀生成,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前两种溶液的质量总和;‎ Ⅳ验证氢氧化钠能与某些盐反应,可选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的可溶性盐,碳酸钾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属于酸,不符合题意,碳酸铜属于不溶性盐,氢氧化钠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故选:D.‎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2)Ⅰ无色酚酞溶液;‎ Ⅱ2NaOH+CO2=Na2CO3+H2O;‎ ⅢH2O,等于;‎ Ⅳ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碱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 ‎ ‎23.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烧杯中盛有t2℃下C物质的饱和溶液12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 ‎(2)若要将组成在b点的A溶液转变为a点的A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 (写一种即可).‎ ‎(3)图2烧杯中所含溶质C的质量为 25 g,若将图2中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b点在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说明b点代表的是A物质在t2℃时的不饱和溶液,a点在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上方,说明a点代表的是A物质在t2℃时的饱和溶液,所以要将组成在b点的A溶液转变为a点的A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3)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125g中所含溶质C的质量为25g,将图2中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最大,不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 故答案为:(1)A>B>C;‎ ‎(2)增加溶质;‎ ‎(3)25,不变.‎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4.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的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每份3.6g将产品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所需仪器略去)‎ ‎ 第一组 ‎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溶质种类 ‎ 食盐 ‎ 食盐 ‎ 食盐 ‎ 硝酸钾 ‎ 食盐 ‎ 溶质状态 ‎ 粉末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粉末 ‎ 溶质质量 ‎ 3.6g ‎ 3.6g ‎ 3.6g ‎ 3.6g ‎ 3.6g ‎ 溶剂种类 ‎ 水 ‎ 植物油 ‎ b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10g ‎ a ‎ 10g ‎ 10g ‎ 10g ‎ 溶解情况 ‎ 固体全溶 ‎ 固体不溶 ‎ 固体全溶 ‎ 固体部分溶 ‎ 固体全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a为 10g ,b为 水 .‎ ‎(2)根基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 4 种,根据常识可知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质的状态 .‎ ‎(3)多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实验或硝酸钾而不使用块状物的优点是 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 ‎(4)有人认为将第一组与第五组实验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简述理由: 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或第三组中的冰糖溶解情况进行比较 .‎ ‎(5)由上述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2)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改变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干扰.‎ ‎(3)物质由块状改为粉末状会增加溶解的速度,是实验时间变短.‎ ‎(4)第四组实验是相对于第二组和第三组对比,不会影响结论的得出;‎ ‎(5)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1)做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即只有一个变量,其他因素都相同,在结合溶解情况可知a为10g,b为水;‎ ‎(2)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有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溶剂的改变等,由于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外界干扰,所以溶质的状态、溶剂的质量对物质溶解性无影响;‎ ‎(3)物质由块状改为粉末状会增加同一物质的溶解速度,使实验时间变短;‎ ‎(4)第四组实验是相对于第二组和第三组对比,主要是温度的改变,不会影响结论的得出;‎ ‎(5)依据第一组实验和第四组实验可知,在20℃时,3.6g食盐全部溶于10g水中,而在20℃时,3.6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于1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性>硝酸钾的溶解性.‎ 故答案为:(1)10g,b为水;‎ ‎(2)4,溶质的状态;‎ ‎(3)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4)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或第三组中的冰糖溶解情况进行比较;‎ ‎(5)>.‎ ‎【点评】本题是对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的探究,主要是对实验对比的表格进行分析整理能力的考查,抓住变化的条件是解决的关键.‎ ‎ ‎ ‎25.为了确定某不纯的硝酸钾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过滤 ,无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KCl、KNO3 (填化学式),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AgCl .‎ ‎(2)不纯的硝酸钾溶液中加适量Ba(NO3)2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NO3)2+K2SO4=BaSO4↓+2KNO3 .‎ ‎(3)经分析,原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的化学式为 K2SO4、KCl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回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回生成不溶于酸得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回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回生成不溶于酸得氯化银沉淀.‎ ‎(1)由实验可知,操作I、II是将沉淀从溶液这份力出来的方法,是过滤,无色溶液B加入硝酸银,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和纯净的硝酸钾溶液,说明白色沉淀C是AgCl,无色溶液B中含有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KNO3+AgCl↓,另外,原来不纯的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钾不参与反应,所以B溶液这一定含有的溶质是KCl、KNO3;‎ ‎(2)零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Ba(NO3)2+K2SO4=BaSO4↓+2KNO3;‎ ‎(3)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的化学式为K2SO4、KCl.‎ 故答案为:(1)过滤,KCl、KNO3,AgCl;‎ ‎(2)Ba(NO3)2+K2SO4=BaSO4↓+2KNO3;‎ ‎(3)K2SO4、K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 ‎ 三、实验题 ‎26.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A装置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要作出的改进是 试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 ,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 ‎(2)如果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进气口应为 A (填字母序号).‎ A.m B.n C.以上两种均可.‎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解答;根据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解答.‎ ‎【解答】解:‎ ‎(1)如果用A装置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还需要作出的改进是:试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A装置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2)若用图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气口应为m端.‎ 答案:‎ ‎(1)试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2)A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Fe2O3等金属氧化物对双氧水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MnO2和Fe2O3两种金属氧化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他们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 0.2 .‎ ‎(2)写出图2中仪器m、n的名称:m 分液漏斗 ,n 锥形瓶 .‎ ‎(3)图1中试管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需要1.6gO2,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 68 g5%的H2O2溶液.‎ ‎(4)该组同学为了通过定量比较得出结论,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在A装置中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Fe2O3,两次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生成等体积的氧气需要的时间 .‎ ‎(5)实验开始前图2中B装置内已有的少量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 没有 (填“有”或“没有”)影响,原因是 反应后有一部氧气会存在与锥形瓶内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设计实验要在注意控制变量;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提供的数据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要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需要加入的质量相等,故氧化铁的质量为0.2g,故填:0.2;‎ ‎(2)据图可以看出,m是分液漏斗,n是锥形瓶,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3)过氧化氢在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故需要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5%=68g,故填:2H2O22H2O+O2↑;68;‎ ‎(4)要比较催化效果,就是产生氧气速度的快慢,需要测量生成等体积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故填:生成等体积的氧气需要的时间;‎ ‎(5)装置内已有的少量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没有影响,因为反应后有一部氧气会存在与锥形瓶内,故填:没有;反应后有一部氧气会存在与锥形瓶内.‎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28.实验室配置55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的相关过程如下:‎ ‎(1)计算: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11 g,蒸馏水的体积为 44 mL(水的密度近似为1g/cm3).‎ ‎(2)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调节平衡后,称取所需的硝酸钾,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接着应进行的操作是 C (填字母序号).‎ A.换质量较大的砝码 B.继续加硝酸钾 C.从左盘中减少一些硝酸钾 D.游码稍稍向右移 ‎(3)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若按如图所示方式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硝酸钾完全溶解.‎ ‎(5)某同学以上述实验中制得的硝酸钾溶液为原料,配制100g质量分数Wie5%的硝酸钾溶液给自己的盆栽花卉施肥,需要上述实验配制的硝酸钾溶液 25 g,需要加水 75 g.‎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3)根据图示可知: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若按如图所示方式读数,则所取水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大解答;‎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5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55g×20%=11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5g﹣11g=44g.‎ ‎(2)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调节平衡后,称取所需的硝酸钾,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硝酸钾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接着应进行的操作是应减少硝酸钾;‎ ‎(3)根据图示可知: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若按如图所示方式读数,则所取水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大;‎ ‎(4)设需要上述实验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x ‎20%x=100g×5%‎ x=25g 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25g=75g 答案:‎ ‎(1)11;44;‎ ‎(2)C;‎ ‎(3)偏大;‎ ‎(4)25;7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所需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9.已知某合金粉末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能溶于水,溶液呈无色);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铝 ,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铁;.‎ 假设2: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钢 假设3: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铁、铜.‎ 假设4:该合金粉末中含有 铝、铁、铜 .‎ ‎(3)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 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步骤2:取少量合金粉末, 加过量的稀盐酸 ‎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假设4成立 上述实验中,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Fe+2HCl=FeCl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化合价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某合金粉末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进行猜想;‎ ‎(3)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在验证合金中是否有铝时,我们可以利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来鉴定.而铁和铜在鉴定时,可以根据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而与盐酸反应,铜两者都不反应来进行了.‎ 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 ‎【解答】解:(1)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前后,铝元素由0价变为+3价,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铝元素;‎ ‎(2)某合金粉末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假设1,2,3都是两种物质,所以假设4应为三种物质,即铝、铁、铜;‎ ‎(3)检验是否含有铝时,用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氢气来确定.而检验是否有铁时,可用稀盐酸来检验.检验是否有铜时,利用铜和稀盐酸不能反应来进行.‎ 步骤1: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步骤2:取少量合金粉末,加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有铁和铜,假设4成立;‎ 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HCl=FeCl2+H2↑.‎ 答案:‎ ‎(1)铝;‎ ‎(2)铝、铁、铜;‎ ‎(3)‎ 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步骤2:取少量合金粉末,加过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假设4成立 Fe+2HCl=FeCl2+H2↑‎ ‎【点评】原来我们学习碱的性质时,碱不与活泼金属反应,而从所给的信息中,我们知道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这要求我们在运用知识时,不能盲目的运用所学知识,要根据所题目的意境来解决题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