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部分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镜子破裂 B.蜡烛熔化 C.干冰升华 D.食醋除水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镜子破裂只是形状改变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 B、蜡烛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错;‎ D、食醋除水垢是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将其除掉,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氧气占21%,故选项错误;‎ B、氮气占78%,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A.氯化钠分子 B.钠原子和氯原子 C.钠离子和氯离子 D.钠元素和氯元素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MnO2 C.KCl D.KMnO4‎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KCl、KMnO4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KCl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高锰酸钾l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原子中的中子数是58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铈属于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C.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汞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酒精挥发,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B.取用固体 C.稀释浓硫酸D.读液体体积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固体的取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药品取用时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一定出现放热现象 B.河水经过静置、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得到纯净的水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分析】A、根据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河水经过静置、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后,得到的是纯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不一定出现放热现象,也可能是出现吸热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河水经过静置、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后,得到的是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我国C919大飞机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其中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具有耐高温的性能。下列关于氮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混合物 B.氮化硅中硅、氮元素的质量比是3:4‎ C.氮化硅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 D.氮化硅中硅为+4价,氮为﹣3价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种类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解答】解:A.氮化硅(Si3N4)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Si3N4中Si和N的质量比为(28×3):(14×4)=3:2,故错误;‎ C.氮化硅是由氮元素与硅元素组成的,两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难度不大。‎ ‎10.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硫酸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分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硫酸盐、碳酸盐、硝酸银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是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盐、碳酸盐、硝酸银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B.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食用的水产品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保鲜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分析】A、根据维生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 B、抓住概念的实质“天然”进行分析。‎ C、根据甲醛的性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所以错误。‎ B、棉花、羊毛都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正确。‎ C、甲醛有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影响蛋白质的质量,用甲醛浸泡过的食品不能食用,错误。‎ D、CO极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煤气可以使人中毒,正确。‎ 故选:BD。‎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材料等相关知识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12.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NaOH NaCl NaNO3‎ B CuO CuCl2‎ Cu(OH)2‎ C Na2CO3‎ CO2‎ CaCO3‎ D H2O2‎ H2O O2‎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乙的转化;氢氧化钠与稀硝酸生成NaNO3,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丙的转化;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实现了乙到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是Na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而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Cl2、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实现了甲至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能实现甲至乙、甲至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含氢的可燃物燃烧可生成水,上述反应实现了甲至乙、甲至丙、乙至丙、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13.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 序号 甲 乙 ‎①‎ HNO3和Mg( NO3)2的混合溶液 KOH溶液 ‎②‎ Ag﹣Zn合金 稀H2SO4‎ ‎③‎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④‎ 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 稀HNO3‎ ‎⑤‎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 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气体或沉淀的生成与乙试剂的关系。‎ 最后和图象对比可解答。‎ ‎【解答】解:‎ ‎①向HNO3和Mg( NO3)2的混合溶液滴加KOH溶液,首先是硝酸和碱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KOH溶液,硝酸镁与KOH溶液生成不溶于水氢氧化镁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KOH溶液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②向银锌合金中滴加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银不反应,因此随稀硫酸的加入氢气就不断放出至锌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 ‎③久置空气中的铝片,与稀盐酸混合时,首先稀盐酸和表面的三氧化二铝反应,过一会多余的稀盐酸才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④NaOH和Na2CO3都可以与稀硝酸反应,硝酸先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硝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有气体放出,与曲线所示一致,故正确;‎ ‎⑤向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硫酸与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因此随溶液的加入生成沉淀的量不断增加,至硫酸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这是一种组合选择题。题中可供选择的答案较多,而符合题干要求的又往往不止一个答案,一种方法是先从①②③④⑤等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再从A、B、C、D等选项中找出由上述答案序号组合起来的选项作为正确答案。另一种方法是“淘汰法”,常在对某些备选答案拿不定注意时使用。这种方法就是将含有肯定不符合题意答案序号的选项淘汰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14.利用物质的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除杂或鉴别。如表中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除杂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氯化钾溶液(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鉴别 C 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 分别加入稀硫酸,振荡 D 碳酸氢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或分别加入足量水 A.A B.B C.C D.D ‎【分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B、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 C、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和木炭反应;‎ D、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入氧气时不能点燃一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时,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虽然能够除去碳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分别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的是铁粉,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木炭粉,该选项方法正确;‎ D、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区分碳酸氢铵和磷矿粉,分别加入足量水时,完全溶解的是碳酸氢铵,不能溶液的磷矿粉,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 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 C.镁与锌的混合物2.4g,加入到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少于0.2g D.5g某物质加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和反应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逐一分析计算。‎ ‎【解答】解:‎ 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即两者溶质的质量相等。‎ ‎2NaOH+H2SO4=Na2SO4+2H2O ‎ 80 98‎ 可见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所得溶液呈碱性。正确;‎ B、等质量(设质量均为mg)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mg):(×mg)=5:4而非4:5.错误;‎ C、镁与锌的混合物2.4g,加入到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假如2.4g全部为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2‎ ‎2.4g x x=0.2g 假如2.4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2.4g y y≈0.074g 所以镁与锌的混合物2.4g,加入到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介于0.074g到0.2g之间,正确;‎ D、5g某物质加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由于不知道溶解情况以及溶质和加入物质是否直接对应,所以无法判定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错误。‎ 故选:AC。‎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3題,共20分>‎ ‎16.(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者密切联系,现有①乙醇②纯碱③氮气④铜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④ 。‎ ‎(2)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物质是 ① 。‎ ‎(3)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 ③ 。‎ ‎(4)可用于造紙、纺织和洗涤剂等化工生产的是 ②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能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完成填空。‎ ‎【解答】解:(1)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 ‎(2)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物质是乙醇。‎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五毒,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4)纯碱可用于造紙、纺织和洗涤剂等化工生产。‎ 故填:(1)④;(2)①;(3)③;(4)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本题所考查的常见物质的用途是化学的基本内容,应加强学习。‎ ‎17.(8分)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1)如图1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C对应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是 2 ,D粒子的符号为 Cl﹣ ,E中,数值x为 8 。‎ ‎②A和B两种粒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序号),A、C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其化学式表示为 MgF2 。‎ ‎(2)汽车尾气催化装换器可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CO+2NO2CO2+N2 。‎ ‎【分析】(1)①根据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回答。‎ ‎②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③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C的质子数是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D粒子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在E中,数值x为:18﹣2﹣8=8;‎ ‎②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五种粒子中,B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是氟元素,化合价为﹣1价,C元素是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镁,其化学式表示为:MgF2。‎ ‎(2)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了无毒的气体,该气体应是空气中的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故答为:(1)①2,Cl﹣,8;②最外层电子数;③BD;MgF2。‎ ‎(2)②2CO+2NO2CO2+N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18.(8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及其溶液。回答:‎ ‎(1)某矿泉水中的矿物貭主要含有钙、钾、锌、氟等成分,这里的钙、钾、锌、氟是指 元素 (填“单质”“元素”或“分子或原子”)。‎ ‎(2)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 ‎(3)能确定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D (填字母)。‎ A.水的电解 B.水的浄化 C.水的蒸发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4)电解水时,与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会产生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正 电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有甲、乙两种固体各10g,分別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据图回答:‎ ‎①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7% (精确到0.1%);‎ ‎③将盛有乙溶液的烧杯升温到t2℃时,烧杯中出 现的现象是 有固体析出 (填“没变化”或“有固体析出”);‎ ‎④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5)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矿泉水中的矿物貭主要含有钙、钾、锌、氟等成分,这里的钙、钾、锌、氟是指元素;‎ ‎(2)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能确定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选:AD;‎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电解水时,与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会产生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电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5)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2g,所以甲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7%;‎ ‎③将盛有乙溶液的烧杯升温到t2℃时,溶解度减小,所以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④由t2℃降低到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元素;‎ ‎(2)煮沸;‎ ‎(3)AD;‎ ‎(4)正;‎ ‎(5)①相等;‎ ‎②10.7%;‎ ‎③有固体析出;‎ ‎④大于。‎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2P2O5 ;‎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 ‎(3)稀硫酸中和烧碱溶液 H2SO4+2NaOH=Na2SO4+2H2O 。‎ ‎【分析】(1)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Fe+CuSO4=FeSO4+Cu;‎ ‎(3)H2SO4+2NaOH=Na2SO4+2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20.(8分)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回答:‎ ‎(1)根据下列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写出一条即可)。‎ ‎(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重要规律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铝丝伸进硫酸铜溶液前需要用砂纸打磨 B.铜与稀破酸反应,有细小气泡生成 C.银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D.铁、镁、铜、金四种金属分别放在灯焰上灼烧,铜和金没变化 ‎(3)自行车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接触而生锈。‎ ‎(4)钛酸亚铁(FeTiO3)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X,则X的化学式为 CO 。‎ ‎(5)向Al(NO3)3、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含有 锌和银 (写名称),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Al3+、Zn2+ (写符号)。‎ ‎(6)用一氧化碳冶炼2019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的质量是 3079.4 t (结果精确到0.1)。‎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铂金饰品利用的是金属的关泽,铁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铝箔利用的是金属的延展性,故填: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A.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铝丝伸进硫酸铜溶液前需要用砂纸打磨,正确;‎ B.铜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C.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故银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错误;‎ D.铁、镁、铜、金四种金属分别放在灯焰上灼烧,金没变化,铜会变黑,错误;‎ 故填:A;‎ ‎(3)自行车车架表面喷漆能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故填:水和氧气。‎ ‎(4)根据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X,反应前含有2个Fe原子,2个Ti原子,6个O原子,6个C原子,14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Fe原子,2个Ti原子,14个Cl原子,则6X中含有6个O原子,6个C原子,故X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故填:CO。‎ ‎(5)向Al(NO3)3、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有锌,锌过量,则银全部被置换出来,则滤渣中含有 锌和银,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Al3+、Zn2+,故填:锌和银;Al3+、Zn2+;‎ ‎(6)设用一氧化碳冶炼2019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的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 ‎ 160 112‎ ‎ 90%x 2019t×(1﹣3%)‎ x≈3079.4t 故填:3079.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和冶炼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6分)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 氧化铜 ,其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A是 一氧化碳 ,B是 氧化铁 。‎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4)若A为黑色固体,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有无色变为蓝色,则A是 氧化铜 ,B是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分析】(1)木炭属于单质,在高温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 ‎(3)稀硫酸属于酸,显酸性,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4)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现象是溶液有无色变为蓝色。‎ ‎【解答】解:(1)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所以A是木炭,B是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故填:氧化铜;置换反应;2CuO+C2Cu+CO2↑。‎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 故填:一氧化碳;氧化铁。‎ ‎(3)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是黄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 3+3H2O。‎ 故填:Fe2O3+3H2SO4═Fe2(SO4) 3+3H2O。‎ ‎(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A是氧化铜,B是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故填:氧化铜;稀硫酸;CuO+H2SO4═CuSO4+H2O。‎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五、实验题(本大題共3題,共20分)‎ ‎22.(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題:‎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水槽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制备和收集的装置为 EC(或ED) (填字母),若改用向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制备装置为 F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若使用多功能瓶A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先接入 b 口(填“a“或“b”)。‎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E,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F做发生装置,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EC(或ED);F;‎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A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进入;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3.(6分)味精是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溶于水,其化学式是C5H8NO4Na,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味精中还含有氯化钠 ‎(味精中其他成分不考虑),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产氯化银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B (填字母)。‎ A.10mL B.50mL C.100 mL ‎(2)如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④③ (填序号)。‎ ‎(3)为测定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为测定味精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继续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AgNO3 溶液(填化学式)充分反应。‎ ‎②然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白色沉淀固体。经精确测定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3.40% 。‎ ‎【分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即45mL,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2)如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3)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因为水量多了;(4)为测定味精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继续实验: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②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白色沉淀固体;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即45mL,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答案为:B;‎ ‎(2)如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3)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的谷氨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因为水量多了;故答案为:偏小;‎ ‎(4)为测定味精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继续实验: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②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白色沉淀固体;‎ 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 x 2.87g ‎ x=1.17g;‎ 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3.40%;‎ 故答案为:①AgNO3;②过滤;23.40%;‎ ‎【点评】本考点属于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有四个: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4.(6分)化学小组同学提取足量某火灾现场周围空气,并探究该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装置中通入气体样品一段时间后,高温加热D中的药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 ‎(2)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 现象,能判断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3CO2+2Fe ‎ ‎(4)该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请加以改进: 在装置a处连接一个气球,收集尾气 。‎ ‎【分析】(1)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3)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分析。‎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2)由于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根据实验中出现的D中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或E中溶液由澄清变浑浊的现象,能判断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3)由上述分析可知,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3CO2+2Fe。‎ ‎(4)由于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所以,实验设计存在缺陷,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a处连接一个气球,收集尾气。‎ 故答为:(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2)D中红色粉末变为黑色,E中澄清的溶液变浑浊 ‎(3)3CO+Fe2O33CO2+2Fe;‎ ‎(4)在装置a处连接一个气球,收集尾气 ‎【点评】凡是涉及到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的实验,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定要进行处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25.(3分)食醋是对身体有益的调味品,其有效成分是乙酸(CH3COOH)。回答:‎ ‎(1)乙酸中 氧(或O) 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一个乙酸分子含有原子个数为 8 ;‎ ‎(3)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分析】(1)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分析;‎ ‎(2)根据乙酸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填:氧(或O);‎ ‎(2)由题干信息可知,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乙酸分子中共有2+4+2=8个原子,故填:8;‎ ‎(3)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填: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7分)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硫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据标签内容计算:‎ ‎(1)用这种硫酸配制100g 20%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精确到0.1);‎ ‎(2)向49g 20%的稀硫酸中滴加10%的氯化钡溶液,直到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分析】(1)使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进行加水稀释,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可计算配制时所需要浓硫酸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 ‎(2)由49%的稀硫酸1000g中溶质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 ‎【解答】解:(1)设需要98%的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000g×20%=x×98% x=204.1g;‎ 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204.1g÷1.84g/cm3=110.9mL。‎ ‎(2)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m,‎ BaCl2+H2SO4 ═BaSO4↓+2HCl ‎208 98 233 73 ‎ ‎10%x 49g×20% m z ‎=,x=416g ‎=,m=23.3g ‎=,z=7.3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100%=1.6%。‎ 答:(1)需要98%的浓硫酸110.9毫升;(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