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汇编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 ‎【安徽省】(二)(21分)‎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 68‎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1.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 ‎12.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 ‎ ‎ ‎ ‎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 ‎ ‎ ‎14.“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 ‎ ‎ ‎ ‎【答案】10.(4分)B A ‎ ‎11.(4分)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 ‎ ‎12.(3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休戚相关的一员,抒发了对扁担对既往岁月的无限怀念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13.(4分)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 ‎14.(4分)扁担是农人的希望,是农人精神脊梁;扁担也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 。扁担有着不屈的精神,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它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代表。‎ ‎【北京市】四、(二)阅读《与一珠蒲公英的默契》,完成14—16题。(共12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 68‎ 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的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 ④那是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 “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 ⑧‎ 68‎ 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的无言的默契。‎ ‎14.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4分)‎ ‎ ‎ ‎ ‎ ‎15.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4分)‎ ‎ ‎ ‎ ‎ ‎16.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帮助。(4分)‎ 问题: ‎ 说明: ‎ ‎【答案】14.(4分)作者的感悟:①默默挺立着朴实的身躯,不懈不怠固守一处绽放自己的价值;②虽然平凡但是顽强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即使无人问津也努力完成人生历程,在奋斗的过程中持守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心怀感恩和爱。‎ 感悟的形成:①在自家的庭院中,连续十年间蒲公英都会和自己特别有默契的相逢,而且是同一处,伴我晨昏;②高中语文老师的和我们探讨理想人生。‎ ‎15.(4分)①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都是“志存高远”“栋梁之才”;②老师说成为栋梁之才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庸常的普通人就像“遍地的蒲公英”;③蒲公英普通但是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就像人一样,不管命运如何努力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让人生有意义;④我们和老师之间不同的认识,让我们陷入思考。‎ ‎16.(4分)提问题:示例一:对蒲公英绽放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帮助:让我能够感悟到蒲公英的品质,更好的理解文章;示例二: 将蒲公英和其他的花进行对比有什么用意?帮助:使蒲公英的品质精神更加突出。‎ ‎【福建省】二、(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68‎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68‎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 ‎ ‎ ‎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 ‎ ‎ ‎ ‎⑵“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 ‎ ‎ ‎ ‎1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 ‎ ‎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 ‎ ‎ ‎ ‎【答案】10.(3分)C ‎11.(3分)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12.(6分)⑴“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⑵“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13.(4分)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14.(6分)答案要点: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广东省深圳市】(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4分)‎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68‎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14.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2分)‎ ‎ ‎ ‎15.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2分)‎ ‎ ‎ ‎16.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到的泥人张和祖父都是俗世奇人,请说说以下两句话都运用了怎样共同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并选取一句进行赏析。(3分)‎ ‎⑴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⑵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 ‎ ‎ ‎ ‎17.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4分)‎ ‎ ‎ ‎ ‎ ‎18.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3分)‎ ‎ ‎ ‎ ‎ 68‎ ‎【答案】(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4分)‎ ‎14.①先祖参加县太爷的社饮受到慢待,后一展书法技艺,令众人刮目相看。②先祖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其招待不周只写了三个字,待东家厚礼上门,才在家中写出第四个字,与另三个字风韵、气势、大小丝毫无差。‎ ‎15.哼,打量我衣衫破旧便如此慢待我,我倒要看看你们腹中是否同身上一样锦绣辉煌,待会儿便叫你们见识我的本事!‎ ‎16.【答案一】两者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甩、提、挥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的将先祖在粉壁上挥毫泼墨的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表现了先祖书法技艺的精湛。‎ ‎【答案二】两者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端、饮、瞅、摆弄、捏弄”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的将泥人张一边饮酒一边捏泥人的场面描绘出来,表现了泥人张捏泥人技艺的精湛。‎ ‎17.写字:通过长期的练习,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不论是在纸上还是墙壁上,抑或是隔着远距离补写,都能够驾轻就熟、举重若轻,是谓“从心所欲”。‎ 做人:身具傲骨,贫贱不移,面对乡绅大户不折节弯腰,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是谓“不逾矩”。‎ ‎18.行云流水的毛笔字不仅赏心悦目,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修身养性,锻炼我们的耐心与毅力,磨砺我们的心境,更能使我们品味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贵州省安顺市】(三)阅读《与草化敌为友》,完成17-20小题(18分)‎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68‎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⑾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⑿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⒀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⒁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⒂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⒃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⒄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7.从农村到城市,父亲的心态变了,而性格没有变。请回答:父亲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父亲的性格有何特点?(4分)‎ ‎ ‎ ‎ ‎ 68‎ ‎18.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集合文本分析。(5分)‎ ‎ ‎ ‎ ‎ ‎19.语言品析(4分)‎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⑴从神态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是怎样的神态?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 ‎ ‎ ‎ ‎⑵从动作描写方面品析(提示:父亲拔草的动作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父亲干农活有什么特点?)(2分)‎ ‎ ‎ ‎ ‎ ‎20.文中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消除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你认为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请结合文本先概括原因,再做分析。(5分)‎ ‎ ‎ ‎ ‎ ‎【答案】17.心态变化:熟悉、自在、自信变为陌生、孤寂、迷茫。或:父亲进城后变得孤寂、迷茫。父亲的性格:勤劳,淳朴,执着。或: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执拗。‎ ‎18.①为后文做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做了铺垫。②细致地表现了父亲的心理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了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 ‎19.⑴神态:像个将军一样、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瞄。心理:父亲对草根恨意浓浓,势不两立。⑵动作特点:快、准、狠。或:迅速、毫不留情、急不可待、赶尽杀……干农活的特点:干练、干脆、麻利、熟练、坚决。‎ 68‎ ‎20.原因一:是城市的硬冷。分析:父亲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和庄稼,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变比父亲对草的排斥和恨意,这大到没有边际的城市更让父亲觉得精神无所寄托,城市的硬冷让父亲的心态由原来的熟悉、自主、自信变为陌生、孤寂和迷茫,父亲对草势不两立,绝不相容的态度在高楼大厦的硬冷中被慢慢消融了。原因二:是父亲对田野的思念。分析:父亲到城市后,离开了熟悉的田野,内心很孤寂迷茫,当看到阳台上花盆里长出的草,想到了家乡田野里的草,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草成了父亲乡情的媒介物,浓浓的乡情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原因三:既有硬朗的城市,又有父亲对田野的思念。分析:①城市的硬冷父亲感到迷茫、孤寂,见到同是来自乡土的草,父亲感到欣喜。②父亲对田野的思念促使父亲近了来自田野的草,与草化敌为友。‎ ‎【黑龙江省绥化市】(五)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26.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 ‎ ‎ ‎27.文中第④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 ‎ ‎28.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 ‎ ‎ 68‎ ‎29.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字以上)(2分)‎ ‎ ‎ ‎【答案】(五)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回答26-29题(8分)‎ ‎26.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7.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28.“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9.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湖北省鄂州市】二、(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一直喜欢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沮丧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 ‎②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③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④《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平凡而和谐,虽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⑤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彼此的这份天长日久。‎ ‎⑥北京小暑过后异常炎热,对于我这个在海边小城长大的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⑦“那周末去郊区山里吧,看山看水看星星。”他说。就这样,周六他真的带我开了一天车到山脚下。傍晚坐在小凳上吹着凉风吃着烧烤,别提多惬意舒心了。‎ ‎⑧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进山,一路上层峦叠嶂,鸟语花香。傍晚时分,山里的景色更美了。正应了那句“ , ”。幽幽树林,山鸟时鸣深涧,清泉石上流。让人不禁感叹,不出来走走,真的体会不到大自然的乐趣。‎ 68‎ ‎⑨回想留学那几年,整个美东都遭遇了暴雪。有一次,我抱着一堆资料到图书馆后,突然收到了学校群发的一封邮件,大意如下:今天下雪,封校一天,临时举行堆雪人大赛,奖金300美金,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请出门享受下雪的乐趣吧!‎ ‎⑩那一刻,我才想到学校“Study Hard,Play Hard(努力学习,尽情嬉戏)”的校训是多么动人。同学们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回家穿好衣服出门玩雪。短短几个小时内,一群工科生居然在草坪上还原出了城堡式的活动中心,那精致又宏达的雪中城堡,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我们游园赏雪拍照,虽然天气寒冷,心中却兴奋异常。‎ ‎⑪有时候,恶劣的天气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消息,以一颗玩味的心去对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有一次,下午本来和几个朋友约好去山上野餐。清新的桌布已铺好,正准备摆放食物时,突降大雨,我们赶忙收拾,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最近的一座教学楼里避雨。‎ ‎⑫大约过了半小时,雨停了。不过草地太湿,继续回去野餐已不太现实。这时,一个朋友提议:“天快黑了,山上刚下完雨,空气也湿润,说不定会有萤火虫!”一听到萤火虫,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 ‎⑬就这样,我们约好先下山各自拿相机和设备,再一起上山拍萤火虫。那个傍晚,我们看到了绚丽的晚霞和火烧云,萤火虫易发现但不易捕捉,我们两两一组,边打着手电筒吸引萤火虫边用相机拍照。本是一次没有实现的野餐,却转化成了一场流萤飞舞的精彩。那天,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歌里有句短诗,听一遍就记住了: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⑭第一感觉,这就是爷爷奶奶生活的写照。奶奶前不久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栽了两棵紫薇,一棵是她,一棵是爷爷。现在爷爷树上的花骨朵多些,但她的树型耐看,听着听着,我突然很感动。头发花白之时,至少依然有人陪你看门前亭亭如盖与满树花开。‎ ‎⑮其实,珍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从未远离。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找个能与你一起玩味与欣赏的人,生活才会有乐趣。‎ ‎⑯这样看来,闲敲棋子落灯花,并不是明月清风在前,鲜花美酒在侧时你懂得利用与欣赏,而是,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 ‎⑰就像张岱,明明是富贵公子,却称自己“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为死老魅也已矣”。下雪了,就去湖心亭看雪,友人没来,就自己赏完景安然归去,依然心存欣喜。就这样,他将自己的小品文侍弄到风华绝代,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⑱也像《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至于到底有没有趣味,多为外人的评价,不足为据。只要对自己而言,深得其趣足矣。所以,在庸常的生活中,做个力所能及的享乐主义者,没什么不好。‎ ‎(选自《哲思》2017增刊,有删改)‎ ‎21.把下面的诗句填入第⑧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68‎ ‎22.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本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 ‎ ‎ ‎ ‎23.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听到萤火虫,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 ‎ ‎ ‎ ‎ ‎24.“闲敲棋子落灯花”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 ‎ ‎ ‎ ‎25.本文的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足见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可现在有的人往往会熟练地敲击键盘,却不会书写漂亮的汉字;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却不会吟诵唐诗宋 ‎ 词;……针对这种现状,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 ‎ ‎【答案】21.B(2分) ‎ ‎2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 ‎23.写出了“我”由失望到惊喜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本文“化劣势为优势,活出生趣”的主旨。(3分。回答出“心理变化”1分,回答出“突出主旨”2分)‎ ‎24.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2分。没按文中原句回答,意思相同亦可。)‎ ‎25.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分。围绕“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回答,表述清楚即可。)‎ ‎【湖北省随州市】(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拉 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68‎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2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 ‎ ‎ ‎ ‎2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②    ‎ ‎③    ‎ ‎④    ‎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68‎ ‎23.第四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 ‎ ‎ ‎ ‎ ‎24.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 ‎ ‎ ‎ ‎25.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 ‎ ‎ ‎ ‎26.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 ‎ ‎ ‎ ‎【答案】21.①文章的线索;②提示文章主要内容;③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①必答,②③任答)‎ ‎22.②为吃一碗拉面而不辞辛劳;③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④在日本陪儿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 ‎23.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身处异乡,强忍悲痛,“没哭”体现“我”的坚强;回到家乡,“我”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痛哭”体现“我”对朋友深深的怀念.‎ ‎24.“我”与分别十年的好友机见,与她一同吃拉面,无比开心,因此觉得眼前的拉面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意近即可)‎ ‎25.“我”是一个重友情(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又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 ‎26.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意近即可)‎ ‎【湖北省武汉市】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保持惊奇 ‎⑴生命开始的一瞬就是惊奇。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 ‎⑵孩子大睁着纯沽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 ‎⑶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在生命的某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候,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 ‎⑷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 68‎ ‎⑸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的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就算真搅得肝肠寸断,也只可夜晚躲在无人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⑹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其次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弟。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 ‎⑺现代社会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孤陋寡闻的。你在你的行业里是行家里手,在其他领城完全可能是白痴,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无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我认识一位82岁的、肾脏功能已经衰竭的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在自己的专业范畴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但对电脑的理解多有谬误,就连我这个“二把刀”,也听出了许多破绽。但是,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在这一瞬间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⑻惊奇是一种天然物,而不是制造出来的,它是真情实感的火花。惊奇不仅仅是稚嫩,惊奇不仅仅是无知,惊奇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化和前进。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看清新,抗拒着腐烂。‎ ‎⑼然而,在城市里待得久了,常常使我们丧失惊奇的本能。我们像鳝一样滑行着,浑身粘满市侩的黏液。 ‎ ‎⑽到自然中去吧,造化永远给我们以惊喜。和寥廓的宇宙相比,个人的得失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啊!不要小看山水的洗涤,假如真正同天地对一次话,我们定会为自己重新获得了活力而惊奇。‎ ‎⑾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来一次促膝谈心吧。和朋友坦诚地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惊奇就在这清明的心境中,翩翻来临了。‎ ‎⑿你也可以在静夜中同自己对话,回忆那些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经使心灵震撼的镜头。它也许是旷野里很小的一朵花,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也许是雄浑激荡的乐曲……总之,那是独属于你的一份秘密,只有你才知道它对于你的特别的意义。复习以往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常常会使我们整旧如新。‎ ‎⒀保特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 ‎【注释】①胎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 ‎(文/毕淑敏,有删改)‎ ‎13.文中第③段说“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这里的“惊奇”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 ‎ ‎ ‎ 68‎ ‎14.文中第⑤段说“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请结合本段内容概括我们惊奇的本能是怎样丧失的。(6分)‎ ‎ ‎ ‎ ‎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6分)‎ 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 ‎ ‎ ‎ ‎1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惊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6分)‎ ‎ ‎ ‎ ‎ ‎【答案】13.(4分)稚嫩(幼稚、无知、稚弱,不成熟);原始蛮荒。‎ ‎14.(6分)⑴把惊奇视为性格缺憾,厌恶惊奇;⑵有意识地掩饰惊奇,麻痹心灵。‎ ‎15.(6分)⑴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赞叹、佩服);⑵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 ‎16.(6分)⑴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⑵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心境;⑶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整旧如新。‎ ‎【湖北省宜昌市】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分)‎ 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④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 68‎ 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13.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 ‎ ‎ ‎ ‎14.“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2分)‎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活出 。‎ ‎15.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2分)‎ ‎ ‎ ‎ ‎ ‎16.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1分)‎ ‎ ‎ ‎ ‎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2分)‎ ‎ ‎ ‎ ‎ ‎【答案】13.(2分)示例: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一棵松树扎根悬崖,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 ‎14.(2分)自我,精彩,个性,美丽等所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均可。‎ ‎15.(2分)示例:①“塔莎奶奶”兴趣广泛,热爱生活。譬如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 ‎②“塔莎奶奶”乐观向上,童心未泯。譬如“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边’”。‎ ‎16.(1分)反义词:灵魂浅薄,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心灵空虚等。‎ ‎17.(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湖南省衡阳市】二、(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6题。(12分)‎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 68‎ 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21.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2分)‎ ‎ ‎ ‎ ‎ ‎22.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68‎ ‎ ‎ ‎ ‎ ‎23.品析语言。(2分)‎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 ‎ ‎ ‎ ‎24.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 ‎ ‎ ‎ ‎25.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2分)‎ ‎ ‎ ‎ ‎ ‎26.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2分)‎ ‎ ‎ ‎ ‎ ‎【答案】21.①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②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22.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23.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4.“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 ‎25.“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6.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 ‎【湖南省娄底市】‎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 68‎ 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2.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 ‎23.品味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 ‎ ‎24.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 68‎ ‎2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答: ‎ ‎26.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年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 ‎ ‎ ‎ ‎【答案】22.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3.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24.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25.慈爱。‎ ‎26.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 ‎【湖南省益阳市】(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6分)‎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68‎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 有删节)‎ ‎2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扬花的麦子 成熟的麦子 ‎ ①‎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 ②‎ 努力生长 牵挂母亲 ‎ ③‎ ‎2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3分)‎ ‎ ‎ ‎ ‎ ‎ ‎ ‎2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⑴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⑵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 ‎ ‎ ‎ ‎ ‎ ‎ ‎ ‎24.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3分)‎ ‎ ‎ ‎ ‎ ‎ ‎ ‎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68‎ ‎⑴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⑵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 ‎ ‎ ‎ ‎ ‎【答案】(五)21.(3分)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每空1分)‎ ‎22.(3分)“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1分)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2分)‎ ‎23.(4分)⑴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1分)‎ ‎(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1分)“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1分)‎ ‎24.(3分)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1分)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任对一点即得1分)‎ ‎25.(3分)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共同观点1分,阐述内容2分)‎ ‎【江苏省常州市】(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共14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68‎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 老茧。‎ ‎16.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⑴‎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⑵‎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68‎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⑶‎ ‎17.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 ‎ ‎ ‎ ‎18.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 ‎ ‎ ‎ ‎19.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4分)‎ ‎ ‎ ‎ ‎ ‎2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答案】16.⑴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⑵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⑶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 解析:⑴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⑵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⑶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前两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1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8.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翻兴奋。 ‎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 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19.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C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江苏省淮安市】二、(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2分)‎ 68‎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68‎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 ‎⑾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分)‎ ‎ ‎ ‎ ‎ ‎17.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 ‎ ‎ ‎ ‎ ‎18.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 ‎ ‎ ‎ ‎ ‎19.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5分)‎ ‎ ‎ ‎ ‎ ‎20.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5分)‎ ‎ ‎ ‎ ‎ ‎【答案】16.(4分)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7.(4分)示例:⑴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示例:⑵通过“挨着”“ 连着”“ 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68‎ ‎18.(4分)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9.(5分)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20.(5分)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江苏省南通市】(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22分)‎ 魔 季 张晓风 ‎⑴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⑵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⑶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⑷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⑸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⑹ “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⑺ “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⑻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⑼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⑽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⑾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⑿ “凯凯。”‎ 68‎ ‎⒀ “嗯?”‎ ‎⒁ “你在干什么?”‎ ‎⒂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⒃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⒄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 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主要画面。(4分)‎ ‎ ‎ ‎ ‎ ‎18.请为第②节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4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批注: ‎ ‎ ‎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3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 ‎ ‎ ‎ ‎20.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5分)‎ ‎ ‎ ‎ ‎ ‎21.第⑥节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 ‎ ‎ ‎ ‎ ‎ ‎【答案】17.⑴绿色的谷和清澈涧水里的花瓣。⑵我与小山居者凯凯相遇的画面。 ‎ 68‎ ‎ 解析:这题考查概括文本的能力,注意审题,要求概括的是实写的画面,一个是大自然的画面,一个是人在自然中的画面。‎ ‎18.“清瘦”这里用来形容去年的秋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山之萧瑟景象,从而反衬出春天山上的丰盛之美。“退潮”这里是写白绒绒的芦花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时芦花繁茂和美丽,像白色的浪花一般,而到了春天,满山是绿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赏析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修辞在这里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即可。‎ ‎19.春天的时候我们人类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句子里比喻词的深层含义。“另一所学校”在文中指的是大自然。‎ ‎20.⑴通过小女孩凯凯对春的反应和大自然景物的照应来衬托出春的美妙。⑵通过小女孩的话,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⑶小女孩的纯朴快乐就像春天一样美好。⑷小女孩的年纪就正处在人生中的春天。⑸小女孩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春天的故事。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理解小女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小女孩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小女孩自身的象征含义。‎ ‎21.⑴运用了多个疑问句和反问句。多个疑问句连用表现了作者联想的过程,构成了悬念,使读者被带领吸引着往下读,引出了下文写童年自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⑵紧接着是几个反问句,回忆了童年对自己春天的生活,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对母亲的爱。⑶最后又是两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童年不再的怅然若失之情。 解析:十个问句,较多,可以根据内容和情感的不同进行划分,逐个解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去条分缕析,就会漏掉要点失分。‎ ‎【江苏省苏州市】二、(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 毕淑敏 ‎①一次生病,医生让照一张头颅的CT片子。于是我得到了一张清晰准确的自己头骨的照片。我注视着它,它也从幽深而细腻的灰黑色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医生读着它,却作出我是否健康的结论,它似乎比我还重要。‎ ‎③我细细端详它,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不由得伸手弹弹自己乱发覆盖下的头骨,它 68‎ 发出粗陶罐的响声。这是一个半空的容器,盛着水、细胞和像流星一样游走的念头。念头带着阴电和阳电,焊接时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蛛丝,缠绕在一起,像电线似的发布命令,驱使我具有各式各样的举动。正是这些蝌蚪一样活泼的念头,才使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罐子里的水会酸腐,那些细胞会萎缩,但文字是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的,它们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它们把念头们凝固下来,像把混浊的豆浆压榨为平滑的固体。人人都公有的文字,经过特定的组合,就属于了我。组合的顺序就是一种思索。 ‎ ‎⑤我望着我的头颅,因为它是思索的宫殿,我不得不尊重它。它却不望着我,透过我,它凝望着遥远的人所不知的地方。它比我久远,它以它的久远傲视我今天的存在。但我比它活跃,活跃是生命存在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但和文字比起来,无论现在的活跃或者将来的久远,都黯然失色。骨骼算什么呢?甲骨文不正是因为有了文,才神圣起来,否则不过是一块烤焦的兽骨!文字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符咒,使我们得以知道一只只水罐曾经储存过怎样的五彩念头。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⑥我注视看我的头颅,递给它一个轻轻的微笑:我们都有完全不复存在的那一天。那时候,证明你我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到哪里去寻找?制造念头吧!那些美丽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的念头,假如它们真的充满睿智,假如它们真能穿越时代的雾海,它们的羽毛就会被喜爱它们的人保存。‎ ‎ (有删改)‎ ‎18.为什么说头颅“是很精致的”?作者写它的“精致”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9.对于“我”而言,文字为什么“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3分)‎ ‎ ‎ ‎ ‎ ‎20.第⑤段中,“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 ‎ ‎ ‎ ‎21.文章最后的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念头”?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 ‎ ‎ ‎ ‎【答案】18.①头颅是集大自然万物精华而成;②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优化组合;③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磨合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体。④写它的“精致”是为下文写“念头”与“念头的永恒”作铺垫。(4分)‎ ‎19.①文字是“念头”,是去掉杂质、去掉水分后“凝周下来”的思想;②文字经过“我”的思索,具有了“我”的特点;③生命的物体会消失,文字“不会生锈不会腐烂”,它会永远流传下去。(3分)‎ 68‎ ‎20.①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创造的;②人类的思想与文化“像通电的钨丝”一样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③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优秀 念头”不断的“组合”而不断发展的。(4分)‎ ‎21.①要制造充满睿智的、能穿越时代“雾海”的优秀的念头;②要制造充满生命力、被人们喜爱而不断存在下去的念头。③在结构上很好的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江苏省宿迁市】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城市里的菜地 晓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边走边看。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地黄,做好⑴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睛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提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时都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 作者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他另一本“鲜活的日历”?(3分)‎ 68‎ ‎ ‎ ‎ ‎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 ‎ ‎ ‎ ‎16.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4分)‎ ‎ ‎ ‎ ‎ ‎17.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4分)‎ ‎ ‎ ‎ ‎ ‎【答案】14.“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一路走来,顺次看到它们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菜地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去看菜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鲜活的日历”在文中指什么,然后将“菜地”与“我”的生活、“日历”等联系起来分析。‎ ‎15.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蔬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们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菜地的喜爱。 ‎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判断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情感特点两方面展开分析。‎ ‎16.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具有典型意义;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时,要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要梳理出“菜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把握母亲对“菜地”的情感以及“菜地”的含义。‎ ‎17.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结构: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行文结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围绕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点题、照应、总结、深化中心等。‎ ‎【江苏省盐城市】(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68‎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 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 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7.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4分)‎ 在废品站的园一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二识丁香花→ 三识丁香花。‎ ‎18.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 ‎ 68‎ ‎ ‎ ‎19. 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⑴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 ‎ ‎ ‎ ‎⑵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 ‎ ‎ ‎20.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 ‎ ‎ ‎ ‎21.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 ‎ ‎ ‎ ‎【答案】17.(4分)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的初始丁香花——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二识丁香花——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三识丁香花 ‎18.(3分)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19.(5分)⑴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⑵排比 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20.(3分)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而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21.(4分)⑴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⑶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⑷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辽宁省大连市】三、(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窑 语 傅菲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68‎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18.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第一次 ‎⑴‎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⑵‎ 68‎ 第三次 ‎⑶‎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9.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⑴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 ‎ ‎ ‎ ‎⑵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2分)‎ ‎ ‎ ‎ ‎ ‎20.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4分)‎ ‎ ‎ ‎ ‎ ‎21.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 ‎ ‎ ‎ ‎22.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 ‎ ‎ ‎ ‎【答案】18.(3分)⑴写制作陶坯的过程⑵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⑶写制陶师傅的模样(每空1分)‎ ‎19.(4分)⑴(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⑵(2分)“嗡嗡嗡”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出缸被拍打后发出的声音的清脆、爽亮。‎ ‎20.(4分)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21.(4分)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22.(7分)略。‎ ‎【宁夏】二、(三)(14分)‎ 乡 宴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 68‎ 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⑪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⑫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⑬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⑭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8‎ ‎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2分)‎ ‎ ‎ ‎ ‎ ‎20.与第③段“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21.理解第⑦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2分)‎ ‎ ‎ ‎ ‎ ‎2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 ‎ ‎ ‎ ‎23.简要分析第⑪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2分)‎ ‎ ‎ ‎ ‎ ‎24.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 ‎ ‎25.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2分)‎ ‎ ‎ ‎ ‎ ‎【答案】19.(2分)开篇点题,揭示文章的内容;统领全篇;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20.(2分)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21.(2分)为人处世如做乡宴,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他只能是一个浮夸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22.(2分)排比、比喻。赏析点:婚宴“备宴”时的热闹、欢快景象;喜宴菜品的丰盛;厨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 ‎23.(2分)神态、肖像描写;满意、放松的心理;大爷的辛劳。‎ ‎24.(2分)不能。因为结尾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喜宴的美,照应文章的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25.(2分)不离题。开篇大量的内容写做乡宴的“大师傅”,为下文写大爷做乡宴做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突出主题。‎ ‎【山东省德州市】(五)‎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 ⑴‎ 68‎ 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⑵“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碎然绊倒了。‎ ‎⑶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⑷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⑸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⑹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⑺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⑻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⑼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⑽“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⑾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⑿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⒀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⒁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⒂‎ 68‎ 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⒃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⒄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22.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2分)‎ ‎ ‎ ‎ ‎ ‎23.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2分)‎ ‎ ‎ ‎ ‎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碎然绊倒了。‎ ‎ ‎ ‎ ‎ ‎ ⑵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 ‎ ‎ ‎ ‎25.“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3分)‎ ‎ ‎ ‎ ‎ ‎26.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3分)‎ ‎ ‎ ‎ ‎ ‎【答案】22.娓娓引出话题,有曲径通幽之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共2分 ‎23.“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共2分 ‎24.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和叹服,并由此陷入沉思。共2分 ‎⑵重复机械的生活,使人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好奇、探索、感悟和品味,变得麻木迟钝。共2分 ‎25.第段之间。承上启下,以普通人反衬福楼拜,突出作者对后者人生态度的肯定和赞赏,批判我们的懈怠和疏懒。共3分 ‎26.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共3分 ‎【山东省东营市】(五)(16分)‎ 68‎ 目光 李汉荣 ‎①依我看,我们积攒的,主要是一些目光。‎ ‎②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心上和身上会有温暖或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存放着温暖或滚烫的目光。‎ ‎③为什么我们记起某些场景时,心上和身上会有被碎玻璃扎伤的感觉,甚至会有锥心刺骨的感觉?你锁定这些场景,在深处找寻,一定能找到几束凶狠、敌意的目光,或者找到几缕失望、忧伤、悲凉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你会想起谁让你受到伤害,你又让谁受到伤害。‎ ‎④几十年里,我见过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了,而能留在记忆里的,不过是那些欣赏、柔软、关切、智慧或恶意、冷漠的目光。它们像流星雨或火山灰,都存贮在你内心的岩层里了。几十年下来,我见过了多少生灵?在记忆里藏得最深的,还是那些与我交换过目光的生命。我曾与大槐树上的花喜鹊交换过问候的目光。我制止了上树捉鹊的猫和捣鹊窝的人。它们与我交流,总是温热的目光和喜悦的语言,让我的心充满喜悦。‎ ‎⑤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回味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恶意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稀释了它们的份量,然而记忆还是时常被它们袭击,就如同跋涉过水深火热,双腿乃至浑身的骨头,难免被风湿性疼痛折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比我们的理性要精确得多,理性接纳了的,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而且原汁原味原质。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它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真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⑥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⑦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雨如棉,如黑夜的灯、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深沉而博大,如闪电穿透长夜又无声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⑧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⑨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于是,你重新确认,备受欺凌的大地并没有掉头远去,她仍在这里,她用伤口做眼睛,辨认着那些再次向她走来的人们,向她投来怎样的目光?‎ 68‎ ‎⑩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的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的,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我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⑪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⑫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⑬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的质量……‎ ‎21.作者为什么说“身体老了轻了,我们的生命却反而越来越重”?(3分)‎ ‎ ‎ ‎ ‎ ‎22.李汉荣的散文“意气贯通,浑然天成”。试以本文结构为例,谈谈你的理解。(3分)‎ ‎ ‎ ‎ ‎ ‎23.文章选取“目光”这一具体表情来阐释人生感悟,这一思维视角的妙处何在?(4分)‎ ‎ ‎ ‎ ‎ ‎2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 ‎ ‎ ‎ ‎25.最后两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3分)‎ ‎ ‎ ‎ ‎ ‎ ‎ ‎【答案】21.答案示例:因为①我们的生命积攒了诸多的目光。②好的目光被我们存放,并常常照拂我们的身心,我们又因无法对其表达谢意和敬意感到遗憾和痛心;不友好的目光时常袭击我们的记忆。③被理性接纳了的和被理性过滤掉的,身体和心灵都悉数收藏。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68‎ ‎22.答案示例:示例一,文章结构自由舒展,取材纵横古今中外,包揽人情世事,而以“目光”这一意象为焦点,步步推进,水到渠成,自然形成严密的结构。示例二,文章总体上从“目光”的重量和质量来展开篇章。先说我们的生命越来越重是因为存放了诸多的目光,其中包括了不同质量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再谈存放目光的质量与人生质量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容上的承接和逻辑上的递进关系。示例三,述说“目光的质量”时,“存放目光”是涵养善美的品质,是思想基础;“投送目光”是以善美的心灵对待周围的世界,是付诸行动,二者构成基础与发展,思想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3.答案示例:①建立起“目光”这一具体表情与内在思想品质之间的联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灵魂的折射。所以写“目光”就是写心灵,写思想,写品质。②“目光”与具体生活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将具体形象的目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表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不落俗套,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评分:答对一点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答案示例:示例一,“无家可归的燕子……欢迎它或者拒绝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人的心理情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态度。示例二,第⑨段采用设问句式,有问有答,以问作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美与善的向往与追求、对生态环境的忧思、对生命的关爱和亲近自然的渴望,有效引发了读者对该存放怎样的目光的思考。示例三,“这样的目光……消融于长夜”,运用比喻,将圣人高质量的“目光”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评分: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答案示例:示例一,一个人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他人和自然万物,那么,他人和自然万物就会变得真善美;我们大家都以真善美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质量就会变得更好更高。示例二,作者渴望用真善美涵养人们的心灵,表达了对真善美品质的呼唤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山东省莱芜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 ‎(一)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 68‎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 ‎ ‎15.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4分)‎ ‎ ‎ ‎ ‎ ‎16.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①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 ‎ ‎ ‎ ‎②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68‎ ‎ ‎ ‎ ‎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 ‎ ‎ ‎ ‎ ‎ ‎【答案】(一)(共14分)‎ ‎14.引起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15.种植广泛;颜色金黄;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 ‎16.①将油菜花和那些需要精心栽培、呵护的花对比,表现了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日常生活写到生命传承,表现了油菜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②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 ‎17.故乡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二)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瘦金书我很熟,想起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千字文》《牡丹诗》。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有一年把玩《秾芳诗帖》,看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曾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体之味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68‎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入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画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骏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可怜帝王身,糟蹋了一身才华。‎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轻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屡屡不绝。‎ ‎(节选自2015年4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18.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4分)‎ ‎ ‎ ‎ ‎ ‎1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4分)‎ ‎ ‎ ‎ ‎ ‎20.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 ‎ ‎ ‎ ‎ ‎21.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3分)‎ ‎ ‎ ‎ ‎ ‎【答案】(二)18.“泠泠风雨声”出自清人陈邦彦《秾芳诗帖》题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瘦金体给人带来的独特审美感受;以“泠泠风雨声”为题,富有诗意,别有韵味,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19.线条薄利,笔锋锋利;纤细、青郁、劲挺、有力;不追求虚静,独树一帜;既入世更出世;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 68‎ ‎20.文章语言古朴典雅,富有文化韵味;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特别是对偶句、排比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气势;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文采斐然。‎ ‎21.瘦金体给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艺术素养;书法是高雅的艺术,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热爱书法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山东省聊城市】三、(二)‎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 68‎ 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6.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17.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 ‎ ‎ ‎ ‎18.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 ‎ ‎ ‎ ‎19.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 ‎ ‎20.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 ‎ ‎ ‎ ‎21.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 ‎ ‎ ‎ ‎【答案】16.扒香椿   吃香椿  说明:本题2分。 ‎ ‎17.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说明:本题4分。 ‎ ‎18.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说明:本题3分。 ‎ ‎19.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说明:本题4分。‎ ‎ 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说明:本题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 ‎21.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说明:本题4分。 ‎ ‎【山东省青岛市】‎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68‎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68‎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⑴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 ‎ ‎ ‎ ‎⑵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 ‎ ‎ ‎ ‎⑶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 ‎ ‎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 ‎ ‎ ‎ ‎【答案】11.⑴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⑵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⑶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⑷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山东省潍坊市】五、(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逃匿的倭瓜 蒋建伟 68‎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回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边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呢?那可是我们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 有删改)‎ 68‎ ‎18.文中标题中的“隐匿”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2分)‎ ‎ ‎ ‎ ‎ ‎19.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 ‎ ‎ ‎ ‎20.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 ‎ ‎ ‎ ‎②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 ‎ ‎ ‎ ‎21.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4分)‎ ‎ ‎ ‎ ‎ ‎【答案】18.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 ‎19.过渡句,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 ‎20.①运用拟人,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了人的情态,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②示例一:运用比喻,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示例二: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 ‎21.写作思路: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表现手法:①从眼前的事物写起,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使文章内涵丰富,韵味十足;②将倭瓜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点,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四川省巴中市】‎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68‎ ‎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⑴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 ‎ ‎ ‎ ‎ ‎⑵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 ‎ ‎ ‎ ‎ ‎⑶选文中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 ‎ ‎ ‎ ‎ ‎⑷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居中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 ‎ ‎ ‎ ‎②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68‎ I.我走的地方不少,则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 ‎ ‎ II.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 ‎ ‎ ‎ ‎⑸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烙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 ‎ ‎ ‎ ‎【答案】16.⑴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故乡的鸭蛋。‎ ‎⑵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 ‎⑶突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⑷“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选第一句话.这句话文白夹杂,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⑸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包粽子,而我负责挑选红枣,我先把红彤彤的枣子倒地盆子里,然后一颗颗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往往没等到看出问题,这颗艳红的枣子就钻进了我的口中!‎ ‎【四川省乐山市】五、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尘埃深处是繁花 七夕草 ‎⑴她叫乔,认识她,是在去年夏天。‎ ‎⑵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⑶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医生下了医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 ‎⑷中午时分,液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 ‎⑸因为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精致。‎ ‎⑹‎ 68‎ 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公主。‎ ‎⑺再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校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科里的护士姐妹们越发羡慕嫉妒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多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食其力,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再无其他。‎ ‎⑻攀比得越多,越自卑,那些日子,科室里的小姐妹们总是格外关注她。‎ ‎⑼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12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我看见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⑽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 ‎⑾还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 ‎⑿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 ‎⒀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不着了,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 ‎⒁于是,坐在床前。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而我是很少人里的一个。‎ ‎⒂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可是,上初中后,在一次意外触电后,一条腿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⒃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她的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⒄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⒅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⒆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⒇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再后来,她睡了。‎ ‎(23)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 68‎ 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 ‎(25)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26)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所有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27)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2017年5月9日)‎ ‎16.第⑽段“乔没有睡……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一句中,“尴尬”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 ‎ ‎ ‎ ‎17.第⒇段“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这句话中的“淡淡地笑”对描写乔有什么作用?(3分)‎ ‎ ‎ ‎ ‎ ‎1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24段加线句子的理解。(4分)‎ ‎ ‎ ‎ ‎ ‎19.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 ‎ ‎ ‎ ‎20.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4分)‎ ‎ ‎ ‎【答案】16.(3分)“尴尬”的本义是神情态度不自然。(1分)在这里是指我无意中发现了乔的隐私(右膝盖之下是空的或者是发现了假肢),感觉自己对乔的自尊造成伤害后内心的不自然,(1分);表现了我对乔的歉意以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心理。(1分)‎ ‎17.(3分)“淡淡地笑”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乔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磨难的轻松平静心理(1分),同时表现了乔的坚强性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分)‎ ‎18.(4分)运用比喻修辞(1分),把乔比作天边的一颗星星,她给像我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光亮、希望。(2分)表达了我对乔的感激、赞美之情。(1分)‎ ‎19.(4分)照应文章标题(1分);总结全文(1分);升华主题,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要迷茫绝望,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自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2分)‎ ‎20.(4分)感悟:结合文章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困境、挫折应有的态度)(2分);联系恰当的生活实际并简析(2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川省南充市】(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漓江情韵 从维熙 68‎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 68‎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4.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4分)‎ ‎ ‎ ‎1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 ‎ ‎16.文中划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 ‎ ‎17.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 ‎ ‎ ‎ ‎【答案】14.(4分)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恩;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每点1分,答出4点,意思相近即可)‎ ‎15.(3分)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每点1分,答出3点,意思相近即可;没有结合文章内容,酌情扣分)‎ ‎16.(2分)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每点1分,意近即可)‎ ‎17.(3分)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天津市】10.(15分)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 68‎ 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⑴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 ‎ ‎ ‎ ‎⑵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 ‎ ‎ ‎ ‎⑶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⑷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8‎ ‎ ‎ ‎ ‎ ‎【答案】10.⑴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⑶DE ‎⑷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云南省】(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4分)‎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的来了。这最初的冷,往往在感觉上要比腊月三九难熬。可能是冷的比较突然,没有了过渡。‎ ‎②每一年由初冷入深冷的过程,我天天都会到河边散步,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有时会想,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难道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记起儿时同亲人一起去冬天的河里捕鱼,当凿透厚厚的冰层,却见冰下流水依然。原来,那一层坚冰只是一种保护。‎ ‎③少年时代,就曾问过家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不会被彻底地冻结?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在冰层下流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刨开过甸子里的一些水塘,冰层竟是一冻到底,下面并无流水。我便明白,被冻透的,只是那些死水。不流动的水,或许在夏日里也是盈然,或许四周也是花草繁茂,或许偶尔也承接雨水泛起涟漪,但从根本上也是没有了心跳的。所以,冬季来临,它们就死了。或者说他们早就死了。‎ ‎④就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生活,他偶尔也笑,也沉默,似乎就要这样度过一辈子。就算遇上艰难坎坷,他也是一样的状态,不谈得失,不论悲喜。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或者一种超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笑也麻木,沉默也麻木,平常时麻木,艰难时也麻木。实际上他的生命也如同一潭死水。‎ ‎⑤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河流的笑容来自不停地流淌,而非偶尔路过的风。只有那一汪汪死水,才会在风来的时候,麻木地笑。‎ ‎⑥对于我们来说,笑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在葱茏,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再深重的苦难,也挡不住朝着梦想前行的脚步。风越大,就越应像河流一样,笑容越灿烂。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便会回报以花开。‎ ‎⑦小的时候,问祖父,你的脸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深深的皱纹?祖父一生经历坎坷,命运无常,可是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从不曾在生活面前弯腰,总是露出真心的笑容。他这样说,我脸上的皱纹是笑出来的,比别人笑得多,所以皱纹就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深。多少年间,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68‎ ‎⑧寒冷能冻结万物,却冻结不了澎湃的心跳,也冻结不了在苦难中露出的笑容;而苦难能在脸上刻下沧桑,却不能抹去笑纹里荡漾的温暖。那么,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2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 ‎ ‎ ‎ ‎ ‎⑵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钟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 ‎ ‎ ‎ ‎23.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 ‎ ‎ ‎ ‎24.第④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笑”,这两种“笑”含义有何不同?(2分)‎ ‎ ‎ ‎25.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 ‎ ‎ ‎ ‎26.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2分)‎ ‎ ‎ ‎【答案】22.(4分)⑴“侵蚀”本义指在风、浪、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地表、岸滩表面物质被逐渐剥落分离的过程,在句中指寒冷让河流逐渐结冰,形象地表现出坚冰形成的过程漫长。‎ ‎⑵“濡湿”本义指使湿;用水或其它液体浸透或弄湿。在句中指祖父乐观的回答让我无比感动,表现了我对祖父笑对人生的崇敬。‎ ‎23.(3分)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河流”以人的性格,用春天来描摹它的“微笑”,形象生动地表现河流冲破苦难时的快乐,为下文表现我们要笑对人生苦难的主旨作铺垫。‎ ‎24.(2分)第④段的“笑”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麻木的笑;第⑦段的“笑”是一种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笑。‎ ‎25.(3分)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26.(2分)示例:读了本文让我明白了怎样面对人生的苦难。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帜风顺的,当我们面对苦难时,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面对,就如坚冰来临,河流依旧在坚冰下唱歌一样。这样的坚持与奋斗,终可以换来辉煌的人生。‎ ‎【云南省曲靖市】三、(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15分)‎ 68‎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68‎ ‎(文章有删改)‎ ‎20.选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 ‎ ‎ ‎2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 ‎ ‎ ‎ ‎23.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 ‎ ‎ ‎ ‎2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3分)‎ ‎ ‎ ‎ ‎ ‎【答案】20.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选花(或悟花)变花(或学花)‎ ‎21.“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1分)‎ ‎2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 ‎23.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 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 ‎24.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1分)(言之有理即可)‎ ‎【浙江省丽水市】(一)(15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 68‎ 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谕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连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例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⑾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国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阳,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展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更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一母亲的老寒展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激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 68‎ 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般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5.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3分)‎ ‎ ‎ ‎ ‎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 ‎ ‎ ‎⑵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元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 ‎ ‎ ‎ ‎7.有人说第⑾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 请说明理由。(3分)‎ ‎ ‎ ‎ ‎ ‎8.文中的“雪”意重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 ‎ ‎ ‎ ‎【答案】5.⑴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⑵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⑶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6.⑴“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⑵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 ‎7.示例1:我认为第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 示例2:我认为第段纯属多余,理由:第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贯穿全文,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顺畅。‎ 6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