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沈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汽油的挥发 B.酒精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 D.铁丝的弯曲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的粉碎是将其粉碎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的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下列符合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  A.2O B.O2 C.O2﹣ D.O2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 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符号的书写,题目较易.‎ ‎ ‎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镁 B.氧气 C.蒸馏水 D.金刚石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蒸馏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金刚石是由铜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项为: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 ‎ ‎4.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5.下列各项不属于NaCl用途的是(  )‎ ‎  A.做净水剂 B.生产烧碱 C.做调味品 D.生产氯气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 解: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所以可以用来制取烧碱和生成氯气,故B、D正确,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故C正确,氯化钠不能做净水剂,故A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 ‎ ‎ ‎6.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Al B.Fe C.Na D.Ag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铝、铁、钠、银四种金属中钠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钠.‎ A、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铝,故选项错误.‎ B、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C、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故选项正确.‎ D、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7.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蔗糖 B.铁锈 C.酒精 D.纯碱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铁锈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纯碱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解答: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B、铁锈不能溶于水,把铁锈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C、酒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D、纯碱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 ‎ ‎8.已知下列物质的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食醋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B、海水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肥皂水的pH为10~11,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洗涤剂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一定条件下,能用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的离子是(  )‎ ‎  A.CO32﹣ B.K+ C.NO3﹣ D.NH4+‎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根据铵根离子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一定条件下,铵根离子能与NaOH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一定条件下,能用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的离子是铵根离子.‎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火箭推进器中盛有N2H4和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R+4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  )‎ ‎  A.N2 B.N2O4 C.NH3 D.N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解答: 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R+4H2O可知,R中含有2个氮原子,是N2.‎ 故选A.‎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 ‎ ‎1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  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解答: 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 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 ‎ ‎12.(2分)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  A.CuSO4 B.AgNO3 C.CaCl2 D.Na2CO3‎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两种物质才能发生反应,来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 解答: 解:A.硫酸铜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能反应;‎ B.硝酸银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能反应;‎ C.氯化钙与氯化钡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故不能反应;‎ D.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能反应;‎ 答案: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 ‎ ‎13.(2分)下表是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  C.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 ‎  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由表格,可查出80℃时KCl的溶解度;‎ C、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是否析出固体;‎ D、20℃时,100g水最多溶解KCl34.0g,34.0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答: 解:A、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正确;‎ C、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3%,错误;‎ 故选D.‎ 点评: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 ‎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共20分)‎ ‎14.(4分)酸雨主要是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硫酸、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目前,酸雨正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化学在解决酸雨等环境问题中净发挥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N .‎ ‎(2)二氧化硫酸的化学式是 SO2 .‎ ‎(3)硫酸中氢元素(H)的化合价是 +1 .‎ ‎(4)写出防治酸雨的一种措施 工业废气需净化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 .‎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解答;‎ ‎(2)根据二氧化硫酸的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4)根据防治措施为工业废气需净化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防止造成大气污染及浪费硫资源解答.‎ 解答: 解:‎ ‎(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 ‎(2)二氧化硫酸的化学式是SO2;‎ ‎(3)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硫酸中氢元素(H)的化合价是x,2x+(+6)+(﹣2)×4=0 x=+1,‎ ‎(4)防治措施为工业废气需净化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防止造成大气污染及浪费硫资源.‎ 答案:‎ ‎(1)N ‎(2)SO2‎ ‎(3)+1‎ ‎(4)工业废气需净化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雨的成因,危害,提出防治酸雨的措施.‎ ‎ ‎ ‎15.(6分)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B.葡萄糖、淀粉属于有机化合物 C.油脂、蛋白质属于有机化合物 D.硫酸、碳酸钙属于有机化合物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国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3)苹果中含有戊酸戊酯(C10H20O2)是其有果香的主要原因.组成戊酸戊酯的元素有 3 种,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 ‎(4)只用水来制取植物油是通过化学方法无法实现的.请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原因 水和植物油的组成元素不同 .‎ 考点: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和配平;‎ ‎(3)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有机物的种类繁多,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等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硫酸、碳酸钙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ABC;‎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3)组成戊酸戊酯的元素有3种;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异戊酸异戊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6:1; ‎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和植物油的组成元素不同,故只用水来制取植物油是通过化学方法无法实现的.‎ 故答案为:(1)ABC;‎ ‎(2)CH4+2O2CO2+2H2O;‎ ‎(3)3;6:1;‎ ‎(4)水和植物油的组成元素不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 ‎ ‎16.(3分)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氯原子 得到一个电子 成为氯离子.‎ ‎(2)从氯气变为氯化钠时,氯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为 0 → ﹣1 .‎ ‎(3)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 Na+、Cl﹣ (填微粒符号).‎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离子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规则和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得到一个电子;‎ ‎(2)氯气是单质,在单质中化合价为0,形成的氯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化合物中其化合价是﹣1,故填:0,﹣1;‎ ‎(3)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Na+、Cl﹣.‎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离子的形成以及物质的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7.(7分)从硅的氧化物可以制取硅单质,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粗硅的制取:SiO2(石英砂)+2C(焦炭)Si(粗硅)+2CO↑ ‎ 由粗硅制纯硅(常用方法):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1)根据上述信息,请补全制取纯硅的简易流程图:‎ ‎(2)根据已有知识和上述信息,进行总结归纳:‎ ‎①完成置换反应的通式:单质(I)+化合物(I)=单质(Ⅱ)+ 化合物(Ⅱ) .‎ ‎②填写下表:‎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硅和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硅进行分析;‎ ‎(2)①根据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 ‎②根据置换反应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选择的单质要符合题目要求的种类.‎ 解答: 解:(1)在高温的条件下,粗硅能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所以 ‎(2)①因为SiCl4+2H2Si(纯)+4HCl,所以可知,单质(I)+化合物(I)=单质(Ⅱ)+化合物(Ⅱ);‎ ‎②A、金属单质铁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亚铁和非金属单质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B、金属单质铜和硝酸银反应能生成相同和金属单质银,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C、非金属单质碳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非金属单质硅,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D、非金属单质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金属单质铜,故填:非金属,金属.‎ 故答案为:(1)‎ ‎(2)①化合物(Ⅱ);‎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置换反应的含义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24分)‎ ‎18.(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可加热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下同).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 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 ‎(3)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 ‎(4)常温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不与空气和水发生反应.实验室收集乙烯时,应选择的装置是 E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 解:(1)①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②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故填:试管;锥形瓶.‎ ‎(2)实验室利用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 故填:2KClO32KCl+3O2↑;A;带火星的木条.‎ ‎(3)实验室用Zn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锌和稀硫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 故填:Zn+H2SO4═ZnSO4+H2↑;B.‎ ‎(4)常温下,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难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室收集乙烯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故填: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 ‎ ‎19.(8分)某化学小组初步设计了“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一氧化碳没有完全参与反应,有剩余 .‎ 方案二:如图2所示 请写出该气体与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 方案三:如图3所示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CO气体应由 b (填“a”或“b”)通入.‎ ‎(3)写出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 ‎② 通过观察导管口的气泡来判断是否得到了混合气体 .‎ 考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方案一: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方案二: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 方案三: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要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解答: 解:方案一:(1)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2)通入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没有完全参与反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混合气体,故填:一氧化碳没有完全参与反应,有剩余;‎ 方案二: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O2+C2CO;‎ 方案三:(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一氧化碳气体要能进能出,所以要从b管进入;故填:b;‎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并能根据导管口的气泡来分析气体组成.故填: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观察导管口的气泡来判断是否得到了混合气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获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的三种实验方案,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的原理以及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 ‎ ‎20.(8分)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温度计 实验一:配制100mL 10%的盐酸(密度为1.05g/mL)‎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 24.05 mL(精确到0.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76.62 mL(水的密度为1.0g/mL)‎ ‎(2)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 ‎(3)混合配制.‎ 实验二: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1)表中△t1的值为 0 .‎ ‎(2)试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3)根据所绘曲线分析,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mL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 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 ‎(4)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的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横坐标及猜想理由: 5,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所需20%的盐酸的体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 纵坐标及猜想理由: 大于18.2的值,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实验总质量比原实验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一:(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实验二:(1)根据△t1时,所加盐酸体积为0,说明中和反应还没有进行,溶液温度还是零度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中所给溶液的温度变化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的不同数值可以先描出各个点,再连接各点成线即可完成解答;‎ ‎(3)根据加入盐酸的量在0﹣10mL之间时,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4)根据所加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原来的2倍,所以相同体积是所含溶质是原来的2倍,这样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就没有原来的多进行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一:(1)设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x,‎ ‎37%×x×1.18g/mL=100mL×1.05g/mL×10%‎ ‎ x=24.05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00mL×1.05g/mL﹣24.05mL×1.18g/mL=76.62g,合76.62mL;‎ 实验二:(1)△t1时,所加盐酸体积为0,说明中和反应还没有进行,溶液温度还是零度,所以表中△t1的值为0;‎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对所给数据进行描点连线可以得出液的温度变化(△t)与加入的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所以 ‎(3)加入盐酸的量在0﹣10mL之间时,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所以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mL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4)所加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原来的2倍,所以相同体积是所含溶质是原来的2倍,这样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就没有原来的多,所以 横坐标及猜想理由:5,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所需20%的盐酸的体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纵坐标及猜想理由:大于18.2的值,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实验总质量比原实验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故答案为:实验一:(1)24.05mL,76.62mL;‎ 实验二:(1)0;‎ ‎(2)‎ ‎(3)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4)横坐标及猜想理由:5,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所需20%的盐酸的体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纵坐标及猜想理由:大于18.2的值,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实验总质量比原实验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点评: 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中和放热;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从材料中抽取信息,准确做出判断,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道小题,共6分.)‎ ‎21.(6分)小苏打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3.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66g.求该样品中碳酸氢氛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碳酸钠受热不能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 168 44‎ ‎ x 0.66g ‎=,‎ x=2.52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