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年物理中考B卷综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成都历年物理中考B卷综合

‎(成都06年中考)‎ ‎6.某实验控究小组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实验方案与教科书建议的方案略有不同,他们先测得干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3.0V,然后将两只灯泡L1、L2并联接在该电池组两端,如图19所示。闭合三个开关,用电压表测得L1、L2两端电压U1、U2均为2.5V。‎ 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后,实验小组的小瑛同学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并联的两个灯泡的电压小于3.0V,还有0.5V的电压哪里去了呢?难道电池组内部有电阻分得了电压吗?‎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实验小组得到的信息是:电池组内部有电阻r,在正常情况下r为定值;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r的组合,如图20所示。‎ 学无初中电学内容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他们发现的问题:实验小组认为,如果上述信息真实可靠,当我们把电路中电池以外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R外时,图19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21所示电路。如果断开图19中的S2,R外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U外将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时,上述分析完全正确。‎ 为了测定r的值,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22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R1=5Ω,R2=14Ω。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I1为‎0.5A;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I2为‎0.2A。‎ 请你依据上述数据,帮实验小组计算出r的值。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表达式。‎ ‎(成都07年中考)34.(6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4‎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 ‎74%‎ 甲 乙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2分)‎ ‎(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2分)‎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1分)‎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分)‎ ‎35.(6分)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技术参数:‎ 型号 压强 ‎(MPa)‎ 喷嘴横截面积(m2)‎ 排量 ‎(L/min)‎ 油泵电机功率 (kw)‎ 换向 方式 电源 ‎(V)‎ ‎2230‎ ‎300‎ ‎5×10-8‎ ‎2.7‎ ‎22.5‎ 电子 ‎380‎ 提示:①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钟从喷嘴中喷出水‎2.7升。‎ ‎②1MPa=106Pa, ‎1L=1×10-‎3m3‎。‎ 请回答:‎ ‎(1)“水刀”有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为密度大于水的石英砂、金刚砂)两种。高速水流能切割坚硬物体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 (填一种能量名称),加入磨料后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因为 。(2分)‎ ‎(2)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为多大?(2分)‎ ‎(3)高压水切割机的切割效率是多少?(2分) ‎ ‎34.(6分)‎ ‎(1)甲 乙 (2分)‎ ‎(2)57% 83% (2分)(若有四舍五入错误不给分)‎ ‎(3)越低(1分)‎ ‎(4)提升重物越重(增加钩码重力) (1分) ‎ ‎35.(6分)‎ ‎(1)动能 (1分) 速度一定时流体的质量增加从而动能增大 (1分)‎ ‎(2)喷出水流横截面积S=5×10‎‎-8m2‎ ‎ 由 得F=pS=300×106×5×10-8N=15N (2分)‎ ‎ (3)排量 水喷射速度 ‎ 水刀有效功率P’ =Fυ=15×900W=1.35×104W=13.5 KW ‎ 切割效率 (其他解法也可)(2分)‎ ‎(成都08年中考)‎ ‎5.(5分)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从垮塌的建筑中尽快地实施救援,营救生命,使用到了大量的汽车起重机。正在家中复习的小陈同学看到救灾现场的救援画面后,在感动之余,找来了一台玩具汽车起重机,进行了探究。‎ 小陈要探究的问题是,起重机吊起的重物静止在空中时:①支撑臂对起重臂的作用力大小;②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 为此,小陈除起重机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重物、弹簧测力计、棉线、面积足够大的坐标纸、墨水、毛笔、复写纸。‎ ‎(1)要完成他的探究,上述器材中还应该增加的是_______。‎ ‎(2)为完成问题①的探究,需要测量力臂。请你在图18中作出支撑臂CD对起重臂AB的作用力F的力臂,其中O点是支点。‎ ‎(3)在问题②的探究中,针对接触面积的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小陈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的实验步骤为:‎ A.用棉线拴牢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起重机的重力G1、重物的重力G2;‎ B.将重物挂在起重机的挂钩上,如图18所示;‎ C.在水平地面上从下往上依次铺放坐标纸、复写纸,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复写纸上,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D.取走起重机,根据轮胎和支架在坐标纸上留下的印迹,计算出起重机(包括轮胎和支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E.求出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p=_______‎ 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有步骤C不同,请你根据小陈准备的器材写出步骤C: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陈对问题②的探究中接触面积的测量仍然感到不够满意,认为测量不够准确。请你任选一种方案,简略指出其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 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1‎ 锰铜合金丝 L ‎2S ‎2‎ 镍铬合金丝 L S ‎3‎ 镍铬合金丝 L ‎2S ‎4‎ 镍铬合金丝 L ‎35‎ ‎5‎ 镍铬合金丝 ‎2L S ‎6‎ 镍铬合金丝 ‎3L S 表表格二 器材 规格 电源 电压恒为3V 电流表A 量程0~0.‎‎6A 电压表V 量程0~3V 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为10Ω 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为500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 ‎ ‎6、(7分)为了探究“在忽略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同一种材料的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小李和小赵同学共同设计了图19(甲)所示的电路,其中M、N间可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 实验室提供的电阻丝的电阻均不超过10Ω,其规格见表格一.提供的其他器材见表格二。‎ ‎(1)小李和小赵首先要进行“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探究,探究中他们应该选用的是序号为_______的三根电阻丝。‎ 在正确选择电阻丝后,他们又选择了两个变阻器中的一个,接着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发现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a向左端b滑动直到接近b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虽有示数,但示数很小且几乎无变化。针对上述现象,小李和小赵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见图19(乙)】。‎ 你的看法和改进意见是:_______‎ 在听取意见并改进后,他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正确结论。‎ ‎(2)小李和小赵接着进行了“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的探究,在探究中他们选用的是序号2、3和序号_______的三根电阻丝。‎ 在实验中,他们正确操作,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分别作出了图19(丙)所示的这三根电阻丝的I-U关系图象。‎ 由图19(丙)可知,序号2的电阻丝的电阻是_______Ω 分析图19(丙),可以初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 ‎(成都09年中考)‎ ‎(成都10年中考)‎ ‎7.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小亮和小艳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电学量的变化往往能够用来反映力学、热学、光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在冯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共同设计了一种用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力学量——距离变化的装置。‎ ‎(1)图20(甲)所示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装置原理图。图中R0是定值电阻,ab是总电阻为9欧、长‎60 cm、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沿竖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金属杆,M是上下均有挂环、可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的小物块,M上连有一根左端有滑片P、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细杆,细杆与导线以及P与ab均接触良好,P在ab的中点时,对应于肘既不上移也不下移的位置。‎ 除金属杆ab、小物块M、金属细杆和导轨外,他们还准备了以下器材:‎ A.电源(提供4 V的稳定电压)‎ ‎ B.电流表A(量程0—0.‎6 A)‎ ‎ C.电压表V。(量程0~3 V)‎ ‎ D.电压表V2(量程0~15V)‎ ‎ E.定值电阻R0(1欧、3欧、5欧和6欧的电阻各一个)‎ ‎ F.开关S一个,导线(足够长)若干 ‎①认真研究该原理图后,小艳认为图中只需一个电表即可,于是她将电流表去掉,则电流表所在处应该 (填“让其断路”或“用一根导线替代”)。‎ ‎②小明和小亮认为:该装置应该尽量大地反映M移动的距离范围,同时还希望电压表上的每根刻度线都能够表示出肘移动的距离值。要达到此目的,电压表应该选 (填器材序号字母);定值电阻风应该选阻值为 欧的。‎ ‎③在他们改进并初步完善的设计方案中,P在ab的中点,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 (2)冯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个建议:能否在上述改进并初步完善的方案基础上再想想办法,使测量的距离范围更大?‎ 他们经过热烈讨论后,决定增加一组滑轮组试试。图20(乙)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艳分别画出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 ‎② (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该连接方式中,电压表量程的l/3刻度线处表示的N点移动距离为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值)。‎ ‎(成都11年中考)‎ 图26‎ Rx R0‎ P E ‎ a S R b V 甲 乙 ‎2‎ ‎1‎ ‎(成都12年中考)‎ ‎6.(4分)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 A.待测定值电阻Rx:阻值在49~52 Ω之间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见图25(甲)‎ C.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见图25(乙)‎ D.定值电阻R0:阻值20 Ω ‎ E.电压表V:测量范围0~3 V F.电源E:电源电压恒为4.5 V G.单刀双掷开关(双向开关)S及导线若干 为了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Rx的电阻,小明设计了 图26所示的电路。‎ (1) 在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字母)。‎ (2) 小明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记录的数据是:‎ Ⅰ.将开关S掷向1, 由 (填“a至b”或 ‎“b至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读出 V表的示数为2.5 V;‎ Ⅱ.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 掷向2, 读出V表的示数为1.5 V。‎ 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x= Ω。‎ ‎7.(6分)图27所示为小刚设计的滑轮组装置。其中滑块A置于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水平面上,动滑轮重G=10 N, 重物B的重力GB可改变。右下表是小刚在某次使用该装置时记录的一些数据。若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跨过滑轮的绳或竖直或水平,A距水平面上的定滑轮、B距水平面均足够远。求:‎ ‎(1)在4~6 s内,水平绳对A的拉力做的功。‎ ‎(2)在2~4 s内,重力GB做功的功率。‎ ‎(3)在0~2 s和2~4 s两段时间内, 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时间t ‎0~2 s ‎2~4 s ‎4~6 s GB / N ‎20‎ ‎50‎ ‎27‎ A的运动情况 静止 速度由0逐渐增大到‎2 m/s 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A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s/m ‎0‎ ‎2‎ ‎4‎ B 图27‎ A 二、综合题(10分)‎ ‎6.(4分)(1)C(或乙、或50 Ω) (1分) (2)b至a(1分) 50(2分)‎ ‎7.(6分)解:(1) 在4~6 s内,GB=27 N,A和B均做匀速运动, A向左滑行的距离s3=‎‎4 m A受水平绳的拉力F3=(GB + G)/2=18.5 N (1分)‎ W F3= F3 s3=74 J (1分)‎ ‎(2)在2~4 s内,重力GB=50 N,A向左滑行的距离s2=‎‎2 m B下降的距离h2= s2/2=‎‎1 m WGB=GBh2=50 J (1分)‎ 功率P= WGB /t2= 25 W (1分)‎ ‎(3)在0~2 s内, A和B均静止,GB=20 N,水平绳的拉力F1=(GB + G)/2=15 N A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1= F1=15 N (1分)‎ 在4~6 s内,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3= F3=18.5 N 由题意,A在2~6 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所以A在2~4 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f2= f3=18.5 N (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