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圆形综合题型考点分析
中考圆形综合题型考点分析 一、 主要考试知识点 1、 求特殊角度 (难度系数:★★★) 2、 证明相等的角 (难度系数:★★★) 3、 证明相似三角形 (难度系数:★★★★) 4、 证明相等线段 (难度系数:★★★★) 5、 证明线段乘积、比例关系 (难度系数:★★★★) 6、 求线段(或图形面积)比值 (难度系数:★★★★★) 7、 求一些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实质上线段的比值) (难度系数:★★★★★) 8、 求特殊线段的长 (难度系数:★★★★★) 9、 求图形面积 (难度系数:★★★★★) 10、 求几何图形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难度系数:★★★★★★) 二、 解题思路分析 1、 注意等角的使用(包括等弦、等弧、等弦心距的运用) 分析:特别要分析图中相等的角的关系,看图中有没有相等有弦、相等的弧、相等的弦心距等,还要注意有没有垂径定理的情况。通过分析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为以后寻找相似埋下伏笔。 2、 注意圆心角与圆周角的使用 分析:对于圆心角和圆周角的2倍关系,一定要特别注意。已知圆心角度数就要寻找相应的圆周角的度数;反之,已知圆周角的度数也要寻找相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3、 注意一些特殊角度的运用 分析:图中一些特殊角度特别要引起注意,常见的如15°、30°、45°、60°、120°、150°等。这些角度都可以和直角组成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 4、 直径对直角的运用 分析:一般直径常连接90°的圆周角,使图中出现直角三角形,便于思考。特别是配合一些特殊角度(30°、45°、60°)使用,能使计算更为便捷。 5、 垂径定理的运用 分析:对于直径上作垂线(或高),特别要注意垂径定理的运用。这样就会出现相等的弧,也会产生相等的弦,进而出现相等的角。 6、 切线与直径的关系的运用 分析:说起切线,一定要连接接切点和圆,这样便会产生垂直,进而产生直角三角形,从而使思考简化。 7、 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分析:通过圆的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思考图中全等三角形 8、 相似三角形的运用 分析:俗话说:“圆内盛产相似”。通过寻找相等的角,产生相似三角形,为成比例具备条件。特别是要注意圆内四点共圆(蝴蝶形)产生的几组相似。 寻找相等的角可以考虑: (1)、是否有相等的弧、弦、弦心距等 (2)、是否有弦切角(弦切角=其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3)、是否有四点共圆(对角互补,外角=内对角) (4)、两条相交弦产生的相似(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 (5)、切线和割线产生的相似(圆幂定理-------切割线定理) (6)、两条割线产生的相似(圆幂定理-------割线定理) 1、 射影定理的使用 分析:在圆内常出现直径上作高的情况,这样射影定理便可以直接运用了,省去了相似的步骤。射影定理中的“知二求四”特别是在计算一些直径上的线段时非常方便。 2、 弦切角定理的使用 分析:圆中有切线时,除了考虑垂直关系外,也要特别关注弦切角与圆周角的相等关系。使用弦切角定理能够省去一些等量代换求角相等的步骤。 3、 切割线、割线定理的使用(实质上也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 分析:对于圆中即有切线又有割线的情况,特别要考虑切割线、割线定理定理。这是计算圆中线段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直接运用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比使用相似来分析要节省思考时间和空间。 4、 勾股定理的使用 分析:当圆中出现垂直,特别是不与直径垂直的情况时(与直径垂直时常用垂径定理),常考虑勾股定理的运用,结合一些特殊角度,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计算圆中线段的长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 连心线与公共弦的运用 分析:当有两圆相交时,公共弦和连心线是必不可少的思考方向。这两条特殊线段包含着两种特殊关系,即垂直又平分(位置关系:垂直 数量关系:平分),往往成为解题的入手点。 6、 余弦定理的使用(实质上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分析:在计算圆中线段时,有时使用余弦定理比较方便,特别是知道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时常用这种方法(不管夹角是否为直角)。虽然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但是直接使用也能节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既使计算过程有些繁杂)。只是余弦定理公式较为复杂而已(复习一下:,注意:钝角的余弦值为负数)。 7、 角平线成比例的运用(实质上也是相似三角形的推广) 分析:圆中经常会出现相等的角,有时还会有角平分线。此时用角平分线成比例定理可以使思考简化,在计算线段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 不规则面积的综合加减计算 分析:圆中经常会出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有的可以直接求(常用的面积公式:①底高 ②底高 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④上下底和的一半高 ⑤中位线高 ⑥ 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⑦ 周长一半与内切圆半径之积 (圆面积为: )⑧ 边长的平方 ⑨ 长宽 ⑩ 水平宽度与竖直高度乘积的一半 等),有的只能间接求,用其他图形的面积的和与差来计算。如:总面积—部分面积,或几部分面积的和等。 一、 中考例题分析 1、(2013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如图,⊙的半径,四边形内接圆⊙,于点,为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1)试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的面积. 思路点拨: (1) 实质上这就是弦切角定理的逆命题,但不能用弦切角定理来证明。只能用弦切角定理的证明方法来证。连接DO并延长交⊙于E点,再连接AE即产生Rt△ADE。通过等量代换于是PD⊥DE即得证。 (2) 通过分析Rt△ADH中的正弦值,引入一个参数,得到AH、DH的值、,利用PA和AH的比值,求出PA和AH的值(含的代数式)。再用勾股定理求出PD的值(含的代数式)。这样分析PD和DH的值,发现一个特殊角度(DH=PD)。再用弦切角=圆周角求出∠DCB的度数,从而分析出圆心角∠DOB的度数,又已知了半径,所以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度,可以求弦长(BD)。(知识点梳理:圆内六组数量:①直径(半径)② 弦长 ③ 弦心距 ④ 圆心角 ⑤ 圆周角 ⑥ 弧长 任意知道两组数量,就可以求出其他数量)只是此题中圆心角的度数要通过圆外Rt△PDH和弦切角来求得,可谓来之不易! (3) 显然利用对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转而全力求AC的长。由相似三角形可得BH:HC=3:4。(BH=BD—DH),于是可以用含的代数式表示HC,再代入切割线定理表达式中可得含的方程。解之求出值,从而求出AC的值,于是四边形ABCD的面积就求出了。 要点:对于引入一个参数的方法越来越重要!有了参数计算就简单了,而且通过图中数量关系,最终也要求出参数的具体值。 2、(2012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F.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K. (1)求证:KE=GE; (2)若KG2=KD•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sinE=,AK=,求FG的长. 思路点拨: (1) 实质上是证等角。连接BG是必须的!直径对直角!再以现弦切角等圆周角。又观察发现两直角三角形相似,等量代换,等角证毕! (2) 一看就知道由相似下手,连接GD又是必须的!(含KG2=KD•GE的三角形),从而等角又产生了,再用等弧代换一下,于是内错角相等了,结论也就不言面明了。 (3) 通过sinE得出sinC。从而得到Rt△AHC三边的关系,引入一个参数。于是AH、CH、AC均可以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又(1)易知AC=CK,于是HK又能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勾股定理可求出AK,从而确定参数的值。由射影定理求出AB。由相似求出AG的值。再利用“X”形相似求出GE、KE的值。从而得到HE的值。再利用一次“X”型相似,求出EF的值。二者之差即为FG的值。 (说明第三问多次利用相似,可见难题用相似是多么的正确!中间也利用了勾股定理和射影定理。需要说明的是引入参数代入分析,最后再把引入的参数求出来的这种方法在解题中越来越重要。) 3、(2012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已知:如图,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O经过B、D两点,过点B作BK⊥ A C,垂足为K。过D作DH∥KB,DH分别与AC、AB、⊙O及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H. (1)求证:AE=CK; (2)如果AB=,AD= (为大于零的常数),求BK的长: (3)若F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 思路点拨: (1) 全等即可。 (2)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C,再利用射影定理可求出斜边上的高BK。 (3) 由垂径定理可得:DE=GE=2EF=6,于是可分析出EF=3。利用在Rt△AFD中由射影定理可求出AE的长,又在Rt△ADC中由射影定理可求出AC的长,也就是直径。(两次使用射影定理)。然后由勾股定理可以分别求出DC、AF的长度,进而求出BF的长度。再次利用“X”形相似求出HF的长度,减去DF(和EF相等)即为HG的长。 要点:第三问多次利用相似(射影定理其实也是相似的产物)和勾股定理求出相关的线段,然后进行加减即可。 4、(2010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已知:如图,内接于,为直径,弦 于,是弧AD的中点,连结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结,分别交、于点、. (1)求证:是的外心; (2)若,求的长; (3)求证:. 思路点拨: (1) 证明P点是Rt△ACQ斜边上的中点即可。关键是寻找角相等(证明等腰三角形)。注意图中有几段弧相等即可。 (2) 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线段BF的长,射影定理再次登场,求出AF的长。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利用相似三角形(△ACQ∽△ACF)可求出CQ。 (3) 显然是典型的相似思路。通过(1)问知道:FP+PQ=CF,原式即化简为,三线一条线,显然需要代换线段。射影定理又一次发挥功用。显然,这样原式再次化简为:。容易发现两三角形相似即可(△APF∽△GBF) 要点:多次利用射影定理和相似知识! 5、(2009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如图,Rt△ABC内接于⊙O,AC=BC,∠BAC的平分线AD与⊙0交于点D,与BC交于点E,延长BD,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CD,G是CD的中点,连结0G. (1)判断0G与CD的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2)求证:AE=BF; (3)若,求⊙O的面积。 思路点拨: (1) 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可证明。 (2) 用全等证明(Rt△ACE和Rt△BCF) (3) 显然是典型的相似思路。连接OD,易发现△BDE和△OGD相似。通过比例代换。则已知条件中的乘积式可换为。再分析角平分线可得DB=2DG。于是求出了弦DB的长。知道弦长求半径。显然需要圆心角。△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弦DB所对的圆心角为45°的特殊角。作高即产生特殊直角三角形。过D作DH⊥AB于H。则DH=OH=。BH=,于是代入Rt△DBH中(前面DB已求出),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出(不必求出)的值。代入圆形面积公式即可。 要点:第三问较难,用相似是必须的!到了求出弦DB和它所对的圆心角时,由于用常规手法(垂径定理)作高,会产生22.5°的非特殊角,无法下手。所以需另外作高,保留45°的角,产生特殊直角三角形来分析!当然你如果能记得22.5°的三角函数值,其实更为简单! 6、(2008年四川成都,27题10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以⊙O的弦AB为直径作⊙M,点C是⊙O优弧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点B重合).连结AC、BC,分别与⊙M相交于点D、点E,连结DE.若AB=2. (1)求∠C的度数; (2)求DE的长; (3)如果记tan∠ABC=y,=x(0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