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人教版历史知识点与典例分析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中考人教版历史知识点与典例分析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与典例分析--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时知识梳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概念: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确立: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 ‎5、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6、分布: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7、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落后.‎ ‎2、表现:(1)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上: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资金物资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信仰与习惯:国家尊重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西部大开发:20世纪末,中共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覆盖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6)青藏铁路通车:2019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 课后活动:列举我国建立的5个民族自治区.‎ 参考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时知识梳理 ‎1、“一国两制”的构想: ‎ ‎(1)提出者:邓小平。    ‎ ‎(2)最早实现地区:香港 ‎(3)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时间:中英经过谈判与1984年12月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2019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时间:1987年4月,中葡两国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201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香港、澳门回归启示: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参考答案:‎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2019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课后活动:问题:(1)歌词中的“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母亲”又指什么?(2)你知道“MACAU” 是在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吗?他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政策?‎ ‎(3)请结合相关事实,谈一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参考答案:‎ ‎(1)澳门    中国 ‎(2)2019年12月20日    “一国两制”‎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变成现实, 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更加美好, 我们相信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具有巨大历史意义。‎ ‎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知识梳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不同时期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2019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来往,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3)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2019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2019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6)展望两岸关系: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符合符合全体中华民族的利益。希望国共双方加强两岸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成国共两党实行第三次合作,早日完成我国统一大业。‎ 教材问题解答 问题思考: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两岸中华儿女血浓于水,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符合全体中华民族的利益。‎ ‎(2)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第四单元总结 重难点突破 ‎1、谈谈你对西部大开发的看法。‎ ‎20世纪末,中共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覆盖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不一样;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驻澳部队行使保护责任。‎ ‎3、分析台湾回归大陆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中共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交流频繁;台湾和大陆同根同祖,台湾回归祖国,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民的心愿,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数国家的承认。‎ 阻碍因素:台湾台独势力试图分裂祖国;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4、明末以来,台湾曾三次与祖国大陆分离,前两次是怎样造成的?结果如何?与前两次分离相比,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 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第三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败退台湾。‎ 前两次是外来侵略造成的,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第三次是国民党坚持反共立场造成的,属于内政问题。‎ 中考典例分析 ‎1.“到2019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一国两制”‎ ‎【分析】本题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西藏、新疆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故选C.‎ ‎2、(2019年.青海西宁)据报道:上任仅一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已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分析】依据课本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题干材料充分说明“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故选B.‎ ‎3、(2019年.贵州遵义)请观察图一和图二两幅图片。‎ 图一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1)谁的什么构想是这两次交接意识成功举行的关键?‎ ‎(2)香港、澳门能够成功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1)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019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结合所学可知,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够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其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开辟了道路;全国人民的支持;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也是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1)邓小平的“一国两制”.(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课时知识梳理 一、陆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组成:包括步兵、跑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二、海军的建设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3、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4、2019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三、空军的建设 ‎1、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2、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3、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空军建设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四、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即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等任务。‎ ‎2、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教材问题解答 问题思考: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参考答案:‎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时,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虽然清朝海军装备了近代武器,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壮大,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特别是导弹驱逐舰、战备核潜艇先后装备人民海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护了祖国的海防。‎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时知识梳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2)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  印度利西亚万隆  ‎ ‎3、万隆会议的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万隆会议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归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破坏会议。‎ ‎5、万隆会议的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教材问题解答 课后活动: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 参考答案:‎ 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表明了新中国渴求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诚意,也道出了与会各国的共同愿望,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从而扭转了会议航向。‎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时知识梳理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建交 ‎1、美国敌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建交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建交主要过程:‎ ‎(1)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2)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四、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2、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材问题解答 课后活动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参考答案:‎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第五单元总结 重难点突破 ‎1、我国人民空军是何时建立的?针对我国空军的发展历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科技对国防有怎样的影响?‎ 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 历程:新中国刚成立时国防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一五计划完成,建立了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直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空军建设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改革开放后,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不断加强,人们民空军越来越强。‎ 影响:科技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 ‎2、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④国际形势的变化。‎ 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3、联合国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中国是在1971年“加入”还是“重返”联合国的。为什么?‎ 重返,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美国等的操纵下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中日建交后,双方联系日益密切,但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据你所知,这些不和谐因素主要有哪些?谈谈你对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 日本首相和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侵华罪行,制造钓鱼岛事端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友好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和谐的中日关系,共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考典例分析 ‎1、(2019年.贵州遵义)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分析】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国防建设.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辽宁号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都属于国防科技领域的军事装备,它们反映了“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故选A.‎ ‎2、(2019年.河北)20世纪60年代,“冷战”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尤其是在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他”是(  )‎ A.朱德 ‎ B.毛泽东     ‎ C.叶剑英     ‎ D.邓小平 ‎【分析】本题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毛泽东的成就。据“在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可知,“他”是毛泽东.毛泽东在位时期,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 ‎3、(2019年.广西贺州)尼克松在回忆录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了当时(  )‎ A.中美双方积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B.中美两国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单方意愿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受到阻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 据题干“尼克松在回忆录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可知,尼克松对此邀请做出了积极回应.因此,这表明当时中美双方都积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时间不符;C项,中美双方都做出了积极回应,而不只是美国单方意愿;D项,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故选A.‎ ‎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时知识梳理 一、“两弹一星”:‎ ‎1、内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 ‎7、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 ‎1、2019年11月,我国第一颗无人飞船“神州一号”飞行试验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19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9年.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屠呦呦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教材问题解答 材料研读: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参考答案:‎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日子,才不受核大国欺负,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知识梳理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方式单调,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款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到2019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发展很快,高速公路里程依据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4、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边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而且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5、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产业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到2019年6月.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 教材问题解答 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 第六单元总结 重难点突破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2019年11月,我国第一颗无人飞船“神州一号”飞行试验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6)2019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7)2019年.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8)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9)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示?‎ ‎(1)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中考典例分析 ‎1、(2019年.山东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 B.人造地球卫星  ‎ C.长征运载火箭   ‎ D.原子弹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弹爆炸的有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题文的1959年之后的五年指的是1964年,正好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年江苏省宿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黄继光       ‎ B.焦裕禄       ‎ C.袁隆平       ‎ D.邓家先 ‎【分析】本题以“杂交水稻之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故选C.‎ ‎3、(2019年.海南省)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发行了大量的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等,这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靠计划供应.这与计划生育、市场经济、打击投机, 平抑物价无关,所以应该选A ‎4、(2019年·山东济南)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度一般。根据题干中“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我国事实上票证时代直到1993 年才彻底结束,因此,“新时代”不可能是A、B选项所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和“人民公社化时代”,因为这两个事件都是发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同时票证制度的实行,是因为我国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它成为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新时代”不可能是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今日商品任意买”的经济繁荣局面。因此,“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故本题选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