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押轴题目专练1
阅读理解型 1.阅读下面的情境对话,然后解答问题: 钱为宏 (1) 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小华提出的命题:“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2) 在Rt△ABC中,∠ACB=90°,且,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求; (3) 如图,AB是的直径,C是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D是半圆的中点,C、D在直径AB的两侧,若在内存在点E,使得AE=AD,CB=CE. ①求证:△ACE是奇异三角形; ②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OC的度数. 钱为宏 【解题思路】(1)等边三角形的符合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设边长为,则可得;(2)根据勾股定理和,可得,求出a、b、c的关系;(3)①要证△ACE是奇异三角形,即证明,只需说明,;②结合第(2)问和①来分情况讨论即可. 【答案】(1)真命题 (2)在Rt△ABC中,, ∵, ∴, ∴若Rt△ABC为奇异三角形,一定有, ∴, ∴. ∵, ∴, ∴. (3)①∵AB是的直径,∴∠ACB=∠ADB=90°. 在Rt△ABC中,,在Rt△ADB中,, ∵点D是半圆的中点,∴,∴AD=BD,∴.又∵CB=CE,AE=AD,∴,∴△ACE是奇异三角形. ②由①可得△ACE是奇异三角形,∴. 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由(2)可得或. (Ⅰ)当时,,即. ∵∠ACB=90°,∴∠ABC=30°,∴∠AOC=2∠ABC=60°. (Ⅱ)时,,即 ∵∠ACB=90°,∴∠ABC=60°,∴∠AOC=2∠ABC=120°,∴∠AOC的度数为60°或120°. 【点评】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懂定义,能用定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能更进一步地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拓展,是一道不易的压轴题,所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入口较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难度较大. 2.阅读理解: 同学们,我们曾经研究过n×n 正方形网格,得到网格中正方形总个数的表达式为12+22+32+……+n2,但n=100时如何计算正方形总个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0×1+1×2+2×3+……..+(n-1)×n=,我们可以这样做: (1)观察并猜想: 12+22=(1+0)×1+(1+1)×2=1+0×1+2+1×2=(1+2)+(0×1+1×2) 12+22+32=(1+0)×1+(1+1)×2+(1+2)×3=1+0×1+2+1×2+3+2×3=(1+2+3)+(0×1+1×2+2×3) 12+22+32+42=(1+0)×1+(1+1)×2+(1+2)×3+____________ 钱为宏 =1+0×1+2+1×2+3+2×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纳结论 12+22+32+……+n2=(1+0)×1+(1+1)×2+(1+2)×3+……….+[1+(n-1)] n =1+0×1+2+1×2+3+2×3+……+n+(n-1)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应用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可以算出当n=100时,正方形网格中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___. 【思路分析】通过提供材料求12+22+32+……+n2值的方法是首先将其转化为(1+0)×1+(1+1)×2+(1+2)×3+……….+[1+(n-1)] n,再分解结合为(1+2+3+4+…….+n)+[0×1+1×2+2×3+3×4+……+(n-1)n],最后根据已有知识及提供公式0×1+1×2+2×3+……..+(n-1)×n=合并为×. 【答案】解:(1)观察并猜想:(1+3)×4 (0×1+1×2+2×3+3×4) (2)归纳结论(1+2+3+4+…….+n)+[0×1+1×2+2×3+3×4+……+(n-1)n]、 (1+n)n+、× (3)338350. 【点评】规律性探究问题通常指根据给出的材料,观察其中的规律,再运用这种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类题型. 观察的三种主要途径:(1)、式与数的特征观察;(2)、式与数的分解过程观察;(3)、转化合并推广到一般情况. 3.已知直线(<0)分别交轴、轴于A、B两点,线段OA上有一动点P由原点O向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过点P作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设运动时间为秒. (1)当时,线段OA上另有一动点Q由点A向点O运动,它与点P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 ① 直接写出=1秒时C、Q两点的坐标; ② 若以Q、C、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求的值. (2)当时,设以C为顶点的抛物线与直线AB的另一交点为D(如图2), ① 求CD的长; ② 设△COD的OC边上的高为,当为何值时,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第(1)题中将k=-1带入直线的解析式,求得其解析式后,利用OQ=OP或AQ=2CP两种情况得到关于时间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即可;第(2)题中利用用t表示出点C的坐标,得到以C为顶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t后利用Rt△PCO∽Rt△OAB求得h取最大值的t的值即可。 【答案】解:(1)①C(1,2),Q(2,0) ②由题意得:P(t,0),C(t,-t+3),Q(3-t,0), 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形一:当△AQC∽△AOB时,∠AQC=∠AOB=90°, ∴CP⊥OA, ∴点P与点Q重合,OQ=OP, 即3-t=t, ∴t=1.5 情形二,当△ACQ∽△AOB时,∠=∠AOB=90°, ∵OA=OB=3,,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Q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P⊥OA, ∴AQ=2CP, 即t=2(-t+3), ∴t=2, ∴满足条件的t的值是1.5秒或2秒。 (2)①由题意得,C(t,-t+3), ∴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x-t)2-t+3, 由(x-t)2-t+3=-x+3 解得:x1=t,x2=t- 过点D作DE⊥CP于点E, 则∠DEC=∠AOB=90°,DE∥OA, ∴∠EDC=∠OAB, ∴△DEC∽△AOB, ∴ ∵AO=4,AB=5,DE=t- (t-)= , ∴CD= ∴CD边上的高=3×4÷5= ∴S△COD== ∴S△COD为定值。 要使OC边上的高h的值最大,只需OC最短, 因为当OC⊥AB时OC最短,此时OC的长为,∠BCO=90°, ∵∠AOB=90°, ∴∠COP=90°-∠BOC-∠OBA, 又∵CP⊥AB, ∴Rt△PCO∽Rt△OAB, ∴ OP== 即t= ∴当t=秒时,h的值最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知识,二次函数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二次函数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决二次函数综合题的过程就是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的应用过程.难度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