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含解析1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规模围湖垦殖,减少湖泊面积 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 C.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节水意识 D.推动全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2.下列四组物质中,依次属于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盐的是(  )‎ A.空气、氢气、氧化铜、碘盐 B.铁锈、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矿泉水、氧气、氧化铁、硫酸铜 D.黄金、水银、氧化镁、氨水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NaCl B.H2O C.CO2 D.Fe ‎4.下列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B.水银、贡、Hg C.纯碱、碳酸钠、NaCO3 D.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5.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N2 ②Mg2+ ③SO2 ④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6.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7.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二氧化碳有毒,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干冰可用作制冷剂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9.下列离子在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  )‎ A.Cl﹣ B.NH C.Mg2+ D.CO ‎10.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11.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C.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可用于包装食品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复合材料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氯化钠 B.‎ 溶解氯化钠 C.‎ 读取水的体积 D.‎ 称取氯化钠 ‎13.某同学对下列知识内容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化学物质与俗名 B.②实验注意事项 Ca(OH)2﹣﹣石灰水 CO2﹣﹣干冰 Na2CO3﹣﹣纯碱 制取气体﹣﹣检查装置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 向试管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C.③除杂的方法 D.④化学与生活 除去CuO中混有的Fe粉﹣﹣加足量稀盐酸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除去CO中混有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缺碘﹣﹣易引起贫血 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鉴别羊毛、棉线﹣﹣点燃嗅闻气味 A.A B.B C.C D.D ‎1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15.下列对金属知识的总结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能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1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18.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大米中富含蛋白质,是我们生活的主食 C.人体缺钠会得佝偻病 D.营养素只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油脂 ‎20.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Z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X>Y>Z B.Z>X>Y C.Y>X>Z D.Z>Y>X ‎21.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硫基丙醇是有机物 B.二硫基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 D.该物质中C3H8S2O元素的质量比为3:8:2:1‎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试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冒气泡,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复燃,则该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 D.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 ‎24.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②中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B.反应③中D物质可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铁 C.C物质是盐酸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CO2+Ca(OH)2═CaCO3↓+H2O ‎2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稀盐酸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纯碱两溶液 B.观察颜色区别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C.用高锰酸钾溶液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D.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后微热检验蛋白质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在下表栏目中,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或有机化合物”和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亚硫酸 氖气 碳酸氢铵 酒精 化学式 H2SO3‎ Fe(OH)2‎ NH4HCO3‎ C2H5OH 类别 化合价 ‎0‎ ‎+2‎ ‎﹣2‎ ‎2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______,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该反应证明了银的活动性比铜______(填“强”或“弱”);‎ ‎(3)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______,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 ‎(4)用石灰浆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5)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通过该反应可以成功的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______,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并结晶,可以得到肥料分类中哪一类化肥______.‎ ‎28.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_→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_;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9.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③除去不溶性杂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______.‎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Na2CO3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 ‎②过滤后得到的沉淀除有氢氧化镁、碳酸钙、硫酸钡外,还有______;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Na2CO3和______,在蒸发食盐水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操作时应连续搅拌,还应______.‎ ‎③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______.‎ ‎(3)在除去MgCl2的过程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 ‎(4)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理由是______.‎ ‎30.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C、D、E、F、H和Y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______;E______;X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反应②: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苏州市今年的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______,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 ‎(2)称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 A.增加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移动游码 若在称取氯化钠的操作中,指针略向右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______.‎ ‎(3)量取:量取水时,应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______.‎ ‎(4)溶解: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并用______均匀地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为止.若某同学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微粒个数比如图2所示,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5)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上标签标签的细口瓶中.‎ ‎(6)反思与评价:某同学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游码未归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移动游码称取固体 B.称取时标尺上的读数“3”在游码的右侧 C.有少量固体散落在托盘或留在称量纸上 D.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E.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再配制溶液 F.转移溶液至细口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32.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3.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于水;‎ ‎★5SO2+2H2O+2KMnO4═K2SO4+2H2SO4+2MnSO4 (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的SO2含量用如图所示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______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______(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______.‎ ‎(2)向一锥形瓶中倾倒取10%的氢氧化钾溶液56g,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盐酸,边滴边振荡,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18.5g盐酸,‎ 试计算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②求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得到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向其中加入19.4g氯化钾固体.列式计算室温下氯化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规模围湖垦殖,减少湖泊面积 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 C.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节水意识 D.推动全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A、根据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 B、根据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 C、根据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节水意识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解答;‎ D、根据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 ‎【解答】解:‎ A、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错误;‎ 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正确;‎ C、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节水意识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正确;‎ D、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保护水资源,防止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防止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2.下列四组物质中,依次属于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盐的是(  )‎ A.空气、氢气、氧化铜、碘盐 B.铁锈、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矿泉水、氧气、氧化铁、硫酸铜 D.黄金、水银、氧化镁、氨水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盐的定义和组成特点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氧化铜属于氧化物,碘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铁锈属于混合物,水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氯酸钾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单质,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硫酸铜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黄金属于单质,水银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氧化物,氨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NaCl B.H2O C.CO2 D.Fe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4.下列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B.水银、贡、Hg C.纯碱、碳酸钠、NaCO3 D.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N2 ②Mg2+ ③SO2 ④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化合价原则、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A、①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A错误;‎ B、根据化合价原则,③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B正确;‎ C、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⑤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表示的是阴离子,故C错误;‎ D、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和⑤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6.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X+CO2↑,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0、1、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SiO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7.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 B、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定 D、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 ‎【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其他方法产生氧气的量很少,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故对;‎ B、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有液态变成气态时由于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方法而分解反应的前提必须是化学变化,故错:‎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若产生氧气,反应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对;‎ D、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对;‎ 故选B ‎【点评】提到工业生产,就必须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等.所以,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联系这些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 ‎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二氧化碳有毒,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干冰可用作制冷剂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但是无毒,说法错误,故B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说法正确,故D不可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 ‎ ‎9.下列离子在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  )‎ A.Cl﹣ B.NH C.Mg2+ D.CO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分别属于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如果溶液中的离子间相互作用能形成气体、沉淀或水时,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解答】解:A、Cl﹣既不能与H+反应,也不能与OH﹣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H4+能与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Mg2+能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O能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强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酸根离子,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铵根离子和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沉碱的离子.‎ ‎ ‎ ‎10.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1.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C.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可用于包装食品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复合材料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塑料及其应用;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分析】A.根据棉花和羊毛的成分来分析;‎ B.根据塑料的特点来分析;‎ C.聚氯乙烯有毒,不可用于食品包装;‎ D.根据复合材料来分析.‎ ‎【解答】解: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棉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错误;‎ B.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的优点,故正确;‎ C.聚氯乙烯有毒,不可用于食品包装,故错误;‎ D.钛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 ‎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氯化钠 B.‎ 溶解氯化钠 C.‎ 读取水的体积 D.‎ 称取氯化钠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13.某同学对下列知识内容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化学物质与俗名 B.②实验注意事项 Ca(OH)2﹣﹣石灰水 CO2﹣﹣干冰 Na2CO3﹣﹣纯碱 制取气体﹣﹣检查装置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 向试管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C.③除杂的方法 D.④化学与生活 除去CuO中混有的Fe粉﹣﹣加足量稀盐酸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除去CO中混有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缺碘﹣﹣易引起贫血 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鉴别羊毛、棉线﹣﹣点燃嗅闻气味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以及化学式来分析;‎ B.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要求来分析;‎ C.根据除杂的方法与原则来分析;‎ D.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物质的检验以及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错误;‎ B.制备气体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爆炸;向试管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以免液体洒落,故正确;‎ C.氧化铜和铁粉均能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铁粉,故错误;‎ D.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名称、俗称以及化学式的;基本实验操作的安全知识;除杂的方法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难度不大.‎ ‎ ‎ ‎1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考点】电解水实验.‎ ‎【分析】运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 A、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不正确.‎ B、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故正确.‎ C、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即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不正确.‎ D、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8:1,故不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 ‎ ‎15.下列对金属知识的总结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能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考点】生铁和钢;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铁锈的主要成分.‎ ‎【分析】A、根据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解答;‎ 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C、根据合金的特性考虑;‎ D、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分析.‎ ‎【解答】解:‎ A、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故正确;‎ B、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正确;‎ C、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能,故正确;‎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不大难度,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常见的合金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 D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解答】解:‎ 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对;‎ B、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溶解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故对;‎ 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故错;‎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故对.‎ 答案:C.‎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并能细心分析,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8.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考虑;‎ B、根据酸的特性考虑;‎ C、根据浓盐酸、浓硫酸是否能吸水来考虑;‎ D、根据硫酸根离子的特性考虑.‎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瓶口没有白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因此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 C、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C错误;‎ 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只有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和酸的除锈原理,掌握了硫酸钡是一种白色沉淀.‎ ‎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大米中富含蛋白质,是我们生活的主食 C.人体缺钠会得佝偻病 D.营养素只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油脂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进行分析.‎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说法正确;‎ B、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说法错误;‎ C、人体缺钙会得佝偻病,故说法错误.‎ D、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0.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Z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X>Y>Z B.Z>X>Y C.Y>X>Z D.Z>Y>X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Y的活动性最弱;如果把Z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有X析出.说明金属的活动性Z>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 ‎ ‎ ‎21.二硫基丙醇是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的药物,化学式为C3H8S2O,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关于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硫基丙醇是有机物 B.二硫基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 D.该物质中C3H8S2O元素的质量比为3:8:2: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硫基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试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冒气泡,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复燃,则该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酚酞试液遇碱性的溶液都会变红,可以据此解答;‎ B、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不仅仅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复燃,则该集气瓶中可能含有氧气很少解答;‎ D、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酚酞试液遇碱性的溶液都会变红,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盐,故错;‎ B、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不仅仅碳酸钙,铁等活泼金属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故错;‎ C、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复燃,则该集气瓶中可能含有氧气很少,故错;‎ D、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对;‎ 答案: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化学性质,此外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知识基础性、综合性强,适合学生巩固练习.‎ ‎ ‎ ‎2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 D.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肥皂、洗洁精、洗衣粉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稀盐酸洗去试管内壁附着的碳酸钙是利用化学反应考虑.‎ ‎【解答】解:A、肥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本选项错误;‎ B、洗洁精能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本选项错误;‎ C、洗衣粉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污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本选项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它是利用了化学反应除去不溶物,不属于乳化作用;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生活中或实验室中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三是利用溶解原理;在洗涤时,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方法.‎ ‎ ‎ ‎24.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②中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B.反应③中D物质可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铁 C.C物质是盐酸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CO2+Ca(OH)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A会转化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铁和氧化铁反应,所以C是盐酸,A会转化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盐酸,D是氧化铁,因此 A、反应②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故A错误;‎ B、反应③中氧化铁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C物质是盐酸,故C正确;‎ D、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2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稀盐酸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纯碱两溶液 B.观察颜色区别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C.用高锰酸钾溶液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D.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后微热检验蛋白质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根据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变成黄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纯碱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C、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D、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后微热,能使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变黄色,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在下表栏目中,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或有机化合物”和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亚硫酸 氖气 碳酸氢铵 酒精 化学式 H2SO3‎ Fe(OH)2‎ NH4HCO3‎ C2H5OH 类别 化合价 ‎0‎ ‎+2‎ ‎﹣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熟记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类别和常用元素的化合价;掌握物质的简单分类;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未知化合价.‎ ‎【解答】解:(1)亚硫酸是由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设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可列式为:2×(+1)+x+3×(﹣2)=0,解得x=+4,故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氖气为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e;‎ ‎(3)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4)碳酸氢铵是由铵根离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y+(+1)×5+(+4)+(﹣2)×3=0,y=﹣3;‎ ‎(5)由酒精的化学式可知,酒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答案为:‎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亚硫酸 氖气 氢氧化亚铁 碳酸氢铵 酒精 化学式 H2SO3‎ Ne Fe(OH)2‎ NH4HCO3‎ C2H5OH 类别 酸 单质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化合价 ‎+4‎ ‎0‎ ‎+2‎ ‎﹣3‎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 ‎ ‎2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2Mg+O22MgO ,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坩埚钳 ;‎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该反应证明了银的活动性比铜 弱 (填“强”或“弱”);‎ ‎(3)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CH4+2O2CO2+2H2O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1:2:1:2 ;‎ ‎(4)用石灰浆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a(OH)2+CuSO4=Cu(OH)2↓+CaSO4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 ‎(5)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通过该反应可以成功的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 CO2+2NH3CO(NH2)2+H2O ,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并结晶,可以得到肥料分类中哪一类化肥 氮肥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再结合化学反应解答相关问题.‎ ‎【解答】解:(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为:2Mg+O22MgO;用坩埚钳夹持镁条;故填:2Mg+O22MgO;坩埚钳;‎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填:Cu+2AgNO3═Cu(NO3)2+2Ag;弱;‎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能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甲烷、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2;故填:CH4+2O2CO2+2H2O;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1:2:1:2;‎ ‎(4)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浆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uSO4=Cu(OH)2↓+CaSO4.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Ca(OH)2+CuSO4=Cu(OH)2↓+CaSO4;复分解反应;‎ ‎(5)二氧化碳和氨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故答案为:CO2+2NH3CO(NH2)2+H2O.尿素是一种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氮肥;故填:CO2+2NH3CO(NH2)2+H2O;氮肥.‎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28.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 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 .‎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 ④ → ③ →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 防止SO2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大sO2与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 ;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 SO2+2NaOH=Na2S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F装置比B装置最大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可将其先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由长管进入集气瓶(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将密度小的空气从短管中排出;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要用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剩的二氧化硫,为防止防止SO2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用漏斗做成安全装置.‎ ‎【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O2,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二氧化硫应该先干燥,再收集,最后多余的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应该从④进③出,干燥时应该①进②出,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因此用水吸收.故答案为:④、③;图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SO2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大sO2与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烧杯中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故答案为:(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2)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置疏松的棉花团;(3)CaCO3+2HCl=CaCl2+H2O+CO2↑;随开随用,随关随停;(4)④、③;防止SO2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大sO2与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SO2+2NaOH=Na2SO3+H2O.‎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气体收集方法的选取方法,发生装置的选择方法,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硫的干燥及尾气处理方法.‎ ‎ ‎ ‎29.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③除去不溶性杂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 玻璃棒 .‎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Na2CO3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 ,.‎ ‎②过滤后得到的沉淀除有氢氧化镁、碳酸钙、硫酸钡外,还有 碳酸钡 ;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Na2CO3和 NaOH ,在蒸发食盐水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操作时应连续搅拌,还应 在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 ‎③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 ‎(3)在除去MgCl2的过程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引入杂质,得到的产品不纯 .‎ ‎(4)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理由是 碳酸钠作用是既除去Ca2+,又除去多余的氯化钡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和仪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①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来分析;‎ ‎②根据除杂质的原理以及蒸发结晶的操作来分析;‎ ‎③根据盐酸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钾会引入杂质进行解答;‎ ‎(4)碳酸钠作用是既除去Ca2+,又除去多余的氯化钡.‎ ‎【解答】解:(1)去除泥沙的步骤是: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等;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除去不溶性杂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故填:①漏斗;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③玻璃棒;‎ ‎(2)①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沉淀还有碳酸钡沉淀;为了把杂质除净,加入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过量,过量的氯化钡被后面的碳酸钠反应掉了,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进入了滤液中;蒸发时待大部分晶体结晶析出后停止加热,靠余热将剩余晶体再结晶析出.故填:碳酸钡;NaOH;在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③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二氧化碳,故填: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引入杂质,得到的产品不纯;故填:引入杂质,得到的产品不纯;‎ ‎(4)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由于加入的氯化钡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加入碳酸钠一方面是除去Ca2+,同时还除去多余的氯化钡.故填:碳酸钠作用是既除去Ca2+,又除去多余的氯化钡.‎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 ‎ ‎30.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C、D、E、F、H和Y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CuO ;E O2 ;X HCl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Cu2(OH)2CO32CuO+H2O+CO2↑ ;反应②: 6CO2+6H2OC6H12O6+6O2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uO+2HCl=CuCl2+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A是绿色粉末,分解会生成三种物质,所以A就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分解会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G是蓝色溶液,所以G中有铜离子,X为常见的稀盐酸,所以D就是氧化铜,G就是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生成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E是氧气,H是铜,铜和氧气混合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氯化铜和Y会生成铜,所以Y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将推出的各种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D是CuO;E是O2;X是HCl.‎ 故填:CuO;O2;HCl.‎ ‎(2)反应①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反应②中,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故填:Cu2(OH)2CO32CuO+H2O+CO2↑;6CO2+6H2OC6H12O6+6O2.‎ ‎(3)反应③中,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故填:CuO+2HCl=CuCl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31.苏州市今年的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 3g ,需要水的体积为 47mL .(水的密度为1g/mL)‎ ‎(2)称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B .‎ A.增加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移动游码 若在称取氯化钠的操作中,指针略向右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 ‎(3)量取:量取水时,应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 减少误差 .‎ ‎(4)溶解: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并用 玻璃棒 均匀地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为止.若某同学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微粒个数比如图2所示,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1% .‎ ‎(5)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上标签标签的细口瓶中.‎ ‎(6)反思与评价:某同学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可能的原因是 ABCE .‎ A.游码未归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移动游码称取固体 B.称取时标尺上的读数“3”在游码的右侧 C.有少量固体散落在托盘或留在称量纸上 D.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E.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再配制溶液 F.转移溶液至细口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利用v=,计算体积即可;‎ ‎(2)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3)量取水时,应选用量程最接近的;‎ ‎(4)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5)根据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解答;‎ ‎(6)根据配制溶液时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解答;‎ ‎【解答】解:(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50g×6%=3g;需水: =47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超量应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若在称取氯化钠的操作中,指针略向右偏转,说明药品少,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为减少误差,量取水时,应选用量程最接近的,故应选50mL的量筒;‎ ‎(4)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速氯化钠溶解;由图示可知:某同学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微粒个数比为1:18;‎ 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1%;‎ ‎(5)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 ‎(6)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氯化钠少了或水多了;‎ A、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从而使称量的氯化钠少于所需的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称取时标尺上的读数“3”在游码的右侧,从而使称量的氯化钠少于所需的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有少量固体散落在托盘或留在称量纸上,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E、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从而导致水的质量偏多,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F、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3g; 47ml;‎ ‎(2)B;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减少误差;‎ ‎(4)玻璃棒;10.1%;‎ ‎(6)ABCE.‎ ‎【点评】本题难度大,综合性强,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所需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2.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1)X的化学式为 CO2 .‎ ‎(2)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 起氧化作用 .‎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 ‎(4)若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CuSO4+CaO+H2O=Cu(OH)2↓+CaSO4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析】(1)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原子守恒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②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通过分析反应原理可知,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空气在反应中是提供氧,所以反应②中空气的作用是:起氧化作用;‎ ‎(3)石青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反应③是碳酸钙、硫酸铜和水在170℃的反应条件下生成石青、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4)反应④中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O=Cu(OH)2↓+CaSO4.‎ 故答案为:(1)CO2;‎ ‎(2)起氧化作用;‎ ‎(3)3CaCO3+3CuSO4+H2O2CuCO3•Cu(OH)2+CO2↑+3CaSO4;‎ ‎(4)CuSO4+CaO+H2O=Cu(OH)2↓+CaSO4.‎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依据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 ‎ ‎33.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于水;‎ ‎★5SO2+2H2O+2KMnO4═K2SO4+2H2SO4+2MnSO4 (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的SO2含量用如图所示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 无 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 低 (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高锰酸钾 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 ‎(2)向一锥形瓶中倾倒取10%的氢氧化钾溶液56g,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盐酸,边滴边振荡,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18.5g盐酸,‎ 试计算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7% ;‎ ‎②求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得到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向其中加入19.4g氯化钾固体.列式计算室温下氯化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①依据溶液的变色情况判断反应的进行状态,并对反应进行的时机进行控制,依据此装置能吸收的二氧化硫量不大分析测量气体中二氧化硫含量高低的问题;‎ ‎②依据题干中关于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的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2)①依据反应的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即可;‎ ‎②依据反应的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即可;‎ ‎③根据20℃是氯化钾的溶解度,结合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钾质量分析使其转化为20℃时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解答】解:‎ ‎(1)①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由于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可知该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时该反应恰好完成,此时应该停止通入气体,通入过量气体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常温下,碘微溶入水,所以碘的淀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量较小,故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的量较小,所以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低的混合气体,故填:无,低;‎ ‎②因为紫红色高锰酸钾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时会发生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的反应,溶液现象由紫红色变成无色,所以也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碘的淀粉溶液完成该实验,故填: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由题干可知10%的氢氧化钾溶液56g和18.5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钾质量;‎ 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是x;生成的氯化钾质量是y.10%的氢氧化钾溶液56g中氢氧化钾的质量=56g×10%=5.6g ‎ K0H+HCl═KCl+H2O ‎ 56 36.5 74.5‎ ‎5.6g x y x=3.65g y=7.45g ‎①原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9.7%‎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③室温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z 由于该溶液在20℃时不饱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质的简便办法使其转化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56g+18.5g=74.5g;‎ z≈40.0g 答案:‎ ‎(1)①无,低;②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①19.7%;②10%;③40.0g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干中提供的新信息完成,题型涉及面广起点较高但落点较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