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下列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 A.白菜 B.西瓜 C.大米 D.鸡蛋 2.(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 B.SO2 C.CuO D.H2CO3 3.(1分)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4.(1分)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 B.2H C.2H2 D.2H2O 5.(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酒精 6.(1分)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油的着火点 D.防止油溅出 7.(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8.(1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9.(1分)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 g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10.(1分)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1.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 11~12 题。 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烧杯序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0 30 50 60 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 11~12 题。 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烧杯序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0 30 50 60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 ①<② B.溶液质量 ②<③ C.溶质质量分数 ③<④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1分)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14.(2分)“GORE﹣TEX”是一种防水透气的特殊面料,(1)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与“GORE﹣TEX”防水透气原理类似的是 (填“过滤”或“蒸发”)。 15.(2分)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分析如图得出的结论是 。 (2)依据生活经验写出防止金属腐蚀的一条措施 。 16.(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 融雪剂中各成分质量分数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 <﹣20.0 ﹣23.2 ﹣21.0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2)A、B组融雪剂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17.(2分)SCR技术可降低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部分转化过程如下: NONO2N2 (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2)反应②为:4CO(NH2)2 +6NO2 4CO2 +7N2+8H2O.若使用60 kgCO(NH2)2,可消耗NO2的质量为 kg。 18.(3分)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含铜废酸液(主要成分为CuSO4和H2SO4)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硫酸钡(BaSO4)和硫化铜(CuS)。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BaSO4、CuS难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Cu(OH)2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 (1)反应釜1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2)从过滤器中分离出滤渣的成分为 。 (3)反应釜3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木炭遇氧气燃烧时,现象是 。 20.(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的目的是 。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的原因是 。 21.(2分)如图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 。 22.(3分)进行如图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A中的现象是 。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中滴入稀盐酸后得到溶液甲,向甲中继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3.(3分)气体X可能是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忽略气体的溶解)。 (1)若观察到B中始终未变浑浊,最终有100 mL液体进入C,则气体X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气体X中只含有O2,观察到的现象是 。 24.(6分)实验小组以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在水中能溶解出微量的Ca2+,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为牙齿的替代物,模拟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化学原理。 【查阅资料】①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原因:含氟牙膏中的NaF能与牙齿表面溶解的微量Ca2+反应,生成更难溶于酸的物质。 ②常温下,酚酞溶液遇pH<8.2的碱性溶液不变色。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一:如图1连接仪器,进行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 g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 0.5 g未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 注射器中的物质 20 mL 3.5%的盐酸 m 试管中的物质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试管中溶液褪色时间(s) t1 t2 实验二:如图2连接仪器,锥形瓶和注射器中的物质均与 实验一相同。进行实验,测量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3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住右侧橡皮管,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一中: ①鸡蛋壳中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m处应填写的是 。 (3)实验二能证明含氟牙膏对鸡蛋壳有保护作用,其理由是 。由此推断出实验一中,t1 t2(填“>”、“<”或“=”)。 【反思与评价】 (4)根据本实验模拟的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化学原理,推测下列摩擦剂一定不能用于制作含氟牙膏的是 (填序号)。 A.CaCO3 B.SiO2(二氧化硅) C.Al(OH)3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下列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 A.白菜 B.西瓜 C.大米 D.鸡蛋 【分析】从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解答】A、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错误; B、西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错误; C、大米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糖类;故错误; D、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 B.SO2 C.CuO D.H2CO3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解:A、H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S、O都为非金属元素,故 B错; C、Cu为金属元素,故C正确; D、O、N、H均为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 3.(1分)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压成金箔。 故选:A。 【点评】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性质。 4.(1分)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 B.2H C.2H2 D.2H2O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H2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酒精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1分)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油的着火点 D.防止油溅出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锅盖将锅内的菜和外界的空气进行的隔绝,从而进行了灭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7.(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回答;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回答;C、根据液体物质的加热方法回答;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回答。 【解答】解: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故错; B、取用固体粉末时,应先将试管倾斜,然后用药匙将其送入试管底部,故正确; C、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故错;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需积累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8.(1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 B、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D、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1分)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 g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分析】A、根据溶液配制的顺序进行解答; B、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C、根据要确定所选的量筒,首先必须知道所要取水的体积进行解答; D、根据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 A、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序号为④②①⑤③;故正确; B、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故正确; C、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而水一般采用量体积的方法,所以水的体积为86mL,选择量筒时,应该超过所取液体的体积数且接近性原则,所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正确; D、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要合理选择所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并且注意实验过程中正确实验操作的问题。 10.(1分)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分析】观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方程式是:2CO2+6H2C2H4+4H2O。 A.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故正确; B.生成物乙烯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丙是乙烯,由化学式可知,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 11.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 11~12 题。 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烧杯序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0 30 50 60 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根据题意,20℃、30℃、5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是35g、37g、43g、45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20℃、30℃、5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是35g、37g、43g、45g,则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①②,③④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 11~12 题。 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烧杯序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0 30 50 60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 ①<② B.溶液质量 ②<③ C.溶质质量分数 ③<④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溶质质量①<②正确,因为30℃的溶解度大于20℃;B、溶液质量②<③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③<④错误;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正确; 【解答】解:A、溶质质量①<②正确,因为30℃的溶解度大于2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溶液质量②<③正确,因为30℃的溶解度大于20℃,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溶质质量分数③=④,③<④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0g:100g=2:5,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1分)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熟石灰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食盐可以做调味品;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乙醇俗称酒精; 答案: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GORE﹣TEX”是一种防水透气的特殊面料,(1)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与“GORE﹣TEX”防水透气原理类似的是 过滤 (填“过滤”或“蒸发”)。 【分析】(1)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灼烧状态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2)“GORE﹣TEX”是一种防水透气的特殊面料,其纤维之间存在微小的孔隙,由工作原理图,水蒸气能通过,水滴不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灼烧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GORE﹣TEX”是一种防水透气的特殊面料,其纤维之间存在微小的孔隙,由工作原理图,水蒸气能通过,水滴不能,防水透气原理类似于过滤(使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故答案为: (1)物理变化; (2)过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过滤的原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分析如图得出的结论是 常温下,在实验研究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随着含水量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 减小 。 (2)依据生活经验写出防止金属腐蚀的一条措施 刷漆等 。 【分析】(1)根据图中横柱和纵柱表示的含义及曲线的走势分析; (2)根据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会生锈分析; 【解答】解:(1)由图中可知,土壤含水量在10%﹣30%之间时,金属锈蚀的速率逐渐加快,30%以后,金属锈蚀的速率逐渐减小,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在实验研究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随着含水量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锈,因此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锈蚀; 故答案为:(1)常温下,在实验研究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随着含水量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2)刷漆等; 【点评】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会生锈,只要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防锈。 16.(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 融雪剂中各成分质量分数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 <﹣20.0 ﹣23.2 ﹣21.0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24:71 。 (2)A、B组融雪剂均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 。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分析】根据氯化镁的化学式求算元素质量比;根据溶液的pH判断其酸碱性。 【解答】解:(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4:(35.5×2)=24:71。 (2)A、B组融雪剂都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由于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因此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氯离子含量高;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pH=9,呈碱性; (4)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A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故错; C.根据表中数据,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正确。 故选:AC。 答案为: (1)24:71; (2)混合物;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 (3)碱性; (4)AC。 【点评】本题涉及化学式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以及题中信息的应用,难度不大。 17.(2分)SCR技术可降低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部分转化过程如下: NONO2N2 (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N、O 。 (2)反应②为:4CO(NH2)2 +6NO2 4CO2 +7N2+8H2O.若使用60 kgCO(NH2)2,可消耗NO2的质量为 69 kg。 【分析】根据尿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消耗的二氧化氮的质量。 【解答】解: (1)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氧气中氧元素为0价,而生成的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N、O。 (2)设消耗的二氧化氮的质量为x 4CO(NH2)2 +6NO2 4CO2 +7N2+8H2O 240 276 60kg x = x=69kg 故答案为: (1)N、O; (2)69,。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8.(3分)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含铜废酸液(主要成分为CuSO4和H2SO4)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硫酸钡(BaSO4)和硫化铜(CuS)。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BaSO4、CuS难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Cu(OH)2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 (1)反应釜1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 (2)从过滤器中分离出滤渣的成分为 BaSO4 。 (3)反应釜3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H2S═CuS↓+H2SO4 。 【分析】(1)根据不断搅拌能使反应物充分接触,进行分析解答。 (2)含铜废酸液(主要成分为CuSO4和H2SO4),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3)反应釜3中硫酸铜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不断搅拌能使反应物充分接触,能加快反应速率。 (2)含铜废酸液(主要成分为CuSO4和H2SO4),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从过滤器中分离出滤渣的成分为BaSO4。 (3)反应釜3中硫酸铜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H2S═CuS↓+H2SO4。 故答案为: (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BaSO4; (3)CuSO4+H2S═CuS↓+H2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制取硫酸钡和硫化铜的主要流程,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木炭遇氧气燃烧时,现象是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解:(1)锥形瓶内是二氧化锰,分液漏斗内是过氧化氢溶液,因此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故答案为(1)2H2O2 2H2O+O2↑;(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点评】方程式的书写应该注意:化学式、配平、反应条件、产物、是否需要箭头。 20.(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的目的是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的原因是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分析】(1)根据实验一中溶质的种类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升高,硝酸钾全部消失,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一中溶质的种类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实验一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溶解度的溶解能力增大,即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 (1)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分)如图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 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1处 。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1处。 【解答】解:(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为:4P+5O22P2O5; (2)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1处,因为开始时气体受热膨胀;故答案为: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1处; 【点评】本考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严密性②所用药品的量③生成物的状态④读数时要冷却到原温度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2.(3分)进行如图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A中的现象是 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 。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C中滴入稀盐酸后得到溶液甲,向甲中继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Na2CO3、NaCl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分析; (2)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3)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 【解答】解:(1)锌粒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稀盐酸会反应生成氢气,现象是: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 (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C中滴入稀盐酸后得到溶液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甲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钠,或氯化氢和氯化钠,向甲中继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故答案为:(1)锌粒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2)Fe2O3+6HCl═2FeCl3+3H2O;(3)Na2CO3、NaCl; 【点评】本题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考查,解题时只要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即可顺利解题。 23.(3分)气体X可能是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忽略气体的溶解)。 (1)若观察到B中始终未变浑浊,最终有100 mL液体进入C,则气体X的成分是 O2和CO2 (填化学式)。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2)若气体X中只含有O2,观察到的现象是 B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最终有400mL液体进入C。 。 【分析】利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观察到B中始终未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最终有100 mL液体进入C,即B中收集到的100 mL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由于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因此B中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最终有400 mL液体进入C。 答案为:(1)O2和CO2; 2NaOH+CO2═Na2CO3+H2O; (2)B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最终有400 mL液体进入C。 【点评】在检验二氧化碳时,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氧气与碱不发生反应。 24.(6分)实验小组以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在水中能溶解出微量的Ca2+,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为牙齿的替代物,模拟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化学原理。 【查阅资料】①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原因:含氟牙膏中的NaF能与牙齿表面溶解的微量Ca2+反应,生成更难溶于酸的物质。 ②常温下,酚酞溶液遇pH<8.2的碱性溶液不变色。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一:如图1连接仪器,进行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 g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 0.5 g未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 注射器中的物质 20 mL 3.5%的盐酸 m 试管中的物质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试管中溶液褪色时间(s) t1 t2 实验二:如图2连接仪器,锥形瓶和注射器中的物质均与 实验一相同。进行实验,测量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3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住右侧橡皮管, 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至一段距离,松开,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一中: ①鸡蛋壳中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②m处应填写的是 20mL3.5%的盐酸 。 (3)实验二能证明含氟牙膏对鸡蛋壳有保护作用,其理由是 实验组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对照组慢 。由此推断出实验一中,t1 > t2(填“>”、“<”或“=”)。 【反思与评价】 (4)根据本实验模拟的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化学原理,推测下列摩擦剂一定不能用于制作含氟牙膏的是 A (填序号)。 A.CaCO3 B.SiO2(二氧化硅) C.Al(OH)3 【分析】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解答】解:(1)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住右侧橡皮管,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至一段距离,松开,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填: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至一段距离,松开,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 (2)①鸡蛋壳中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 ②m处应填写的是20mL3.5%的盐酸,目的是便于对比。 故填:20mL3.5%的盐酸。 (3)实验二能证明含氟牙膏对鸡蛋壳有保护作用,其理由是实验组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对照组慢; 由此推断出实验一中,t1>t2,这是因为用含氟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慢,导致试管中溶液褪色时间长。 故填:实验组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对照组慢;>。 (4)根据本实验模拟的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化学原理,推测下列摩擦剂一定不能用于制作含氟牙膏的是碳酸钙,这是因为制作含氟牙膏时,如果含有碳酸钙,则碳酸钙电离出的钙离子能和氟化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物质,从而导致含氟牙膏失去保护牙齿的作用。 故填: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5/15 13:39:38;用户:cycaiyan;邮箱:cycaiyan@126.com;学号:270237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