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的命题一般主要是从以下常见题型切入:‎ ‎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文学知识:作家及其称号、代表作、国籍、出处 文体知识: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诗歌、散文、戏剧特点等 ‎2、字词:‎ 题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出注音书写正确或有误的项(2)解释词语含义。(3)词语的表达作用及效果。‎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出注音书写正确或有误的项 我省字词考察一般都不太生僻。平日要勤积累,多动笔。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及形近易错字。除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列生字词以外,文中一些常用字词也要高度重视起来。‎ ‎[近年河北省中考字词举例:废qǐn(寝)忘食、suǒ(琐)碎、缄默、擎、蓓蕾初zhàn(绽)、人头cuán(攒)动、不禁、膝盖、栖息、狭隘、恶劣、着陆、缓慢(05年)蒙混、畸变、清chè澈、bào抱怨(06年)攒动、目不暇接  ‎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侍(shì)候 波澜(lán) 屏(píng)障 阴风怒号(háo)B.簇(cù)拥  痴(zhī)心 赏赐(sì) 繁花嫩叶(nèn)C.庇(bì)护  皱(zhòu)纹  间(jiàn)或  清荣峻(jùn)茂  D.喧(xuān)哗  潮汛(xùn)    惋(wǎn)惜  优劣(1iè)得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萧索  急躁  卖弄  隐天弊日    B.侥幸  鄙夷 肯切 温故知新    C.书籍  摇蓝  隔膜  无人问津    D.绝境  宽敞 静默 门庭若市(08年) 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B.纤(xiān)细   烙(1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C.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D.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è)        捕(pū)风捉影(09年)]‎ ‎(2)解释词语(或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中心内容及语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 ‎(例: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太多,应付接待不过来。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揩油——占公家或别人便宜。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B、联系语境、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 例3:09年吉林中考题《最忆母亲裹粽时》《父亲为我念书》18小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①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分析:“垂涎欲滴”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②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痛,但又束手无策。(分析:“束手无策”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女儿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 ‎(3)词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 答题技巧:联系原文,解析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好处。‎ 例1:《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的窥视大地的情态,表现了小草的可爱。“钻”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例3:河北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22小题“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解答:“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挂果的喜爱;(2分)“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1分 解析:紧扣原文,体会情感。‎ 例6: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第19小题:“请你说说⑦⑧两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4分)(解答:写出大哥对嫂子的不满,着急还钱的心情,对要钱的自责,表现大歌在本质上是善良的。)‎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 ‎ 答题技巧:‎ ‎(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故乡》一课,可分为三部分,段意分别是:(1)回故乡(2)在故乡;(3)离故乡。根据各部分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乡后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例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问题回答法。‎ 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例2: 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第13小题: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解答: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教育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例3: 练习一下: ‎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刘燕敏 ‎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 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 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想像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这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参考答案解析]从抓记叙的要素入手:时间是1968年;地点美国内华达州;主要人物伊迪丝妈妈;起因是幼儿园教伊迪丝识字,而伊迪丝妈妈却认为女儿想像力受损;事情经过是伊迪丝妈妈状告劳拉三世幼儿园,并在辩护时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果胜诉后,伊迪丝妈妈的辩词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主要内容了解了,回答这道题用简洁的语言,抓住事情最主要的部分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伊迪丝妈妈状告幼儿园教识字遏制了女儿想像力,胜诉后,伊迪丝妈妈的辩词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6) 简洁概括法。 人+事+结果 例如: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3分)(解答: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审清题目,用单句表述。)‎ ‎4、梳理情节:‎ 答题要领:把握核心事件,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简练作答。补全情节的题型,模仿示例句式。‎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按照小说情节梳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例1: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第17小题(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大哥借车给汉子 ( ) ( ) ( ) 大哥想要还钱(解答:大哥盼还车、 汉子还车、大哥要钱)‎ ‎5、写出文章线索。 ‎ ‎(1)以题目为线索。‎ 例如:《背影》、《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 ‎(2)以实物为线索。‎ 例如:《风筝》(以“风筝”为线索)、《唐家寺的雨伞》(以“雨伞”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例如:《最后一课》以“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孔乙己》中以“我”(小伙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为线索。‎ ‎(4)以感情为线索。‎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济南的冬天》中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藤野先生》中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以“我的见闻感受”为明线。‎ ‎ (5)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社戏》‎ ‎(6)以行踪(游踪)为线索。(游记多采用此方式)‎ 例如:《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说明:对于文章行文线索的考查常常与分析题目或分析语句、语段结合起来。‎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答题技巧: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 ‎①按时空转移划分。 ‎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 ‎ ‎《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地点转换分为三部分。 ‎ ‎②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 例如:《藤野先生》 (1)遇藤野前(在东京) (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 (3)别后怀念藤野先生。‎ ‎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 例如:《范进中举》分为(1)中举前(2)中举后 两部分。‎ ‎④按画面变化划分。(多用于散文)‎ ‎ 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图画: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济南冬天的水。‎ ‎⑤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 ‎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 ‎⑥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7、考察主旨(中心思想):‎ 涉及两种题型: ‎ ‎(1)归纳主旨:‎ 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2:《变色龙》通过记叙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反动警察形象,揭露讽刺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B.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 C.掌握公式: ‎ ‎ 中心思想的表述是有规律可循的。可记住这个公式:‎ 中心思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 a、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 b、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 c、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 例1: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23小题: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表达了作者对陶公柳的赞颂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例2:《皇帝的新装》本文通过皇帝出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愚蠢的皇帝形象,揭露并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昏庸、愚蠢、腐朽的本质,告诉人们应该无私无畏,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2)谈感悟及收获:‎ 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 ‎ 例如: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8小题: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解答:围绕文本,谈出感受。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8、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 答题技巧:‎ ‎(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例1: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修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 例2: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7小题: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3分)(解答: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 例3:09年河南省中考《前方遭遇塌方》第10小题:文中的司机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要点示例: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⑤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 ⑥能记着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我”一起唱歌。(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 例4:09年山东省《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第21小题: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3分)(解答: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每个要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例如: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第12小题: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见原文结尾处,筛选原文解答: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3)分析对人物所做的具体描写(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9、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题型:(1)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答题技法:‎ ‎(1)明确塑造人物手法:‎ 表现人物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 为了使人物性格鲜明,还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 例1:《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及细节描写(军大衣)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沙皇走狗趋炎附势、狡猾善变、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活画出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沙皇警察形象。‎ 例2:《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表现出闰土贫穷、生活艰难。尤其对手的描写“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能体现闰土的操劳与艰辛。(故乡中通过闰土)‎ 例3:《孔乙己》“‘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典型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思想性格。‎ 例4:《范进中举》“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愿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伪。‎ 例5:07年沈阳“只是一个普通人”第4小题“选文第9段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解答:外貌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 ‎(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路:突出主题,表达(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社会的……‎ 例1:《我的叔叔于勒》塑造若瑟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解答:反衬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例2:《故乡》中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的作用?解答:杨二嫂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贫困使杨二嫂也发生极大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主题:说明农村经济破产的涉及面之广,连城镇市民也日趋贫困,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思路:确定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生动、传神或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例1: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21小题: 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4分)“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解答: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一:“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共4分)‎ 例2: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4小题:【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4分) ‎ ‎【甲段】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 ‎ ‎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解答:示例:【甲】段,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汗,表现陆鹤的认真刻苦。【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10、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 ‎ 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 ‎  ①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 ‎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 有的句子有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句子的浅层意思或表层意思往往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句子的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而要明白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要从说话人的身份、性格、说话时的背景等来考虑,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凭空猜想、主观臆测。‎ ‎③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④过渡句 ‎⑤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⑥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 ‎⑦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 基本技法:‎ 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 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D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 E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F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 G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H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主要指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 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 例1:《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 例2:《孔乙己》中怎样理解结尾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 ‎(解析:理解这句话,必须抓住关键词“大约”和“的确”,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但是,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命运,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况。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 “大约” 、“的确”表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 例3:08年河北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0题“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解析:这是人物描写句,体会上文分析母亲的心理。解答: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例4: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5小题:如何理解“‎ 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解答:‘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六个同伴以长眠地下。‘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 ‎(2)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考虑。‎ 通常内容上作用:‎ 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结尾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或者:表现了作者……态度(观点), 抒发(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常设悬念、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的……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扣题;呼应标题。‎ 例1:《背影》首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答:开篇点题,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 例2:《陋室铭》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结有何作用?(解答:再次强调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既巧妙地照应了前文“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 例3:《孔乙己》第9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及其低下,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例4:09年河北省中考《昙花终于怒放》中第22小题“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解答: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例4:07年河北省中考《江南陶公柳》第20小题: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解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例5: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9小题:“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核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附最后一段: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到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解答: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例6: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中第15小题: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答: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烘托老人的形象。)‎ ‎11、题目含义及作用:‎ 解题思路:‎ 题目的含义:(1)题目常常具有比喻、象征或双关、引申的意义,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内容、情感、写作目的)来分析。(3)文章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1)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例1:《爸爸的花落了》——题目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心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世。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例2:《变色龙》文章以“变色龙”为题,是以变色龙狡猾善变的特点比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狡猾善变的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和讽刺了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例3:《孔乙己》以“孔乙己”为题,“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例4:《孤独之旅》标题“孤独之旅”既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之旅;又是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例5: 2000年考题“访兰”26小题:“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解答: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纯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分析:答出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再联系主旨即可)‎ 例6: 06年河北省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24小题“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解答: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回答)‎ 例7: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中第21小题(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解答: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例8: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2小题:“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 (4分)(解答: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只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结合文章主旨,思考深层含义。)‎ 例9: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中第7小题: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朵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4分)(解答: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主体对象(2分),又形象的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分)。)‎ 例1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爬窖》中第12小题:请写出题目“爬窖”的两层含义?(解答:既指抽出梯子后艰难爬出窖底的实在情形,又指在自身条件不如人的情况下艰难追求、走向成功的求学过程。理解清楚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2)拟标题 解题思路:‎ 所拟标题要高度概括文章思想内容或体现主旨,语言要精练。‎ 例1:0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第23小题:下列最合适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A夫妻情B卖小炒的女人 C萝卜花 D小城风景 (解答:C萝卜花 行文线索作标题,以花衬人。)‎ 例2: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第18小题:请为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解答:毕业抒怀 青春感怀 毕业之歌 惜别 怀念·感恩·憧憬 谢幕与开幕……)‎ 例3:0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第19小题:通读选文,请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不超过十个字)(2分)(解答:擦不掉的鼓励 能体现主旨,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12、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说、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描写:‎ 例1:《孔乙己》中,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为人物活动设置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对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例2:《变色龙》中“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答: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 自然环境描写:‎ A.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反衬……)。‎ 例1:《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为孔乙己出场作铺垫。‎ B.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 例1:《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游,“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波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看着海岸向后退去,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感到快活而骄傲。”——表现菲利普一家愉快的心情。“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认出破产的于勒后沮丧失望的心情。‎ 例2:《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了我内心的悲伤凄凉。‎ C.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智取生辰纲》中反复对天气炎热的描写,既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D.设置了……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孤独之旅》中描写芦苇荡,为人物成长提供广阔背景;描绘暴风雨的可怕,烘托出杜小康的勇敢坚强。‎ E.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等。‎ ‎*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例1:《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解析:描写故乡萧瑟荒凉的景象,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心情。)‎ 例2:《孤独之旅》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析: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广阔背景;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例3:08年河北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1小题: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解答:(3分)景物(环境)描写;(1分)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我”轻松闲适的心情。(2分)‎ 例4:06年河北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20小题:文章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划线句: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解答: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烘托“我”游泳的勇敢。)‎ 例5: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中第20小题:文中第⑤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解答:烘托出大哥焦急(或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汉子还车做铺垫。)‎ ‎(2)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 A.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例如:《仰望一棵树的姿势》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解析:描写高原贫瘠、荒芜、狂风呼啸的恶劣环境,为下文描写小树作铺垫,衬托小树的坚强。 ‎ B.揭示环境的象征意义。‎ 例如:《心田上的百合花》文中怎样描写野百合的生长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解答: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预示着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例如: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中第15小题: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答: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烘托老人的形象。)‎ ‎13、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花的绚烂多彩。‎ 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把……人格化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 例如:《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写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描绘安塞腰鼓火烈的表演场面,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例如:《陋室铭》“何陋之有?”‎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引起下文。‎ 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 20题:“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解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反复:起强调作用。‎ 例如:《海燕》“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夸张极力渲染天气炎热。‎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褒义词贬用,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注意:有些语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例如:《变色龙》“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解答: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双关。“无精打采”,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具有讽刺意味。传神的描写出当时社会环境,写出了冷清、凄凉、压抑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14、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例如:《散步》。‎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例如:《背影》。‎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例如:《羚羊木雕》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补叙:对全文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 例如:《智取生辰纲》中结尾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 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 答题技法:‎ ‎(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例如:《背影》‎ ‎(2)插叙、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故乡》‎ 例1:07年湖南长沙中考题《大年初一没下雪》23小题:“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插叙的作用:①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②交代了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乘车到杭州的目的)③是使“我”后来感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例2:09年陕西省中考《溃散的黑暗》中第11小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 。(2分)(解答:顺叙)‎ 例3:09年吉林省中考《父亲为我念书》中第21小题:《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4分)(解答:插叙;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 例4:练习一下 两条珍贵的白鱼 ‎①这件事发生在我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那时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一份工作。‎ ‎②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日常必要的工作以外,特别叮嘱我照顾好他的两条白鱼。‎ ‎③老板是香港人,来内地投资办公司的时候带来了两条白鱼。开业的时候,这座‎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嶙峋,一对白鱼浑身似雪,两只眼睛漆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傲慢但又不极其优雅。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于是公司的吉祥物,曾给他频频带来好运。‎ ‎④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一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任务,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搬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以后长了一层滑滑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的一瞬间,从我手中滑脱,随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起应声落地。两条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命跳跃……同事小晴从电脑室里跑了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待打来水救起白鱼时,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小青说,白鱼恐怕活不成了。我的眼泪立时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⑤‎ 第二天,我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鱼缸,把白鱼放进去,希望他们能活下去。然而,白鱼太娇嫩了,第三天一早,这对很贵族气的白鱼,肚皮已翻了上来。怎么办?怎么办?跑吧!我对自己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⑥双休日,我跑遍了全市的宠物市场,最后终于发现了这种鱼。一问:1100元一条!我吓呆了。可是,我拼命镇定自己,叮嘱好货主后,我回去凑钱。‎ ‎⑦我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还差400多元,离下月发薪水还有十几天,我只好找小晴借了500元并求她保密。‎ ‎⑧就在我把白鱼放在鱼缸里的当天下午,老板回来了。带着旅途风尘的老板踏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厅的鱼缸前驻足,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老板端详了两分钟之后,回到办公室去了。我长长出了一口气,好险!‎ ‎⑨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发奖金那天,我听到小晴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哭,好像在申诉什么,有几句话清晰地传到我的耳朵里:“为什么扣我的奖金?有人把鱼缸打碎,白鱼死掉,她都没事,我不就打错几句话吗?……”‎ ‎⑩一会儿,老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感到身体发凉,惴惴地走了进去。‎ ‎⑾“你把鱼缸打了,白鱼死了?”‎ ‎⑿“是。”‎ ‎⒀“你自己买的鱼缸和白鱼?”‎ ‎⒁“是。”‎ ‎⒂“为什么不一走了之?”‎ ‎⒃我抬头看了看他的神情,他十分平静,我不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我也来不及多想,我只说:“做人要诚实,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父母和老师从小教给我的。”‎ ‎⒄ “好!”老板突然大声说了这个字,几乎吓了我一跳,他黝黑的脸上有了光彩:“我非常欣赏你的理由,下个月你到销售部任副经理,协助经理工作,怎么样?”‎ ‎⒅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不管曾受了怎样的委屈,毕竟我得到了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为自己在涉世之初坚守做人的原则而感到欣慰。‎ 文章第 段是插叙,概括该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解答:③; 白鱼是公司的吉祥物; 交待白鱼来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15、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 例如:《陈涉世家》中“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中“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 例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照应前文“惟吾德馨”。‎ 例1:0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父爱陷阱》中第16小题: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解答:埋下了四处伏笔: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③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④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例2:09年宁夏中考《过错》中第6小题:举例说明本文前后照应的写法。(2分)(说明:举例分析,与照应无关不得分。)‎ ‎16、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 ‎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 3.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有时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 考点: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解析:结尾的议论,揭示中心,点明主题;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 例1:09年河北省中考《昙花终于怒放》中第21小题: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附: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解答: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例2:09年宁夏中考《过错》中第2小题:文章第①段用了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2分)附第①段:人都有过错,无论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过错犹如失足,及时纠正可以恢复人生的良态,否则就会成为千古之很。童年的过错一般不会影响人生轨迹,但是会在心灵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解答:议论 表明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 例3: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中第12小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两种表达方式?附画线文句: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解答:抒情、议论描写,任意写出两种即可。)‎ ‎17、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如:《曹刿论战》一文仅用二百余字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解析: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例如:《陈涉世家》重点详写了起义的原因和发动经过 ,略写了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突出地表现陈胜谋划时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善于激励号召、起义后善于团结各方力量的卓越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 例1: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中第14小题: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些内容是详写?(解答:‘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4分)‎ 例2: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中第8小题: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4分)(解答:主要为了表现‘我’内心的痛苦与悲哀,2分;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阳光的灿烂活力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1分;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 ‎18、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托物言志:在状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感。‎ 例如:《行道树》、《爱莲说》《陋室铭》)《枫叶礼赞》‎ ‎2.欲扬先抑(扬抑结合): ‎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 ‎3.烘托、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例如:《爱莲说》以菊、牡丹衬莲的高洁品格。 《孤独之旅》以杜雍和的孤独衬杜小康的孤独;以鸭群的孤独恐惧衬杜小康的孤独恐惧。‎ ‎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例如:《范进中举》 《变色龙》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济南的冬天》 ‎ ‎5.铺垫、伏笔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例如:05年河北《白苍鹭》21小题:“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例如:《背影》开头交代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点出事情起因,为下文描写背影做铺垫;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下文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增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例如:《范进中举》《变色龙》‎ ‎7.想象:(诗歌常用,具有创造性,如《天上的街市》中对天上街市的描绘)‎ ‎8.联想:(《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到“明星”。《春》由桃、杏、梨花联想到满树果实。)‎ ‎9.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例如:《海燕》《枫叶礼赞》‎ ‎ 10.以小见大: 例如:《最后一课》‎ ‎11.卒彰显志: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开门见山: 例如:《羚羊木雕》‎ ‎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例如:《口技》‎ ‎13.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例如:《春》《陋室铭》‎ ‎14.层层设悬: 例如:《桃花源记》 15.点面结合: 例如:《第一次真好》‎ ‎16.情景交融: 例如:《济南的冬天》‎ ‎19、揣摸人物心理活动。‎ 答题要领:(1)用第一人称叙述。(2)结合上下文及原文。‎ 例1:练习一下: 一个婴儿的拥抱 ‎ 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 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 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 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 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乳味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 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问题:“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请你揣摩一下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解答示例: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只有你没有嫌弃我,你让我又感受到了那久违的人间至爱,你是人间的天使,愿上帝保佑你。 只要能写出老人的高兴、感激之情即可)‎ ‎20、考查人称及作用。‎ 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有时第二人称也穿插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是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与读者拉近距离,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21、语言特色:‎ 答题要领:‎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朴实自然、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22、相关拓展:‎ 考点: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续写结尾、补写、仿写句子等。‎ 答题要领:尊重原句修辞,句式保持一致。联系文章主旨;语言风格相近,与原文一气呵成。‎ 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3、开放性试题。‎ 中考开放性命题形式有:①赏析型 ②比较型 ③评价型 ④感悟型 ⑤献策型 ⑥联系实际型等。解答这些开放性试题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必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释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除了正向思维之外,还可以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只要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①赏析型 答题思路: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记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可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句式、内容情感、哲理等角度去思考)‎ 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题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A修辞之美:(见修辞) ‎ B句式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C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D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 例1:07年河北省中考《江南陶公柳》中第22小题:“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解答: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早春陶公柳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陶公柳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2:09年河北省中考《昙花终于怒放》第20小题: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附画线句: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解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②献策型 ‎ 例如:河北2003年“聘任”27小题:“假如你周围也有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 评分标准:学生围绕“待人态度”或“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善意的忠告,语言通顺,即可得分。如果与校长的提醒相同或相似,均不得分。分析:此题应结合全文中心回答,在竞争中应靠真才实学取胜,不能投机取巧。]‎ ‎ ③评价型 此类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例1:06年河北省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25小题:“你对文章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解答: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有些不安全因素。)‎ ‎④感悟型(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 ⑤评注型 评注题,要求在阅读中自主地探究发现,谈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并能作出评价。‎ 点评角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表达的艺术性,主要指的是写作技巧(言语特色、细节刻画、情节提炼、结构安排等)。②表达的情感性(人物个性特点、作品内在情感、情感逻辑等)。③表达的思想性(象征、哲理、寓意等)。‎ ‎ ⑥自拟题 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考点把握 ‎ 《新课标》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议论文的阅读材料一般选自课外,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侧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格修养、读书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 主要考点有: ‎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论点(包括分论点)。 ‎ ‎2. 能准确区分、概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并能根据需要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 ‎ ‎3. 能正确辨别各种论证方法,理解分析其作用。 ‎ ‎4. 理清论证思路,概括论证过程。 ‎ ‎5.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明确段落的作用。‎ ‎6. 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或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 二、知识点整理及解题思路指导 ‎1、整体感知,把握论点 论点,是作者针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现象发表的观点和看法。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统领的作用。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考查的一个重点。怎样把握文章的论点呢? 首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清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和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其次,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本身就是全文论点。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最后,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它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分论点:除了中心论点之外,有的文章还设有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者证明中心论点的,它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中心论点始终是整篇文章的统帅。‎ 分清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话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论题发表的观点。‎ 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由《礼记》和《老子》中相关联的语句说起,解释了文题的由来,文题即论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论点。‎ ‎2009《中考荟萃》P42页《论友谊》一文,题目为论题,针对这个论题开篇提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这一论点。‎ ‎2009《中考荟萃》P57页《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一文中,文章题目即论点,行文过程中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但题目更简洁、明确,更适合做本文论点。‎ ‎2008年河北省中考文章《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中心论点的把握就不能只看文章标题,因为行文中针对人们想快速学好语文的想法,提出了学习语文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接着论证了怎样养成好习惯,以及好习惯和坏习惯不同影响。所以中心论点的把握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为: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2、分析论据 论据是论点赖以“生存”的根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及统计数字等,具有典型、真实、准确的特点。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是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中考题型基本上有四种:‎ ‎(1)判断辨析论据类型:根据内容,论据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规律、法则,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一般情况下它们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引用的语言都当作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我们应根据引文是否起证明作用来判断它是否是论据,然后看它是阐释道理,还是交代事实,进而判断它是否是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在概括文中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全面,避免漏缺,并注意形式“……(人)……(事),最终……”,形成主语、谓语同时具备的完整句式,结果一定要指向所证明的观点。‎ ‎(3)分析论据作用:分析论据必须清楚每一类论据的一般作用,无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它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题时还必须明确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可能它只是一个分论点或者是段落的中心句。因此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首先要找到该段的中心句或者概括句,再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论据所在段落的层次结构。论据所在段层次结构较复杂时,语言表述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先说“该论据证明了所在层的内容”,再说“从而证明了该段的中心句”,最后可补充答出“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例如:2008年河北省中考文章《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中,第16题:第①段提出论点后,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观点。‎ 答题时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划分好第①段的层次。第一层由人们想学语文速成的想象,提出论点。第二层以学游泳为例,进一步论证学语文要养成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有了这样的分析,所出题就迎刃而解了。‎ ‎(4)补充论据:补充事实论据要选择典型事例,概括叙述的同时要注意“人”和“事”表述的完整性,论据与要证明的论点相吻合。‎ 例如:2007年河北中考议论文阅读第18题: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首先我们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清楚作者在文中都举了哪些论据有力的论证了论点;然后再从我们的积累中选取一个与本文论点相吻合的论据;最后概括好“人”和“事”,清晰地表达出来。只要我们有阅读积累的习惯,不难想到“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3、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立论的论证方法通常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则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中考题型主要有两种类型:(1)判断辨析论证方法。(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举例论证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答题句式表述为:通过列举……(谁)的……(什么)事例,更具体地论证了……(内容),增强文章说服力。在论证内容的表述上与上面分析论据的作用是一样的思路:一定首先要找到该段的中心句或者概括句,再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论据所在段落的层次结构。所在段层次结构较复杂时,语言表述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先说“论证了所在层的内容”,再说“从而证明了该段的中心句”,最后可补充答出“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答题句式表述为:通过列举……(谁)的言论,更有力地论证了……(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论证内容的表述同上。‎ 比喻论证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答题句式表述为:通过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论证内容的表述同上。‎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因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这样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答题句式表述为:通过把……和……对比,突出了……,更有力地论证了……(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论证内容的表述同上。‎ ‎ 找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 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 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书写顺序。‎ 分析论证方法,关键是分析其作用。答题时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清楚每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将文章的相关内容和文章论点带入其中即可。当有多种论证方法并存时,还是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一一分析其作用。‎ ‎ 例如: 2005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心系一处》阅读第17题“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只要我们掌握了四种论证方法的含义和特点,就不难作出辨别: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我们在辨析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后,还需要分析作者举这些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这样我们就找了第③段的中心句“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这些事例正是为论证这句话服务的。‎ 例如: 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读书杂谈》阅读第17题: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用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 答题时,阅读划线句子,抓住关键词“如……似的”,由此判断是比喻论证。然后分析句子所在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意,找到段落论证的观点。到这句话为为界,是第一层,从正面论证了嗜好的读书能得到乐趣。接着论证了过分强调读出目的导致读书成了苦事,从反面论证了嗜好的读书能得到乐趣。在分析段落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把握比喻论证方法的作用,套用句式,最后得出答案:通过把嗜好的读书比作随便的游公园,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嗜好的读书才会得到乐趣的观点。‎ ‎4、理清结构层次,分析论证特点。‎ 分析议沦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证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并列式结构(2)层进式结构(3)总分式结构。‎ 中考涉及到的题型有:(1)辨析结构类型。(2)文章或者段落的论证层次、特色。(3)段落或者语句的条理性。后两种题型都需要对文章的论证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才能准确作答。‎ 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分析论证特色,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的内容。了解各段的内容,以理解句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归纳整段内容,概括段意。然后,在了解该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与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类似),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述层次,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当然,如果是议论段也是一样,只不过是要弄清段内各句的句意,然后将邻近句意相近的进行合并归纳,理清段内论述的层次,明确论证方法和论证的中心内容。‎ 例如:2005年河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第16题“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清第④段各句的句意,进而理清各句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第②③④⑤⑥句都是从属于第①句“李世民”的事例,第⑦句又连续举了两个事例,这样作者首先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论证了谅解的重要性。第⑧句“相反”一词,提示我们作者开始了反面论证,但仅仅是讲了一下道理,但已经和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形成的对比论证,从而更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5、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理解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严密准确的特点。理解关键词句以及段落的含义和作用对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中考涉及的题型有:(1)解词。(2)词语的顺序。(3)理解句子的含义或者作用。理解词语,一定要注意特定的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词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上下文有限制其顺序的词语或者句子。句子的含义也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从论点、论证方法和论据三个方面考虑。语句的在结构上作用要考虑句子的具体位置。一般在开头,其作用就是引出论题、论点,总领全文等;在中间,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等作用。‎ 例如:2007年河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第14题“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的作用就是引出论题、论点。我们阅读文章开头第一段,它列举了社会上种种以“忍”为时尚的现象,作者就以此引出文章的论题“忍”。‎ ‎6、扩展开放性试题。‎ 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除了上面谈到的题型外,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多。主要分为三大类:(1)仿句练习型。(2)感悟体会型。(3)看法评析性。‎ ‎(1)仿句练习型。所写句子,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与例句结构一致。②与例句修辞方法一致。③与例句感情色彩一致。④分句关系与例句分句间的关系一致。‎ ‎(2)感悟体会型。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启发、体会等。虽说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但怎样“成理”呢?学生作答时应该紧扣文章的内容,并且联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实际来作答。感受和体会必须切合实际,切忌泛泛而论,夸夸其谈。‎ ‎(3)看法评析性。这类题一般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观点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观点或问题,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章,并要联系实际生活,自圆其说,方可言之成理。‎ 此外,此类题型除了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作答时语言表述要尽量做到流畅、完整。‎ 例如: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第18题: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作答时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以及周围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概括。‎ 选文就有些人读书苦,读书没有乐趣,阅读面很窄的情况论证了读书要培养嗜好的读书,才能读出乐趣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以及周围同学的情况,答案就概括出来了:当今的中学生为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 这类主观题答题时切忌脱离文章内容,自己率性而为。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评说。‎ 说明文阅读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说明文类型 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 ‎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说明文阅读技法:‎ 说明文阅读考察一般涉及12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例1: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现象都叫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答:高科技污染。(见第1段首句)‎ 例2:河北06年《二维条形码》说明对象也是题目。‎ 例3:河北09年《“长信宫”灯》题目即说明对象。‎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可抓各段中心句或通过归纳段意概括。‎ 例1:《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1)历史悠久(2)形式优美(3)结构坚固)‎ 例2:《苏州园林》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说明)‎ 例3:河北09年《“长信宫”灯》《中考荟萃》P28第13题 简要说明“长信宫”灯为什么堪称“中华第一灯”?就是考查事物特征的变形题。‎ 例4:高科技解决“衣食住行”‎ 航天飞船上的食品的具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航天食品要尽可能地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易消化,而且不含残渣。(见原文第3段)‎ 附原文:‎ ‎③“神舟”五号飞船上的饭菜也很有中国特色。在太空中,航天员照样可以吃到八宝饭、宫爆鸡丁和鱼香肉丝,饭后还可饮用一杯中国式的滋补饮料。航天飞行对食品有着特殊的要求,航天食品要尽可能地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易消化,而且不含残渣。我国的航天食品通常制成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等,一块儿仅一口大小。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一口一块儿,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散落在舱内飘浮。航天员一日三餐的食谱由营养学家制定,早、中、晚三餐,三天之内不会重样。而航天员在飞船上的饮水有点像婴儿喝奶,是通过压力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挤入口内的。‎ ‎3、概括文章(或某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特征)‎ 答题技巧:归纳各段段意,提炼各段中心句,抓住各段关键句子,从原文中寻找。‎ 例1:《苏州园林》第5段的说明内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 例2: 《09中考荟萃》内蒙古p91《神七技术设计揭秘》18题: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从文章第一段中提炼概括。‎ 例3:《09中考荟萃》黑龙江P17《美食穿上身》13题: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找准本文说明对象:利用天然作物制成的生物布料。再概括3、4、5、6段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它的特征。所以答案为:“说明了利用天然作物制成的生物布料的特征。”‎ 例4:湖群,在消失 ‎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    ①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②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 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③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④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⑤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⑥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⑧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⑨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公里。⑩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公里。‎ ‎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公里,到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公里,减少了45.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岩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0000公里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 本段文字共有5段文字组成,通读全文后,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总体上看,本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是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由于水土流失围湖造田而急剧减少;第二是湖泊大量消失而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前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提出了后两段所要说明的内容,即 “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2、3段就以生动的事例,具体、确凿的数据以及今昔的比较来说明这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包括4、5两段,第4段主要从行洪、蓄洪能力的角度说明湖泊消失造成的严重危害,而第5段则从人的生存权利的角度更进一步地指出了湖泊消失的危害的严重程度。‎ ‎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致使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泊大量消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4、考察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1.《中国石拱桥》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更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1)历史悠久(2)形式优美(3)结构坚固 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附:文章所列举的数字有何特点?——答题思路:概数、确数)‎ 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作比较: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鲜明。‎ ‎(《大自然的语言》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因素——纬度——北京、南京比较差20天)‎ 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09《中考荟萃》P25说明文阅读21题的说明方法就是下定义)‎ 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09《中考荟萃》P25说明文阅读3、4、5段把舰载机按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分为三种:蒸汽弹射起飞、拖索式弹射起飞、斜板滑跳起飞三种)‎ 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可套用公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内容(特征)。一般情况下内容(特征)从这句话前面或后面去找。‎ 例1:《中国石拱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通过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例2:河北2004年“走进森林”11小题“文章第5段划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具体而准确的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附原文: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例3:“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15.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见原文第3段)‎ 附原文:③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例4:河北05年“雾”13小题:“文章第5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2分)‎ 答: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分),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1分)。‎ 附原文:‎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 例5:(09《中考荟萃》P92第20题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作用是通过神五、神六、神七宇航员人数的比较,突出神七飞船有效载荷增加的改进。‎ ‎5、给事物下定义。(此类试题是从说明方法中衍生出来的)‎ 答题技巧:善于从原文中提炼。‎ ‎ 例1:09《中考荟萃》P47第16题要求从段落中找到相关信息,给气调保险下一个定义。‎ 例2:一种新式的电脑——生物电脑 ‎ ④为什么人脑能够做到的事,电脑就做不到呢?关键仍然在芯片,电脑的芯片是半导体元素,从化学上讲,都属于无机体,而人脑的“芯片”则是有机体。尽管它们在电的性质上,都具有类似的功能,但是有机体对电的阻力,比无机体要小得多,因而可使“门”电路更加密集,结构更加精致。‎ ‎ ⑤这么说来,电脑就永远无法赶上人脑了吗?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事情终于又出现了转机。既然有机体有这样独特的性能,我们用它来做集成电路的芯片行不行呢?对于这一大胆的设想,最近出现了成功的端倪:一种可以用作生物芯片衬底材料的有机物超薄膜研制成功了。这种新型的界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控制有机分子的排列,调动分子的固有性质,使电路之间的间隔,缩小到0.01微米,从而将存储器的容量,提高到10亿兆位,而且运算速度进一步加快。这种电脑在本质上已经和现有电脑大相径庭,而且更加接近于人脑了。这种名副其实的生物电脑,目前正在各方面进行基础研究。‎ ‎12.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生物电脑”下一个定义。(2分)‎ 答:生物电脑是一种用新型有机物做芯片制成的先进的计算机。(见原文第5段)‎ ‎6.考察说明顺序。(文章结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时间顺序:例:去年考过的《大蓝蝶》第一段按时间顺序介绍大蓝蝶随英国保护区的建立而日渐减少几近灭亡的过程。‎ 例 :09《中考荟萃》P73《我国太空植物》第九题即为是否为时间顺序的判断。‎ 空间顺序:例《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由南向北的顺序说明其布局。‎ 逻辑顺序:一般事理说明文整体上都是按逻辑顺序说明内容。《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都是。‎ 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 说明文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 ‎7、段落、语句顺序:(这一考点与说明顺序也是相关的)‎ ‎(1)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例一:(09河北省)“长信宫”灯 ‎①“长信宫”灯是著名的汉代镏金铜灯。它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此灯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②“长信宫”灯的造型十分优美。全器为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宫女身穿广袖内衣,外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襟由右侧向后掩卷,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宫女头梳髻,发上覆巾帼,上身平直,双膝着地,跣足,足尖抵地以撑全身.头略向前倾,面目端庄,神情恭谨,表现出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左臂伸向右方,左手紧握灯座底部的圆形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灯的顶部。人执灯,灯映人,人灯合一。灯火的映照,使宫女的形象更加美丽,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其巧妙独特的艺术造型广受赞誉,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 ‎③“长信宫”灯的结构非常精巧。灯罩由内外两片弧形屏板组成,合拢时呈圆柱形。外屏板一角有直角形缺口,与灯盘方柄相扣。灯盘直壁平底,壁分内外两重,形成宽0.‎9厘米、深1.‎8厘米的凹槽一周,两片屏板嵌于凹槽之中,可以左右推动。盘心有一蜡扦,可插蜡烛。盘的口沿饰宽带纹一周,底部形似圈足,置于灯座上。灯盘有一平出的方形銎柄。銎柄可安装木柄,用来转动灯盘。灯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拆卸。上部形似豆座,直接插入灯盘底部;下部形如豆盘,盘口与灯座的上部相扣。‎ ‎④“长信宫”灯的设计极为科学。全器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罩、灯盘、灯座六部分分别铸造后装配而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可以拆卸,便于移动和清洗。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宫女体内中空,左手执灯,右衣袖似在挡风,实为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点灯后,烟炱通过其右臂形成的虹管进入体腔内,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⑤“长信宫”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堪称“中华第一灯”。‎ 问:选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换;因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下文的说明与此照应。)‎ ‎8、“这”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例1: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现象都叫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起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问:画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 。答: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见段首句)‎ 例2: 高明的大自然 ‎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 ‎ 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 ③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选自《科学之友》,文章有改动)‎ 问: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4分)‎ ‎ (1)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 ‎ (2)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答:(1)这:指代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见上一段)(2)其:指代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见前一句)‎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问: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 答:“这一特征”: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例3 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   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且微生物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也形成了一个“清洁网”。 ‎ 问:第二段中加线的“全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答:起修饰(或说限制)作用,说明植物遗骸毫无例外地都被微生物分解,突出了微生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9、语言准确性: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有生动性。 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  ‎ 考点:(1)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技巧:不能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例1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 加点的“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近”字不能去掉。用了“近”字,表达的是概数,能准确地表现人们对许多硬壳虫未作研究的状况。‎ 例2: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正反两面说清它” ‎ 明确:“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表明了卢沟桥的桥面不完全与河面平行,有一定的弧度,而去掉“几乎”一词,则表示桥面与河面是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使用“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了绝对化。 ‎ 例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明确:“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如果去掉,就表明无一例外,到处都有了,这不符合事实,所以,使用“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了绝对化。‎ 例4:《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 ‎(2)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别的词语?——结合语境分析 ‎(河北2004年“走进森林”12小题“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3)请找出文中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加以分析。‎ ‎(4)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例: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①禽流感是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是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 ‎②禽流感是含糊的恶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大。‎1999年3月11日,美国伦巴地区爆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到去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了326万多只鸡。2003年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了死亡病例。‎ ‎③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种类非常复杂。仅按血清型分类,禽流感病毒就有135种,而且这些病毒还有很多种变种。如果对禽流感进行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即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非致病性禽流感。韩国爆发的禽流感致病毒为H5N5型,是禽流感中传染性最强的一种。1977年中国香港地区爆发的也是这种禽流感,当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有6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因此,韩国此次爆发的禽流感被命名为“香港禽流感”。然而,经过韩国检疫机关检疫,所有与患病家禽密切接触的人无一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爆发近两个月来,韩国也尚未发现有人感染禽流感。这多少说明,同一种禽流感病毒,经过变异后,其传染性会有所改变。‎ ‎④韩国检疫当局推测,一种来自西伯利亚的野鸭是禽流感最可疑的传染源。野鸭从西伯利亚飞到朝鲜半岛越冬,通过在湖汊湿地排便传播禽流感病毒,鸡喝了受传染的水,造成禽流感的爆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韩国的部分家鸭体内早就潜伏着的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了鸡群,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禽流感爆发。‎ ‎⑤当前,禽流感在亚洲的扩散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要加强对禽流感的防备,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只要采取科学防疫措施,就能遏制并最终消除禽流感疫情。‎ 文章第①段中的“发生”、“发展”、“遏制”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疫情是先“发生”,再“发展”,最后得到“遏制”,这样排序符合人们认识规律和疫情自身进展的规律(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例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加点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加点词……,意为……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代入----检索----提取----加工)‎ 例1:“长信宫”灯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此灯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 例2:简要说明“长信宫”灯为什么堪称“中华第一灯”。 (答: “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结构精巧、设计科学,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所以堪称“中华第一灯”。 )‎ 例3:2005年“雾”12小题“文章第三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 ‎ 11、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发散创新: ,‎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常见题型:1.对文章内容进行创新性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4.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内容。5.就(人类关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或设想。6.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合理的建议;或拟宣传环保类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7.列举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技法指导:1.审清题干,理解题意。2.拓展知识领域。(多关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信息)‎ 策略: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同时切记尽量能够表现出文章所介绍事物的特征。启示类、建议类的问题应该合乎情理、符合文章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广告标语类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性,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例1:2008年“太空‘清洁工’”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1分)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2分)(选出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得1分,分析恰当得2分)‎ 例2:2004年河北“走进森林”,14题: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建生命之绿洲,防土地之沙化。‎ 例3: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 例4:结合本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未来的电脑将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 参考答案:具有人脑的某些特征,如:具有综合判断和归纳处理能力,以及理解语言、抽象推理、视觉感觉能力等。‎ 例5:“如何给地球降温”: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 答案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例6:请阅读以下材料,探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写出探究的结果。(1)洱海盆地“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享誉中外。(2)大理白族少女的头饰漂亮别致,人们将她们头饰左侧的白穗称为“风”,把头饰顶部的白绒誉为“雪”,整个头饰形如满月,镶边上绣着鲜艳的花朵。(3)纳西族妇女勤劳、能干。她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她们的服饰上有着形似星月的装饰物,意为“披星戴月”。(4)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示例:(1)民族服饰的特点往往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自然风光。(2)民族文化的内涵往往具有特定的地域色彩。(3)艺术源于生活.(答对一点即可 ‎ ‎ 自拟题,根据要求自拟问题,并作解答,同时阐述拟题的理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