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5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单位代码:10231学号:2016301123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研究方向:高中文言文教学作者姓名:刘晓宇指导教师:崔修建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〇一八年六月\n中图分类号:G633单位代码:10231学号:2016301123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硕士研究生:刘晓宇导师:崔修建副教授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n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Studyon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ChineseTextTeachinginHarbinCandidate:LiuXiaoyuSupervisor:AssociateProfessorCuiXiujianSpeciality:SubjectTeaching·ChineseDateofDefence:June,2018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NormalUniversity\n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一)选题背景........................................................................................................1(二)研究意义........................................................................................................1二、国内研究现状......................................................................................................2三、研究的主要内容..................................................................................................3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4(一)研究思路........................................................................................................4(二)研究方法........................................................................................................4第二章传统文化内涵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5一、传统文化内涵......................................................................................................5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课标中的体现......................................................6(一)新课标中明确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6(二)新课标中阐明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7(三)新课标中提供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育的方法........................................7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8四、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遵循的原则.................................................11(一)启发性的原则...............................................................................................11(二)因材施教原则...............................................................................................11(三)循序渐进原则..............................................................................................12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12一、调查的对象和情况概述....................................................................................12(一)调查的对象..................................................................................................12(二)调查的情况概述..........................................................................................13I\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19(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19(二)教学中重形式、轻内容............................................................................19(三)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不够浓郁................................................................20(四)存在“碎片化”教学倾向........................................................................21三、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21(一)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21(二)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挖掘不够............................................................22(三)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兴趣........................................................................24(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25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27一、依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文本............................................................................27(一)提升专业素养,挖掘文本..........................................................................27(二)提升教学素养,挖掘文本..........................................................................29二、创造情景,进行熏陶........................................................................................30(一)利用小型话剧,对学生进行熏陶..............................................................31(二)利用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32(三)利用多媒体,进行熏陶..............................................................................33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34四、与写作教学相结合............................................................................................37五、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41结语............................................................................................................................42注释............................................................................................................................43参考文献........................................................................................................................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50致谢............................................................................................................................51II\n摘要摘要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备受瞩目,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更好的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成为了关键。本文以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为讨论对象,着重阐述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同时分析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所呈现出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并且针对哈尔滨市这一地区,探讨了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以及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为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且依据调查的数据总结出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现阶段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哪些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依据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数据,分析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从教学认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当前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评价机制几个方面出发,探讨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I\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recentyear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hasalwaysbeenthefocusofChineseteaching,especiallyafterthenewcurriculumreform,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sontheagenda,howtosolvethechronicprobleminChineseteaching,andhowtraditionalcultureandeducationarebetteratPermeationinclassicalChineseteachinghasbecomethekey.Thisarticletakesthe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languageteachinginHarbinastheobjectofdiscussion,emphasizesonthepresentsitu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languageteachinginHarbin,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classicalChineseandthecausesoftheproblems,ThisareaofthecitydiscussesthehighschoolChineselanguageteachinginHarbinisthetraditionalcultureandeducationstrategy.Thisthesis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mainlyintroducestheconnot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andtheprinciplesthat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shouldfollowinclassicalChinese,whichlays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penetrating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inHarbin.Thesecondpartmainly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arbinandsummarizestheachievements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arbinbasedonthesurveydataandwhatproblemsstillexistin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arbinatthisstage.Thethirdpartmainlyanalyzesthereasonsfortheemergence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arbinbasedonthesurveydataof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inHarbin.Themaincontentsareasfollows:teachingcognition,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sandstudents'interest.Thefourthpartisabouttheproblemsofthe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the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Harbin.Fromtheaspectsofteachingidea,teachingcontents,teachingmethods,teachingsituationandevaluationmechanism,thepaperdiscusseshowtosolvetheproblemof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in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Strategytoenhancestudents'interestintraditionalcultureandcultivatestudents'patrioticfeelingssothatstudentscanbetterinheritChinesetraditionalII\nAbstractcultureandhavecorrectvalues,worldoutlookandoutlookonlifesoastoenableall-rounddevelopmentofstudents.Keyword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traditionalcultureeducation;teachingstrategyIII\n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呈现出弱势的状态,但是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在65个必读的阅读篇目中,文言文占了17个篇目,将近总体的四分之一。同时,在高考的试卷中,文言文所占分数始终保持在19分左右。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教学该教什么、如何教也成为了各界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作品中品读传统文化,“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同时,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1]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的意识。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者,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的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观点,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课程标准中确定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便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二)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教育,可以深入梳理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经验、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剖析,试图探寻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丰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更好的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还有助于更好的让学生继承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让更多的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学习文言文,探索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同时,本研究主要针对哈尔滨市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能够对该地区的文言文教学有一定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意义,并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其它地区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二、国内研究现状纵观国内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在教学研究领域里,不少专家学者对于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审美价值的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文言文教学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设想。国内对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认识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强调了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文言文教育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文言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基础,着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位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郑丽霞的《文言文教学价值文化取向》指出现今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张雪辉的《文言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中表明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该在文言文的字词语法中渗透,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贡方舟的《中学古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五大模块,对教材的编排提出了新的建议,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给出了解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陈玉秋认为文言文教学是用来提高现代人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在汲取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朱绍禹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表示文言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品味传统文化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其二,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一些人士提出了有些可行性的建议。围绕着学生出发,落实到教师身上,其中包括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主要有焦翠霞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提出文言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诵读领悟探究传统文化,并对高考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初步分析、张蒙《论高中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精神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主要通过情境教学、诵读教学、比较教学、专题研究、写作教学、分析作者等策略的实施,阐述2\n第一章绪论了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李海滨《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中表示应该为文言文教学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朱黎芬《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中认为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立足于教材,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李玉华《论传统文化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学刊,2007年)中表示传统文化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最好的教学方法为渗透法等。持续提倡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文言文的观点者,大致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尝试性的建议。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经过各界的教育人士的不断努力,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多角度实施,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上追求百家争鸣,不断更新理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方式上实现“文”和“言”的相生;在教学活动中追求“文”“言”并济。这不仅对现如今的语文教育,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教学法方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等多个层面的分析研究,弥补了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空白,为教学实际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学操作展现了教学范例,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证明了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再语文教学中渗透,同样也是可以在其他教学中进行学习的,这对教育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这些主要为理论的概括,或者是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策略,也没有涉及课内与课外结合这一方面,很多文献理论只要针对整体文言文教学进行横向拓展,对教学中的感知能力进行丰富,研究生的论文注重理论化,缺少实际的操作性,且针对性不强,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本文针对哈尔滨市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与针对性。三、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围绕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影响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明确界定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要内容,阐述文言文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且说明传统文化教育所出现的问题。第二章将着重分析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来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将面临的危机,未来的教育会带给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怎样的新机遇。第三章将成为论述的重点,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改善教师的文化素养,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大对教材的研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拓展,并进行及时的反馈,针对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首先,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关资料,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收集资料过后,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对比,分类与汇总,完成文献综述。其次,在实习期间,积累了许多教学案例,与教师的交流中形成了一手资料,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观摩教学比赛,了解教学情况,同时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补充实践经验。最后,通过对理论的分析与实践的总结,针对哈尔滨市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调查,并与相关教师进行了谈话,将资料汇总后,根据该地区问题,提出教学策略。(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笔者翻阅了相关的语文教育著作和文化著作,同时研读了人教版必修的语文教材和各类期刊杂志。2、案例分析法在实习期间,聆听各类语文教师讲课,同时有幸观摩了黑龙江省的优秀课评比,参加了哈尔滨市的语文教研活动,搜集、整理了一些典型的教学实例,为论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3、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访谈,对哈尔滨市高中必修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并充分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找到问题所在,在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4\n第二章传统文化内涵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第二章传统文化内涵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一、传统文化内涵我们要谈论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需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在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书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3]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既然落脚在文化,无可避免的先说明“文化”一词。“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起初并不是在一起联用的,其“文化”联用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易·贲卦·象传》中,《象传》中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4]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之后才逐步将“文化”整合为一个词。汉代刘向《说苑》中言:“怪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5][6]然后加诛。”晋代时期,束皙的《补亡》诗中提到“文化内楫,武功外悠。”[7]南齐的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那么,“文化”在这其中所代表的涵义为以文教化。真正将文化一词上升之精神领域,将其推向至更广阔的空间的任务是由西方哲学家完成的。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所撰写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8]成员所获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我们再将其具体到传统文化,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王黎、陈伟芬在《文言文教学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糅合,相互渗透,各取所需,各显所长,逐渐形成了以一家为主的多家综合的儒、释、道,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比较完整系统的,贯穿整个封建[9]社会并延续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这里所说的一家即为儒家为主,多家综合实际上是其他诸子文化为辅助。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的庞大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在此说明论文中所研究的传统文化是指在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并非上述论述的广义的传统文化,所研究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仅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文言文教学的进步,进而来改善语文教学。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对传统文化的重提,更加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11]标中,新版本的课程标准重点提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也势必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笔者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进行整理:(一)新课标中明确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词义,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12]“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在教学提示中指出“不应片面的追求知识点全面与系统,切记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13]文。”从中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教学中要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不能够在固守老教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了,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要让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课程标准中对于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要求是了解与梳理,这表明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绝不代表了放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强制灌输,而是将文言知识进行梳理后,融会贯通。(二)新课标中阐明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建立“学习任务群”,在课程内容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它指出要“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主题[14]学习单元”、“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即通过文言文内容,用扬弃的方式、现代的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学习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应该走向谈论交流的道路,进而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期间,既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同时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加6\n第二章传统文化内涵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指点,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做到行知结合,及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经过这种长期的影响,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新课标中提供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育的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实施给出了建[15]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意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负责引导,这与“自主”的学习方式是相契合的。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上不是不讲课,而是讲解精华的部分。比如句子的翻译,实际上根据书下的注释,学生是可以完成大部分的翻译工作的,基本上可以看懂文章内容,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教师进行逐句的翻译,而是讲解重点的词汇,渗透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文本理[16]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阅读经验”,在诵读与理解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在这期间可以进行点拨。在评价学生上,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与古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感受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韵味,尤其是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展开交流与专题探讨,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17]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自主的研讨、探索,学生更具有学习积极性,组间的合作探究使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更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中扩大知识圈,更有利于学生感受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表2-1序所题目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建议序在必修号与单元1必烛之武退秦爱国精神和天下兴亡《左传》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修一师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的语言特点及如何理解题目中的“退”2必荆轲刺秦王忠诚与勇敢的品质和人物形象2修一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的刻画语言材料的运用4必鸿门宴揭示统治者的性格和结合《项3修一智慧重要性的思想羽本纪》作介绍;人物形象的塑造5必兰亭集序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死抓住情感4修二无常的感慨变化词语“乐、痛、悲”理解全文5必赤壁赋积极入世和消极避世感受作者5修二的矛盾中所体现出来的豁的情感与“赋”达与乐观的精神的韵味,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6必游褒禅山记阐述治学、处事都必须虚词的使6修二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用,“志、力、慎取”才能成功的道理物”的具体含义7必寡人之于国民本仁政,以人为本的王道的措7修三也思想施,“仁政”的具体内容8必劝学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以20个比喻8修三及在学习中积累、坚持和专论证,中心论一的务实学风点与分论点,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8\n第二章传统文化内涵及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9必过秦论以古鉴今,居安思危,结构的划9修三旨在总结秦迅速消亡的历分,论证的逻史教训,以作为改善王朝的辑,背景的简制度,巩固政治的借鉴要介绍,诵读为主1必师说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联系时代10修三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学无常背景理解“不师,不耻下学的尊师重道的耻于师”,第精神二段文字的特点1必廉颇蔺相如爱国精神与厚德载物、古代汉语11修四传海纳百川的包容品德,团结方面的知识,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写作手法的体会1必苏武传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语言描12修四和舍生取义的品质以及生写、细节描写死观对人物的形象主题的作用,《汉书》的艺术1必张衡传博学多才刻苦钻研的史书的体13修四品质例,古代官职制度,张衡在文史的地位1必归去来兮辞与世无争,乐观豁达的诵读为14修五淡泊精神主,文章中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辞”的风格韵味1必滕王阁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文章思想15修五奋斗精神情感的变化,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的文体特点1必逍遥游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的思16修五想及来源简介,文章的艺术特点1必陈情表尊老尚孝的品德文章中四17修五字词语的特点及作用,忠孝的内涵四、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遵循的原则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遵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包含现代教育中所遵循的教学原则,下面仅将较有代表性的进行剖析介绍,以供借鉴。(一)启发性的原则所谓的启发性原则,参照中外教育史,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时期,由孔子作为首要发明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一反三隅,则[18]不复也。”。这种启发的原则需要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支撑: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不了解的知识进行个人的思考理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到的是“开其意,达其辞。”这种要素对于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此时的学生应该是积极思考的,并以此为前提条件,不能仅仅是教师进行简单的传统文化知识传达,老师不能只做简单的匠人工作,而是要尽到启发者的义务。第三,在上述两种要素的基础之上,应该不断的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拓展延伸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课本中已有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推理概括,延伸到课堂之外,扩大知识圈。(二)因材施教原则10\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因材施教原则同样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原则,该原则的实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便是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做到了解其“材”,然后根据学生的“材”进而完成“教”这一行为。关于了解学生,孔子有过很好的论述。“听其言而观其行,退而省其私,视[19]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教师应该由表及里的观察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谈话法,一种是观察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上、课下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优势,有些学生倾向于文字表达,有些学生不愿意表达,还有的更喜欢以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第二,及时的进行偏补救弊,促进学生正常全面的发展。第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也就是说因材施教的中心是要“随人分限所及。”(三)循序渐进原则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循序渐进原则与启发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循序渐进原则即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朱熹言:“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序而不可躐等。”“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20]教以远者大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对于知识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由小入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其次也可以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可以利用身边或自己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理他们生活年代较远的文言文,更好的去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原则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消除两个极端,注意让学生不能处于两个极端位置去思考问题。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一、调查的对象和情况概述(一)调查的对象1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21]“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为了了解现如今的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情况,2017年,本人针对哈尔滨市重点高中(哈尔滨师大附属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呼兰一中)、普通高中(呼兰六中、呼兰九中)、私立高中(顺迈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针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了解现高中生的文言文的学习情况,了解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以期能够科学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同时,针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法、电话咨询的方式来了解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在调查区域和调查人数上具有普遍性。(二)调查的情况概述本次的调查内容主要从学生、教师、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是否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是否向学生系统、全面、有效地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以及学生现处的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关于学生及教学环境两个方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调查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以便于更全面的进行探究与分析。1、关于学生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1)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的调查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学结果有着直观的的影响,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便显得十分的重要,对于问卷中“您是否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感兴趣?”这一问题,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对其特别感兴趣,28.4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仅有25.48%的学生表示兴趣程度一般,但是仍然存在14.93%的学生明确表示对传统文化教育不感兴趣。表3-1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调查选项特别感比较感一般感兴不感兴趣兴趣兴趣趣学生12\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百分比31.12%28.47%25.48%14.93%而在关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动机的调查中,36.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动机是来源于考试,24.25%的学生表示是来自于教师、家长的要求,30.22%的学生是因为有利于现代文的学习,只有8.03%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是来源于为了了解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表3-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调查选项考试教师、家有利于现了解传统学生长的要求代文的学习文化知识百分比36.5%24.25%30.22%8.03%关于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自己是否有帮助的回答结果仍然不令人满意,在调查中,12%的同学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对自己没有帮助,30.6%的学生表明文言文的学习对自己的有点帮助,20.24%的学生认为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对自己十分有帮助,仍然存在21.16%的学生不知道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表3-3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对您是否有帮助调查选项完全没有点帮十分有帮不知道学生有助助百分比12%30.6%20.24%21.16%在了解过学生的态度过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情况,便提出“学生是否会在课下进行文言文阅读,加强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一题,但是存在8.4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在课下进行阅读,25.12%的学生表示有时进行阅读,27.24%的学生表示偶尔进行阅读,存在39.2%的学生会在可课下进行文言文阅读。表3-4学生是否会在课下进行文言文阅读调查选项完全不有时进偶尔进行经常进行学生进行行百分比8.44%25.12%27.24%39.2%根据上述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并不明确,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并不完全能够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学习。(2)学生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进行沟通,便有了关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反馈,1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侧面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教学环境的反馈,现如今的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表3-5文言文哪个方面的知识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项字词语作者的传统文化其他学生法知识等背思想情感知识诵百分比9.95%25.43%56.73%7.89%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时所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了解,在此次调查中,关于“你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一题的回答中,23.47%的学生表示不能够接受,31.45%的学生表示部分能够接受,35.44%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9.64%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表3-6学生能否接受现如今教师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选项不能接部分能能够接受不知道学生受接受百分比23.47%31.45%35.44%9.64%学生仍然存在不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中,63.95%的学生表示教师没有采用一味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22.11%的同学表示正在进行,8.54%的同学表示某些课文会进行,5.5%的同学不清楚。表3-7教师是否会进行一味的“填鸭式”教学选项完全不正在进偶尔进行不清楚学生进行行百分比63.95%22.11%8.54%5.5%在调查中表示教师会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拓展的同学仅占总数的50.76%,超过25.45%的同学表示教师有时会进行,12.31%的同学表示不清楚,仍然存在11%的同学表示教师不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拓展。表3-8教师是否会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拓展调查选项完全不有时进会进行不清楚学生进行行14\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百分比11%25.45%50.76%12.31%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存在重要的影响,对于学校是否会开展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及是否会参加两道问题学生也给出了答案。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占8.9%,有时候会开展的占15.5%,偶尔开展活动的占34.66%,经常开展的占到39.34%;而在问及是否会参加此类活动时,学生的回答也不尽如人意。表3-9您是否会主动参加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选项完全不有时进偶尔进行经常进行学生进行行百分比8.9%15.5%34.66%39.34%选项不会参有的话有要求的会参加学生加会参加话参加百分比5.44%22.12%32.47%49.93%从上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存在不了解的现象,对其兴趣度不够,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与教学环境也密不可分,根据此种情况,笔者进一步进行调查,对教师进行了访谈以及问卷调查。2、关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在此次调查中,主要针对教师如何看待文言文中的“文”与“言”,如何讲授文言文,在讲解文言文时最为注重文言文的哪个方面进行调查。首先,在本次调查中,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文”与“言”该如何分配?’进行了访谈,不少教师根据该问题给出了答案。一位教师如此回答:“现如今,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坦言,不明白学习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以后有什么样的帮助,除了在一张语文卷子上方面就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文言文花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取得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与其浪费自己的时间,学习效率如此低下,还不如去学习物理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文与言的把握不对,学生认为文言文重的的言,也就是我们说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文言文最为考究的是文的部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另一位教师也认为文言文中的“文”与“言”部分应该得到合理化的分配,但是现在对于文与言也出现了其他问题,这位教师认为:现如今的文言文教学像以往的大杂烩,什么都要过来掺和一下,或许这初心是好的,但是整个味道就像1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变了,文言文教学找不到一个相对标准化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化,一派是严守老牌规矩,只老老实实的讲解文言文的实词、语法、文义等基础,另一派是太过于标新立异,整天想着新花样,课堂气氛异常浓烈,成了潮流的新宠,但是并没有讲语文课,现在需要的是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不同的界定,在文言文中的“文”与“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次,主要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调查。在问及“在文言文教学中您是以哪种方式讲解文言文中的‘言’的?”这一问题中,34.12%的教师表示是以逐字逐句串讲为主,23.47%的教师表示教材上已有的注释不讲,有针对性的进行串讲,朗读,当堂记忆知识点,分析较少的占23.48%,而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以鉴赏为主,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淀仅占了18.93%。表3-10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如何讲解文言文中的“言”的调查选项逐字逐教材上朗读,当针对预习句串讲为主已有注释不堂记忆知识要求,鉴赏为学生讲,有针对性点,分析较少主,注重传统文串讲化积淀百分比34.12%23.47%23.48%18.93%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还是会倾向性的选择逐字逐句讲解,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文言文中“言”所占的比例就成为了关键,在此次调查中,教师认为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谋篇布局的占14.54%,翻译课文的占29.46%,字词基础知识的占26.37%,句式语法的占20.3%,传统文化知识仅占了9.33%。表3-11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调查选项谋篇布字词基翻译课文传统文化局础知识知识26.37%学生句式语法20.3%百分比14.54%46.67%29.46%9.33%教师在回答是如何讲解课文的回答中(可多选)讲解字词的占到了78.6%,翻译课文的占比65.7%,串讲课文占到61.45%,介绍背景54.34%,课堂讨论的人数仅占31.25%,这就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学思路基本为介绍背景,讲解字词等语法知识,简要说明思想就结束了一篇文言文。表3-12教师是如何讲解文言文课文的调查16\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选项讲解字词串讲课文介绍背景课堂讨论翻译课文学生百分比78.6%61.45%54.34%31.25%65.7%最后,还针对教师自身对待文言文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在问及教师是否喜欢文言文这一问题时,17%的教师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文言文,28.3%表示对其一般,45.7%的教师表示自己喜欢文言文,9%的教师不清楚。一位教师自身并不喜欢文言文,那么对待文言文教学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追问。表3-13教师是否喜欢文言文调查选项不喜欢一般喜欢不知道学生百分比34.12%23.47%23.48%18.93%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教师是否会在业余时间阅读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教师表示自己会在业余时间经常进行阅读的占32.28%,偶尔进行阅读的占33.5%,不会进行阅读的占比13.63%,看情况的占到20.59%。表3-14教师是否会在业余时间阅读文言文方面的书籍调查选项经常阅偶尔阅不阅读看情况学生读读百分比32.28%33.5%13.63%20.59%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需要进行准备,依据这一因素,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表示自己会查阅书籍的教师占39%,翻阅古籍的教师占比10%,查阅相关论文的占比27%,网上查阅资料的占24%。表3-15教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准备调查选项查阅参翻阅古查阅相关网上查资学生考书籍论文料百分比39%10%27%24%关于教师会查阅文言文哪个方面的知识,我们也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教师表示自己会比较关注文言文中的字词知识,这部分教师占到了43.23%,表示自己会注重文章的背景占到25.78%,会关注文章结构脉络思想等占比24.95%,只有6.04%的教师表示会比较关注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多数教师认为文言文中的传1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统文化知识只是作为辅助性的了解,不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表3-16教师比较注重文言文哪个方面的知识的查阅调查选项字词知文章背结构脉传统文化学生识景络、思想知识百分比42.23%25.78%24.95%6.03%综上所述,绝大多数教师会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但是现如今的教学中,教师仍然会偏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部分,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多会选择讲授法,很少有老师进行课堂讨论,这都会导致文言文教学出现问题。二、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比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根据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表明,在问及教师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一题时,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谋篇布局的占到了14.54%,翻译课文的教师占到29.46%,字词基础知识的教师占总体的26.37%,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知识是教学重点的仅占9.33%,也就是说很少有教师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与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相悖的,由此便出现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对教师的谈话过程中,关于如何制定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时,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哪个方面时,有教师认为:“除了应该依照语文课程标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目的便是要考察,也就是说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式句型等语法知识,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考察并不明显,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要依据高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训练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句式、翻译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至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文化教育,高考不考察便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当然,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将其放到德育课或者是政治课当中去。”这种观点虽然是少数,但是却切实的反映了极少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上不了解学生的需要,说明教师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不够突出。18\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二)教学中重形式、轻内容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了传承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搞好传统文化教育,少部分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涌入了一股潮流,一改往常的教师单独讲授的独角戏,把整个课堂都交给了学生,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做秀课。在调查中,问及学生“在现如今的学习中你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一题时,存在23.47%的学生表示自己并能够接受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上所讲授的传统文化知识,9.64%的同学表示不清楚,能够接受教师所讲解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占比为66.89%,这类课可并非是真正的语文课,而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上成了花哨的讨论课,学生在课上脱离文本进行探讨,不仅对文章的基础知识掌握不了,连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行文思路都存在着误解,如此的语文课堂,是谈不上算不算是文言文教学的,至于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是不存在这种教学形式中的。这种课堂看起来好像是重视了文言文中的“文”,有学生来表达文章中的观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也由学生进行个人领悟,但实际上学生对于文言文常识、文言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不了解,此时的文言文教学必将是空洞的、苍白的、无礼的,就像是干喊口号一样,毫无益处。文言文中的“文”、“言”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注重文言文的教学形式,轻视了文言文中的实质内容是存在于文言文教学中最为直观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困难。(三)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不够浓郁笔者在对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总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当然,调查也反映出大部分同学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是感兴趣的,但在学校中不容易找到一个相应的空间让他们更好地去感受、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占8.9%,有时会开展的占15.5%,偶尔开展活动的占34.66%,经常开展的占到39.34%,部分学校中的传统文化分文不够浓厚,教师和学生是否会在业余时间补充传统文化知识,创造传统文化氛围呢?在我们的调查中,教师表示自己会在业余时间进行经常性的阅读的比例占到32.28%,偶尔进行阅读的教师占总体比例的33.5%,看情况进行阅读的教师在20.59%,不会进行阅读的教师占到了13.63%,这也就是说学校中的传统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部1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教师在业余时间也不会进行传统文化氛围的创造。在调查中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会时常在私下里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但是被父母发现后,总是被说成不看有用的书,耽误自己的学习,而且学校中也很少组织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文言文的字词讲解之后,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也只是三言两语的带过,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就算是自己努力学习这其中的知识,但是却缺少一个大环境能够让自己展示。”从上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如今出现了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不够浓郁这一问题。(四)存在“碎片化”教学倾向语文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缺少一个相对清晰的、科学的、完整的体系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只能凭借这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不断的尝试性教学,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对于教师是否会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一题的回答令人不算满意,1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教师不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拓展,12.31%学生表示不清楚,25.45%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进行拓展,50.7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教师会经常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拓展,那么教师是如何讲解文言文的呢?我们与学生进行了沟通,部分学生表示,有时教师会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让我们去研究哪些是名词活用,哪些是特殊句式,然后在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教学下的课堂呈现了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呢?我们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得到了答案。这位教师为我们解释了教师讲解文言文时常出现的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谈,这种教学连填鸭式都算不上,教师硬生生的肢解语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深究细扣”片段,这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花瓶打碎,不去看整体,而是拿着显微镜去观察碎片是一样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没有意义,比如问“作者的情感是不是很充沛啊?”让学生去回答“是”。从中便可以看出了文言文教学出现了碎片化教学,肢解语文课文,不看文章整体,有“碎片化”教学的倾向。20\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三、哈尔滨市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认识不充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角色,无论是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哪种观点来看,教师始终都在扮演着文化的传承者,那么教师的思想观念便会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进而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8.45%的学生表示教师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言文的传统文化讲解,这8.45%的比重可能就会成为为部分学生学不好文言文、学不好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并没有响应国家的号召,达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仍然以学生的分数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当作唯一教学目标,教师自身不去挖掘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不讲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的主观因素,再加上远离文言文的语言背景,社会上某些人士对专家的话语有所误解,错误的引导了教师,这样的客观因素再加上主观因素,造成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过充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可能是由于本身不喜欢,不愿意去了解,第二个方面是缺少了解的环境。超过80%的同学表明自己不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是由于不知道了解的方式与渠道,学校很少开展或者几乎不开展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往往会因为该项活动与自己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被否决掉,不能参加,上述现象很是值得深思。“一个拒接优秀文化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22]谈不上世界性一样。”作为祖国给予厚望的高中生,正是需要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时刻,却因为学校中太少关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社会上其他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学生缺乏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至于此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陷入两难的境地,导致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从而加剧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绊脚石”。(二)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挖掘不够2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注入传统文化教育,增添人文精神的呼声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改革任务始终都在教育改革的议事议程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很难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仍然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学习文言文。要么文言文教学就会剑走偏锋,语文课上成了做秀课,对于上述问题,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挖掘不够。从社会整体来说,现在所流行的文化是快捷的,现在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所呈现出的信息是新颖的、猎奇的、符合大众口味的,而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3000多年统治地位的文言文,在现在看来,能算得上是猎奇的,但是绝对说不上是新颖的。文言文是口语与书面语想脱离的,词类构成简洁,句子中包含省略成分,同时涉及古代的专有职称、器物等,造成现代读者难以理解。从社会整体的需求来说,文言文中的某些传统文化精神绝对算的上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也绝对是符合现在发展的,同样也是符合社会共产主义精神的,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但是这样优秀的“物件儿”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也许是因为现代人的时间太宝贵了,大家都争着去研究更为“务实”的东西,文言文中传统文化这种“不务实,不踏实”的就自然而言的被束之高阁了,社会整体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挖掘就自然不够了。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答学生的疑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部分教师因为教学思想的片面或因为业绩需要、学生诉求等因素影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放弃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单纯的讲解基础部分,也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挖掘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习惯性的接受现有的材料,自愿放弃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挖掘。面对新课改的种种要求,一些语文教师更愿意去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即根据已有专家、少有难得的语文教师研究出来的成果进行直接的照搬照抄式的应用,因为这样,总比自己一点点的探索、尝试的风险要小得多,但是这对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而言,教师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就直接的使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挖掘不够。从研究生、教授、专家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则是由于其研究成果的实际操作性不高,或者是其理论依据不强。研究生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对于文言文教学缺少实际的操作性,便只能通过二手资料进行研究,要么是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要么便是以部分地区的调查进行探讨性研究,此时研究出来的成果便有可能与实际的教学形式有所出入,不能够完全的实现教学预设,22\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再从专家教授的角度来看,其理论基础十分牢固,但是却没有构建出完整的文言文教学框架,或者说是缺少分析框架。王荣生先生逐步构建出“层叠蕴含分析框架”,但是关于语文学科具体的文言文教学分析框架却留有空白,有的只是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地进行探索,进而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说,研究生、教授专家对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挖掘不够,也导致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出现。(三)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兴趣对于在课上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讲授文言文,大多数教师表示喜欢选择或者倾向于选择讲授法和练习法,绝大多是教师均表示学习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也都在尝试在文言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根据学生取得的成果来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或者是学生的文言文成绩有些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积极,这其中重要的因素在于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刺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等问题的出现。学生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关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学生在本次调查中做出如此下回答,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主要来源于考试的占46.5%,来源于教师的要求的占44.5%,动机在于了解古代文化的仅占8%,这也就反映出现如今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为被动学习,出于高考分数或者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要求来学习文言文,其动机初始便存在问题,很难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这些主要是来源于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主观性的动机受到教师这个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高考或者是教师的要求逐步转变为了解古代文化,由被动学习的外在需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内在需要。在本次采访过程中,也反映出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看法,在本次采访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表明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教师是做出尝试的,但是有时出于高考这个因素,教师不得不把教学重点放在文言文的实词上面。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文言文中的实词语法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想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灌输式教学,也就是填鸭式教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课上教师江解文言文时,正在进行一味的填鸭式教学的占比22.11%,表示不能够接受教师现如今教学方法的学生占比23.47%,这也就是说,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被学生接受,更没2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来自于学习收获,在实习的学校对学生的答卷进行了多次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尤其是在翻译文本中的句子失分最多,在调查过程中问及学生认为文言文中最难的内容时,从谋篇布局、字词、特殊句式、翻译、传统文化知识几个方面分别占比为15.67%、25.67%、20%、30.33%、8.33%,也就是说在学生的认识中,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内容从谋篇布局、字词、特殊句式、翻译、传统文化几个难点分别占比为14.54%,26.37%、20.3%、29.46%、9.33%,教师也同样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在讲解翻译时,如“时钱文敏视学浙中”一题时,学生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视学”代表的是巡视学校,但是老师在讲解“视学”时,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以视学的身份视察学校,也就是说“视学”作为一种古代官职,是不用翻译的,学生与教学均认为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常识并非是重点,但是在考察的过程中却使学生频频失分,也就是说在最开始认为文言文学习应该获得成果时,学生认为最终获得的应该是文言文实词、语法,传统文化不作为最重要的成果,也就是说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关键,可是传统文化知识却是考察的对象,这便造成了学生在该题失分,教师采用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强行记忆,学生便会认为文言文知识单纯的进行机械记忆,而需要记忆的知识太过于庞杂,分数难以获得,更加不愿意去学习文言文,至于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就更是无从谈起的事情了。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们,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更有悖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并不能产生这一学习收获,学生由于学习收获或的不足,便认为文言文难以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采用的灌输式教学,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致使学生一开始便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学习缺乏兴趣,以至于学不好文言文,同时,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获得学习成果,学生没有学习收获,产生畏惧心理,焦虑感增加,不愿自学习文言文,自然会对文言文失去兴趣。(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24\n第三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首先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确定来选择的,当对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挖掘不够时,便有可能会引起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现如今的教学方法,23.1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现在语文教师讲解文言文时的教学方式,大多数的同学表示自己有过对文言文课文有很深的印象的讲解,25.44%的同学表示很少存在这样的课文讲解,8.56%的同学认为这种课文讲解根本没有,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认为最常见的是讲解字词和翻译课文,这分别占到了78.6%和65.7%,串讲课文和介绍背景分别占到了61.45%和54.34%,课堂讨论仅仅占了31.25%。文言文的教学方法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决不能让一种方法独霸课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其次,文言文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一部分,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多是通过语感来完成的,然而在高中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进行,可语感的培养并不来源于此,语感的强化主要是以诵读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需要学生在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文言文的语言环境基本上是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可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高考需求,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文言文部分获得更高的分数,在课堂上选择单一的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教学重点一股脑儿的放在文言文的实词、语法、句型方面,教师认为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以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文言文的翻译上,将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句型进行反复的讲解,强化性的训练,更有甚者以理科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文言文的字词,进行题海战术的倾向,韩雪屏老师曾说:“学习语言的最好[23]方法是置身于那种语言环境之中。”而如今是白话文的时代,早就已经没有了文言文的日常使用条件,便有必要以吟诵来营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目前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最后采用单一的、不灵活的教学方法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教师在观念上认为应该讲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面,可是在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上却出现了“手脚不协调”的现象,在“浅易阅读文言文”上就被文言文字词、句式、语法绊住了手脚,因此只能将文言文的鉴赏工作、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压一压,一心一意的扑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上,这样也就谈不上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了。教师在教学初始便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放在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上,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就自然不会顾及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了,单单从文言文的字词、句型、结构、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角度2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发,讲授法、练习法也就成为了文言文教学中主打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学生在该种教学方法下,认为文言文的学习知识死记硬背,只是单纯的记忆实词、句型、翻译文本,学生并没有从文言文中获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虽然在教学观念上认为应该侧重于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侧重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在实际选择教学方法上却出现了手脚不一致,将字词涵义、特殊句式、翻译文本作为教学的重点,只选择讲授法和练习法作为教学的主导方法,甚至是唯一的出路,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一种口号,一种遥不可及的目标,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不切实际,教师教学方法僵化不灵活导致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一、依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文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纲领性的文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文言文教学目标制定时所必须依据的纲领性文件,在文言文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吸收人类文化精华,”“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24]文精神。”教师要充分结合课标,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并切实的传授给学生。(一)提升专业素养,挖掘文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文本,满足高中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就成为关键性问题。张世超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自身至少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素养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所谓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本专业知识的素养,还应该具有博学的知识面,对政治、历史、天文、风俗习惯等文化知[25]识都应该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教材,更深入的理解教材。”26\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够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26]的讲。”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挖掘既要忠于课本,不能够脱离文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如果一位语文教师自身都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那么在讲解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时,教师也无法将文言文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自身要求方面,教师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的知识素养,并以此来挖掘文本,“整体把握必修和[27]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例如教师要注意文本的时代背景,从某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充分挖掘文本,进而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便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提升,参与教学研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遵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必修教材,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有机的联合起来,进行整体的把握,将课程之间的衔接变得顺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必修课程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共同[28]的基础,重视日常的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的根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首先把握前沿的教育思想,并将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交流讨论、文言文等阅读作品的鉴赏中提升学生与自己的能力,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内涵,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自古认为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那么《陈情表》一文孝在哪里便要讲解清楚,《陈情表》一文的孝道是体现在李密对祖母刘氏的躬亲奉养上,整篇文章从开头都结尾构成了完整的游说策略,文章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开始,随后李密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写当朝对自己的提拔,由孝廉到秀才,从洗马到当侍东宫,清楚地说明了自己身为微贱之人受到的宠爱,心中自知身份,是绝对不敢盘桓的,接下来李密详述祖母状况,尽节陛下日长,同时做下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进一步让晋武帝因孝道而无法拒接,这一切都是因为“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对祖母的孝为真,是真情,又合理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这其中也要说明从举孝廉这种制度当中,也能看出孝在古代是一种文化体系,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内孝于亲,外忠于国”,也就是说在古代人为,只有先尽孝的人,才有2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能忠,所以说举孝廉这种官职是一个人孝的直接体现,整篇文章从阐述苦情开始,说难情,解疑情,表达尽忠的情感为文章的整个结构,清楚地体现李密所尽的孝,也突出的彰显了李密的高超游说技巧。教师以如此方式依据课标,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的素养,并挖掘文本,更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二)提升教学素养,挖掘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凭教材和执教经验,不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书,而是要不断的在学习、研究、反思,[29]成为一名学习型、创新性、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并以自己的专业教学素养挖掘文本。例如讲解《张衡传》这一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到博物馆去观察古代的优秀发明,除了去了解事物之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科研技能。《张衡传》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人物传记,在《张衡传》这片文章当中涉及到非常多的文化常识,比如各种史书的体例介绍,古代的官职制度,张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更重要的是张衡的候风地动仪的了解,包括地动仪的内部构造、雕刻、外形等,想要让学生对此比较了解,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哈尔滨的博物馆或者是科技馆便是很不错的选择,让学生了解到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同时教师在讲解《张衡传》的时候,需要向学生渗透关于《后汉书》方面的知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于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找出这四部史书作为课外的读物。在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古今异义词、生僻词等,梳理字义是文言文讲解的必要手段,但却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实际上,在课文中,课下注释已经将大部分的古今异义字、生僻词进行了标注,教师所要讲解的应该是重点字义,涉及传统文化常识的部分,比如在《陈情表》中“祚”一词解释为福分,古代与祭祀有关,与“福庙”有关字多数用“示部”旁,它展示的是一种古代的祭祀祈福的文化。教师的讲解应该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下注解理解文章涵义,文章大意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查找工具书来完成,学生合作完成字词、句式、语法等不清楚的地方,在交流中学习,最后是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合作、探究不懂的部分,这样来完成整个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在这期间,进行字词讲解时,来文化渗透,在整个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解决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引导学生28\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领悟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实际上,在这些文章中,或是阐发人生感悟,或者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或是作者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在普通高中语[30]文课程标准中表明要“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应该做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工具,而是应该挖掘文本的内涵,以引导、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正视[31]学情,遵循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冷静的选择教学方法,当虚则虚,当实则实。”并不一定所有的文言文都是“文、言”五五占比,最后要让学生关注文章整体结构,不同的文章体裁选择的行文思路是不同的,再向学生传递了文章知识之后,便要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等能力。一篇写景抒情性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变换就成为了关键,一篇说明性的文言文其结构顺序就成为了理解作者思想的切入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情致异在,文变殊术,莫不[32]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在教学中应当关注作者感悟道理的过程,也就是作[33]者思维演变的过程。”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文本的狭小内容,而是要扎根在文本当中,生根发芽,高于文本,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挖掘文本价值,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日常的文言文讲解中就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二、创造情景,进行熏陶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是教师与学生依据一定的相关内容营造出来的教学氛围。情景教学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34]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依据这一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在接受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时,如果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获取信息实际上是更为有效的。“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景,是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拉近作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5]”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不同的情景创造,对学生进行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熏陶。2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利用小型话剧,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自于兴趣,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36]内驱力,促使学生从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愉快的学习状态。”在高中语文课堂,有其实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多半认为该课程是枯燥无味的,同时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也是不感兴趣的,想要提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在讲解《鸿门宴》这一课时,不妨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了解文言实词、语法、句式的基础之上,为了使学生对文章当中刘邦、项羽等人物性格有深刻的理解,使文章当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进行更好的渗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排演一场小型话剧,让学生对文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扮演,尤其是刘邦、项羽二人的对话、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情节进行细致的演绎,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演绎,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示学生情感不到位、文言常识等失误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提示,让学生的表演更加流畅。整个课堂虽然交由学生来主导,教师万万不可以脱离课堂,而是要随时喊停,纠正学生的错误或者是在重要的地方进行强调,比如学生扮演刘邦,在于张良、项羽的对话过程中关于称谓的使用,此时教师就要进行指导和说明,如果学生没有用错,教师也可以同样进行强调,进行强化训练,要讲解清楚,刘邦在整篇文章中共叫了张良五次,三次是在宴会前,项伯来访后,刘邦在与张良求策的过程中,刘邦三次称张良为“君”。“君”这个称呼在古代实际上为尊称,刘邦自降身份,这便现了刘邦能屈能伸、善用人才、礼贤下士的特点。在宴会中,经历了项庄舞剑之后,刘邦再次降低身份,称张良为“公”,“公”往往用于尊长者,在降低身份,语气几乎近于哀求,这也是能够体现刘邦能屈能伸的性格特点。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种传统文化常识的渗透之后,学生便会在表演时有所注意,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刘邦的性格特点通过表演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这其中要做到指点作用。(二)利用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文言文所反映的社会古代生活毕竟已经时代久远,一些典章器物、礼节风俗、制度名词,虽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是却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教师如果能够提供关的多媒体音像资源,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见闻,促进30\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37]形象理解、记忆,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文言文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不断的缩小,实际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表示不愿意使用影视作品进行讲解,认为是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实际上影视作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给够给学生带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的认识,此时的文言文不单纯的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更立体、更直观的影像。影视作品是加工处理过后的史料,可能会与真实历史,或者是与课本中记录的文言文有所出入,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性教学,指引学生去区分影视作品中与文言文中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文言文被戏剧化,被改编成高质量影视作品,是有利于体会文言文中人物的形象的,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受气氛,同样还是以《鸿门宴》为例。由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就包含《鸿门宴》这一场景,其中陈道明老师扮演的刘邦在与项羽和范增的质问中,进行言语的辩驳,教师可以选取刘邦在座,项庄舞剑的场景与原文作对比性教学,在学生了解文言文中字词、语法的基础之上,阅读过《鸿门宴》原文之后,心中留有一定的印象,让学生对原文有所体会,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此时在为学生出入影视作品,让学生将其中的场景与原文进行对比。在楚汉传奇中,项羽在为刘邦在选择座位的时候,“沛公北向坐,”张良落座其次位,这与文言文中是不相符的,教师可以等学生发现,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便可以引出原文,“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指出不同之处,同时讲解关于古代座次的文化常识,从座次上能够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还可以以影视作品中的项庄舞剑作为教学补充,《鸿门宴》中原文仅言:“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司马迁在这里并没有写得很详细,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此时,刘邦与项羽的反映,学生们各自想象过后,虽各有不同,但是缺乏参照,在《楚汉传奇》中详尽的表演出刘邦由无措到冷静,项羽多次看向范增,有怀疑之心,其中的场景十分的凶险,不但丰富了原文,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在这其中向学生渗透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达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影视作品展示的时候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影视作品展示的时间不可以过长,否则就变成了观看电影,其次,要根据所讲的内容选择影视作品,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影视作品的感染。最后,要在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下、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根据原文进行对比性教学,讲出重点、难点、文化3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常识、作品的人物情感、人物形象等。(三)利用多媒体,进行熏陶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还具有韵律之美,这就需要进行诵读训练,文言文中包含的许多情感、韵律节奏都是可以通过诵读来完成的,有些教师认为一些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节奏并不适合自己进行范读,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名家的朗读范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否则会让学生先入为主,千篇一律的诵读形式出现、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美的基础之上,在进行音频的播放,既起到示范的作用,还可以纠正学生的字音,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同时给出文章当中所蕴含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将固化的文言文进行形象性的处理,将其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片,使学生可以进行视觉记忆,当然图片还可以包括课外拓展,也可以是关于文言文中作者经历、事物的补充,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一文时,其作者王羲之以书法而著名,有“书圣”的美称,便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王羲之书法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王羲之书法的魅力,更容易切入文章内容,在讲解《兰亭集序》有两大重点要讲,其一是关于古代山水审美文化,另一种便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阐明的生死观。古代山水审美文化如果只是用单纯的文字,学生难以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流觞曲水的景象,让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场景进行具体化,明确兰亭集序的场景、背景、出场人物、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文章,体会《兰亭集序》中古人的生死观,更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有关生死观的古代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图片进行熏陶感染,可以有效地向学生展示文中的场景,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也要注意,多媒体展示的图片、音频等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图片的选择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音频不可过长,影响学生上课时的效率。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熏陶,但是应该是在学生熟悉文本、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教师利用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盲目地将所有文言文都进行情景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来选择方法。32\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下的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的操作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言文的不同类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其中必须要考虑到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者。对于教学的方法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将引起学生的厌烦感,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枯燥感,失去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试说明如何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首先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来自科目专家的而标建议”;“对校外当代[38]生活的研究”。《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是来自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就是说,这是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这对学生日后文言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因为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文言文学习态度。“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的首要是了解学生的需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39]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也要纳入其中,只有学生先对文言文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主动学习。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个体差异以及年龄特征,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多设计以学习者自主思考与完成的目标,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该来源于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也就是说,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社会因素,要是学生能够满足当代社会需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最后要考虑自科目专家的目标建议,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在理解掌握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之上,继承传统文化。《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是出自《左传》的一篇经典性文章,如果单纯的采用讲授法来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不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解,自行理解文章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在课本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教学,教师此时再根据学生提出疑问的地方进行系统的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生不是很理解“以乱易整,不武”,其中,武的涵义,对于什么是武德不是很清楚,教师便可以以“武”为切入点讲解整篇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学方法也受到教学对象的制约。教学对象在高中的文言文课堂上主要是学生身份出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才能进行有效的传统3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教学。根据现代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最好是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一是现有的认知水平,二是可能发展到的认知水平,要去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有必要先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考查,明确教学对象接受多少知识为适宜,应该对教学对象补充什么样的背景资料更为合适,完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的考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是学生进入高中时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势必要了解学生此时现有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水平与分析的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前用5-10分钟,以提问的方式简单的了解学生的文言文认知水平,如可以提问《左传》有关的知识,简要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的人物形象,了解学生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对古代社会常识的了解,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左传》,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延伸《烛之武退秦师》的有关知识点,在清楚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知识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劣势进行失配,还是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匹配,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的调整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考察,也可以在课中进行考察,此时会使用到“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包括两种类型,有“陈述型和比较型”,“前者为后面的学习提出认知路线图,后者为学习者后面的学习提出可推理的材料,[40]学习者通过此类材料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个观念、一个概念、一种方式、或者是一个例子。教师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以文章的第一段为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呈现一种学习观念。让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内容。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结果之后,一定要说清楚分析内容的方法,便是要结合说话人的语言与背景,想象说话人的心理,根据其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在完成这种方法的传授之后,便可以进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第二步,呈现学习的任务或者是学习的材料,是让学生分析第二段中能够体现出秦伯和佚之狐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过后,教师要进行补充说明,完成教学对象的后续考查,课前、课上、课后,缺一不可,在对学生的考查过程中,教师不仅完成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爱国教育的传授。最后要依据教学者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知识经验也是影响教学策略的[41]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经验丰富往往更容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会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针对不同的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文言文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讲授法、启34\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发法、练习法、综合法等,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烛之武退秦师》的第三段讲解为例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文言文学习与分析的方法,能够自主的使用工具书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所以说,第三段关于文言文中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建议使用单独的讲授法,而是应该以启发法为主,练习法为辅,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烛之武退秦师》第三段151个字,125字都是关于烛之武的语言描写,这里面包括了重点内容,劝说的艺术,在开始的时候写“夜缒而出”,启发引导学生“夜缒”的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为在夜间用绳子将人从上往下送,出发时间为什么要选择夜晚呢?不选择白天呢?这能够看出烛之武的计划如何呢?学生通过引导很容易明白,白天人多眼杂,不容易成功,这便体现出计划的周密性,用绳子送表示城门已经走不了了,说明了情况的危急,“见秦伯”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前文,秦晋未在同一处驻扎,其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反映出秦晋关系并不牢固,本身就有防备之心,关于后面烛之武对秦伯所讲的一番话便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劝说的步骤,教师只需要进行补充说明便可以了,这不仅是符合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锻炼高中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当学生总结出每一个步骤之后,教师如果发现遗漏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补充,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的每一步在秦伯心理上所起到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烛之武是由开始的以情使人放松警惕,以理使人动摇,以利进行诱导,以信使人顺从,进而达到劝说的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考虑到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者,便可以根据文章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是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采用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采用讲授法,补充学生的遗漏点,采用练习法,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印象。四、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文言文教学属于阅读教学下的一个方面,语文学科向来是读写不分家,也就是说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与写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语文教学有两大难题,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这也恰巧是语文组成的关键部分。余秋雨就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一文中指出:“我们教写作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想对外部世界进行表述的欲望和能3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我们教学生不仅是要教他们做一种封闭式的人,而是使他们具有非常希望,并善于向外部世界来表述自己的欲望和能力,这是一个人、一个现代人非常重要[42]的素质。”也就是说写作应该是满足人的需要,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是满足表达的需要,对于写作受体或者是说阅读者而言是满足求知欲与达性的需要,所谓的求知便是寻求知识的精神需要,所谓的达性“指的就是人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和实践,使自身心理的、精神的种种生命潜力获得尽可能全面和充[43]分的发挥。”文言文作为古代人的写作成果,是写作价值的直接体现,同时文言文中包含的能够满足阅读需要的种种条件,所以说文言文必然是可以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高中时期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写的为议论文,根据实际情况,高中生所写的议论文并不能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文体写作,其作文表达方法虽然是以议论为主,但是在议论文中常常进行抒情,高中生的作文实际上在形式上接近议论文,但是在内涵上更接近议论性散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的文言文为代表,充分地体现了严谨周详的论证逻辑,这是学生在写作时很值得借鉴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教给学生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下面以不同的例子尝试将文言文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在其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写作的主要流程为写作的材料与准备,写作内容的构思与表达,古人言:“言之有物”,也就是说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应该有充分的内容、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想要达到此种标准需要做到的是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充分,材料涉及到发现与获取的过程,以《师说》这篇文言文来说,材料的发现源自于精神文化产品,即本篇文章需要了解清楚材料主要讲解了什么,《师说》一文论述的便是从师之道。教师在进行文言文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时,一定要给出该文言文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该范围内进行思考,避免偏离主题,学生的思维要是要时刻关注,不能过于发散,教师要给出学生材料的主题,或者是对其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材料的主题进行材料的获取。《师说》这篇文章的主题便是从师之道,学生以此为依据,收集材料。这并不代表学生所收集的材料一定要用来印证该主题,或者是进行主观的臆断,符合该主题的就选取,不符合的就舍弃,《师说》这篇文章仅仅是韩愈在当时所认为的从师之道,学生收集的材料,可以是论证韩愈的从师之道,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开创自己认为的从师之道。比如,有的同学便认为从师之道应该是人格上的陶冶,在思想上接受美的熏陶,该同学引用《世说新语·赏誉》中的话进行论证,36\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44]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该同学认为教师应该富有人格魅力,除了应该向教师学习知识之外,更应该学习教师的品德。只要学生是围绕主题进行聚集材料,为写作提炼有价值的观点,或者是得出可靠、正确的结论做准备即可,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按图索骥收集材料,为了论点对材料进行截取或者是断章取义,获取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观察体验而来,当然也可以通过博览书籍获取,还可以通过点查的方式获得。在材料贮备的过程中,当然要注意对材料的选择与提炼,要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符合现实情况、新颖,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方法的讲解。以《师说》这篇文章来讲,作为一篇构思表达十分精妙的议论性散文,是值得学生借鉴到写作中去,从《师说》这篇文章的构思进行分析,《师说》的构思是精巧严谨的,文章在开篇时便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说明从师是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的,接下来对“师”应该是做什么的进行了解释,“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段清楚的表述了由古至今从师的必要性,对从师进行了正面的论述,第二段进行了反面论证,说明现在的师道不存,“耻于相师”的不良社会风气,第三段话锋一转,并没有按照常理逻辑习惯去说明今日的人应该去从师,而是借用古人的例子进行论证,补充论证从师的重要性,同时传输自己的观点,自己对从师之道的看法,最后说明了文章的写作缘由,从整篇文章的构思来看,开篇提出论点,并说明论点的重要性,中间部分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从师之道,结尾表述自己的观点与写作缘由,文章既是完整的、缜密的,又不缺少灵巧性的成分、教师完全可以由此构思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一种议论文的基本形式,“一提炼体现新颖观点的中心主题句和分论点主题句;二精心选择提论和使用研究的[45]材料;三理清、确定各个模块的逻辑关系。”一个模块应当是“一个主题句+若干个材料+总结性评议”的完整形态,学生刚开始对于模块间的关系并不能进行很好的整理,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不同的文言文的逻辑关系,并同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劝学》这篇文章,教师便要让学生分析出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文章的论点为“学不可已”,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意义、作用、如何做,整体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在逻辑关系上层层递进,在分析过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根据文言文的结构特点、逻辑关系,进行现代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以借此介绍不同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论述的联系关系”、“平[46]行并列的关系”、“总分或对比式的逻辑关系”等,借由文言文的一种逻辑关3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训练学生用不同逻辑关系进行同一主题的写作训练,以《师说》这篇文章来讲,让学生进行对比性逻辑关系训练。以上所阐述的是针对某一篇文章进行整体的写作教学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对写作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进行碎片化的训练,一是可以根据文言文的背景进行细化的创造,锻炼学生写作时的细节处理能力,例如在讲解《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文中描写送行的场景,便可以进行情景描写的细节化处理,在原文中主要为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曲而歌,借由徽调的悲凉声音引发到激愤的羽声,介绍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清楚古代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徽、变宫的文化常识,转而提问学生这应该说是什么样的场景,周围缺少细致的环境描写,请学生们进行尝试性的补充,进行写作练习。有同学细写道:“天空中黑阴阴的云压下来,让人有些透不过气,风狂卷着,拍痛了周围人的皮肤,令人眩晕起来,摇晃起来,但是站在江边那人,荆轲,显得比任何时候都坚定,鸟雀尽情的为其悲鸣吧,狂风尽情的放肆,江水尽情为其奔腾。”教师要在训练之前进行背景的补充,同时要向学生补充情景物的描写方法,要进行写前指导,当然,在训练之后,需要进行写作后的分析与总结。二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进行仿写训练,锻炼学生写作创造能力。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例子,该文言文是一篇山水游记类散文,但该文言文在相对于其他游记类散文的基础之上,偏重于说理的成分,记叙与议论紧密相结合阐发治学处事要百折不挠及深思慎取的哲理,教师在讲解该文言文时应该明确该文虽然是一篇游记,但却是一篇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是以记叙充当了议论的基础,同时要为学生补充古代文体类的常识主要是四种,记、表、书、志,“记”是由实用类文章演变为文学体裁的,要做到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怀,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此种方式既向学生渗透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达到双重的训练效果。三还可以根据文言文进行另类的改写,例如《苏武传》一文是以苏武的爱国情怀为著名,不妨让学生另换思路,如果苏武屈服于单于的威逼利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再次创造,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进行再次创造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符合逻辑,同时思想观念积极向上,不能出现反动心理。总之,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二者之间进行密切结合是可行的,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读与写不分家,其实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巩固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进行文言文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相联系时,教师要针对学38\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生的作品进行讲评,讲评要符合讲评的原则,否则会打消学生二者的学习的积极性。五、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这就涉及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后,实际上对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类似同一传统文化、同一情感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分布在不同的必修之中,对于学生而言,关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零散化的,对于同一历史时期内,不同作家的作品能够反映出何种社会生活是不清楚的,也缺乏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分析的能力,对于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作品往往呈现出前后期的变化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或者是同一思想的不同文本学生没有清楚的认识,为了能够完善学生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性,教师便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教学专题活动,并在该活动结束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学生学习过、了解过的基础之上,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基础。考核评价尤其特殊性,因为评价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这节中主要讨论的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我们进行分类,这就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价性评价,对于其他的评价方式仅作简要说明。首先,在正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教学前评价,也就是说,在讲解正堂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和准备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判断,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该问题的成因。比如以战国时期出现在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仅针对已出现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将其余的作品作为辅助型工具,进行拓展补充,让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教师可以开展战国时期有关于孟子的专题教学活动,为学生补充相应作品的时代背景或创作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更容易把握作品的情感,正所谓知人论世。首先教师在开展此次活动之前,应该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文章的背景资料或者是有关作品的社会环境,以下为学生收集的文章资料。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交战是十分的频繁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士无定主”的时期,孟子一生崇信孔丘,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此时,孟子来到了梁,根据《史记·魏世家》的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市,以招贤士”,这里3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的贤士就包括孟子,孟子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是频繁战争下百姓为求安定,劳苦迁移,当时没有国籍的限制,人口可以随意的流动,国家的昌盛标志是以人民的多少来衡量的,梁惠王招纳贤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得国家昌盛的良方,孟子与梁惠王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次著名的《寡人之于国也》,学生在汇报过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判断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其次是关于形成性评价,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评价方式,也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要进行的下一个阶段,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完成预期教学目标,便需要不断地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孟子与梁惠王另外两次对话的资料,学生对该文章的具体情节有所了解,在探讨文本中孟子思想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有关孟子人性思想的知识进行渗透,明确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关于孟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对现代的重要涵义,教师在此次文言文专题教学活动中主要扮演的是组织者的身份,《寡人之于国也》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由学生进行归纳,教师仅作指点与补充。并且在整个文章讲解结束后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应该要明确的是,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只选择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评价,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应该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粗养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应该恰当,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的方式,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实践活动、个人反思等等评价方式,当然也可以是以教学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在讲解《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时,可以针对孟子的思想继续深入挖掘,并与荀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在比较讨论中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以及孟子的人性观相反的是荀子的“性恶论”的介绍,教师在向学生传达此类观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将两者做一个对比,通过《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王道?二是关于孟子与荀子的人性学说,你更支持哪一个观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相互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内已经学过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孟子的思想,同时会依据荀子的《劝学》,对荀子的性恶论有新的理解,并认识到二40\n第四章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者思想上的相同性与不同之处,更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把握,同时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整个专题教学活动中仅仅充当发起人和组织补充者,不作为整个活动的评判者,也就是说有关孟子与荀子人性的学说讨论,教师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做背景的补充与引出讨论的观点,但是对于学生应该支持哪种观点教师不应该进行干涉,教师应该是在组织整场活动,而非决断整场活动,学生讨论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行准备,关于整个活动,教师仅针对支持那个观点的理由是否充分作为评价哪一方为优胜者,而不是自行的选择观点,在整场教学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要具有针对性的做出总结。最后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在整个教学专题活动谈论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关于评价,教师应该进行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评价不仅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及时的反馈,诊断其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以及起到不断调整教师日后教学行为的作用,其两种评价方式要进行的及时,否则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减退,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把内容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对资料的收集情况与讨论活动时的参与程度,在评价时要注意分析结果与学生共同进行改进,巩固教学,“教师应该[47]提供细致的描述性反馈,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确定日后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学习制定学习规划。其总结性评价是根据学生参与教学专题活动谈论结束后,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在完成该项活动后,可以给学生留作业或者是进行题目测试,考查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与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作答进行评价,在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多进行正面评价,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简单的否定,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后,针对某一板块开展专题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有系统性的了解,并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教师要注意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建立评价机制,当然在整体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多方面参与,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多方面人员可以相互交流,并记录评价心得,鼓励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课下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4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现代高中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实际上,在中华人民的血脉里就有传统文化的基因,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将这种基因通过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激发出来,并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让人们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德行。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阐述,分析了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针对哈尔滨市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分析,认为现如今的文言文教学存在“文与言”比例失调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方法单一。同时,教师、学者、专家等对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力度不够,这都导致了文言文教学出现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课本,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开发与利用本地资源来改善文言文教学问题,希望对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在未来的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要更加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落实,文言文教学将持续性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本人没有长期的教学经验,所提出来的建议缺少实践性,理论知识尚不全面,还有待加强与补充。42\n注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3]郑红峰.周易全书·易·贲卦·象传[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4]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卷[M].中华书局,1983.[6]李善注.文选•王融•曲水诗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7]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8]陈茵.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0,10(1):6.[9]王黎,陈伟芬.文言文教学与弘场中国传统文化[J].江右论坛,2007,8(10):46.[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6.[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7.[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4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18]周玉衡.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9-89.[19]李杏保,陈忠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20]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3.[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22]王义清.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419.[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25]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2):15.[26]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31.[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3[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3[29]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31]马兴贵.于虚实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契合-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1.[3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339.[33]钟亮.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4]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11.[35]马敬霞.论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0(10).[36]陈励.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4\n注释[37]张战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38]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16.[39]孔子.四书五经[M].现代出版社,2013.[40]李允.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41]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16.[42]余秋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J].写作(上旬刊),1994,(5).[43]於可训,乔以钢.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44]朱碧莲.世说新语•赏赞誉[M].中华书局,2011.[45]於可训,乔以钢.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6.[46]於可训,乔以钢.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1.[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5.4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作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必修H)[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5.3郑红峰.周易全书·易·贲卦·象传[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4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卷[M].中华书局,1983.6李善注.文选·王融·曲水诗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7庄锡昌.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周玉衡.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9-89.10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3.1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419.1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31.13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1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0、223.15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339.16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11.17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16.18李允.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4.19孔子等.四书五经[M].现代出版社,2013.20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0.21於可训,乔以钢.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22朱碧莲.世说新语·赏赞誉[M].中华书局,2011.期刊类:46\n参考文献1王齐洲.中学古文教育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J].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马兴贵.于虚实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契合——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1.3余秋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J].写作(上旬刊),1994,(5).4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2):15.5王宁.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中青年教师语文沙龙记要[J].语文学习,2003.4.6陈茵.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0,10,(1).7王黎,陈伟芬.文言文教学与弘场中国传统文化[J].江右论坛,2007,8,(10).8李宗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常见失误及对策[J].丝绸之路,2010,(8).9陈圣宇.时代思潮与文言文地位的变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1,(7).10郑丽霞.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J].语文教学之友,2005,(5).11张雪辉.文言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J].基础教育研究,2006.论文类:1钟亮.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陈励.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张战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4王义清.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5陈浩渊.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6孙婵娴.继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文言文教法[D].苏州大学,2010.7朱黎芬.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0.8陈莉.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6.4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王秀枝.高中文言文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10李葵.传统的回归——中学文言文教育的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1.11彭蔚兰.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其对策研究[D].福州师范大学,2003.12李海滨.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D].首都师范大学,2008.13张蒙.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精神文化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3.14张怀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48\n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刘晓宇.初中语文阅读系统评价探究.文存阅刊.2017,(17).113.4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并遵守哈尔滨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有权将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发表,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50\n致谢致谢转眼之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习时光即将结束,在读研的这两年期间,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也非常感谢在这里我遇到的帮助我的人们。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时期教过我的所有的老师,谢谢你们传授给我基本的教育知识,让我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我也要感谢我们的导师,十分谢谢崔老师在百忙之中帮助我修改论文,同是提出诸多意见,这些无论对于我的学习生涯还是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十分有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谢谢你们在我读研期间对我的帮助。总而言之,感谢你,哈尔滨师范大学,让我在这里成为更好的自己。5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