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5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0年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学校代码学号辱寨即危施毋压匕若业硕士字位论文冬'论文题目院系类别领域指导教师申请人年月\n2010年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学校代码学号季束呻忿尺带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院系类别教育硕士领域指导教师申请人年月完成\nMasterDISSCrtationofZO10SehoolCode:10269Reg.No.:61070205039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TheDefinitionofTeaehingContentsofClassicalChineseLanguageaeeordingtotheNewCuriculumStandardsfortheChineseLanguageDeP叭,认叭二一公\n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支魄日期。。年,月日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导师签名本人签名负浪。口年。月、色日“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n奎义鱼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黄玉峰特级教师复旦附中主席谭轶斌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志伟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冯钧国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孙国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n论文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行多年,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依然困扰广大中学师生。本论文力图走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透视文言文教学的课堂问题、诊断文言文教学的病症。就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提出批判反思、改进措施,以期实施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论文放眼国内教学内容研究的前沿理论,聚焦理论之余不忘回归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及他人的文言文教学课例,探索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上的原则前提和实践经验。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分析文言文教学内容确立上的误区、问题。分析目前在文言文教学内容建设上的不足,列举文言教学内容确定上的种种偏差。第二部分概述关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讨,并相应提出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从原则层面,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立进行简述,包括辨析文体明确教学内容、提倡教和学内容的分别确定、进行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将“读”作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部分力图回归教学实践,结合文言文教学课例,探索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上的成功经验。探讨相同文体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异中之同和同中求异、研究从促进学生的学的角度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追求教学内容定位在提高语言表达素养、提升文言文教学中对于作品的情感价值的开掘。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的确定歹\nABSTRACTTheNewCu币,,,,,,,`',,,,,,,,,,,,,,,''。即`\n目录引言第一章绪论—走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实·····················……页第一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页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紧迫性·····················……页第二章国内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状况·····················……页第一节关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页第二节关于教学内容的实践研讨及反思·····················……页第三节理论研究和实践研讨对于课堂教学的启发意义·····················……页第三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探索··················……页第一节辨析文体明确教学内容·····················……页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了解学生情况·······“,···········……页第三节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页第四节“读”是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页第四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课例研究··················,··……页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异中之同和同中求异··········……页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重在促进学生的学········……页第三节重点在学一种语言表达艺术········……页第四节注重挖掘作品的情感价值········……页参考文献·······…页后记···,····一页\n引言教学内容的确定成为最近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分支,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少人问津。本论文正是想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总结一些普遍规律,为广大中学教师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实践反思和原则规律。论文大致罗列了国内教学内容确定的一些研究状况,尤其结合教学内容的实践研讨分析了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启发意义。还特别结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普遍原则、常规做法。针对教材中一些经典篇目的教学内容确定提出了有个性、有创新的见解。万\n第一章绪论—走近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第一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指出“文言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桌,以致使人误认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它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①”钱老师指出文言文教学是“死角”、“世袭领地”、“玉门关”,是有两层含义,一则文言文的教和学“苦难深重”,它如同守边的将士难以得到语文教改春风的恩泽。二则文言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缺少科学思想、有效举措的引领令其难以走出困境。从钱老师发表这一番言论到现今十多年过去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了吗恐怕,现实仍然堪忧。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受到高考考试要求、教材的现实状况的左右,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难走出钱梦龙老师当时所描述的困境。高考的指挥棒,仍左右着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关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而是依据考试要求。从高考考点来看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涉及许多语文能力,还是注重培养语文素养的。但是从实际高考文言文的命题情况来看,近年来虽突出了语言素养、人文内涵,其实重点还是考词句的理解,“字字落实”并没有完全“过时”,“句句清楚”也依然“流行”。依据这样的考试重点,老师一不“串讲”文言文,学生就不放心了,老师这样教行吗①钱梦龙上海教育出版社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年版页《“串讲·不是文言文教学的最佳模式》尸\n我们考得出吗有的学生上课时对于文言文中涉及的主旨思想、艺术技巧、人物形象一提出个性化的见解,老师就说只要掌握了解释、翻译就行。你们操那份闲心干啥殊不知这样的为考试而教学的观念,是对于语文高考的误解。严重干扰了我们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文言文语言的那份美感韵味、文言文结构的那种气势章法讲得少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运用能力自然越来越弱化。从现行文言教材的编排来看,有导语提示、文章注释、课后练习,除导语提示是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角度提示学生学习要点外,教材编写相当重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文言语法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普遍的愿景是希望学生首先读懂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教材后面的附录中,也有对于文言语法句式等的专门介绍。而市场上对于教材文言的大多数辅导读物,更是将文章的翻译、句式词法的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辨析等作为重中之重予以突出。这就难怪大多数教师仍然将读懂文言、掌握文言语法作为主要或唯一的教学内容了。虽然读懂文言文是很关键,但绝不是阅读文言文的全部、唯一,只是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倾向更是比较明显的,部分教师觉得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就是古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或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仍被奉若“八字真经”,教师嚼烂,学生腻味是普遍现象。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难以承受,连教师都普遍觉得太累。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教学就是听老师讲,自己记。我们忽略了学习文言文,从“工具”层面上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在于让学生掌握这项“工具”,运用这项“工具”。所以“随文积累、适当归类,融会贯通”才是学习文言语法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文言、积累文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是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而文言文教学真正要做到“工具”和“人文”、“鱼”和“熊掌”的兼得的话。就要注重师生面对文本的互动。而在实际地课堂教学过程中,文本、老师、学生之间的对话严重缺乏,文言文教学陷入词汇语法的学习和题海训练的误区,有些师生认为读文言文就是为了做题,对于文章缺少含英咀华、品味感悟的过程。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致不高、难度较大,课堂上师生互动少、交流差课堂外师生对于文言文阅读少、体会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在本质上仍然缺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手段。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自主意识也较差。面对文言文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疑问。\n第二节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紧迫性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对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在更新,但是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总让人感觉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为何会产生更科学、细致、严谨的课程标准会给一线教师带来新的困惑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与教学内容的构建之间是存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确定即明确真正应该“教什么”才能使课程标准中的“素养目标”落到实处。、能力目标和内容目标是抽象具体、整体局部的关系相对现代文教学内容的建设而言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更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长期以来,文言文教什么,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教文字、教语法、教翻译,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不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吗是的,这些的确是需要的。“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诗文”①的确是课程标准中明明白白写着的。但是哪些文章属于“浅易的文言文”,什么是“读懂、理解”,在实践教学中的检验标准是什么这些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中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又例如“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鉴赏优秀的文言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②这些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怎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文言文教学内容,都存在着能力目标和内容目标之间的差异。王荣生教授提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这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即目标`是什么'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③可见,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和教学中的内容目标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由①《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年。月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②《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洲年月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③王荣生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序言《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钟启泉王荣生第页\n整体到局部,如何将“能力目标”转化为“内容目标”还是需要一线教师仔细琢磨、细心钻研的。这种钻研、琢磨既需要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确的解读,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教学内容选择上的随意和错误是函需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而且普遍存在着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在过去经常被认为是语文学科本身宽松的教学空间或教师教学风格、教学个性的差异。而事实是这些教学内容选择上的随意和错误是一线教师缺少理论学习、缺少科学管理所致,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少、慢、差、废”的语文教学瘤疾,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确定上的问题。所以教学内容的确立应引起广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高度关注。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在“读懂、理解”层面上做的功夫是到位的,在这方面,广大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了高度协调、严格统一。机械地含义分析、句子翻译不是唯一正确的合宜的教学内容,在“读懂、理解文言文”这一课程目标上,我们也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他自己要读懂,而不是教师教他读懂、帮他读懂。在绝大多数的课堂上,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差异实际体现在,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分析思想内涵、鉴赏表现手法、感受语言风格等较高的能力层面上,一线教师对于同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的差异就完全表现出来了,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教授同一篇文章把握的教学内容又存在差异。这种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对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也引来了对于语文学科科学性的质疑。、正确合宜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理的审查和经验的积累那么如何防止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出现随意、错误的局面。我们该如何做出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呢“一方面,对优秀教师所创制的教学内容,我们尚缺乏细致的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那些在教学中往往是不自觉的、即兴的、无理据或者仅以`我以为'的个人性反应为理据的教学内容,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从来没有被要求验证它们与目标达成的关联。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①实际上,这段话对于我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学理的审查二是经验的积累。从学理的审查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要直面一个现实学①二`…,,,、,,王荣生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序言《语文教字内各与目标的达成》钾后录王宋生弟灾\n理的审查,可能存在第一线的教师的知识素养、学术水平不够的状况。但是,我们应该首先做到对于课程标准的精心研读。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素养目标”的要求,认真反思教学活动中是否最终达成落实了这些“目标”或者说怎样才能高效的达成落实。将抽象的能力目标尽量具体化,将整体的素养构想尽量局部分解,将课程标准置于案头,经常温故。这是一线教师的家常功课。许多教师不按照、不明确课程标准情况下的教学行为要得到更正。其次,第一线的教师更容易完成的是在经验积累层面上对于优秀教师的学习、借鉴,从学习中思考、从学中提高。一批特级语文教师创制的教学内容,我们过去如果说是侧重从教学风格、教学智慧、教学技巧的角度进行学习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从教学内容选择确立的角度研究一下,首先从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个源头上学习,因为只有引来“活源”才能产生“清流”第二章国内“教学内容”确定的研究状况第一节教学内容的研讨的最新动态及关注焦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王荣生博士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他的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程高中语文课例评析》、《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等著作中多有阐述。近年来这一理论研究成果引起了广大第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共鸣,许多教学一线的专家、教师都投身到这一研究的队伍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实践研讨也不断得到深入开展。、语文学习》杂志就教学内容的问题展开专题研讨,题目为“聚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性”。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发表文章《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老师发表文章《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题》。①《语文学习》、专题研讨一一“聚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性”\n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金志浩老师发表文章《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价值取向》。在此笔者予以关注,希望从中获得启发,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借鉴。、《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首先重点就以“主题组元”方式编排的新教材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总有一些通识通论是需要学生获得并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是应该有相对统一的水平起点,在这个水平起点上,可以因学生的差异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①步根海老师随后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教材因素,要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因此教材的教学价值,首先就在于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②最后步根海老师提出了“体现语文个性”两项基本途径“发现不同文体的个性”和“把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③、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题》王荣生老师着重谈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从课程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程,课程形态已定,应该有其相应的课程内容。二、从教材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程,使用指定的教科书,课程内容及组织应该是确定的。三、从教学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程,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语文课,教学内容应该有较高的趋同性。”④王教授特别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角度,也就是“教什么”。它既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①步根海《语文学习、第、页《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②同上③④同上王荣生《语文学习》、第、页《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题》\n的创生。”①所以王教授又指出教学内容有“受制约的一面”和“新创造的一面”。“第一,受制约的一面。受课程目标的制约。如果课程研制得当,教科书编撰得法的话,则表现为受教科书的规限,课堂教学应该与使用的教科书有较高的相关性,使用同一本语文教科书的不同课堂,其教学内容应该有较高的趋同性。”②“第二,新创造的一面。或者由于课程研制的不尽得当、教科书编撰的不够得法,有必要修正或者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内容有改变的必要,比如增加、删减、扩展、简略等等。修正主要依据文本体式,可能会有几种方案,但不至于多到人言人殊。改变必须根据学情,学生的学情可能会出现种种模样,但不至于变得漫无边际、不可捉摸。也就是说,在文本体式和学生学情的双重制约下,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语文课,不同教师所教的同一篇课文,其教学内容也应该会有较高的趋同性。”③、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文本。偏离文本的教学内容,不是无的放矢,便是自说自话,其结果是丢弃了根本这类课时有所见,宝贵的时间也就随意打发了。提倡“拓展”也必须在落实文本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借助联想,达到举一反三之效。如果对教学内容尚迷迷糊糊就布置`拓展,要求,无疑是在搭建`空中楼阁,。”④而对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金老师认为可分为“情感价值”、“实用价值”、“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价值”三个方面。“情感价值”就是“教学的内容要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考、探究、质疑的活力……重视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导向性因素。教学的`以情动人',不光依靠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还在于教学内容有`动情'之处。能打动人的不一定是感性的教学内容,理性的教学内容,以其思辨的魅力,也能获得学生情感的共鸣一旦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感情,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教学内①王荣生《语文学习》、第、了页《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锄④②③同上同上金志浩《语文学习》、第页《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价值取向》\n容,都能体现情感价值。”①“`教什么'必须考虑实用性,前提则是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便于学生掌握和应用,这是教学的实效性原则。……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需要挖掘内容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有时,教学内容并非一定是文本呈现的思想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文本呈现内容的思路、布局和表现手法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②“第三是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价值。我们说,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尽管不能漠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必须反对`考什么'则`教什么'的做法,`练习'不能替代教学,`题海'会淹没文本的内蕴,沉溺于此,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说,对促进思维及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不利的。”③第二节关于“教学内容”的实践研讨及反思《语文学习》杂志还就、、日在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教什么'的研讨”进行整理刊登。这些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文章、研讨集合了语文界的各界人士,邀请了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应该说,展现了在语文教学内容研讨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关注焦点。针对这些实践研讨的内容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予以反思是非常具有价值意义的。笔者对于部分研讨内容进行分类概要,总结其要点、发现其焦点、反思其观点。、重点阐述“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性王伟娟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中学语文组副主持人“最近我们活动的主题总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教学内容的确定,或者说`教什么'。它的多次出现,已说明它的重要性……语文课改走到今天,不管是前沿的教师、专家,还是专门研究课改的同仁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教什么'这个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意识到如果语文教学不首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改革可能会舍本逐末,改革所期待的情景可能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我们一直想要解决的语文①金志浩《语文学习咖、第页《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价值取向》②金志浩《语文学习、第页《确定教学内容要注重价值取向》③同上\n教学的效率问题也可能终究得不到解决。”①郑少鸣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中学语文组主持人“`教什么'的问题很重要,它关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教什么'的问题,牵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呈现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十分复杂……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将不仅能对`一般应该教什么'给出切实的回答,而且清楚`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不仅对`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有建设性的回答,而且知道`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②、具体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出现的问题及根源彭万侠卢湾区教育学院“年前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指出要研究解决这种语文教学的低效问题。而`教什么'问题的解决应该是解决语文教学低效问题的前提。③程元徐汇区教育学院“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始终没有一套知识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学科教学内容序列,致使许多教师在面对`选文'时常常举棋不定—`教什么',成为一个难题。……当下的语文课堂也出现了教师对课文浅尝辄止、避实就虚,甚至误读文本的情况。以其昏昏,自然难以使人昭昭。”④顾晖辉金山区教育学院“教学内容为什么如此混乱不堪是谁给了教师这么大的随意性问题在哪里呢缺乏整体教学观是很重要的原因。课程标准固然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和宏观的教学内容,但因描述笼统,缺乏操作性与之配套的教材虽几经删改,但还是不够完善,尤其是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层进性还不明显加之教师备课只顾眼前任教年级的教材,而没有顾及整套教材,无法在明晰全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①②④③《语文学习》、第页《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语文学习》、第页《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语文学习》。。、第页《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同上\n随意性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①张豪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形态各异'、`形式多样'的表象下,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常给人`各行其是'、`莫衷一是'的感觉。为什么面对同样的课文却有那么迥异的教学处理有的为图讲深讲透,却杭闷乏味有的活动频繁,却`不像'甚至根本不是语文课,课堂表现为`浮'、`满'、`碎'。一篇课文包含着诸多信息知识,试图将教材文本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一网打尽是不切实际的,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发现课文教学价值到呈现课堂教学价值的过程,最终实施教学的必然有一个确定的内容。”②、针对“教学内容确定”存在问题提出的针对性措施曹铎岚松江区教育学院“另外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量体裁衣'。这里的`体'有两层基本意义其一指文本本身在内容上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即作者自身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教师要善于围绕这些特点来剪裁文本,选取内容,因势利导其二是指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认知特点。教师要独具慧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文本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最能吊起学生胃口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思考、理解教材,并最终有所体验和感悟。”③彭万侠卢湾区教育学院“说到底还是要坚守地盘,守住语文教学的本分。要尊重学科性质,尊重学科的本体地位,进而明确`语言学习'是语文教育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内容。从课程的角度说,学科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等等,在新课程中仍有必要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的体系,以此共同构建`语言能力'的本体框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要培养语言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如阅读课教学,要培养学生沉浸于文本的习惯,依据语言形式作较深入的思考,培养其感受、体验、理解语言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思辨,有所发现。要狠抓文本,咬文③①②《语文学习》、第页《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同上《语文学习》、第页《聚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n嚼字,进而体悟观点、情感。”①根据以上实践研讨的内容,我们发现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语文界普遍达成共识这是近期语文教改的基本方向,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密切关注。当然研讨中出现了对于语文学科缺少知识序列、教材存在重大问题等偏激的观点,笔者认为是对于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夸大化,这对于我们重视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是不利的。但是老师们提出的“寻找教材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注重教学的处理”、“谨慎制定教学目标”、“关注语文学科的语言学习性质”等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上的启发意义也是巨大的,这将在下一节中予以专门阐述。第三节理论研究和实践研讨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启发意义从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讨来看,无论是理论专家、教研室领军人物还是一线的特级教师,他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话题上,有几大共识一、强调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无论对于现行教材的有多少意见看法,总的来说教材在对于选文的确定上体现了历史传承性、选文的经典性、组元的严谨性。我们不能因为对于教材的种种不尽如人意,而忽视深入地研究教材、钻研文本。金志浩老师长期从事第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并且笔耕不辍。他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了许多实际有效的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但总结成一句话,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离不开对于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钻研。现在许多青年教师教学中的通病就是钻研文本不够,教学内容的随意、错误,绝大多数的原因就在于此。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也是青年教师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口。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入选教材的文言篇章都是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大多数都有名家的点评,从古人的点评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发,加上教师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我想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在纵观古今、遍览名家的基础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读书作为本分之事来认真对待。二、重视语文学科特点我们鼓励多读书,但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有些读书很多,博学多才的语文教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其他课,例如,历史课、地理课、文化课。社会上批评语文课①《语文学习、第页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关于`教什么,的研讨》\n“泛语文”、“非语文”的根源就在于对于课文语言学习价值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历史课、地理课,“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比如有的教师上《谏太宗十思疏》大谈特谈太宗和魏征的故事,课堂气氛效果是生动有趣了,但是失了语文课的学科特点,这节课是不是可以由历史教师来上呢恐怕也是可以的,那么语文课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呢它是一篇奏疏,而且是向皇帝提意见的奏章。这就需要注意到文章的文本体式,既然是“批龙鳞”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就要着重研究它的语言表达技巧,可能是说理的生动形象、思维的严谨填密等等。学生恐怕还要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魏征的良苦用心和匠心独具。三、关注文本体式现行的沪教版教材是主题组元的教材编写体例,不同文体的文章被组合在一起,教师在单元导语的引领下往往重视对于单元组元依据的探讨,而忽视了选文的文体特征。许多文言文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我们得承认,人物传记和游记的写法风格就有很大的差异吧同样是山水感悟单元,《诸子喻山水》和《前赤壁赋》的语言面貌又相差很大《种树郭豪驼传》你说是人物传记还是政治寓言呢其实在过去,按照文体组元的教材背景下,似乎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文体组元过分强调文本体式的教学容易产生单调、乏味,而主题组元的教材又容易使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文本体式。所以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时,我们兼顾单元组合依据和文本体式特征。特别是同样的文体,在不同学段出现,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体现一定的知识序列、鉴赏的坡度、前后的联系。四、尊重学生学情“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一年级的文言文拓展阅读怎么搞当然要控制难度、激发兴趣。学习了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否有必要将苏轼的《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作为拓展阅读全部布置给学生呢我看未必,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拓展必须在落实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行展开,连《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写景抒情的要点都还模模糊糊,一下子放给学生四五篇难度很高的其他楼台亭记,恐怕学生一定会“消化不良”,弄得不好会“连吐带泻”的。许多教师上公开课喜欢“经典重读”,即高一上过的课文到高二高三再上,这\n样的做法如果不能体现依据学生学情,即依据具体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性别差异、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来确定有差异教学内容的话。这样的课只是温故而已,无法知新,不如不上。当然这也带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是不是这一篇文言文一定要放在高二上,放在高一上行不行,放在高三上好不好。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观点“教学内容是由对教材内容的沿用和`重构,两方面组成”。①但“重构”的理据要充分,无视教材编排顺序,随心所欲、任意调换也会乱了方寸。第三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探索第一节辨析文体明确教学内容我们对于现代文的文体分类方法明了简略,如一般文章分为记叙、议论、说明、应用四大类,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类。但是如果迁移至文言文看来就不大合适了,仔细探究教材中所选的文言篇目,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实际上分属于多种文体,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实际上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要很好地把握内容就要仔细研究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对于文体概念不清,教学中忽视甚至无视文体的话,那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抓手、一根关键的支柱。一、运用文体知识对教材中常见文体进行必要梳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下册“文言常识八·别文体”的知识短文中将文言散文文体分为议论文、传状文、杂记文、序跋文、赠序文、公犊文、书犊文、溉铭文、哀祭文、碑志文十种。②今天我们的大多数教材中对于这么多的文言文文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选编,但对于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依据文体进行分类,而后对于相同文体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大体规划,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整理沪教版中选编的文言篇目,从文体上看大致情况如下、杂记文沪教版高中第二册课《项脊轩志》归有光沪教版高中第一册课病梅馆记》龚自珍①王荣生《语文学习姗、第、页棘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题》②人民教育出版社年月第一版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下册\n沪教版高中第二册课《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沪教版高中第三册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石钟山记》苏轼、议论文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训俭示康》司马光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过秦论》贾谊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师说》韩愈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文论十则》、传状文沪教版高中第一册课《种树郭真驼传》柳宗元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新序》二则文向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秦晋般之战》《左传》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鸿门宴》司马迁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苏武传》《汉书》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序跋文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伶官传序》欧阳修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旨南录后序》文天祥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兰亭集序》王羲之、辞赋文沪教版高中第二册课《阿房宫赋》杜牧沪教版高中第三册课《前赤壁赋》苏轼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秋声赋》欧阳修、公膜文疏、表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陈情表》李密、先秦诸子作品单独分为一类沪教版高中第三册课《诸子喻山水》先秦诸子\n沪教版高中第三册课《秋水》庄子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劝学》荀子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论语》七则《论语》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孟子》二章孟子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梳理并做到心中有数,把不同文体的形式特征、语言风貌、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作为我们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抓手,对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错误是很有帮助的。二、注意把握一般文体的常规教学内容“要体现语文的个性,就要发现不同文体的个性。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就要体会其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个性特点,要知道学生学某一类文体时,当掌握哪些最基本的东西。所以课程改革初期,`淡化文体,是片面的说法。”①这段话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对于文言文学习无疑更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沪教版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史传类文言文,如沪教版高中第一册课《种树郭臭驼传》柳宗元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沪教版高中第四册课《新序》二则刘向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秦晋般之战》《左传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鸿门宴》司马迁沪教版高中第五册课《苏武传》《汉书》沪教版高中第六册课《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其中篇选自《史记》,篇《左传》、篇《汉书》,《种树郭臭驼传》比较特殊,实际上它是一篇政治寓言类的,当区别对待。同样是史传类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想以解读人物性格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是不错的选择。史传类文言文的教学我们要意识到教材的教学核心价值在于刻画人物。比如《廉①步根海《语文学习年第期《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n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材选文,以三个独立又统一的故事串联,集中表现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由于故事性很强、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生是很喜欢读的,而教师在授课中如果也紧扣字词、侧重语法,则会把学生的兴趣磨灭、热情熄火。所以依据文章的体式,我们应该将教学的核心价值定在人物性格精神的深层阅读上。我们首先来看一则文言文教材样章①鸿门宴准备与预习、查找资料,熟悉下列成语故事。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依据注解,疏通文字,并根据课文内容列出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里相应的人物。、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的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里的人物,哪些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从准备与预习看,教材编写者已经将教学内容的确立放在人物上,预习就是熟悉情节、了解人物,最重要的是对于人物性格精神的初步探讨,问题不是很有难度,体现了对于预习作业的达成度的追求。通过“哪些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来抒发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产生课堂上对话的可能。整合与建构一、了解背景,梳理情节、设计一张楚汉相争时间表。、如果把“鸿门宴”分成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双方的主要活动是什么请概括文中相关内容。二、解读项羽、收集整理项羽在鸿门宴前后的细节表现,用四字短句概括。、根据下列细节,探究项羽的内心世界。①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既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就是“王关中”也并未背约,项羽为什么勃然大怒从“怒”字,可以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①此文言文教材样章,选自王荣生上海教育出版社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第六章第二节页\n②项伯劝说,项羽许诺既然己经传令“飨士卒”,击沛公,为什么项伯一席话,又让他改变主意③刘邦道歉,项羽告白项羽听了刘邦假惺惺的赔礼道歉后,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有人以此赞扬项羽坦荡磊落的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请谈谈你的看法。以下略从这则样章的局部来看,具体对于项羽、刘邦的内心世界的解读,而后对于两者性格、精神的优势缺陷的分析以及对于历史人物功过的评价是教材样章的精华,在具体展开人物分析的过程中,样章注重关注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于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对于局部细节的深刻研读,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物的塑造剖析,举出此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我们在史传类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的确立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都要以人物事件为核心。至于这些问题的提出是由教师还是学生来完成,不必拘泥,我们当然还可以借助前人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欣赏。我们不妨再举一例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人徒以完璧归赵、混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翟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李晚芳特别引导我们关注两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地方,蔺相如的“只知有国,不知有己”和廉颇的“深得古人社程为重之旨”。我们不妨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蔺相如一再避让廉颇的行为,在同学们心中到底如何认识你觉得这是大丈夫所为吗廉颇在赵王赴会的危难时刻,提出要立太子绝秦望时,你觉得赵王的内心会泛起何种波澜如果你是赵王,你会如何答复廉颇这种基于文本的深入分析,才是扣住史传体文本特征的正确教学内容。而且激发学生开展课堂对话的可能性大、空间广。有老师提出“细读题目有诸多矛盾合传,实际上文章却把主要笔墨放在蔺相如上,廉颇恰作了反衬的角色,这种重此轻彼的写法不符合合传的章法,这是一层\n矛盾。廉相如作为赵国举足轻重的外交家,可写的事迹很多,文章只选取了三件事,这三件事能否概括廉相如人格的全部这是第二层疑问。本篇所载大段材料,尤其是廉相如的事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战国时代的任何典籍中都未记载,那么司马迁是另有所本,还是个人的自由创作这是第三层矛盾。”并以此提出正是“这些矛盾构成了文章内在的张力。”①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将对于人物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司马迁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读出作品背后的内涵。完成了对于史传体文本的深入解读。三、注意同种文体的教学内容的差异结合我们沪教版中所选的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欧阳修《秋声赋》三篇赋,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华丽,所以加强诵读体会语言的优美华丽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教授“赋”这种文体,不让学生朗读,一堂课就是在讲解字词句篇、理解思想内容看来就是有所缺失的。但我们在确定文言文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各篇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加以突出彰显,又要注意相同文体的文章教学内容的差异,防止过分强调文体特征的教学,过犹不及,一什一障目,最后导致教学内容的雷同、重复。要充分考虑文体特征和思想内容的紧密结合。同样以我们沪教版中所选的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欧阳修《秋声赋》三篇“赋”为例,它们文体特征都是“赋”,都有“体物而浏亮”的特征,但是各自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阿房宫赋》揭露秦国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毫不顾惜民力,最终导致自身灭亡的历史教训,希望晚唐统治者能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详尽描述阿房宫的形势、规模、气魄、建筑、宫廷生活等极尽豪奢之处,语句奇丽、铺陈排比,极尽夸张之能事。结尾展开议论,可谓一锤定音,发人深省。“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人充分从阿房宫的兴建、毁灭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历史反思。《秋声赋》的起笔则是欧阳子和童子的对话,很具生活气息。“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惊然而听之·,·…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日`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然后铺陈排比地抒写草木被秋气①虞黎明《语文学习》、第页言文的“深层阅读,'浙江温州中学\n摧败的悲凉之感,在铺陈排比之中又夹杂着议论抒情,以人之有情和草木无情形成对比,点出人生的短暂愁苦,陈述自己的清心寡欲、知足而乐。古雅中带有清新之气,为辞赋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前赤壁赋》却以叙事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先从清风明月下的美景写出作者飘飘若仙的超然之乐,而后转喜为悲,展开对于历史人物及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思索,寻求一种乐观旷达的解脱之道。全文围绕苏轼和客的感情变化展开,结构思路回环往复,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你看,同为“赋”文章的主旨、结构、线索,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都以“语言华丽、体物浏亮”作为教学内容是不是就教条主义了。所以文体作为作品艺术形式的要素之一。对于作品本身写法是有一定的制约的,但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更要注意作者作品形式是如何和思想内容相结合的,作者又具体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行文笔法使思想内容和体裁形式相辅相成,最终使文章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特别是不同学段对待相同文体的文章,要注重瞻前顾后、形成序列,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特征。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了解学生情况在现实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意识”被严重弱化。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替代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的现象已相当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非得强调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了解学生情况不可。学情一学生可以自学文言文学生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依靠老师的讲授吗我看未必,我们不要低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水平。所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水平是教师需要采集的重要的学生情况。学生学习这一篇文言文任务有哪些教师的教的内容又是什么哪些内容是学生自读自学就可以完成的哪些内容非得教师引导、启发、教授不可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联系又体现在哪里区分教和学不同的内容有利于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是提高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一条途径。我们为什么不敢大胆确立某些内容就是学生学的内容原因也许不止一端,但\n是说到底是轻视小看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怕学生离开了教师的讲解不可能理解文章。我们想一想教师是怎么读懂读通文言文的。不外乎依靠四个方面。一是教参,包括译文以及对于文章的分析。二是课文下的注释。三是工具书的使用。四是教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储备。学生缺少什么呢仔细一想,独缺你老师的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知识能力。但素养和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低估学生。学情二学生缺少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总得要备一部吧,现在许多学生没有学习古汉语的工具书,或者更多情况是束之高阁、有而不用。我想责任不单在学生一头也在教师不够重视。比如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就是要从平时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加强积累,我们有的学校、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需要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个,这种做法是不太可取的。语言是灵活生动的,怎么可以用机械呆板的方法去掌握它呢注重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常用实词的能力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本质。再浅易的文言文中总有一两个难理解的词语,没有关系,打开字典,找到这个字,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准确选择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义项。仔细想想老师自己的素养能力不也是在这样的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的过程中培养的吗课文下的注解,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课文下的注解有的针对重点实词、有的针对有用的虚词、有的标明古今异义、有的绍介通假现象、有的标出文言句式,对于读懂文章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有的学生这篇文言文都学完了,课文下的注解都未仔细瞧过一遍,更不要说将陌生的注解在文中加以标注了。这些大家都明白知道的学习习惯,都被我们广大师生丢到哪里去了在初始年级,我们师生拿出一些课堂教学时间,把这些习惯方法讲一讲,强调一下这些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甚至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做一遍,强化意识落实行动。对于学生日后学习文言文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看看你的学生看注释、查字典的情况如何,帮助养成他们借助注释、工具书的学习习惯。学情三学生缺少大胆质疑、主动提问的意识大胆质疑、主动提问在大多数课堂上还比较缺乏。而学生的问题、质疑往往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抓手。教师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确立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疑问。要有问题,学生自读文言文是相当关键的一环。“第一学生自读课文,在所有\n教学环节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就是学生能够完整地自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是任何成功的语文课都必不可缺少的。离开了对文本的完整感知,任何讲解、提问和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①学生的自读会产生许多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它运用了什么文体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对于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情感我把握了没有哪些情慷是难以体会理解的哪些文笔的巧妙作用我还未领会到不要小看了学生的问题,学生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实则蕴含文章深刻的立意、巧妙的结构、精微的语言。当然学生表达疑问的语言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问题表达不清、有的问题指向不明、有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就是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初始状态。鼓励学生表现出学习的初始状态,才能明确教学内容的大体方向。四、了解学生情况需要教师的诚心、耐心、细心“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我们的教学的现实状况往往是,学生己经懂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生读不好的,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读不懂的,教师没有时间处理。在备课的时候,了解学生的学情在上课的时候,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上课之后,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样本,来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这道理好像并不复杂。然而,能有意识地去做这些事情,能有意识地依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②根据学生情况确立教学内容,这显而易见的规律,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的诚心、耐心、细心。教师怀着一片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就不会厌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教师带着一份循循善诱的耐心,就不会虎头蛇尾走过场式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揣着一颗洞察秋毫的细心,就能敏锐地观察到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了。学生情况从哪里来从学生的已有水平处来、从学生缺少的阅读习惯处来、从学生的疑问处来。老师备课的时候,自己都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绝妙的地方,学生可能也很难看出它奥妙,①江南大学文学院吴格明《语文建设》京,珊、一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反思的几个问题》②王荣生《语文学习一第十七页休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n老师不要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如何讲得舒服,而是要体会学生如何坐在底下学得顺畅。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需要教师的诚心、耐心和细心。第三节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其特殊性,文言教学相对现代文教学在阅读上有难度,学生无法脱离必要的工具书、注释、文学文化常识等手段完全读懂文言文,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拓展问题上尤其要慎重。应该秉持三个原则文言文教学内容拓展的有理、有效、有度。文言文教学内容拓展原则之一有理在教好教材的前提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拓展的原则首先是“有理”。“有理”就是有“理据”。拓展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需要,这是肯定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拓展更要具备科学性,拓展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所在年段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违反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比如说高一年段的学生,初中接触了一些比较浅易的文言文,但是缺乏对于文言文的重点语法的理解,实词的积累也相当有限,对于议论性的文言文接触不多,在教材的编排上已经考虑到他们刚刚起步文言文学习的特征高一第一学期篇文言文课《种树郭臭驼传》、课《病梅馆记》高一第二学期篇文言文课《阿房宫赋》、课《黄州快哉亭记》、课《项脊轩志》选文数量不多、难度不高、篇幅不长,注重故事性、形象性、生动性,且都是思想内涵较易理解的作品。那么如果考虑在高一年段做一些文言文拓展的话,笔者认为一些文言的寓言故事、人物轶事、托物言志的短文比较合适,较长篇幅的偏重议论的文言就不太合适。难度与《黄州快哉亭记》相当的,反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情趣的楼台亭记,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文言文教学内容拓展原则之二有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拓展的前提条件是“教好教材”。一般说来,入选教材的阅读篇目,都具有高度的典范性、代表性。学生连教材的文言篇目都没有学好就盲目拓展,这就像空中楼阁,失了根基,就虚无缥缈的。“教材本是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制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或者说是达成课程目\n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情感的培养,固然不只取决于教材,但是,教材起着很大的作用,所谓的一隅三反,这个`一',主要就是教材,因此,不教教材,那教什么呢”①步老师提出的“举一反三”的“一”就是教材这一根本,学好教材,“得法课内”,才能适当拓展,“得益课外”。就说沪教版教材中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吧,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豪驼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除了曾巩的文章没有入选外,其他大家各有作品入选了教材,这些文章不但能反映这些作家的人格精神、风格面貌、艺术特色,而且是语言学习的经典范本,无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有值得好好学习的地方。只有学好这些篇目,了解“一隅”,“三反”才有了基础和可能。舍弃这些篇目不好好教学,另起炉灶是没有任何必要的。所以拓展亦有无效拓展之说。那么,我们对于教学内容拓展的理解,就不应局限在相关文言文篇目的拓展,拓展有时就是针对于这一篇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拓展、文学文化常识拓展、人物生平经历的拓展、与这篇文章相关诗词的拓展,这些拓展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此一篇文字,对于此一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帮助、对于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帮助、对于文章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的理解有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水平有帮助,这样的拓展就是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拓展原则之三有度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拓展的原则之三是“有度”。我们既不能死抱、死守教材,也不能课课拓展、盲目拓展。合宜的度是什么。要确立合理的度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完全从学生兴趣出发当然是不当的,但是不考虑学生情趣所在也一定是错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是有一定规定的。但我想拓展不应引起学生的反感、厌恶,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拓展的文言教学内容有兴趣,那么这样的“度”就是合宜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比较喜欢哪些文言篇目呢笔者经过粗略的调查,像《种树郭臭驼传》、《项脊轩志》、《前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新序》二则、《廉颇蔺相如列传》、《石钟山记》、《鸿门宴》《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左忠毅公逸事》等作品学生都比较喜欢读。分析学生喜爱的原因这些篇目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比较①步根海《语文学习、第页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n熟悉亲切文字浅显易懂,没有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且这些篇目都具有叙事精彩、人物形象丰满、情感充沛、情节起伏、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当然还有一些课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学生不喜爱主要原因是课文篇幅长理解难度高主要是文言语法、词法难度高,含有较多生僻的文言词语“说教”意味浓、思想境界深超出了学生的人生体验、生活经验等。学生不喜欢,并非文章本身不好,而是学生不感兴趣。看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于我们怎样拓展教学内容,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第四节“读”是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要读出声音,所一谓“借书满架,堰仰啸歌”。而事实上,文言教学中朗读的时间被无形中挤压、占用。课堂上己难觅书声琅琅。文言文教学中急需加大朗读训练的力度。我们虽然不必回到私塾中那种整日书声琅琅的局面,但是理应把读作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朗读可以落实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利用朗读可以加强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利用朗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一、利用朗读落实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前文己经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来加以确定,特别是学生的学,教师不要包办替代,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文言文有些基本的要求,如,辨字音、明断句、懂意思都是可以通过朗读来检测的。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音、词义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朗读可以加深对于古今差异的认识,加深记忆。对于句子长、句义深、句法繁的情况,学生的朗读较易出的问题就是“读破句”。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很好的教学契机,通过读通句子,学生有利于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培养文言语感,对于提高文言水平好处多多。比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种树郭真驼传》中有一句句子“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有学生朗读中不知停顿、不明句义,胡乱读来。我们可以结合朗读让学生思考郭真驼以种树为业,将种树作为一门手艺。那么什么样的人,会争相迎接他、奉养他呢当然是那些靠果树牟利的的或是喜观赏果树的人,所以“长安富豪人”是一个中心词,“为观游及卖果者”实际上是定语修饰“长安富豪人”的,也就是说,有两\n种人都会将郭臭驼奉若上宾,一种是喜欢观赏果树的富豪人,一种是以卖果为业的商人。所以有学生这样朗读就出错了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要知道普通的“水果个体户”是没有实力“争迎取养”的石对于文言虚词的作用的讲解,也是要靠朗读。我们与其机械地一个个虚词地进行讲解不如在朗读中注重情境、随机指导,再系统整理积累来得更有效。二、利用朗读可以加强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利用朗读加强对于文本的理解感悟,可以分为对于文本思想情感的理解、结构布局的体会、人物形象的感受等几大方面。比如我们教材中有许多人物传记,对于人物语言的朗读就是朗读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廷斥秦王一段“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在朗读时要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因为这些都是人物心理活动、思想情感的体现,正确读出人物的语气、语速、语调就是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由此在朗读中站立起来了。起先相如诱引秦王交还宝物,语气和善、语调舒缓,中间部分赵国之所以奉璧入朝的原由,特别对于“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两句要读出一种声张正义公理的气势。而结尾处的“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则要读出视死如归的勇气胆量,要斩钉截铁、义无返顾。于漪老师说“读要动脑,动脑口,饱含感情,进入`角色',正确理解文中寄寓的情和意。读的人要读得荡气回肠,听的人思想感情才能收到碰撞。朗读得好,传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会说话,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学生活跃在优美的语言氛\n围中,耳濡目染,深得其益”①三、利用朗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发学生思考语言运用之妙,充分培养他们对于语言运用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面貌。我们用以下对于《过秦论》的开头的一段语言分析为例,来看看如何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秦孝公据般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古文观止》点评道`四句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盖极言秦有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古文释义》点评道`此四句总是一句,然不如此却衬不起。,……”②“夏丐尊在《文章讲话》里对于这几句话,运用加强文气的三条规律分析它。一是以一词统率许多词句,足以加强文气,这句就是从`秦孝公'一直统到`之心'。二是叠用调子相同的词句,足以加强文气,`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就是同调子词句。三是必要时,一组同调子词句中的句式要稍加变化,以助长波澜,显生动气韵。所以贾谊不说`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意,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一虽然工整,却略显平板。,“如果我们在夏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其一,第三条规律中那种假设的工整对仗句式,不仅略显平板,也略显气短。如改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意',气是长了,贯到底了,但仍显平板,并似感尚未结尾。而贾谊的写法,既有一贯到底的长气、大气,又有波浪起伏的韵味,收结既明显,又余音袅袅,用康德美学的理论,这属于康德所推崇的`线性美'流动的美,既气韵连贯,顺势而下,又正奇互补,起伏有致。”④你看,我们重视朗读,可能会流于形式,真正要将朗读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过秦论》中这几句话的反复推敲的课例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①②③《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第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第页上海教育出版社详见《夏丐尊文集文心之辑》中《文章讲话》篇中第八部分“所谓文气”,浙江文艺出版社年④``…、二、`一王宋生寺者谙又教字内各重构刀弟此贝上海教育出版社\n四、如何加强文言文朗读建设一是要利用好课堂主渠道,要把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设计进教学环节之中去。教师思想上不重视“读”没有将“读”作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来对待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缺少指导文言朗读的技巧方法教师缺少示范,没有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学生的朗读兴趣积极性不高。于漪老师曾经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诵的情景,说他读得出神入化,全班寂静无声,学生都被深深感动了二是要大力加强早读工作,语文教师要深入课堂,积极参与早读。全班齐读,最能体现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班级团结和谐的氛围。语文教师要主动帮助班集体形成良好的文化气息。三是要突出个性化的朗诵表演,学生选择教材中的文言文配上音乐,进行朗诵表演,也是一种感悟文章情感、把握主旨的手段。通过组织朗诵比赛,学生的朗读热情更会得到提高。第四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课例研究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异中之同和同中求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教学当遇到某一类文体时,它们的写法布局、立意方式、语言表达等往往相似,所以在考虑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可以瞻前顾后、整体谋划并形成相应的文体知识序列,从而完成对于这一类文章的层进式的理解、感知和鉴赏,完成对于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沪教版的教材在高二年级的第一第二学期分别出现了两篇游记,它们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把两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确定放在一起考量,就有比较特别的意义,也为其他类似的情形提供一定的借鉴。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中外古今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游记的取材范围极为宽广,瑰丽奇秀的名山大川、奇异生动的风土人情,都可以成为选材的对象。而且游记的文笔流畅,描写生动,又往往带有议论色彩。作者思想感情也都充实深刻。在大多数初中教材都选择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些文章都是游记中的精品,给我们广大学生学习游记提供了最佳的范本。沪教版高中阶段的这两篇游记抒发的思想情感,就思想深度看,较初中的游记\n理性更浓、视野更广、难度更大些。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时,首先可以考虑,对于初中的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回顾,学生对于《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都能熟读成诵的,可以在背诵名篇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游记突出特征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我们先来看《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从大多数教师对于本文教学目标的选择来看,教学的核心价值无疑在两大方面一是作为游记的“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二是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尽志深思”的为人、做事、治学的道理。但是在具体落实在教学环节中,这样明确的教学内容是否会“名存实亡”,最终淹没在繁杂的古汉语语法讲解、词语句子的翻译之中,最终丧失在教师自认为水到渠成的结论灌输之中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情形在许多课堂上发生了,学生在学习了本文若干星期之后,如果在检测一下,教师们原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心中的明晰程度的话,绝大多数除了能背诵作者的结论外,对于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王安石如何得出这项结论的严密步骤,学生的记忆就模糊了,这对于学生真正了解游记、熟悉游记进而今后从这些游记中得到写作方面的启发是帮助不大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教学的核心价值完整、细致地展现出来,并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呢课堂导入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则《游褒禅山记》的导入语“南朝刘姗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请学生谈谈对于山水有过怎样的体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又寄托了他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呢”①这样的导入,看似由名句导入,能激发学生对于山水的兴趣,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其实实际效果只能分散学生的关注焦点。不如教师自己谈谈登山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够坚定,错过的绝佳美景或让学生交流一下登顶成功之中需要的精神有哪些这样聚焦式的交流更容易切入课文的内容、更易于学生关注课文叙事、描写与抒情议论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实际上就是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真正落实。而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一般教师按照文章顺序一路讲下去的居多。特别是忽视前两段叙事描写,重视后两段的议论阐发的教法又占绝大多数。而如果要真正落实“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真正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尽志深思”的为人、做事、治学的道理,那么对于课文前后两大部分的循环往复、瞻前顾后地①《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第页上海教育出版社、\n反复研读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王安石得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们就要提醒学生观察王安石在前文中是如何表现“夷以近”、“险以远”“游者众”、“至者少”和“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会再次关注王安石对于“前洞后洞”的对比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后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侧出”“甚众”“好游者不能穷”等词句,“侧出”不就是表现了地势的平坦开阔吗“好游者不能穷”不就是表现了“险远”的特征吗“好游”不就是“有志”的一种吗接下来王安石就“立志”谈出了一般文章无法企及的境界层次。我们来看看名师对于文本主旨的解读“一般议论文,说到立志对于学问、事业是十分重要的,反复论说一番,意尽辄止,如此而已。而作者却兼顾到志、力、物这三者。这就很有些唯物主义的眼光了。而作者又不以此为限,于三者之中又特别强调了`志'的关键作用,不但看法很辨证,很实事求是,而且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作为矢志革新而又独具胆识才力的大政治家王安石才能发的议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不能不说是颇为难能可贵的,就是对于我们今天的治学和立业也是很有可供借鉴之处的。”①这段解读,一是强调了王安石对于“志、力、物的兼顾”,显示了王安石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度。二是强调了王安石特别看重“志的关键作用”,显示了王安石对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这里包含的逻辑推理能力、辨证思考能力都是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中函需培养的,教师在这些环节上要尽量敲打扎实,教师可以再次回到前文第二段的叙述文字中去让学生体会王安石为什么最终会放弃游览后洞以及在放弃后的懊恼后悔也可以让学生多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谈谈对于这些语句的认识,这样文章的主旨“尽志无悔”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我们也千万不要忽视作者另外一个重要的感慨“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面对一块“其文漫灭”的仆碑,面对不存之古书,面对“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的状况,作者怎样选择呢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结论,但是作者告诉我们面对①师授课录一高中语文褒禅山动教学第页陈日亮上海教育出版社\n复杂情形的应对之道深思而慎取。面对生活中的纷繁、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难道王安石的“深思慎取”难道不是提醒自己静心凝思、驻足展望的金玉良言吗如果多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下本文带给他们的人生启迪,那么对于文章深刻主旨的记忆驻留的时间会很长很长总结一下,对于《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教学内容尽量要考虑文章的特殊体式对于写法的要求,尽量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前后文章的紧密联系,从而为自己建构起比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辨证思维水平而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尽量要从生活实际切入,用日常学习、工作来印证作者的观点主张,最后达到提高自我的生命见解、提升生命价值的作用。对于另一篇重要的游记作品《石钟山记》,笔者首先认为沪教版教材把它放在高二第二学期的,古代散文单元中,不尽合理。从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来看“古代散文博大精深,先秦诸子散文、汉代政论文、唐宋八大家古文是其几座高峰。本单元所选的荀子之文严谨详密,贾谊之文气势磅礴,韩愈之文笔力雄健,苏轼之文姿态横生。品味这些佳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深邃的思想,领略他们精湛的散文艺术。”①单元组元的依据是展现古代散文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于几座高峰中选取了代表作家的散文精品。选择苏轼的《石钟山记》固然在单元组合的理由之内,但是细究这个单元的其他作品,我们就发现本单元作品《过秦论》、《师说》、《劝学》都为议论性散文,这与游记《石钟山记》在文体上差异较大,笔者认为《石钟山记》在文言阅读难度上不会超过《游褒禅山记》,所以可以与之放入一个单元。而且从以山水为题材,提高对于自然的审美能力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力的角度,《游褒禅山记》所在的高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正是这样一个“由山水生发奇思妙想”②的单元。如果对于教材的改动从理据上是成立的话,或者说仍然将《石钟山记》放在原来教材位置,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两篇游记放在教材中相近的位置,如何确立同中有异的教学内容相隔一个学期学生又来学习另一篇游记,异中之同又是什么怎样在两篇相似的游记中找到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相似性,又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序列性、层次感这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示范、启发意义的。①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试用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页单元导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②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试用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页单元导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姗\n我们来看一则练习内容的设计阅读下列文字,你对余光中的观点是否赞同请谈谈理由。“将《游褒禅山记》跟《石钟山记》来比,两篇都是游记,也都借题发挥,议论纵横而达于结论。然而借以发挥的那个`题'本身,亦即游山的感性部分,则苏轼的文章感性强烈,如临其境,显得后文的议论真是有感而发,王安石的文章却感性平淡,未能深入其境,乃显得后文的议论滔滔有点无端而发。总而言之,苏文的感性与知性融洽,相得益彰,王文的感性嫌弱,衬不起知性。选自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①这一则教学内容的相关练习设计,从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形成序列、培养鉴赏能力等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内容的确立,它既可以免除在教授同一种文体且写作手法、结构模式相近的情形下,对于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单调重复,又可以通过比较鉴赏、前后贯通达到学生对于游记文体形式的高度认知,并且产生评价鉴赏的冲动和兴趣,完成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对于游记学习重点的差异和学习难度的递进。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重在促进学生的学—诸子喻山水的教学设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单纯地“着眼于教师的教”,教师备课非常认真,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务求学生对于文言文全面理解、彻底弄清,这固然体现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个体意识,但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体应该是学生。如何考虑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学到该学的东西,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想学生所疑、解学生所惑,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提高有益、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有益、对于促进他们的写作表达水平有益。总之一句话,教师要多从学生的需求确立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比如沪教版语文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诸子喻山水》一课的教学,它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此课是教材编写者采撷先秦诸子对山水的感悟篇章,汇编的一课教材。它不像其他文言篇章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它仿佛一颗颗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珍珠被一根红线山水主题串联在了一起。教师如何为一则则山水感悟设计既完整和谐又突出个性的教学内容成为放在教师面前①《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页上海教育出版社\n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是教学内容确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选择。我们是为了教师的教,还是为了学生的学。王荣生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的现象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我们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哪些问题反映在教师备课,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第一重扭曲,着眼于教师的教,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的往往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么学'第二重扭曲,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的正确、合宜。`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往往又从`我要怎么教'入手,习惯于从教法来考虑教学开始怎么教是多媒体,是朗读,还是活动导入等等。而最后,却往往是受困于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招一式,在教什么呢学生能不能学呢这里面存在很大的疑惑。”①《诸子喻山水》一课的教学“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样学“呢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在“思考与练习”中予以体现出来了。我们来看一下“思考与练习”中对于“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样学”的表述。“思考与练习一、古代文人在说理时常常运用譬喻。试从课文中选取你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比喻,说说诸子是怎样通过山水来阐发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思考与练习三、“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笋,止,吾止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对这句话加以简要的说明。”②从这两则“思考与练习”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对于本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主张,看来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学习这篇文言文,不仅在于读懂古人通过山水阐发的人生哲理,还在于领会古人运用譬喻阐发哲理的妙处,就是培养一种特殊的语言素养,更在于一种古为今用的文化眼光,即学生通过阅读古人对于山水的感悟,获得在当代社会成人成才的启发。①王荣生《语文学习、第页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②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试用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页“思考与练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n懂得了这样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不会局限于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层面。接下来,我们必然会遇到这么几个问题、学生对于《诸子喻山水》中哪些字、词、句在理解上存在困难,进而会影响他对于阐发的哲理的体会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的意识及运用工具书、书籍、资料,释文意的习惯、是不是每一则“诸子喻山水”中都运用了譬喻的手法我们必须面对学生对于这样一个写作手法了解、掌握程度的差异。、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现场生成许多适当正确的联想,来达成对于古人思想的现实版的解读过程教师在什么时候可以给予适当的联想素材促发他的思考所以,我们要通过预习,将学生的阅读理解的障碍、难点反馈上来。预习作业可以在“思考与练习”的基础上加上对于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的收集。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状况一、在字、词、句的理解上,学生是存在问题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这样几个地方、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鲁,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签,进,吾往也。”书本下对于“平地”的注释是“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学生颇感疑惑。为何不解释为平整土地,来得前后对应、自然妥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书本下对于“逝者”的注释是“消逝的时光”。学生觉得这样的解释显得孔子光是感慨时光流逝,显得伤感、消极,并未体现出积极的人生哲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丛基无些垦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书本下对于划线句没有注释翻译,但是在翻译中学生觉得很有难度,关键是对于“无以”“易”字的理解。二、针对“譬喻”的手法,学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一是标题《诸子喻山水》中的“喻”字是什么意思,其二是并不是每一则“诸子喻山水”中都运用了比喻,有的运用是类比的手法。三、学生对于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感悟如何在工作学习实际生活中发挥意义,多数学\n生泛泛而论,缺少紧密联系的点,缺少具体联想的人和事,感悟比较空洞无物。根据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这样一些教学内容一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比喻、类比两种写作手法予以区别、厘清,进一步明确了文章标题“诸子喻山水”的含义。“喻”的本意是告诉,使人知道、明白、了解。其次才是比喻的意思。其实标题既可以理解为诸子利用山水比喻,也可以理解为诸子从山水中使人明白道理。而文中首段“孔子喻山水”就没有运用比喻,而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做事与堆山、平地的道理进行了类比,阐释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哲理。二是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理解困难的几个点,展开讨论,并引用专家的建议,为学生提供参考,主要培养学生质疑注释、查找资料、考证求实的学术态度。比如李泽厚的《论语译评》中对于“平地”的解释就是平整土地,这与教材注释是不同的,但是与学生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也极大地鼓励学生不满足于教材,质疑注释的精神。又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逝”字的解释,首先提醒学生注意刚刚学习过的苏轼《前赤壁赋》中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中课文注释对“逝”字的解释是“往”。而在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逝,往义。不舍昼夜者,犹言昼夜皆然,年逝不停。白话试译就是,先生在川水之上说“去的就像这样呀它不舍昼夜地向前。”康有为《论语注》中说“天运而不已,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运乎昼夜,未尝己也。无一息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健样的反复考证的过程也是将对于经典名句的深刻含义反复琢磨推究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于孔子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有了切实的认识。同学更是可以通过不同语气、语调的朗读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理解。三是我适时地引入了一些漫画、人物素材、作文题,来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落实古为今用。比如为了配合,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笋,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贾,进,吾往也。”的理解,我上课时展示了这样一则漫画\n妙下而公有水,再推泞饿方演勺让学生先观看漫画,后推测教师展示的用意,学生马上明白教师是为了配合第一则“孔子喻山水”的学习,而后我让学生分析这则漫画与孔子原话之间的联系,最后又让学生仿照孔子的原话自创一段话,学生创作兴趣很浓,如有的学生就说,子曰“譬如掘井,未成一锹,止,吾止也。”既读懂了漫画,又能仿写成功,学生的理解力、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后我又将孟子的一句切合这幅漫画的名言展示出来,孟子“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初,而不得泉,犹为弃井也。”同学们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于这则语录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再比如,为了更好理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一句,我展示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让学生在读懂原句的基础上,加深对于高考作文题的理解感悟,既是一种拓展,也是对于高考作文命题依据、用意的一种探究。又比如在学习这样一段“孟子喻山水”时徐子曰“仲尼函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洽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我引入了“季羡林辞`国学大师”,的材料某些正式文件中,我头顶上出现“国学大师”这一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约摸二十年前,一次在大讲堂向同学们谈国学。当时台上坐着五位教授,我被\n排在第一位。《人民日报》随后发了文章'国学热”在燕园兴起》。至此,那四位教授,包括我,就被称为“国学大师”。他们的国学基础都比我强得多。自己戴上这顶桂冠,浑身起鸡皮疙瘩。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后来专治其他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在宏观上谈一些“天人合一”的问题外,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逞论“大师”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学生对于孟子喻山水中“务本求实”“谦虚谨慎”的主张,就有了更形象生动的当代意识和切实体会。对于民族精神中优秀文化人格的传承也找到了有力的证据。然后我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请从文中选出最喜欢的章节,撰写读后感可供参考的写作角度反映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从后世名人“为人、为事”的典型事件上找类似之处从当今主流的人生观、价值观角度去评判其意义。学生上交的感受体会就一下子充实具体多了。通过这节课教学内容确定过程的分析,我们就能感受到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与“学生的学”密切相关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我们用这句话来嫁接到文言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上,教师首要考虑传的是道,受的是业,也就是说,教的内容、学的内容是正确、合宜的,当然是相对的正确合宜,至少是经得起专业知识的检验的。其次是认真思考“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什么是他们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怎样地教才能促进学生最有效地学。所以“教师的教”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师的教”,教师教得准确合宜,学生学的内容就不会偏差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就会学得顺利。\n第三节重点在学一种语言表达艺术—《陈情表》和《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对于《陈情表》和《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类文章,首先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明白这样一种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特殊的文章,学生首要学会的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而并非表达的内容,在当今民主自由的社会里,提建议、诉衷肠或许再也不需如此费劲了。而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圣命难违,违背圣命者或许还会引来杀身之祸而讽谏帝王,批“龙鳞”,逆“圣听”,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所以像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这类文章中不但有大勇更充满大智慧。所以学习《陈情表》就要抓住李密是怎样陈情,通过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的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就要扣牢魏征如何委婉进谏最终让太宗皇帝舒舒服服地接受意见的学习这些语言表达的艺术,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情感、表达想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在确定这类文章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定位在学一种语一言表达艺术上”。对于《谏太宗十思疏》,要体会领悟其语言表达之妙,有一种极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标题入手,研究魏征写作本文的意图和技巧。“谏”就是一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十思”就是十条建议、意见。“疏”就是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搞清楚这些字眼的含义本身就是学习文言的必需,但更关键的我们可以借标题来探究,普通思路和特殊写法之间的差异。照着普通的思路,假设魏征真是直言规劝,秉持“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宗旨,劈头盖脸就提出十条意见,那么情况会是如何我们不妨来看看他提了哪十条意见“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指自己喜爱的东西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就是“戒奢侈”“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指身居高位,时时要想到谦虚谨慎。“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像大海,就是“戒骄傲”“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指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就是“戒放纵”“虑奎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指虚心接纳下边的意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默恶”严格要求自己疏远坏人,这是“戒小人气\n“恩所力,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指不因个人的情绪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就是“戒赏罚不公”。“一思”就是“五戒”。“戒奢侈”、“戒骄傲”、“戒放纵”、“戒小人”、“戒赏罚不公”,哪一条不是切中要害的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上述这些情况恐怕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直截了当地向帝王指出他的缺点奢侈、骄傲、放纵、亲近小人、赏罚不公。没有几个帝王能欣然接受的,弄不好还会龙颜震怒的。所以教学中,我们不妨先从标题入手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来研究魏征是如何来使自己的进谏容易被帝王舒舒服服地欣然接受,这样的话,“定位在学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的教学内容就能更突出、更明确。魏征是首先从国家要长治久安的角度来劝谏太宗的。语言表达上妙在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运用了抑自己扬太宗的手法、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手法。“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先用树木生长,“必固其根本”河水流得远,“必浚其源泉”来类比说明国家要求安定,“必积其德义”。其次,扬太宗的英明,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魏征说,连这么一个道理您帝王都不懂。情况又会如何最后他从反面推出自己的观点,将类比的作用推向极致。将生活中日常的道理与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太宗皇帝当然就容易接受了。在下一段,他又不急于提意见,而是从普遍的历史现象入手说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道理。并着重分析了为国者不积德义的严重危害,在分析不积德义的危害时,魏征层层深入、用句工整,语言上颇具气势功力,说理更是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对比,从“纵情以傲物”到“骨肉为行路”、“苟免不怀仁,貌恭不心服”甚至“覆舟”的严重后果,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思路进行整\n理,对于这样的说理段落,进行熟读背诵,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教学内容指导下学生对于太宗最终接受魏征意见的缘由才有了体会,语言表达艺术的感悟才落到了实处。再来看《陈情表》这篇文章,我们在把语言表达艺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也不是惟语言表达是论的,像《陈情表》这样的文章,古人评价“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这是看重它是一篇至情至义的文章。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对于本文的评价是“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裨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此评价强调本文的情感诚恳真挚,但教师片面强调本文语言表达的技巧,就会削弱学生对于文章本身具备的充沛真挚情感的感受,甚至会对于表情达意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对于文章艺术感染力的鉴赏。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中点评说“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此评价,肯定情感真挚的同时,强调结构、步骤、文势的苦心经营,更有利于师生理解语言表达和内容情感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当然要学习李密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但是还是要区分清楚,哪些真情实感是需要用心用生活实践去体会感受的,哪些语言表达是需要用脑用智慧去理解掌握的。比如《陈情表》一开篇,李密向晋武帝倾诉自己的悲痛人生经历“臣以险衅,夙遭阂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憨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柞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载载孑立,形影相吊。”如果要研究这段悲苦人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李密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句子形式,一种辛酸、孤苦、凄惨的韵味正是在四个字四个字的联排叠出中渲染得来的,如果有的师生将分析重点放在例如“九岁不行”是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类缺少价值的问题上,不但对于理解语言表达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会削弱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认可度。又如《陈情表》第三段中,李密恳切地表达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难舍难分的感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n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作者先描述祖母的堪忧的现实状况,再辅以“臣无祖母”、“祖母无臣”两种假设情形的可怕,表达血肉相连的亲情,最后自比反哺的乌鸦,表达如不奉养祖母,禽兽不如的道理。让晋武帝也无话可说,深深感动。以上两处文字,写祖孙之间的遭遇、感情,教师学生都要以设身处地的加以怜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对他人的悲苦生命细加体察,再对李密独特的语言表达详加领会。最终感悟到语言形式和情感内容的高度协调。当然,李密在《陈情表》中不乏一些机智的语言艺术、高超的说理技巧,从李密的内心深处来讲,未必言如心声,大体表现在他对于“圣朝”的歌功颂德、对于皇帝的恭敬惶恐、对于自身窘况的渲染、对于人生追求的掩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让学生多多谈出自己的体会。比如李密对于“圣朝”的歌功颂德是否出于真心他歌了哪些功,颂了哪些德与自己难以赴任之间的关联等等。尽量让学生体会语言背后李密的心迹想法,也可以揣测晋武帝在见到这些歌功颂德话语之后的心理活动。又比如大量语言表达对于皇恩浩荡的感激、对违背皇命的惶恐害怕、对于自己日后尽忠的决心等等,如何认识到言语背后的无奈、尴尬也是提高思维水品的有效方式。总的来看,古代社会中,出现了大量君臣交往之间的名篇佳作,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异、封建文化的熏陶,臣子在向君王表达想法、抒发建议时,大多精心斟酌、反复推敲。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语言表达精当、思想情感丰富,在确定这些文言作品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可以把重点放在语言的表达上。第四节注重挖掘作品的情感价值—《项脊轩志》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们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件,乃至作品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投射。语文教学中固然不能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肯定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通过语文学习,学生成为有情有义的人是我们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着力关注情感价值\n取向。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情感教育的佳作,通过这篇文章教学内容的研究,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从情感价值取向入手,我们可以怎样确定教学内容确定哪些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又会造成情感教育的落空,或者说是对于学生情感培养益处不大反思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面对相似相近的文学作品时,探究教学内容确定的一般规律、操作方法和意义价值。许多教师对于本课情感价值的开掘是从文中的关键语句入手,或者是从文章的线索切入的,这当然是不错的。比如有的教师采用了教材“思考与练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段首句`多可喜,亦多可悲'一语,在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分别写了哪些可喜和可悲之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①又比如有的教师直接提出“归有光对项脊轩有深挚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是贯穿全篇的线索”②从一篇古代散文所涉及的文章学知识、结构章法的规律去探求情感的内涵最直截了当,但是这样的理性直接是否将原本感性生动的情感内容人为地削减了体验感悟的力度。情感的品味着眼于细处,不能粗枝大仆卜,更不能贴标签、下结论,要把情感体验的过程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阅读体验。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突破口,去探寻《项脊轩志》这篇文字的情感价值一、从自己的精神小天地的营造去理解归有光对于项脊轩的无比眷恋之情,从而体会中国文人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的追求。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大多会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或许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许是几盆花草构建的环境、或许是一个简陋的亭子间、或许是一片碎石瓦砾组成的荒园,这些可能就是成长过程中,心灵的栖息地、情感的寄托处。中国文人更是将自己独特的情感寄托在某个园子、陋室、草屋之中的,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自己的、他人的情感体验,做一个汇集整理,充分地进行心和心的交流,真正走进归有光眷恋的那个项脊轩,从而完成对于他这种情感的细腻真切的理解感悟。我想这时可以调动的教材资源是非常多的,从初中教学中的刘禹锡的《陋室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高中教材中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①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试用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页“思考与练习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师授课录一高中语文《项粼祷》教学第页方强上海教育出版社\n这些场所并不见得有多华丽、富贵,有的还很简陋、破落,但是自然、温馨、有情趣,充满了个人的志趣寄托倒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由此就可以理解项脊轩从“小”、“日”、“破”、“漏”、“暗”到经过作者的修葺、美化,变得“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幽静,变得“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最重要的作者在其中享受到了高尚的精神生活的充实“借书满架,堰仰啸歌”,这与鲁迅在百草园中得到的自然之趣、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得到的真挚之意、刘禹锡在陋室中寻求的人格之美多么相似,在课堂中我们必须将情感体验和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相联系、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打开情感的闸口,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取得对话交流的可能。二、从细节描摹之处去多角度体验作者的浓郁的亲情,从而感受到归有光独特的散文风格特征。历来许多名家对于归有光散文独特的风格都有过高度的评价如、同时代的王世贞“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清代方苞“不挨修饰而情辞并得”、清代姚彝“此乃太仆最胜之文”、林纤在《春觉斋论文述旨三》中说“欧公之《浅冈吁表》、归震川《项脊轩志》,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黄宗羲《明文案》“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钱基博在《明代散文》中说“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我们可以从这些名家的评价中发现,归有光散文中对于细节的描摹是独树一帜的,这些写作技巧也正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在教学中突出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情感对于学生学习借鉴方法,促进写作水平提高都是很有好处的。文中有多处细节都感人至深,但笔者建议可以抓住文中这么两处细节做做文章一处是悲母亲早故。母亲早故,作者年幼,尚不记事,如何写此一悲呢作者巧妙地通过老姻回忆往事来写。老抠的话又极具情景化,如临其境一般。“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作者归有光通过老抠之口得知当年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爱护儿女\n的深情的同时,我们学生要善于体会一个自小失母之儿听到这些话时的心情。建议教师在教学这段细节时,特别要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特殊经历、特殊情感。林纤说“震川之述老岖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记评语》我们学生并未“自少失母”但是要加强他对于别人痛苦经历的理解,并体会到睹物思人的特殊情境。另一处是文章末尾写“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极深沉悲情的一笔。在教学中不要只贴上“物是人非”的标签,而忽视了这样的精彩一笔和整篇文章的联系,以及由这样一笔所产生的与其他相似作品的比较分析的可能。第一,妻子死的那年亲手种下的批把树,作者见树如见人,当然勾起对于夫妻之间温馨甜蜜生活的回忆,前文中作者所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可见妻子对于丈夫事业理想的关注、对于丈夫学识的钦佩仰慕、对于知书达理的向往,与归有光真是志趣相投、鱼水相融。这样的好妻子,早早离去,怎不叫人悲痛真有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况味了。第二,妻子为什么要在自己死的那年种下这棵树呢妻子在种下这棵树的时候怀有怎样的希冀和寄托呢这里学生的想象空间很大、联想的可能很大,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触发的因素。我们高一教材中史铁生的《合欢树》是一篇现代散文,同样也写到了史铁生母亲生前种下的那棵合欢树,作者总推脱各种理由不愿去看树,联系归有光的“今已亭亭如盖矣”,其中古人今人的不同遭遇、相似情感,正是语文课上培养情感、感悟文章的绝好抓手。活着的人对于死去的人的眷恋、怀念、愧疚构成了人生中悲哀的来源。三、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悲情时除了要从亲情的角度出发理解之外,不要忘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作者的仕途遭遇、人生抱负。最近有学者从科举视角解读《项脊轩志》的文章,笔者认为是很有些参考价值的,在教学中如能予以关注,定能将《项脊轩志》情感价值的开掘带向深入。华东师大教育学系级博士生张廷昭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在内容上往往只注重对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亲情'的分析,在写法上往往只重视其描写的细腻和过渡的自然,却忽视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因素。”①张廷昭首先从归有光岁到岁的年龄段考证了他年花在科举考试上,占去了人生的三分之二还多①华东师大教育学系肠级博士生张廷昭《语文学习姗、第页《从科举视角解读项眷轩志\n其次研究了《项脊轩志》中“一悲”—“诸父异篓”的深层原因。“`异婴',即分家。这在当代,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然而,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件大事。它往往是家族衰落的标志而大家族衰落,又跟科举有着密切的联系。”“反之,如果一个家族长时间没有得过功名,那么凝聚力就会大大减落,家族成员就容易超越礼法约束,其社会地位就会不断下降,而整个家族也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明人王士性曾说`给绅家非奕叶科第,富贵难于长守'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说的。”①“在这种情况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就不是偶然的了,那就是发奋读书,考中科举,以振兴家族,使这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家族产生新的凝聚力,重新结合在一起。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归有光祖母的那句自言自语的`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和用纷板激励归有光的行动。”②张廷昭从科举的角度出发探究文章的深层情感的方法看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术成果。我们也可以从归有光的家谱记》中领略他内心的悲愤“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作庆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仪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逛其父兄冥冥坟汉,将入于禽兽之归。”③这些背景资料、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都起到了很好的形象生动的辅助作用,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充满情感的经典之作,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调动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积累,从文本的细微之处解读,借助适当有用的补充资料等方法都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抓手。①华东师大教育学系级博士生张廷昭《语文学习、第。页《从科举视角解读项眷轩志②同上③叶百丰《大学语文选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项脊轩志》赏析\n参考文献王荣生著《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谢象贤主编《语文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倪文锦、欧阳如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钱理群著《语文教育门外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卢元著《文言文的教与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于漪著《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吴春荣编《徐振维教学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钱梦龙著《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商友敬著讲台内外》,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孙绍振著《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杨振中编《文言文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巧钟启泉、区培民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张民生、于漪主编《教师人文读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洪宗礼《中国语文教材评价》,载于中外母语教材课题组著《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年陶学良著古文笔法评述》,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王水照编《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版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王蒙著《老子的帮助》,北京华夏出版社,、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重庆重庆出版社,、王岳川著《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美约瑟夫等著《课程文化》,余强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李海林著《言语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第版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美··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皮连生译,上海\n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夏丐尊、叶圣陶著《文章讲话》,北京中华书局、赵志伟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德儒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版\n后记我所崇敬的商友敬老师生前在上海师范大学最后一次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所有的老师都爱他的学生,他的每一下学生我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爱,单纯的爱。我梦想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给孩子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我说的主要是汉语,我们的母语,我们朝夕与共、血肉相连的母语。这个空间,无限广阔,无比深厚,有无穷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母语的空间里,精神得到自由的飞翔,情感得到健康的成长,智慧发出闪耀德尔光芒,他们能用母语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唱歌、跳舞、吟诵、思考、对话和交流。”①师生之间的爱是大爱,它不是源于血肉亲情也不是源于真挚友情,它源于对于知识真理的渴求,源于对于精神灵魂的交流,语文老师为学生打开“一片丰富的语言的空间”的同时,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我们做教师的自己首先要爱读书,教师自己喜爱阅读文言文,了解民族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自豪,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去影响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一定也会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教师带着孩子们阅读文言文,掌握古今汉语的继承发展变化的规律,拓宽了我们的语言知识,学习亲近了自己的母语世界,孩子们一定也会培养起读古文评古人与历史文化对话的兴趣爱好。教师自己学习文言文,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放开眼光,自己去拿”,批判地吸收古代的文化遗产,学习名家的文章技巧、语言表达,孩子们一定也会跟着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表达能力。商友敬老师还说“教书说到底,不过是师生之间结一个`文章知己,。”②我们今天文言文教学遇到的种种问题,说到底,就是无法取得在教学内容上自由的对话、自在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广大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立上多花些时间、多下些功夫、多与学生交流。那么教文言文一定是一件极其愉快的乐事了①商友敬《讲台内外》广西教育出版社年月第一版第页②商友敬《语文学习》年第期《时话还是对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