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上一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六上一单元

教 案 内 容 我的改进 ‎1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媒体: 1.古桥的图片。‎ ‎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一些特殊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  (4)交流感受。‎ ‎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  (5)体会写法。‎ ‎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 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  (1)听写词语。‎ ‎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四、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  ‎ 我 的 改 进 作业: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反思:‎ ‎ ‎ 教 案 内 容 ‎ 我 的 改 进 ‎2 山 雨 学习目标:‎ ‎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有没有同学喜欢雨景,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是的情景。‎ ‎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山雨的美丽。‎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山雨的美。‎ ‎   1、自由读文。‎ ‎   2、你觉得那一句美,读给大家听听。‎ ‎   3、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   1、指导看图。‎ ‎   2、动笔画一画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                山雨 ‎              声音  美 ‎              颜色  鲜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摘抄好句。‎ 反思:‎ ‎3 草虫的村落 学习目标 ‎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字词检查。‎ ‎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  (2)交流反馈。‎ ‎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我 的 改 进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我 的 改 进 ‎(4)交流反馈。‎ 作业:完成小练笔 我 的 改 进 反思:‎ ‎3、索溪峪的“野”‎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准备:张家界山水的图片;配合朗读的音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   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 ‎   ②读了课题,老师有疑问了:“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二、读课文,解疑惑 ‎   ①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   ②学生解疑。如有困难,则教师提示:‎ ‎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 ‎   ③那么文章从哪些些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   ①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②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    (2‎ 我 的 改 进 ‎)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   ④体会野物的“野”。‎ ‎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    (3)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   ⑤体会人的“野”‎ ‎    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朴归真)‎ ‎    大致理解返朴归真的意思。‎ ‎    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 我 的 改 进 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学习目标 ‎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运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3课时 ‎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我 的 改 进 ‎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     我是一棵××树 ‎     小树与鸟的对话 ‎     雪的自述 ‎     大自然的声音 ‎     蟋蟀在唱歌 ‎     听雨 ‎     游×××‎ 我 的 改 进 ‎     ……‎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  (2)学生交流评议。‎ ‎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作业:完成本单元作文 ‎ 课外摘抄和描写大自然有关的优美词句 我 的 改 进 反思:‎ 回顾拓展1‎ 学习目标 ‎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一、交流平台 ‎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我 的 改 进 二、日积月累 ‎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      a学生自由吟诵。‎ ‎      b尝试理解。‎ ‎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    a己亥杂诗(龚自珍)‎ ‎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    b月夜(刘方平)‎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   c菊花(元稹)‎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  (1)自由读故事。‎ ‎  (2)同桌自己的理解。‎ ‎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 ‎ 我 的 改 进 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