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1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 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前三篇课文,畅谈自己心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于1936年10月19日不幸病逝。他临终最后的遗言“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纪念活动并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挥笔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短诗。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分节朗读,其他学生评价订正。 2 、全班齐读诗歌。课件出示: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评析、归纳:这首诗分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第2、3、4节是第二部分;第5、6、7 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3、思考问题: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呢? 三、 又读诗歌,理解诗词。 (一、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句子,师生共同体会: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轻声读这一小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1)有的人活着,他对人民,对社会已经没有用了,就像死了一样。 (2)有的人死了,但他生前做过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人们永远记着他,他活在人们心中。 说得多好呀!“有的人活着”指的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指的是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在这里该怎样理解两个“活”字。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二)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幻灯片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大家了解这些人指的是谁呢?(国民党,反动派,军阀)。 这些人指的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是早已臭名昭著又想流芳百世的人;是专门损人利己,以牺牲他人换取自己幸福的人。这都是反动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我们一起来痛斥这些人吧? 2、幻灯片出示;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读了这三句诗,你的脑海了会想起些什么? (1) 读了“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句诗我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 鲁迅先生半跪着身子,为车夫清洗伤口。这就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真实写照呀!还有一句诗也是这样写的,谁知道?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呀!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是心甘情愿地给人民当牛马呀!接着谈对其他诗句的理解。 (3)读了“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鲁迅先生曾写过《野草 题辞》,在文中也提到过要做野草。是呀,即使是一株野草,不怕风雨狂,不怕烈火烧;只要有一息尚存,我就会为人类做贡献。谁来接着说? (4)读了“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句诗,我想起了周烨评价伯父的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是呀,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为谁想的多? a. (为车夫想得得多)。 对!为车夫想得得多,不但帮他疗伤,还资助他,让他在家里静养。还为谁想得多? b. (为女佣阿三想得多)。是呀,为女佣阿三想得多,不让她干重活。还为谁想得多? c.(为卖票的青年想得多)。 还为卖票的青年想得多,一元钱给他两本书。 ( 三、)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明白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四、再读诗歌,领悟写法。 1. 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还 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有个特点?(每个小节中都是用的对比手法。)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构成对比。 2、指导分角色朗读。在读有关鲁迅的句子时,应该用怀念、崇敬的语气;读有关反动派的句子时,用蔑视的语气来读。 3、小结: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4、在我们的历史上,还有许多像鲁迅先生一样伟大的人,教师幻灯片出示如:毛泽东、邓小平、刘胡兰、、、、、、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像鲁迅先生一样伟大的人。 五、拓展升华。 1、试一试: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请用自己的语言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 )活着,他已经死了; ( )死了,他还活着。 2、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虽死犹生 有的人 对比 虽生犹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