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阅读与作文拓展:思乡情深(泛读)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阅读与作文拓展:思乡情深(泛读)部编版

思乡情深之泛读 学习目标:‎ 1. 重点阅读篇目:《苏州拾梦记》《英子的乡恋》;‎ 2. 感受文中写景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 体味文本中所蕴含的真情,学会情感表达的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 课前阅读 猜名城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 壮丽云台,太极故里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盐阜大地,海盐之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河北棉乡,冀中宝地乌金之海,塞外煤都 千岛之城,祖国渔都三峡门户,川鄂咽喉 塞上江南,丝绸门户 主题阐释 故乡似梦牵人心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着一个美丽的梦境,驾了生命之舟,开始向波涛险恶,茫无涯岸的人海启碇,像童话里追逐仙岛的孩子,去寻求那伊若可即的心灵世界。结果却为冥冥中叫做“命运” 的那种力量所播弄,在一些暗礁和激湍中间,跌跌撞撞地耗尽黄金色的年轮,到头是随风逐浪到处飘流,连方向也完全迷失……‎ 苏州拾梦记 ‎①苦难的时代普遍地将不幸散给人们,母亲所得到的似乎是最厚实的一份。‎ 在地老天荒的世界里,维系着她一线生机的,除却与生俱来的生命的执着,是后来由大伯过继给她的一个孱弱多病的孩子——那就是我。她的运命悲惨得近乎离奇。二十几岁时,因为婚约,从江南繁华城市,独自被送向风沙弥天的辽远的西北,把一生幸福交托给我的叔父。叔父却是为着他的重病,想接了新妇来给自己 ‎“冲喜”。不过一个多月,就把她孤单单地撤下在那极其寒冷的世界里了。我的冷峻的父亲要求她为死者守节,因为这样方不致 因她减损门第的光辉。就是这样,她依靠着大伯生活了许多年,也就在那些悲苦的日子里,我由她抚养着生长起来。‎ ‎②哦,我忘却提了,她的故乡就在那水软山温的苏州城里。‎ ‎③时光使红颜少女头白,母亲出嫁后却从此 不再有机会踏上她出生的乡土。悠悠五十年,她在人海中浮荡。驴背的夕阳,渡头的晓月,雨雨风风都不搭理这未亡人的哀乐。家里的人逐渐死去,流散了,却留着这受尽风浪的老人,再来经历冷暖人情,炎凉世味。四五年前的一把火,这才又把她烧到了上海。‎ ‎④上帝怜悯!越过千山万水的迷路的倦鸟如今无意中飞近了旧枝。她应当去重温一次故园风物!‎ ‎⑤“算了罢,家里人都完了。亲戚故旧也没有音讯了,满城陌生人,有什么意思。”她笑,那是饱孕了人生的辛酸,像蓦然梦醒,回想起梦中险虐似的,庆幸平安的苦笑。接着吐出个轻轻的叹息:“唉,苏州城里我只惦记着一个人,那是我的小姊妹,苦苦劝我退婚的是她,(我当时怎么肯!)出嫁时送我上船,泪汪汪望着我的是她;听说而今还在呢。可不知道什么样儿了,有机会让我见她一面才好。”磋跄间这愿望却也延宕了两个年份。‎ ‎⑥一直到前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春天,我才陪着她完成了这伤感的旅行。‎ ‎⑦是阴天,到苏州车站时已经飘着沾衣欲湿的微雨。雇辆马车进城,得得的 蹄声在石子路上散落。当车子驶过一条旅馆林立的街道,她看看夹道相迎的西式建筑,恰像是乡下孩子闯进了城市,满眼是迷离的好奇的光。我对着这地下的夭堂祝告:苏州城!你五十年前出嫁的姑娘,今天第一次归宁了。那是你不幸的儿女,不!如今她是你有着冰雪似的坚贞的娇客,看着乡土的旧谊,人类的同情。你应当张开双臂,给她个含笑的欢迎。‎ ‎⑧但时间是冷酷的家伙,一经阔别便不再为谁留下旧时痕迹,每过一条街, 我告诉母亲那街道的名字,每一次,她都禁不住惊讶得忽地失笑。“哎哟,怎么! 这是什么街,不认得了,一点也不认得了!”‎ ‎⑨燕子归来照例是寻觅旧巢,她一踏上这城市,急着要见的是那少年的旧侣。可是我们向哪儿去找呢?这栉比的住房,这稠密的人海,白茫茫无边无岸,知是在谁家哪巷?纵使几十年风霜没有损伤了当年的佳人,也早该白发萧萧,见了面 也不再相认了。但我哪有理由跟勇气回她个不字?‎ ○ ‎10 母亲在娘家时开得有一家烛铺,后来转让的主人就是那闺友的父亲,想着这些年来世事的兴替,皇室的江山也还给了百姓,一家烛铺的光景大约未必便别来无恙。但母亲忽然飞来的聪明记起了它。向旅馆的茶房打听得苏州还有着这个店号,我就陪着她开始向大海捞针。‎ ○ ‎11 烛铺子毕竟比人经得起风霜,虽然陈旧,却还在闹喧喧的街头兀立。母亲勇敢而且高兴地迎上去,便向那店伙问讯:“对不起,从前这儿的店主人,姓金的,你知道他家小姐妹在哪一家,如今住在哪里?”‎ ○ ‎12 我站在一旁怀着凭吊古迹似的心情。这老人天真的问话却几乎使我失笑。那店伙年轻呢,看年纪不过二十开外,懂得的历史未必多,“小姐”这名词在他心里又岂不是一个娇媚的尤物?我只得替她补充:金小姐,那是几十年前的称呼了,如今模样大约像母亲似的老太太一位。听着我的解释,那店伙禁不住笑了。‎ ○ ‎13 可是,人生有时不缺乏意外的奇迹,这一问也居然问出了端倪。我们依着那烛铺的指示,又辗转访问了两处。薄暮时到了巷尾一家古旧的黑漆门前。‎ ○ ‎14 剥啄地叩了一阵,一位和祥的老太太把我们迎接了进去。可是她不认得这突兀的来客。‎ ○ ‎15 “找谁,你们是找房子的?”‎ ○ ‎16 “不,是找人,请问有一位金小姐可住在这里?”‎ ○ ‎17 主人呆了半天,仿佛没有听得清意思。“哎哟!”母亲这一声却忽然惊破了小院黄昏的静寂。她惊喜地一把拖住了主 人。‎ ○ ‎18 “哦,你是金妹!”‎ ○ ‎19 “哦,你是……三姐!”‎ ○ ‎20 夜已经无声地落在庭院里了,还是霏 ‎3‎ 霏的雨。从一对老年人莹然欲泪的眼睛里,我看出比海还深的人世的欢喜与辛酸, 体味着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奥妙的意思。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陈福于我不幸的母亲!‎ ○ ‎21 第四天晚上离开苏州时天却晴了。一钩新月挂在城头,天上鳞鳞的云片都 ‎ 镶着金色的边。——好会捉弄人的天!路畔一带婆娑的柳影显得幽深而且宁静, 却有蹄声得得,穿过柳荫向那永远是行色倥偬的车站上响去。别了,古旧的我的母乡苏州!明儿我们看得见的,是天上那终古不变的旧时明月!‎ ○ ‎22 别离的哀伤又在刺着衰老的心了。可是从母亲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片从来没有的光辉。(有删节)‎ ‎1.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的聪明并不胜如春蚕,柔情的丝缕抽完了还愿意呕心泣血,一生的厄运积累得透气的空隙也没有,有时只要在一个——仅仅一个可以诉苦的人面前赢得一把眼泪,一声同情的感喟也可以把痛苦洗涤干净。” 你认为应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2.第○21 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离别是哀伤的,然而文章结尾处为何从母亲的脸上,看见了一片从来没有的光辉呢?‎ ‎4.文章的名字叫《苏州拾梦记》,写的是母亲回乡的一段波折感念,然而开篇首段是否与主题无关,详略不当呢?‎ ‎5.试揣测两位老人见面后都说了哪些话呢?请用第三人称角度加以补写。‎ 正月趣事道乡恋 我们都曾听说位于北京城内的白云观,或许有些同学也曾去过白云观。当你在里面游览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在许多年前,是可以骑着驴儿逛白云观的。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呢?我们随作家林海音去探个究竟吧!‎ 英子的乡恋(节选)‎ 林海音 很久不去想北平了,因为回忆的味道有时很苦。我的朋友琦君却说:“如果不教我回忆,我宁可放下这枝笔!”因此编辑先生就趁年打劫,各处拉人写回忆稿。她知道我在北平住的时候,年年正月要骑毛驴儿逛一趟白云观,就以此为题, 让我写写白云观。‎ 白云观事实上没有什么可逛的,我每年去的主要的目的是过过骑毛驴儿的瘾。在北方常见的动物里,小毛驴儿和骆驼,是使我最有好感 的。北方的乡下人,无论男女都会骑驴,因为它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弟弟的奶妈的丈夫,年年骑了小毛驴儿来我家,给我们带了他的乡下的名产醉枣来,换了奶妈这一年的工钱回去。我的弟弟在奶妈的抚育下一年年的长大了, 奶妈却在这些年里连续失去了她自己的一儿一女。她最后终于骑着小毛驴儿被丈夫接回乡下去了,所以我想起小毛驴儿,总会想起那些没有消息的故人。‎ 骑毛驴儿上白云观也许是比较有趣的回忆,让我先说说白云观是个什么地方。‎ 白云观是个道教的庙宇,在北平西便门外二十里的地方。白云观的建筑据说在元太祖时代就有,那时叫太极宫,后来改名长春宫,里面供了一位邱真人塑像, 他的号就叫长春子。这位真人据说很有道行,无论有关政治,或日常生活各方面, 曾给元太祖很多很好的意见。那时元太祖正在征西,天天打仗,他就对元大祖说, 想要统一天下,是不能以杀人为手段的。元太祖问他治国的方法,他说要以敬天爱民为本。又问他长生的方法,他说以清心寡欲为最要紧。元太祖听了很高兴, 赐号“神仙”,封为“太宗师”,请他住在太极宫里,掌管天下的道教。据说他活到八十岁才成仙而去。在白云观里,邱真人的像是白皙无须眉。‎ 现在再说说我怎么骑小驴儿逛白云观。‎ 白云观随时可去,但是不到大年下,谁也不去赶热闹。到了正月,北平的宣武门脸儿,就聚集了许多赶小毛驴儿的乡下人。毛驴儿这时也过新年,它的主人把它打扮得脖子上挂一串铃子,两只驴耳朵上套着彩色的装饰,驴背上铺着厚厚的垫子,挂着脚镫子。技术好的客人,专挑那调皮的小驴儿,跑起来才够刺激。我虽然也喜欢一点刺激,但是我的骑术不佳,所以总是挑老实的骑。同时不肯让驴儿撒开的跑,却要驴夫紧跟着我。小驴儿再老实,也有它的好胜心,看见同伴们都飞奔而去,它也不肯落后,于是开始在后面快步跑。我起初还拉着缰绳,“得得得”的乱喊一阵,好像很神气。渐渐地不安于鞍,不由得叫喊起来。虽然赶脚的安慰我说:“您放心,它跑得再稳不过。”但是还是要他帮着把驴拉着。碰上了我这样的客人,连驴夫都觉得没光彩,因为他失去表演快驴的机会。‎ ‎5‎ 到了白云观,付了驴夫钱,便随着逛庙的人潮往里走。白云观,当年也许香火兴旺过,但到了几百年后的民国,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建筑已经很旧,谈不上 庄严壮丽了。在那大门的石墙上,刻着一个小猴儿,进去的游客,都要用手去摸一摸那石猴儿,据说是为新正的吉利。那石猴儿被千千万万人摸过,黑脏油亮, 不知藏了多少细菌,真够恶心的!‎ 进了大门的院子,要经过一道小石桥,白云观的精华,就全在这座石桥洞里了。原来下面桥洞里盘腿坐着一位纹风不动的老道,面前挂着一个数尺直径的大制钱,钱的方洞中间再悬一个铜铃。游客用当时通用的铜币向银铃扔打,说是如果打中了会交好运,这叫做一打“金钱眼”。但是你打中的机会,是太少太少了。所以只听见铜子儿丁丁当当纷纷落在桥底。老道的这种敛钱的方法,也真够巧妙的了。‎ 打完金钱眼,再向里走,院子里有各式各样的地摊儿,最多的是“套圈儿”,这个游戏像打金钱眼一样,一个个藤圈儿扔出去,什么也套不着,白花钱。最实惠的还是到小食摊儿上去吃点什么。灌肠、油茶,都是热食物,骑驴吸了一肚子凉风,吃点热东西最舒服。‎ 最后是到后面小院子里的老人堂去参观,几间房里的炕上,盘腿坐着几位七老八十的老道。旁边另有仿佛今天我们观光术 语说的“导游”的老道,在报着他们的岁数, 八十四,九十六,一百零二,游客听了肃然起敬,有当场掏出敬老金的。这似乎是告诉游人, 信了道教就会长生,但是看见他们奄奄一息的样子,又使人感到生趣索然了。‎ 白云观庙会在正月十八“会神仙”的节目完了以后,就明年见了。“神仙”怎么个会法,‎ 因为我只骑过毛驴儿而没会过神仙,所以也就无从说起了!‎ ‎1.通过阅读,请你说说本文描写了白云观的哪几个方面?‎ ‎2.文章第二自然段关于奶妈的描写似乎与主题无关,请你分析作者对此的写作意图。‎ ‎3.如果你骑过马,一定记忆犹新。可与同学交流骑马时的感受。如果没有,询问其他同学一些你想了解的问题。‎ 风云波谲结乡情 蒋介石是一位有着浓厚故乡情结的人,通过其日记,便可见这种情结来自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情感。故乡,对蒋介石个人性格的养成有重大关系,‎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对公事的处理。‎ 蒋介石日记中的思乡情结 赴台后,蒋介石再也没踏上过故土。从蒋介石日记中可以观察到,每当天气爽冷,或看到杜鹃、梅花、月亮,蒋介石总会触景生情、遥想大陆;而农历除夕, 则是蒋介石乡愁最浓之时。‎ 每逢清明最迫切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下“无根之萍,无源之水”8 个字,这或许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每到农历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蒋介石便会在当天或稍后, 邀集在台亲属和部下团聚,一起吃饭、下棋、看电影,排解思乡之苦。同时蒋介石还规定每年给大家发三次过节费,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端午节金之分送,最后发给之亲友与数目,皆能近情安心,得以自慰。”在 高雄过除夕的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团饮酴酥,比之在故乡过年,则何如。甚念乡间亲友,不知作如何情况矣。”1955 年近除夕又记下:“旧历除夕与元旦餐食如烤芋艿、烤花生、米焙酱、三鲜、糊啦等故乡过年风味应有尽有。”‎ ‎1958 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时,蒋介石忍不住写道,“近日常念少年在家乡度年快乐情景,五王庙灯头戏与萧王庙大拜,以及童昏时代先慈对我追述两岁时看到孙家大晒场水潭上,搭树彩牌楼其灯烛反映水中,显现我高兴奇异等闲话,皆使我至今仍不能忘怀也”。而每到清明节,就是蒋介石“反攻大陆”最迫切之时。‎ ‎1954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的日记内容包括“今日为旧历清明节,想念古乡庐墓不臵,惟有对天默祷能早日反攻大陆以尽子孙之职而已”。‎ 只把金门作故乡 蒋介石化解乡愁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视察大陈岛和金门。‎ 大陈岛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1949 年至 1955 年期间是国民党残部的主要踞点。1954 年 5 月,蒋介石前往大陈岛视察,并将其视为一次“返乡之旅”。在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直呼万物皆亲、是 5 年来最快乐的日子。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巡视大陈乃为五年来第一次回至浙土,其欢乐等于回武岭故乡,精神上不自觉其为何如此愉快也”,“停泊时海鸥成群扑面来迎,其状亲爱无比,一至浙境百物皆亲,岂止海鸥灵物而已哉”,“山边偶见菜花与蚕荳尤觉可亲,以此非台湾所能见也。在室外,面下大陈休息,春光明眸, 留恋不忍离此矣”。‎ 此外,蒋介石认为金门的气候、民情与故乡相同,干脆将金门“却把他乡作故乡”。蒋介石在日记中的相关记载有,1951 年 12 月 29 日,“午课后,十七 时飞到金门,巡视街道,老少民众一见余面,惊喜若狂”;1956 年 5 月 28 日,‎ ‎“金门气候冷爽,完全是故乡夏初天气,依恋不舍,时起何日可回故乡之念也”;‎ ‎7‎ ‎1961 年 4 月 14 日,“晚在阳台散步静坐,金门气候清和,与故乡溪口相同,甚 乐”;1971 年 3 月,“金门空气新鲜,风光美丽,乃大陆之家乡,望于身心有补也”。‎ 派人去拍祖坟照片 蒋介石了解故乡的情况,一般是通过儿子蒋经国提供的情报,如 1957 年 2 月 10 日他在日记中提到:“今晨经儿来谈香港匪报登载故乡近情颇详,余急取观之,感慨无已。”蒋介石最挂念的莫过于自家祖坟的情况,1957 年 10‎ 月 12 日,他从蒋经国那得到了 6 张祖坟和旧居的照片,如获至宝,“五年以来,以此为第一 次获得故乡实情消息也,更督促我提前反攻之心境也”。接见访客时,蒋介石也不忘探听故乡的消息,1960 年 12 月 25 日记下“晡召见康泽之子,详询其省亲情形”。‎ 上世纪 60 年代,台当局和美国政府合作,出动 U2 侦察机侦察大陆上空。有一次蒋介石不经意问起侦察员有没有拍到浙江奉化溪口镇的照片,之后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便顺路拍了几张回来,冲洗出来的照片上,蒋介石母亲王太夫人的墓地一清二楚。蒋介石看到照片后,对自己不能前往扫墓遗憾不已。‎ ‎【人物简介】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 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1924 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 1 军军长。1927 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 ‎1948 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 年 1 月 21 日宣布“引退”,同年败 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 年 4 月 5 日于台北去世。‎ ‎1.围绕思乡,文章重点提及了蒋介石的哪几件事?‎ ‎2.你如何理解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无根之萍,无源之水”8 个字?‎ ‎3.岁月波荡,厮杀倥偬的日子早已过去,新时代开辟,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离开故土许久的人们重新踏上了这方坚实的土地,读下面的材料,说一说连战一席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照当地风俗,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偕夫人回乡祭祖,在祭台前,按照家乡风俗恭恭敬敬上香、献果、敬酒、鞠躬,行 13 道大礼,祭拜先祖连舜宾。站在先祖墓前,连战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身在宝岛,引领北望,鄂北广水,祖墓萦心……当此中秋,渡海而来,恭祭我祖,俯首缅怀……忠仁孝悌,不敢违背,家国情怀,永当铭记。”连战表示深信:“不管是千年古道还是万丈西风,我们兄弟姊妹执手同心,定能振兴中华。”‎ 拓展阅读 北京城三千年的六次变身 战国到隋唐——北京城的第一次扩建 从战国蓟城到隋唐幽州城,北京地区大概都坐落于广安门一带。‎ 到了隋唐,开始了新的繁荣。隋炀帝于大业四年春,“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人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七年二月隋炀帝还“自江都御龙舟入通济渠,遂幸涿郡”四月抵达涿郡临塑宫。由于京杭大运河开通,给宋辽元明清各朝由南向北漕运粮食提供了方便。这便是京东通州一带万商云集, 千帆百舸漕运繁忙,兴旺几百年的根源所在。‎ 北宋与辽金——北京城的第二次扩建 据历史学家考证,金朝的中都是一座 4000 多米见方的城市,它的西北城角位于今羊坊店附近,东北城角坐落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周围,西南城角踞今凤凰 嘴村,东南城角则立足今北京南站一带。而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北京文物部门就把金中都的护城壕与街道勘探出来了,金中都至今遗留下凤凰嘴、万泉寺、高楼村三处城墙夯土残壁,而水关遗址则是除城墙外仅存的建筑遗迹。‎ 北京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无数次战乱,其城市建筑和文化遗迹不断遭受破坏、重建、破坏、然后再重建。一代代的北京人民就在一次次的绝望中生生不息, 繁衍壮大。‎ 元朝一统——北京城的第三次扩建 到了盛元时代,北京城又一次成为当时世界政治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 追溯当年建造世界上最大城市元大都的总设计师,他却是一位曾经当过数年和尚的刘秉忠阁下。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元大都从1267 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 年才告完工,‎ 历时 18 年之久。元大都城墙周长 28 公里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 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 明清改造——北京城的第四、五次改造 ‎9‎ 明朝灭元后,便在元大都南面扩建了今天模样的北京城。并新建了皇城和紫禁城。通过古代各朝向西、向东、向北、向南扩建蓟城、幽州、南京、燕京、中都、大都,北京古都工 程,北京城确实给现代中国人留下了巨大历史文化遗产。‎ 明洪武元年,为防止元军卷土重来,明朝放弃了元大都北面三分之一的城池, 后退 5 里重新筑一道城墙,这个地点就选在了今天德胜门一线。‎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重建皇宫时又遇到了城市改造的难题。他已经在元后宫旧址上修建了镇山,即今天的景山,所以整个宫殿都不得不南移,但原先城南的面积显然不够了。朱棣索性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 800 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于是北京城的城墙也就缺了一角。‎ 嘉靖年间,京城一再受到蒙古军队的威胁,于是原先东西 20 里的距离缩减 为 12 里。最终外城并没有形成包围式,而只修建了南部的城墙。此时的京城虽然分内外城,但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城池,外城只包了内城的一面,另外三面则再也没修建起来。这座 62.5 平方公里呈凸字形的明代北京城便是今天二环以内老北京城的规模。‎ 近代中国——北京城的第六次改造 ‎1928 年 6 月 4 日,张作霖被日本人阴谋炸死。这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接收了北京事务。阎锡山进驻北京后,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1937 年,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 1937‎ 年 10 月 12 日将北平又改称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北京又改称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 年 9 月 21 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 月 27 日,政协全体会议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称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