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交织着回忆的梦境特点。‎ 2. 感受作者对“好的故事”的强烈喜爱以及对其消逝的遗憾、不舍之情。‎ 3. 理解“昏沉的夜”的隐含义,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回忆及梦境中水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梦境的喜爱及对其消逝的遗憾、不舍,感悟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难点】‎ 把握交织着回忆的梦境特点,感悟文章表现出的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在黑暗社会为启迪人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你读过鲁迅的作品吗?对鲁迅的文章有怎样的印象?‎ 师总结:不少同学会觉得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这是由于鲁迅的文章思想深刻、艺术性强,风格独特;同时由于其正处在文言向白话的过渡时期,常有生僻字词的缘故。‎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诗是兼具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的本质属于诗,但具有散文的外观。学习散文诗,要注意体会文章诗一般的丰沛情绪与奇特想象。‎ 二、 整体感知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好的故事”其实是?‎ 预设:一个梦境。‎ 2. 听老师范读课文,任务(1)将你认为难读、易读错的字词标上读音,全班交流;(2)依据“梦前、梦中、梦后”这一线索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预设:(1)伽蓝,参差,瘦削,泼剌奔迸,皱蹙……‎ ‎(2)梦前1-2(现实)‎ ‎ 梦中3-9‎ ‎ 梦后10-12(现实)‎ 三、细读品味 ‎1. “我”在怎样的情况下陷入梦境,“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预设:(1)环境——“昏暗”“昏沉的夜”;心境——“烟草”“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初学记》”,疲累、烦闷、百无聊赖。(2)猜测原因:工作劳累,有不顺心、烦心之事,烦闷难以排遣。‎ ‎2. 齐读3-9节,思考: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预设:美丽、幽雅、有趣。‎ (1) 美丽——许多(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 (2) 幽雅——茅屋、狗、塔、村女、云,红花……水中倒影 (3) 有趣——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需明确第5段并非梦中景,而是回忆景。梦中景与回忆景十分相似,读懂回忆景能帮助理解梦中景。如学生提到第5节内容,便可顺势先分析第5节。‎ 1. ‎“我”对这个“好的故事”态度如何?从哪里读出来?‎ 预设:(1)喜爱——“美丽、幽雅、有趣”,想要“凝视他们”“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 ‎(2)不舍、留恋——“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3)遗憾、惋惜——“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在昏沉的夜……”‎ 齐读这些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读出情感。‎ 一、 思考探究 作者通过这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 小组讨论(3分钟左右)‎ 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这“好的故事”乃是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对故乡的怀念),而首尾强调“昏沉的夜”则暗指黑暗的现实社会,表现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事物。‎ 可出示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加深学生体会理解。‎ 二、 板书 梦前 昏沉的夜(现实) 梦中:美丽、幽雅、有趣(理想)——追求 梦后 三、 作业 1. 梦境是很难描绘的,但作者将梦的发生、展开、消散写得非常生动。在课文4-8段中找出三个描绘梦中事物的句子,分析其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梦境的什么特点。‎ 2. 你曾经做过怎样五彩斑斓的梦?回忆一下,尝试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选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