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圆的周长|冀教版 (3)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圆的周长》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通过类推演示、讨论、动手实践等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说出周长指什么?用什么单 在学具中的圆片上比划一下 直观地认识圆的周 位?让学生比划出课桌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⑴、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了解圆周长指什么? ⑵、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3、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⑴、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需要什么工具?教师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指导。 ⑵、指导学生合作测量,说明注意事项。 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⑷、各组汇报测量方法。 ⑸、教师用课件演示绕和滚的过程,说明圆周长的测量有这样两种方法。 活动二,认识圆周率 ⑴、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大中小三个圆片,说说谁的周长长,猜想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圆的周长,形象地理解。 学生自己测量。 小组合作测量 长。 找出测量方法 ⑵、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课本表内。 ⑶、完成后,学生观察、比较数据,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⑷、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教师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⑸、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件出示祖冲之事迹。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即: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现在人们已经可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了,不过我们不需要用到那么多的小数,所以只取近似值即:π≈3.14(板书) 4、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三:⑴、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 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课本表内。 认识圆周率 长? ⑵、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 C=2πr 5、应用新知 练习:⑴d=3厘米 c=? ⑵r=3厘米 c=? 计算三个圆片的周长÷直径 能够推导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 课堂小结 2分钟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即: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2、灵活运用公式 布置作业 1分钟 数学书44页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 π × d (c=πd) 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 C= 2 × π × r (c=2πr)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 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本节课灵活性较强,希望看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创新火花,看到他们快乐学习的笑脸。 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工作,课后感觉: 1: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一些学生只是对活动感兴趣,不去认真探究怎么样能求出圆的周长。 2:不能很好的设计最细化的问题。问题较为粗略,学生答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回答很是不积极。这是我这节课的失败的关键所在。 3:学生的活动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没有很好的体现。尽管我用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合作交流,最终得到本课的重点知识,但经过学生的活动,为了节省时间,我让他们把活动的结果利用计算机展示出来,我想,这是错的。不过,孩子们真的,没有发现,我的设计只能落空。最后不得不自已代替学生得出新学的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