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

‎《电磁铁的磁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 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细腻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能够大胆的想象,又有根据的假设。‎ ‎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电池(有的组1节、有的组2节)、电池盒、导线、1根长约1米的导线、大小不同的铁钉、1包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1.师出示制作好的电磁铁: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谁来说说电磁铁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铁芯、线圈、电流)‎ ‎2.学生制作电磁铁:下面请各小组也来制作一个电磁铁,并且试一试你们的电磁铁可以吸起多少个大头针呢?(各小组汇报个数。)‎ ‎3.(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师讲解:这是电磁起重机(也是一个电磁铁),你看,它能吸引几吨重的钢铁呢!‎ ‎4.提出问题: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而我们自制的电磁铁最多的小组也只吸起了几枚大头针呢?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跟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谈话: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板书:作出假设)。‎ 接下来就请我们同学也来猜一猜,你觉得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出示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假设)‎ ‎2.学生小组讨论,作出假设。‎ ‎3.小组汇报。‎ 请1小组先来汇报,注意引导(如:说到跟线圈的多少有关,师问,线圈多磁力就越大;线圈少就磁力就越小;说说你们猜测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板书(把学生的各种假设板书出来)‎ ‎4.分析:刚才各个小组都作出了自己的假设,那么在这些因素中,你们小组觉得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最大的因素呢?(学生选择小组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这些知识我们的假设,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必须实验。‎ ‎2.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时间关系,这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3.制定研究计划:‎ ‎(1)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计划(板书:制订计划)‎ ‎(2)大家来看:现在我们研究的问题已经明确了,而且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假设。那么,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3)学生讨论,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 ‎(1)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的圈数)‎ 如何改变线圈的圈数?‎ 教师引导:绕多少圈合适?实验做几次?为什么?每次应该相差多少圈呢(一般要相差20圈及以上,效果才比较明显)?先做哪个实验?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么?如果有的小组最高100圈绕不下时怎么办?(再绕一层,同方向绕)……‎ ‎(2)讨论:刚才我们讨论了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为了实验的公平,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 ‎5.小组修改完善研计划 ‎6.实施研究计划 ‎(1)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计划中要控制的这些条件之外,老师还想提醒各小组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温馨提示:A不要长时间接通电池 ‎ B吸过的大头针放在一边,不要再吸;‎ ‎ C为了数据更加科学准确,每个圈数都要进行多次实验(出示实验记录表:比如第一次绕20圈,可以进行三次实验,记录好三次的数据,然后取平均数;第二次40圈,同样如此;第三次也是,并且根据磁力大小进行排序。‎ ‎(2)各组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师板:实验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1)先出示3—4个小组的记录表:观察数据 ‎(2)说一说: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电磁铁的磁力小)‎ ‎(3)其他小组呢?你们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确实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这样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各小组还提出了其他的假设,这些因素是否真的也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研究!‎ ‎2.(再次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学生发言)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教学反思】:‎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单元的第3课。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准备】‎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板书:‎ 电磁铁 组成:线圈和铁芯 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 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教学反思】‎ 我上的《电磁铁》一课,使我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本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与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电磁铁的性质、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相关应用等。课堂上我采用我来引导和学生探究讨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中发现问题后,大胆猜测,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培养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时,我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为主线,具体如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我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我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三、寻找电磁铁的应用,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电磁铁》一课起初的教学设计中,分组实验时每个小组只打算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后来我觉得四个学生共用一套器材,很难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必须把开始的实验设计拆除再进行第二个对比的实验,我决定每个小组准备两套器材。本课课件的制作也很花费了一番精力,为了强调并表明电流对磁性的影响,我毅然把原课件中的电阻改成电池,一个装置使用一节电池,一个装置使用两节电池,使学生非常明确地感知到电流对电磁铁磁性的影响。‎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成功的地方有:一、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别。二、我努力扮演好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角色,处理好“教、扶、放”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去实验、去探索、去分析、去交流、去总结,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本课教学中,让我高兴的是,在分组实验,学生不仅发现了电流和线圈匝数这两个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还提出了“通电时间的长短”和“铁芯是否生锈”两个不在本课计划范围内的因素。虽然这有些令我措手不及,但我还是很开心,决定下节课继续探究相关问题。‎ 虽然《电磁铁》一课教学效果良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难与不足:一、电磁铁这一装置是学生不太了解的,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电磁铁、了解其性质是很抽象、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制作简易电磁铁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减小认知难度。二、本课教学中,我的语言还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够简练、不能一语中的等问题。‎ ‎ 《电磁铁》一课的教学既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认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