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4花之歌 教学设计
4* 花之歌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来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用赏花的方式引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生: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4)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 ③展示图片(花适用的不同场景及用处),引导学生感知花的作用。 ④分小组比赛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 这部分写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 1.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关键词:总是、心驰神往、从不……也不……) (2)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4)读出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3.师生合作,教师引读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问题精而不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表达运用,拓展延伸 1.找出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以“_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3.拓展阅读《浪之歌》《雨之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仿写散文诗,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1.品读中感悟花的形象。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在纪伯伦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花”的形象,寻找人生的启迪。 2.讨论中体会花的精神。我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花的精神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领悟到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3.仿写中借鉴诗的语言。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仿写一首散文诗。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缺陷,那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落实仿写散文诗,只是提醒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譬如小草、小花、秋风、冬雪等来写几句话。现在想想,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小试牛刀,不能让学生觉得自我能力不够,就让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毕竟有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与用的过程中锤炼出来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