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月迹》教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月迹》教案 (2)

‎24* 月 迹 ‎ ‎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自学起来问题不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字词。‎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体味孩子在寻月过程中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一颗童心,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 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难点 体味孩子在寻月过程中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交流关于月亮的诗文。‎ ‎2.小结:无论是在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月亮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课题:月迹)介绍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线索:月迹。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 ‎1.默读课文,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 ‎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窗前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望月——争执)‎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书:沙滩之月——满足)‎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引导: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 ‎4.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5.展开讨论。‎ 引导: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四、回归全文,感情朗读 ‎1.交流自己觉得文中最动人的描写。‎ ‎2.同桌之间有感情地朗读。‎ ‎ 月 迹 屋中之月——失望 院中望月——争执 沙滩之月——满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品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孩子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极力创造一种充满人文性、生活性的语文课堂,深深唤起孩子们对月下童年的美好回忆,和课文产生一种美妙和谐的共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