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草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草原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2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 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3 白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       枝干挺直 ‎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 ‎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D、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薛丽)‎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习作一 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 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