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5课-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5课-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上册 第 5 课 内容一 论语 · 述而篇第七(三) 内容二 诗经 · 秦风 · 无衣 内容一 论语 · 述而篇第七(五)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述而篇第七(四)》和《楚辞 · 九歌 · 少司命 》。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论语·述而篇第七(五)》,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而后和( hè )之、诔、祇、奢则不孙( xùn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生自由发言)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7.32 1. 文白对读。 子与人歌而善 , 必使反之 , 而后和之。 翻译: 孔子和人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来相和。 2. 素解文意。 释义: “和之”是照着对方的音乐曲调,另外再作一首。 点拨: 孔子爱好音乐,并主张用音乐来教育和感化人心,他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途中休息时,总要设琴弹上一曲。庄子也曾说:“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 7.33 1. 文白对读。 子 曰 : “文 , 莫吾犹人也 。 躬行君子 , 则吾未之有得。” 翻译: 孔子说:“书本上的学问,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成功。” 2. 素解文意。 点拨: 这章有两层意思,一是体现出孔子谦虚的品格,二是反映出孔子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他主张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 拓展: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 7.34 1. 文白对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翻译: 孔子说:“讲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不过是不断去学,总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就是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抑:“只不过是”的意思。 ②为之:指圣与仁。 ③云尔:这样说。 点拨: 孔子是鲁国人,他平时说鲁地方言。“雅言”是当时全国通行的语言,等同于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7.35 1. 文白对读。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翻译: 孔子病重,子路请求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回答:“有的。《诔文》上说:‘替您向天神地祇祈祷。’”孔子说:“我早就祷告过了。”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 ②有诸:有这样的事吗? ③神祇: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祇。 点拨: 孔子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 7.36 1. 文白对读。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翻译: 孔子说:“奢侈就会显得骄傲,节俭就会显得寒碜。与其骄傲,宁可寒碜。” 2. 素解文意。 释义: 孙:同“逊”,恭顺。 点拨: 《老子》第九章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说,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如果能像孔子所说的“富而不骄”,不管在什么境遇之下,都保持谦虚谨慎之心,则会福泽绵绵。 拓展: 积累与“节俭”相关的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显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六)学习 7.37 1. 文白对读。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翻译: 孔子说:“君子心地坦荡,小人常常局促忧愁。”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②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点拨: 自古以来,许多人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别人,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就会时时与别人为难、与己为难,因此时常局促不安,也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链接: 《华王优劣》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七)学习 7.38 1. 文白对读。 子 温而厉 , 威而不猛 , 恭而安 。 翻译: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但不凶猛,庄严而安详。 2. 素解文意。 点拨: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赞美。孔子为人处世都讲究中庸之道、温柔敦厚,过于温和或者凶猛都有些过头了,反而不好。 链接: 《孔子观敧器》 拓展: 以下对话正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 · 秦风 · 无衣 一、温故揭题 (一)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述而篇第 七 ( 五 )》 。 (二)播放歌曲《赳赳老秦》。 二、解诗题 “无衣”就是没有衣服穿的意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的岳父申侯勾结犬戎攻入国郡,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于是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于是奋起反抗,一鼓作气击退贼兵。《无衣》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秦风·无衣》,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戟、裳( cháng )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没有衣服穿?我和你同穿一件长袍。君王要出兵,修整我的戈和矛,和你一起打敌人! 谁说没有衣服穿?我和你同穿一件内衫。君王要发兵,修整我的矛和戟,和你一道去打仗! 谁说没有衣服穿?我和你同穿一件裙裳。君王要发兵,修整我的铠甲和刀枪,和你一道上战场! (二)字词释义。 ①衣:特指上衣。 ②袍:长衣,形如斗篷,白天当衣穿,晚上当被盖。 ③作:起。 ④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⑤甲兵:泛指兵器。 五、品诗味 点拨: 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一听到君王要出兵的命令,便立刻磨刀磨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表现出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拓展: (一)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将领,一组扮演士兵,分角色大声读诗。 将领: 岂曰无衣? 士兵:与子同袍。 将领: 王于兴师。 士兵:修我戈矛。 将领、士兵(合):与子同仇! 将领:岂曰无衣? 士兵:与子同泽。 将领:王于兴师。 士兵:修我矛戟。 将领、士兵(合): 与子偕作! 将领:岂曰无衣? 士兵:与子同裳。 将领:王于兴师。 士兵:修我甲兵。 将领、士兵(合): 与子偕行! (二)积累有关战争场面的诗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其一》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诗经·秦风·无衣》中将士们同仇敌忾的壮志豪情及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颇具感染力,既体现了秦人乐观爽朗的精神风貌,又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九、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